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


  •   【《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也就是说殷商是从上至下都是非常信神的,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无论什么事都会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问神,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是我们研究商朝的第一手史料。换句话说,如果能找到甲骨文,那也就能证明商朝的真实存在】

      【清光绪二十五年,时任清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患了疟疾,他从中药店买回的一味药材“龙骨”上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划痕,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划痕是一种文字,上面还有着商王的名字,这不是普通的“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兽骨,这是商王朝存在的实证!(一片片甲骨文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李世民问孔颖达:“冲远,这甲骨文你可曾识得?”

      孔颖达正细心揣摩天幕中的甲骨文,一时没来得及反应,还是多亏了长孙无忌推了一把:“圣上,臣失态了。”

      “无妨。”李世民摆了摆手,再度问道:“这真是商朝的文字吗?”

      “圣上,一时之间臣无法辨认,但从秦篆、汉隶至今的楷书、行书、草书字体的演变来看,此字应是商朝的文字。”孔颖达,“臣请赐笔墨临摹甲骨文,再来细细揣摩。”

      “准”李世民转向时任起居郎的褚遂良,“卿可将天幕所示一一记录?”

      “大致无误,天幕所示之图需托阎少监绘制,天幕结束后需请房相等人助臣整理,然则天幕内容繁多,尽臣一人之力无法详尽记录,恐失天机”褚遂良拜下。

      “玄龄增起居郎、舍人数名专职记载天幕之事,此事不属起居注,供朕参阅。”

      “是。”

      【安阳殷墟小屯村,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城所在地。因此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大批的甲骨,百余年来,通过考古和各种方式找到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文字资料为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我们敲开了了解商代文明的大门,而甲骨文记载与《史记》所在商王朝的事迹一般无二,那是否也能推论出夏王朝的记载也是真实的呢?】

      商汤有些不安地望向他的臣子:“夏桀残暴,百姓恨不能和他同归于尽,余一人畏惧天命,伐夏立商,然而在后世吾等却几乎消亡,无人知晓,我大邑商后世竟是失了天命?是否要举行大祭,祭祀天地?”

      “吾王仁德,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大臣仲虺解释道。

      慎终的办法,在于善谋它的开始。要扶植那些有礼的邦国,消灭那些昏暴的邦国,这样就可以永葆天命了。

      吊民伐罪的商汤,想不到自己的后裔同样被别人吊民伐罪。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发掘和文明探源工程,知过去,才能鉴未来。】

      李世民大声称赞:“说得好,朕一直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英雄所见略同!”

      宋神宗忽然想起了司马光之前送上来的史书,知过去,才能鉴未来,那本书鉴于往事,希望能有资于治道,不如就叫资治通鉴吧。

      【数千年的历史让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明根基,数千年的文明精神一脉相承,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困难与挫折,或许有人会退缩、会畏惧,我们整个民族始终不会放弃抗争,正如伟人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坚韧不拔。】

      “好一个斗士,吾不如也!”李贽击掌赞叹。李贽此人是万历年间著名的反传统、反权威的斗士,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认为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查善断的伟大的政治家,他反对男尊女卑,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他批判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刘彻有些不渝,皇帝自称为天子,现在天幕提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这句话极富魅力,必然会有百姓被这句话煽动,他作为统治者,自然是知道不是所有官员都没有问题,一旦百姓被煽动,那就要头疼了。

      【西方的神话是神搭建诺亚方舟、神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中国是精卫填海、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是人的努力,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斗志。】

      “这西方的名字怎么这么奇怪?普氏,罗米修斯?”某些官员心神已经沉浸到天幕之中,随着天音的讲述而或喜或悲。

      李斯听了总觉着哪里不对,皱着眉头暗暗思索着,忽的发现始皇陛下目光盯着叔孙通、淳于越等人,而他们眼中的欣喜遮也遮不住,电光火石间,李斯恍然大悟:是了,天音张嘴孟子,闭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是儒家呀,难道后世竟是儒家学派占据了主流?陛下难道?

      想到这里,李斯咬咬牙出列:“陛下,天幕降临我朝,铺天盖地,可谓是神仙手段,惜不知缘由,此为后世之人,若我大秦能给出后世想要的东西,或许天幕会为我所用。”

      李斯所言触动了嬴政,是啊,尽管天音自称为后世之人,但这种手段不是神仙手段吗?若是后世之人,那也该是后世成仙之人:“丞相所言甚是,我大秦能给出何物是后世所需?”

      “陛下,儒家动辄言唐尧、虞舜、夏禹、商汤、文武、周公等先贤,数千年后的后世人难以寻找先人的足迹,但我朝或有可能,若对此最为了解的儒家能派出最优秀的人才组建一支考古队,必然能有成果。”

      “陛下,此天幕怎可沟通?三代足迹茫茫,何处可寻?若我等不小心破坏了遗迹,后世更加无处寻找了,若因此使后世不信世有夏禹,罪莫大焉”淳于越有些慌乱,他知道这是李斯代表法家的出招,不能去,去了君王身边再无优秀儒士,而普通儒生又如何斗得过李斯。

      此前淳于越已因复分封惹得始皇不悦,他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似乎也因儒家影响过于仁慈,再加上李斯“后世神仙手段”之说触动了他,始皇难道真的相信定可与后世沟通吗?不,就像他命方士求仙一般,他希望可以:“淳于博士,天幕结束后,你召集优秀儒生组建考古队去寻找先人遗迹,不可损伤。”

      淳于越仍想反对,但看见始皇的眼神便知道绝无更改的希望,就像以前废分封,置郡县时的神情一样坚决:“喏。”

      【1959年,当时已70岁的著名古史学家徐先生带队寻找夏王朝的遗迹,他们发现了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800年--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现在大多认为它应该是姓“夏”,属于夏文化的一部分。】

      【二里头遗址的中心分布着宫城和大型宫室建筑群,其外围有主干道网连接交通,同时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制造贵族奢侈品的官营手工作坊区位于宫殿区的近旁,祭祀区、贵族聚居区都拱卫在其周围,王气俨然】

      【这里有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大型多进院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以及各种玉质礼器、各类龙形象文物、白陶、原始瓷、骨卜、鼎鬲……】

      “克明,天幕指出了夏文化遗址所在,还有各种珍贵的器物,朝廷是不是应该派兵驻守,或者取过来,以防有人盗取破坏。”
      “圣上所言甚是,再者虽知天幕是后世人,但也可印证一番。”杜如晦答道。

      “圣上就派俺去吧。”

      “这可是先祖的遗物,更应该派最细心稳重的人去,这点臣有自信。”李靖争抢着。

      “好,那就药师去吧,万事不可过于急切。”

      【考古学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引导我们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继续追寻先祖远去的身影。】

      【天幕中的画面缓缓淡去,最后显现出:下一期:七日后酉时,落款:万界历史直播间】

      “万界历史?难道这不仅仅是本朝会有,历史上各个朝代都会有?”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讨论起来,同时基本上所有人有权有势之人都派人四处去调查天幕的观看范围。

      李世民:“这下可就是以过去、现在、未来历史为鉴,我大唐必可更上一层楼。”

      “臣等必誓死效命。”

      “朝闻道,夕死可矣”基本上所有人都决定准时侯着天幕。

      古时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酉时,所有人都已经吃晚饭了,一天的辛苦也结束了,古代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刚好看看视频,同时也可以让自家的孩子学习学习,这是知识啊。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概率高达80%,由此推知,古代的文盲率会达到一个何种可怕的程度。古代是一个知识垄断的时代,春秋战国以前只有官学,直到孔子春秋晚期首创私人讲学,从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然而在古代学习的成本并不低,不像我们现在有义务教育,基本人人都上得起学,就算是大学你都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可是古代呢?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形容政权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说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而这里的寒门你以为是穷人吗?不,不是的,它指的是小地主。古代读书你要准备学费、书本教材费、笔墨纸砚、赶考的路费、考试的装备费等等,往往一个农家只能供养一个孩子读书,而且好的教学资源都被垄断了,普通的平民子弟有多少成功的概率,科考之难看范进中举就可以窥见一二,著名诗人孟郊四十六岁进士及第,也忍不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五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