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
-
那是林云帆赴美留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
她不是个爱热闹的人,除了一开始和几个老同学见见面,几家亲戚聚个餐,基本就是老老实实家里蹲,做个二十四孝女。
虽说现在交通发达了,天涯若比邻,但飘洋过海,飞机转火车再转火车汽车的,“回家”二字总归还是一个有分量的承诺。
没想到老两口还嫌弃她晚上煲剧,上午睡觉,生活不规律。
整天在她耳边叨叨叨,搞得林云帆恨不得把机票改期,早点漂洋而去。
好不容易熬到暑期的下半场。
这天,老林下班回到家,乐呵呵地把娘俩拉到一块:“你们猜猜,今天谁跟我联系了?”
“谁啊?哪个老相好?瞧你那得意的劲儿。”
老林感情史短小精悍,在遇到林云帆他娘杨秀英之前连姑娘的手都没有拉过,但老妈还是忍不住以吃干醋的方式打趣他。
两口子贫贫嘴,斗斗气,和和美美一辈子,连林云帆也羡慕得紧。
老林一听急了:“什么老相好?我连相好都没有,哪还分什么新的老的。别在孩子面前瞎说。”
林云帆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孩子?你俩这会顾忌我是孩子了?我这颗幼小的心脏早就在你们的摧残之下□□无比了。
不想看老两口继续纠缠这无中生有的戏码,林云帆只好出来打圆场:“杨小妹,老林是个好同志。再说了他什么事儿能瞒过你的眼睛。你就适可而止哈。”
她平时在家都称呼老妈“杨小妹”,主要是对老妈人到中年但依然皮肤紧致,青春秀丽的肯定。
同时和沧桑稳重的“老林”同志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并力证二人显而易见的家庭地位。
关子没卖成,反倒是惹了一簇小火苗上身,老林赶紧往下说:“今天啊兆杰给我打了个电话。兆杰,你记得吧?”
“那个做大生意的沈兆杰?叫得这么亲热。这么多年没联系了,他还记得你?”老妈话里话外透着不相信。
“对啊,就是他。他当然记得我啊。我俩可是部队老战友,后来又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当年咱们两家不是还住在一栋楼吗?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她太太小汪你不记得了吗?”
老林自顾自地往下说着,被妻子有点不耐烦地打断:“别提那些老黄历了。不是我们记不记得人家,而是人家发达了,早就跟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那会儿汪佳珍就两眼长在天上,对咱们不冷不热的,后来她家沈兆杰发达了就赶紧搬了。走得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好像生怕这些老同事老邻居沾了他家光似的。”
眼瞧着妻子越说越激动,老林忙安抚起来:“都多少年的事儿了,还那么斤斤计较。你不一向觉得自己大气的嘛。就算你不喜欢他太太,但兆杰这人总归是不错的吧。我们那些老战友中就属他聪明,而且能吃苦,做事情有担当。他能有今天的成就那也是一步步奋斗出来的啊。”
“兆杰这人是没问题。”老妈评价人的时候还是一码归一码,“不过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你还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家长得一表人才,攀上了汪佳珍的高枝,得了老丈人的助益。”
“打住打住,我怎么早没发现你一个老同志的价值观这么有问题。别给孩子教坏了。”老林积极地捍卫着当年的好兄弟沈兆杰在下一代心目中的形象。
他转过头来问林云帆:“帆帆,你还记得沈叔叔吗?还有他家的小弟弟,小时候你们玩过的?”
“沈叔叔?没啥印象啊。”林云帆一脸茫然。
“就是住咱们以前那个家属楼三楼,个子高高,眉眼英俊一脸正气,穿着也很干净,经常抱你玩的沈叔叔。”老妈补充道。
“哦,是那位沈叔叔啊。”还是女人了解女人,超越了年龄和时代。
帅哥在哪个时代都是珍稀品种,果然范围缩小到“英俊的叔叔”之后,林云帆就隐隐约约有些印象了。
“他儿子是不是个爱哭鬼?”抱歉的是她对这位帅叔叔的印象也实在是寥寥,倒是对他儿子记忆比较深刻一些。
“对对对,他儿子比你小,有些胆小害羞的。那时候总喜欢跟在帆帆你屁股后头跑。”老妈接过了话茬。
“谁让我小小年纪就充满了正义感和领袖气质呢。连楼里那几个年纪大的男孩子都要敬我三分。那些更小的弟弟妹妹自然要靠我罩着了啊。”谈起当年,林云帆语气中不无自豪。
“唉呀,你们母女俩别扯远了。总之,兆杰跟我电话上叙了旧。他现在一家人都在上海。生意越做越大,但还是很怀念以前年轻时候奋斗的日子,想念家乡的人和事。我也是深有同感啊。这两年总是忍不住回想起部队的生活还有刚转业回来的那段日子。这人哪还是要年轻呐。”老友这通电话勾起了老林内心深处的那些感伤怀旧的情绪。
“人家发达了,想想过去,那是忆苦思甜,回来了那叫衣锦还乡。你这一直在家门边上转悠,时不时还能跟老同事串门的,跟着凑什么热闹。”毒舌犀利的现实主义者老妈非常善于把老林飘飞的思绪拉回现实。
“跟你说了你也不懂,你就是体会不了我们男人的这种心情。”经常被妻子泼冷水,老林也是无奈。
幸亏他好脾气,两人也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种小嘲讽小奚落基本都成不了气候的。
老林耐着性子往下继续说着:“我跟兆杰聊起来咱们帆帆马上要去美国加州上学,他可高兴了,把帆帆夸奖了一番。说早就看出来这孩子聪明上进,长大了有出息。还说他儿子小海也打算去美国,让咱们这回送帆帆飞美国的时候,在上海跟他们一家见个面。一来是老朋友这么多年没见叙个旧,另外也是想让帆帆给介绍点留学的经验。”
“啥啥啥,老林你这是要去见他们全家?”老妈实在是有些吃惊,声调不由地提高了三分,“这么多年没见,现在人家走人家的阳光道,咱们走自己的独木桥,有什么好见的呀。到时候见了汪佳珍不是自讨没趣吗?不行,要去你自己去,我可不去。”
“我和兆杰都说好了。你怎么这么扫兴呢?反正到时候都要去上海送帆帆,见一面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不是一向觉得自己见过世面有胆识,这回怎么见个老街坊老邻居都抹不开面子。”老林急了,半真半假地对杨小妹使出了激将法。
这不自己都已经应承下来了,妻子这不是砸他的场子吗?
“你!”老林这一席话让老妈被架在半空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前面说过老林好脾气,多数时候都是让孩子她妈占尽了嘴上便宜,很少和她当面硬刚的。
这回说得这么不留情面,把老妈气得接不上话来。
眼瞅着气氛不对,拌拌小嘴就要演变成白热化的战争,原本在一旁漫不经心地玩着电脑的林云帆马上过来救场。
“不就是沈叔叔一家吗?人家还能把你吃了不成。杨小妹,你别想那么多。大不了去了不高兴就不说话呗。给老林一个面子,你也不想他在外面出尔反尔。到时候还被人说在家里没地位是吧?”
“我说不过你们爷儿俩。”杨小妹知道女儿虽然平时在她面前嘴甜,但关键时候总是向着他爹的,“你们以为这是什么沾光的好事。我跟你们说,搞不好臊一鼻子灰。到时候别怪我没事先提醒你们。”
看老妈松口了,林云帆朝老林悄悄地眨了眨眼睛。
老林赞许地点了点头,俩人默契地相视一笑。
目的已经达到,老林也不恋战,赶紧顺着台阶安抚杨小妹了。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过得飞快。
老两口忙着给林云帆添置一些日用品和衣物,虽然女儿一再说加州那边生活方便,什么都有,可是父母总是放不下心来。
满打满算林云帆有两个158的大箱子,一个登机箱和一个斜挎的小包。
国际航班的免费行李额度已经用到了极限。
幸亏买的是直飞,而且后续也联系了接机的师兄,但林云帆还是发愁自己怎么搞定这么一大堆行李的入关检查。
终于到了启程的时候,老两口提前请好了假,要把孩子送到上海登上赴美的飞机。
说起来林云帆也是头次来上海,爸妈特意安排了三四天时间陪她逛逛外滩、东方明珠、南京路,周边的古镇一日游。
和沈叔叔家的见面也就安排在临行的前一天。
见面约在下午三点,据说沈叔叔上午公司事务繁忙,晚上还要携太太出席某个宴请,于是在中间挤出了个把小时时间。
一听到这个安排,老妈杨小妹心里就不高兴:“这搞得我们上杆子要巴结他们似的。没时间就不用见了呗。感情人家日理万机,施舍点时间来召见一下,我们还巴巴的朝圣一样。”
瞧着旁边的老林脸色不好,林云帆赶紧出来打圆场:“人家是真忙,时间紧是正常的。大城市节奏快,哪像你和老林在老家上班,中间跑出去买买菜做做头发都没人管。商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争分夺秒的。这就是人家的常态,哪有那闲心故意给咱们摆谱。”
“哎,你这孩子可别瞎说。我上班可是一贯认认真真的,哪有中途跑出去买菜做头发。要不然那些先进怎么评上的。”老妈不服气地分辨道。
“好好好,知道你工作优秀。我那是想说明一下人家工作节奏快,跟咱们小城市不一样。”话说得不周全,打击了老妈引以为傲的工作态度,林云帆识相地立马认错,及时道歉。
爷儿俩又赶着劝导了几句,好不容易才让老妈心里的那块不舒坦的气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