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引子.挽君 ...
-
在江东,我是都督,你是盟军的军师;我心胸狭窄,处处想置你于死地,你心胸开阔,处处比我棋高一筹。
你归去后,我依旧是都督,你依旧是盟军的军师,我耗尽所有兵马只为拿下荆州,你轻轻挥摇着羽扇便把我的努力化为烟尘。我算尽所有计谋只为擒捉刘备,你三个锦囊便使我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死后,你还是盟军的军师,可我,此时只能躺在冰冷的坟墓中安眠。你在我的牌位哭着说“从此天下,知音何方”,无数人都说你是虚情假意。可我愿意相信你,相信你的眼泪,相信你的真情——即使是假的,那又如何呢?
孔明,你也有一天为我哭了呢,就如同当年我为你而哭一样。遥想初见你的时候,我已步入了少年时期,而你,还是一个稚嫩孩童。那一年,身为洛阳令的父亲突有急事,便把我留在了他的老朋友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家中。在那里,我认识了你,那个三岁丧母,八岁丧父的你。
你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为朋友,经常在一起闲谈,一谈便谈到三更半夜。可我发现你与他们是不同的,他们读书都务于精纯,只有你独观其大略。年龄尚小的你,便有如此才见,实是让人敬佩不已。
一开始,我只能在门外听你着们的大略,后来,我也成为了这间茅屋的一份子。我和你们一起坐在这间屋子里,喝着一壶热酒,吃上几粒花生,谈谈当今天下。比你大六岁的我,本是苦练武艺,对读书并没有什么兴趣,自认为在当今乱世,唯一在战场上斩杀敌兵,方才为正道。可你仅用三言两语,便将我说服,从此便知读书的益处。
我除了音律与武艺上稍胜于你,那些政治,军事都远不能于你相提并论。妄我曾还自称聪慧过人!我开始有一些讨厌你,也许是从小便饱受人夸奖的我第一次有了竞争对手,也许是你的风头太胜完全压过了我,在你这只鸿鹄面前我也不得不自称为燕雀了。
我不服气,所以我们俩之间常常发生纠纷,我总是被你气得语塞,却只会朝你挥舞几下拳头——最后还是被水镜先生给拉开了。
岁月便在这小打小闹中挥霍过去。父亲办事回来,我离开了那间茅庐,离开了水镜先生,也离开了你。我依依不舍的向那茅庐告别,才发现在争吵之中,我已然把你当成了朋友与知己。我来到了庐江舒城,结识了与我年龄相仿的孙策。
我与他并肩驰骋在战场上,挥着手中的血刃,拿下一座座城池。在我的人生中有两件乐事,一是与伯符并肩驰骋,另一便是与你谈论天下。打仗确实是我所擅长的,但我却总觉差一些什么。我想到了你,满腹经纶的你,羽扇轻摇的你,观其大略的你。
我亲自去那有我们共同回忆的茅庐,可早已人去楼空。水镜先生不在了,你也不在了,只留下了一汪死水。听闻你不愿从政,早已到山中做了隐士。
而我未曾想到,在不久之后,伯符便遭遇刺杀,留下“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将江东大权交到了其弟孙权手中。而我则奉命去鄱阳湖操练水军,其中也听到了一些关于你的消息。
当今皇叔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你被他的情意所打动,成为了他的军师。你先是在博望坡火烧曹贼,后再是火烧新野,使得曹军闻风丧胆。
那我呢?我也曾无数次寻找过你,远远不止三次啊!可迎接我的是什么?只有紧锁的大门。为什么要去刘备那儿?为什么不来江东?
眼泪流过双颊,我不由自主地哭了。因为我知道,刘玄德乃是乱世枭雄,他有你的辅佐势必如虎添翼,进而危害到江东的利益。
我们很快便要成为敌人了。
再次与你相见时,我简直认不出你。是啊,我长大了,你也长大了。在山中数几年的隐居生活,你蜕变了,变得更加杰出,羽翼更加丰满了。你先是舌战群儒,连首席谋土张昭都被你逼得哑口无言;然后又智激孙权,使原本希望渺小的孙刘联盟渐渐化为了现实。
我逐渐体会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觉。我在乎你,但我更在乎东吴、更在乎伯符对我的重托。为了东吴的将来,我必须杀了你,以绝后患。
我命你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你草船借箭;我正为火攻的事而发愁,你巧借东风。我的群英会被你猜中,我的苦肉计也被你识破。
我或许没有变,可是你却变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已越来越大,我再也无法超越你。我在前面与曹军杀得损兵折将,你却不废一兵一卒夺取了南郡城;我想方设法擒拿刘备,你却谈笑间使我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很累,很想闭上眼去睡。我不是嫉贤妒能——江东本是人才济济,我又何必多此一举?我也不想杀你,可是你是刘备的军师,日后必将成为东吴统一天下的巨大阻碍。我多么想和你快乐的聊天,聊那些逝去的欢乐时光;我想和你一起喝酒,品味那人生的苦短与沧桑。但我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即使孙刘联盟,但我们日后必将成为敌人。
想尽办法都未能除去你后,我累了,我承认我输了,我比不过你。我不想再与你为敌,不想再品尝一次舍不得却必须杀你的滋味。
那便让我去睡吧,祭奠那永不复去的时光。
长歌挽君君不归,挽不回一顰一笑;
长歌挽君君不归,挽不回一曲一调;长歌挽君君不归,挽不回一朝一夕。
既生瑜,何生亮!苍天既已生公瑾,世尘何须出孔明!
都说曲有误,周郎顾,可是孔明,为什么你从来都不会弹错曲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