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

  •   “沈队,”戴眼镜的小青年敲门进来,气势汹汹的把一个档案袋放在沈暨的办公桌上:“这几天闹得人心惶惶那个飞车抢劫案东区分局那边还是不同意调给我们,我看那王明明分明就是怕我们抢功,咬死了说已经有侦破进展了。”
      沈暨瞥了他一眼,说:“他们不是在附近路口蹲点布防了好几天吗,居然还让人家在眼皮底下抢劫得手,这都有脸占着不放。”他冷笑一声,视线转到档案袋上:“既然没转过来,那这是什么?”
      “呃,这是市局匿名举报箱里整理出来的举报东区分局局长王明明的举报信……”
      “……”沈暨无语的摆了摆手,说:“你先去忙吧,我们再观望一下。不行我再给李局打报告。”
      “是!”小青年转身走了,留沈暨一个人头痛无比。
      沈暨办公室的玻璃门不是很隔音,一门之隔就是市刑侦支队的大办公室。小青年沉不住气,一出门就义愤填膺的和同事们说:“这案子要拖到什么时候,王明明是等着那群劫匪登上福布斯再收网吗。“
      “嗨!“另一个同事接话道:” 你不知道细节了吧,他就是单纯的能力不行,昨天晚上劫匪在他们布控的眼皮子底下作案,结果居然追丢了。“
      “不是吧,不是说他们分局倾巢出动了吗,几十个人追两个人都追不上。“
      “说是劫匪骑摩托走的全是小巷子,警车进不去,就追丢了。“另一个人接话道。
      “这都第三次了吧,我爸妈天天关心这个案子,说都不敢去东区那边了,还问我们进展怎么样,我说我哪知道进展……“
      “咳,“沈暨拉开办公室的门,外面瞬间鸦雀无声。“行了,别操不该操的心。把结案的文件收拾好,到点下班吧。”
      “是,沈队。”
      “是。”
      市局难得有正点下班的时候,沈暨看天色还早,决定今天不叫外卖,回家前先去菜市场转一圈。
      他脑子没有一刻消停,已经酝酿着明天上班怎么去李局长那给王明明穿小鞋。
      沈暨从办公楼楼下的自行车棚里把宝贝机车骑出来,心里突然萌生了一个诡妙的预感:要不还是拐去东区那边的菜市场?
      东区那边才发展没几年,之前是一片城乡结合部,近年因为修了几个大型的工厂才通了地铁,城区规划的也不是很好,拆迁还没拆完,新房工地和城中村首尾勾连,住在那边的大多数都是拆迁的村民和工厂上班的工人,还有一些刚毕业租不起房的学生暂时落脚,早晚还有卖菜卖花鸟鱼虫的集市开展,地形复杂,倒也确实是飞车抢劫的绝佳地段。
      因为飞车抢劫下手狠辣,在撕扯中将一个受害人甩出马路护栏,摔成了脑震荡,导致这几天人心惶惶,东区的蔬菜和花鸟鱼虫都不热闹了。
      沈暨把车停在路边,扫视了一圈这条街卖菜的摊位,心里盘算着晚上炒什么菜吃。
      第一个菜摊的摊主看他犹豫,热情的招呼他来点土豆,沈暨盘算着怎么把案子转到市局赶紧结了,省的大家都不安生。他心不在焉的蹲在他摊位前挑了几个土豆,还没付钱,就听远处有摩托发动机巨大的轰隆声,几个女高音此起彼伏的尖叫“抢劫啦!!!”
      真有这么巧?
      沈暨顾不上这几个歪瓜裂枣的土豆,往小贩的筐里一塞,转身骑上自己的机车追过去。
      我最近是积了什么德吗?他心里嘀咕,世有无妄之福,树枝子刚种下来就有兔子撞。
      沈暨的机车是他花了一年多工资买的宝贝,比劫匪的摩托好了不知几个档次,他自信全陇海市没几个飙车能开过他的。
      围观群众听到他机车轰鸣声全都自觉让开路,沈暨顺利穿过人群,看见了劫匪的尾灯———但是没有车牌。
      都干抢劫的营生了,还指望他们能遵纪守法给摩托上牌吗,福无双至,沈暨安慰自己。
      他在市区理直气壮的超速行驶,一骑绝尘,追着劫匪一前一后冲进了城中村崎岖的小路里,将人声鼎沸远远抛在身后。
      这什么路!
      超速进来的沈暨差点被接连的深坑绊的飞出去。
      这路应该是刚挖开准备修,还没来得及铺水泥,地上坑坑洼洼,颠的沈暨快吐出来了,去年他休假去沙漠骑鸵鸟都没这体验。
      眼看前面劫匪左拐右拐越走越深,甚至只听得到摩托的轰鸣,看不见人影了。
      靠!下午刚骂过王明明废物点心,没想到自己也要翻车了吗。沈暨在心里无语凝噎,只能一边追一边仔细观察地上的车辙印子,勉强跟着在城中村绕弯子。
      这些劫匪不像是随便选择的行进路线,这片城中村死路很多,往往一不小心就绕到人家的院子里了,他追了半天,这两个劫匪走的比耗子进阴沟还通畅,可能是住在这里的本地人。
      沈暨在一个三岔路停下来,继续低头观察分辨劫匪的行进路线,顺便想听声辩位他们逃走的方向。但劫匪好似已经知道他跟丢了,未免打草惊蛇,也停车分辨他的动静。
      扑簌簌。
      旁边一墙之隔的小院子里的杏树猛的摇曳了一下,沈暨猛地转头去看,一个黑影蓦然蹿了过去,甚至看不清是猫还是鸟。
      远远的又听见树枝摇晃的声音,然后就是两个男人此起彼伏的惨叫。
      沈暨循声追去,来回绕了好几条冤枉路,终于在一个路口看见尽头一辆摩托侧翻在地上。
      就是这辆车!他骑着机车过去,发现这条路也正巧是这片城中村的出口。
      出口不远处是一座跨河的小吊桥,两个男人躺在桥头哀哀捂着受伤部位呻吟,一个个头不高,扎着马尾辫的短袖短裤的女孩从桥头走过来,从地上拾起了被抢的女士斜挎包。
      女孩听见还有车的声音,警惕的抬头和沈暨对视。
      她下巴尖尖的,眼睛却很大,看上去像个刚放学的高中生。
      不是同伙,好像也是追凶过来的。
      “我去把包还给人家,你报警把他俩抓起来吧。”她的声音也是轻轻尖尖的,像一只雏鸟。
      沈暨没反应过来,愣怔的“哦”了一声。
      女孩点点头,与他擦肩而过。
      “等等!”沈暨猛地转身,居然连那个瘦小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这什么情况,闹鬼了吗?
      这事被沈暨当场撞见肯定是不能善了,他给李局发了个短信简单汇报了一下情况,然后一个电话把值班的同事们喊来了。
      两个劫匪应该是从摩托上被甩下来的,身体多处擦伤,其中一个还骨折了。
      戴眼镜的小青年今天轮值,他给案发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凑到沈暨身边去,低声问:“沈队,这么大动静,王明明的人现在都还没来,我们是不是……”
      “铐起来带回市局,审问他们还有没有同伙,然后下班。“沈暨心头一块大石落地,伸了个懒腰,说:”不管王明明那孙子,他要是要人让他亲自来市局打报告。“
      “沈队!沈队!大事不好!”
      沈暨拦腰伸了一半,突然站在桥边抽烟的两个刑警大惊失色的冲他比划:“快过来,这河堤有问题!”
      ……
      夜色浓稠,黑沉沉的压在云上,夜风将旁边居民院子里的树吹的凌厉作响,数量警车的车灯交错,在沈暨的脸上留下鼻梁高挺的阴影。
      城中村难得的热闹起来,明黄的警戒线层层叠叠将这片河堤围了起来,警戒线里面闪光灯连成一片,咔嚓咔嚓的声音听的沈暨心情烦躁。
      他把烟头扔到地下踩灭,不耐烦的数次挂断电话。
      又有电话打进来,沈暨的拇指已经习惯性的要挂断,一看备注居然是李局,只好无奈的接起来。
      “兔崽子,翅膀硬了你!”李局张嘴就是一串国粹,沈暨已经习惯他的说话风格,道:“王明明好几天抓不着的劫匪被我碰上了,算他自己倒霉。”
      “臭小子,说这茬了吗?”李局中气十足:“你在东区发现的凶案,接手就算了,东区分局跟我申请协同办案你都不同意,王明明的告状电话都打到我这了,说你拦着他们的法医不让进现场,这又是什么道理!”
      “他们那搅混水的水平您还不知道,来了净添乱。”沈暨捏了捏眉心:“上回我们查入室抢劫那杀人案,不就是他们协同办案忽略了关键性证据吗,要不是我机灵让我们的痕检又去了一趟,指望他们提供的证据破案,呵呵——”
      “这跟上回能一样吗,这回案发地还是在东区的地盘上,你让他们起码跟跟进度,快点,别逼我亲自到现场扯警戒线!”
      “得得得。”沈暨摆了摆手,示意把东区分局的法医放进去。
      ……
      陇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那一层的灯火彻夜不灭,法医们加班加点的把河堤里埋着的尸体挖出来回去做了详细尸检。
      “尸体埋的不深,不然也不会因为昨天下了点小雨,就冲刷的露出来。”负责痕迹检验的小眼镜文松青说:“我们向外搜寻了半径一百米范围内,发现一道刹车痕迹和少量血迹,初步判定血液来源自死者,推测可能是一起肇事逃逸案件。发现尸体地区人口复杂密集,人流量大,没有监控和其他记录可以追查。而且因为昨晚下了小雨,泥土湿润,我们在现场提取到了几百枚脚印,无法判定哪个来自于凶手。”
      沈暨斜斜的坐在会议室的办公桌上,手里端着一杯浓浓的黑咖啡提神:““死者的身份确定了吗?”
      “还没有,正在核实中。”坐在他旁边的警员在笔记本电脑上飞速整理现有资料,把现场照片一一打印出来,用大头针扎固定到会议室中心的软木板墙上。
      法医李文茹拿着尸检报告走进会议室,:“死者的死亡时间已经可以确定,是在昨晚凌晨两点到四点间。”
      “死者身高160,年龄14周岁,黑发,发长65厘米。”李文婷说:“是个还在上初中的小女孩。”
      文松青凑过去看验尸报告:“死者全身广泛性软组织、肌肉挫伤出血,内脏破裂,分析其死因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认为其损伤系猛烈撞击所致。”他下结论道:“所以死因就是车祸。”
      “抓回来的劫匪审了吗,他们有没有招出点什么有用的?”沈暨突然问。
      一旁的刑警把笔录递过来,说:“审过了,他俩是一对表兄弟,何东海和何东云,哥哥欠了高额赌债,弟弟被他以金钱诱惑,俩人一起出来抢劫的。他们就住在东区的城中村,因为躲债搬了很多次家,所以对这一片都很熟悉,每次作案手法也相同,作案后就靠熟悉地形躲开追捕,没有其他同伙。”
      一直旁听着的刑警姜彤福至心灵,举手道:“有没有检验他们所骑的摩托车!会不会有撞人的痕迹!”
      “这两个案子确实很巧,“李文茹轻轻点头。
      文松青摇摇头:“我也觉得巧,但检验过了,摩托车没有问题,我们已经派了人到劫匪家中追查,看看会不会有其他收获。”
      “再分开审一下何东海和何东云,”沈暨说:“就算确实和死者没关系,但他们熟悉地形,说不定能提供新的侦察方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