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蒋家前来 ...
-
俞舟以为是俞均回来了,跑去开门。
凌萱和三丫,苏氏和大丫两人用一伞挤在一起。后面还跟着辆驴车。
“大姐?大丫姐三丫姐?苏嫂子你们怎么来了?”
“采舟妹子,说来话长,这次怕是要麻烦你家了。”苏氏有些不好意思。
屋里盛萍听见声音探出头招呼道:“快进来!进来再说。”
俞均跟着村里人去测水位走了有一阵,这会儿雨不大,村里有听到消息的都出门往河边去,自家离河边近,盛萍怕她们站在门口被人看到就不好了。
当初凌萱落在上湾村的事,除了自家和老二一家,左右孙家和张家,还有村长家都是知情的,今日人多,保不齐被人认出来再捅给杨氏。
门口相对而立的几个人显然也是想到了,赶紧进来将门带上。
远处,匆匆往河边赶去找自家男人的小杨氏看见几个女人进了俞老三家,她转了个向,朝俞老大家快步走去。
门内,几人聚在一起。
凌萱看着比以前气色好了很多,身上也有肉了,个子倒是没啥大变化,比同岁的三丫矮了近一个头,小时候亏的太厉害了,现在要补起来还得花时间下大功夫。
盛萍招呼几人坐下,打发俞舟去烧一锅姜汤来暖暖身。
大丫不太敢说话,凌萱和三丫说了半天没说清楚事儿,最后是苏氏做了个简短的总结。
“萍婶子,上湾村的湾转势急,我家靠近村口,房子都被冲垮了。
严家塌了一面墙,还能住,但严家没法住下我们所有人。
娘和我们商量想让几个小的来你们村暂时避避,怕人看见,我把凌萱和大丫三丫先送来。
娘跟大头这会儿带着项天二头去找俞二伯了。”
盛萍归置好刚才随手放在一边的鞋底,闻言问了一句:“你和蒋家姐姐不一起过来吗?”
苏氏感叹盛萍敏锐,解释道:“我和大头两个还有娘暂时住到严家去。这次雨下的水位都涨了许多,官衙快忙疯了,严秀才这半个月都没回来过。
我们留在村里,一是等二丫的消息,要是中湾村遭了灾她回娘家不至于找不到人。
二是那边离县城近,严秀才若是回来我和大头在那边也能接应一二。”
“你们考虑的周到,去厨房烤烤火吧,正好过去都喝碗姜汤驱寒。”盛萍将人邀到厨房。
俞舟正要把锅里的汤倒进壶里提过去,这下省事了。
她小口喝着姜汤,想念起现代乡下外婆家的炉子,要是有条件的话每间房里都安排一个,就不会这么潮了。
盛萍说明情况,叫俞舟去把采桥的屋子收拾出来,俞舟屋里的炕顶多挤得下三个人,盛萍准备让采桥上他二伯家跟晚楼睡段时间。
老二家当初起砖房的时候就一步到位,院子宽敞,房间也多。
听苏氏的意思是准备把严项天和蒋二头安置到老二家去,采桥一个男娃过去,正好年纪都差不多,一起做个伴儿。
俞舟听话去收拾屋子,盛萍将她的打算跟大家一说。
“听你的萍婶子,你看咋方便咋安排,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家里有活儿尽管让三丫几个去做,也是缘分让咱结了干亲,不然家里人多,这会儿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村里其他人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受灾,还有的不方便让咱们借宿,这才老远的过来投奔干亲家,给婶子添麻烦了。”
苏氏显出长嫂的架势。
门外响起声音,大家还没听真切,凌萱突然脸色一白,双手攥紧,身体止不住的颤抖起来。
一直在凌萱旁边的三丫立马发现了不对,一把保住凌萱叫到:“凌萱你怎么了!这是出啥事了?”
屋内的众人被凌萱的状态吓到,忙将人七手八脚的扶到盛萍屋里。
不等这边作出反应,门外的声音清晰起来,杨氏的骂声伴着砸门的声音将细雨遮盖过去,俞舟听到动静从旁边采桥房里窜出来。
盛萍听到杨氏的狗叫反应过来,这孩子可能是对杨氏的恐惧条件反射。
俞舟进来就看见大姐惊慌失神的样子,她反应迅速,进厨房点了蜡烛过来,用两团棉线沾了蜡液堵在大姐耳朵上。
“先减轻大姐的症状,我去看看有没有地方藏人!娘你想想办法应对杨氏。”
俞舟话一撂就蹿出门,她看着自家不大的小院,搜索着可行的藏身之地。
安静了一早上的驴兄突然发出响声,俞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
驴兄向她偏了偏头,俞舟瞬间看懂,她转身进房,凌萱隔绝了声音症状有所减轻,虽然还在抖,但已经能够自己行动。
俞舟将人拉到单间,贴在凌萱耳边说道:“大姐,你藏到驴圈的稻草捆子后面去,放心,我家驴可聪明了,不踢人的,一会我叫你你再出来。”
凌萱看看面前俊秀的驴,点了点头藏了进去,驴兄看她蹲好,还用蹄子把散着的稻草往一起踢了踢,将人围了进去。
俞舟看着可以,给盛萍使了个眼色前去开门。
“呦,稀客啊,大伯母怎么空着手就上门了?不会又是来检查我家米粮的吧!”
杨氏被俞舟讽刺了一句,脸色更不好了。
“没大没小没教养的东西!你就这么跟长辈说话?别跟我打岔,我可是看见了!大丫前面进了你家门!你让她给我出来!”
“呦,大嫂这是说的什么话?这第一,我们家孩子有没有教养,不是凭你一张嘴空口能断的!
第二,大嫂您问问村里人,谁不知道您亲自把自个儿亲闺女卖了拐子!您哪只眼看到人就进了我家的门!”
盛萍生气了,她从后面冲上前来将俞舟拉到身后,对着杨氏贴脸输出。
杨氏卖女儿这事儿本不是人人皆知的,因为当时拐子是以绣坊管事的身份来招人,杨氏急忙就将女儿送去了,私下里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商量的,反正听说是得了五两银。
后来有货郎来村里,村民聊天说了一嘴,那货郎当时就变了脸色,说是他刚从大河村过来,也有人被骗了女儿,府城的绣坊一直有自己固定的工人来源,不会派管事到各村里走街串巷的招人。
这下就有人猜测杨氏可能是将女儿卖了。
小河村就去了俞大丫和另一个孤女两个人,当时拐子开的“工钱”跟市价差不多,小河村属于中等村落,不足以吸引大家背井离乡去府城打长工。
也就杨氏这贪财的和那走投无路的孤女上了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