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第 48 章 ...
-
嬉闹一场之后,胖阿嬷最后为元宵节定了三十个松花皮蛋,杨大壮积极地帮他小爹把定金付了,不过这样也没能躲过他小爹的语言攻击。杨大壮悲愤地大叹一口气,他小爹这气性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啊。
夏天就要来了,那时候广流码头这边的人流量也大,凉拌皮蛋会更好卖,鸡蛋的需求量也就更大。
江畔正在想是自家养鸡,还是直接买鸡蛋,还没想出个结论来呢,他洗好坛子之后回屋拿簸箕时路过屋檐下封得密密实实,只在角落留了条缝的鸡圈,突然听到鸡窝里泄出来的声音,叽叽喳喳的。
江畔惊讶地走过去,这是鸡崽破壳了?
江畔掀开保暖工作做得很好的鸡圈的厚竹帘,探头往里面一瞅,待看清鸡圈里满地的小鸡崽之后,江畔着实是被他小爹的大手笔给惊到了。
以前江畔和江父都是顾着地里的庄稼,家里的事一直都是江小爹在操心,所以当他看到被隔开的两只母鸡身边围着的那一大群鸡崽时,他震惊了。
江畔以为有个十几二十只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他小爹直接给两只抱窝的母鸡都放了鸡蛋,放眼扫去,加上陆陆续续在破壳的那些,大概有个四十只小鸡崽了!
江畔惊讶过后发现这样也好,他不用考虑去别家买鸡仔回来养了,等这些鸡仔长大之后下的蛋应该够用,不够的话就去徐柳他小爹那里买吧,想必他也是和江小爹一样在大冬天孵小鸡,并且应该也是三十只起步。
冷静下来之后江畔提了一桶水过来,把早就准备好用来扩大鸡圈的粘土和上,先在旁边砌一堵墙吧,明天再封顶。
刚把粘土和好,江小爹和徐柳一人提着两个篮子回来。
“畔儿,怎么去砌鸡圈了?鸡崽出壳了?!”江小爹走近,这才听见鸡圈里传来的声音,他把手里装鸡蛋的篮子放好之后,快速走过去,掀起帘子往里看。
“今天把墙弄好,其他的等干了再做吧。”江畔手下动作未停。
江小爹懊恼地说:“那成,哎哟都怪我记错时间了,还好现在这个鸡圈也还够用,不然鸡崽都要被挤死了。”
“哎呀!我得赶紧去跟阿兰说一声,这几天忙 ,也忘记问他他的鸡圈修补好了没?”江小爹一拍脑门,转身就想出门。
徐柳回屋放好鸡蛋回来,又去提江小爹的篮子,正好听到江小爹的话,他一把拉住着急忙慌的江小爹,“小爹!都修好的了,我小爹也天天在家,他这几日都会留意鸡蛋破没破壳的,别担心了,我们先看看有没有伤病的鸡崽吧。”
江小爹第一次在冬天孵鸡蛋,还孵了两窝,他太紧张了,这小鸡突然就破壳,打得他措手不及。
一番检查下来,活下来的小鸡有四十一只,江小爹宝贝极了,回屋砍了一盆江畔从空间拿出来的菜叶子给小鸡吃。
鸡圈的墙砌好之后,江畔就去和江小爹们做皮蛋。用对了材料之后,做皮蛋并不难,江小爹年前时就跟着江畔学会了,不用什么事都要江畔亲自上手了。
“老爹,小爹,要不明天你们就安心在家吧,老爹就安心做木工,小爹就在家照看鸡崽,粥摊上我和柳哥儿两个人就足够了。”江畔和徐柳商量过,他们摊子小,两个人就忙得过来了,没必要一家人都顾着这个摊子。
“你老爹在家做推车也行,但我得和你们一起去,两个人太忙了,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那些鸡崽你老爹在家也能养好。”江小爹不放心两个孩子在外面,想着就是偶尔帮一把,也得跟着去。
江小爹坚持要一起出摊,江畔劝不住,最后就是他们三个人出摊,江父在家做木工。
-
江畔三人已经出摊三天,福启县的人比年前还多,江家小粥摊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特别是松花皮蛋卖得好。
初八那天杨大壮在他家买皮蛋送人这事,后来的哥儿夫郎们也都知道,大家都是一个巷子的人,胖阿嬷又与他们熟得很,拉着他们说起了他那不孝儿做的好事,大家也知道胖阿嬷就是个嘴上爱说的性子,乐乐呵呵地和他聊起天来。
也托胖阿嬷的福,在江畔家定皮蛋的人也变多了,都是准备元宵节的时候吃,所以家里原本准备卖半个月的皮蛋,在十四那天晚上全带去福启县卖给他们了。
定的人多了,江小爹和刘兰养鸡的劲头就更足了,他们俩人今天孵出来的小鸡都不准备卖,就自家养大了下蛋,也能省去一笔开销。
江畔当然是支持他们的,他这边摊子上的皮蛋肯定是断不了的,他家的皮蛋能被更多食客知晓,只是时间问题,会喜欢上皮蛋的那种独特味道的人不会占少数,到那时只会缺鸡蛋,而不是愁鸡蛋卖不出去。
也因此,江畔是鼓励他的两个小爹养鸡的,这活也比下地轻松,也不用辛苦跑去福启县卖,倒也适合他们两个。
元宵节还没过,已经有商人早早地离家做生意赚钱了,广流码头大部分的工人也都跟着这些商人的步子,初七八就出来上工了。
今天在布衣巷那边收摊快,也没其他事耽搁,他们今天到广流码头时还没到工人们的吃饭时间。
江畔们也不耽搁时间,就趁这会儿吃午饭。
因为江小爹和徐柳俩人实在太爱吃喜沙肉了,所以昨天晚上江畔又做了一次,今天早上现蒸的,在锅里给江父留了些之后,剩下的就带到福启县当午饭吃。
除了喜沙肉,江小爹还做了六个糗和一小桶酸汤,江家三人便是拿肉就馒头吃。
“老板,现在还有吃的吗?”
突然,一道有些虚弱的声音打断了三人进食,江畔把手里的馒头往碗里一搁,起身招呼客人。
“你们继续吃。”
“有皮蛋瘦肉粥和小米粥,客人吃什么?”江畔揭开锅盖让面前脸色有些发白的客人看。
“肉?那就来一碗小米粥吧,有板凳坐吗?”来人无精打采地说道。
徐柳已经三两下吃完手里的馒头了,嘴巴一抹,拿出自己坐的板凳摆到一旁,“客人来这里坐吧!”
客人坐下以后,江畔的粥也打好端过来了,交给客人之后他便继续吃自己剩下的那半个馒头。
这会儿江小爹也吃好了,起身帮徐柳一起收拾摊子,一会儿工人们该来吃饭了。
李佑多缓了缓,端起手里的小米粥闻了闻,心里默默评价:“嗯,除了小米的清香,没有其他异味,还不错嘛这家小摊子。”
他是开点心铺子的,也是做点心起家的,点心做得还不错。他手里倒是还有一家酒楼,不过大概今年就要关门了,现在都是靠着点心铺子在维持酒楼的开销。
他刚从三叶县回来,有些晕船,在船上都没敢吃东西,这会儿终于回来,他一下船就是先找东西垫垫肚子,他一下船看见的就是这家造型独特的摊子。
李佑多怕跟在船上一样一吃就吐,谨慎地舀了一勺小米粥尝了尝,“嗯?还不错嘞!”
李佑多惊讶了,这小贩做的小米粥,居然比自家酒楼的师傅做得好?他难免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两个哥儿身上。
瞧着瞧着,他看见坐在摊子后面的小子正大口吃着饭,于是他拿起自己的板凳就坐到江畔身边去。
“小老板你在吃什么?”李佑多原本只是过来打探消息的,视线却被他面前的矮凳上的食物吸引,他一时还看不出来这肉里包着的是什么。
“小老板你这肉里包着的是什么馅?看起来有点像小豆泥。”
江畔端起汤碗喝了口才答复他,“嗯,小豆磨成泥炒干,再加点玫瑰酱和芝麻混合在一起就是了。”
李佑多听他这口气不像是不会做饭的,有些惊讶地问:“这馅料和我手里这粥,都是小老板做的?”
江畔没空说话,只点点头。
李佑多又吃了勺手里的小米粥,这味道真不像一个看起来才成年的小子做的啊。
“小老板这盘肉,我可以尝一片吗?一会儿一起结账?”李佑多最终还是开口了,这盘肉看着就极有食欲,或许味道也不差。
江畔果断拒绝,“不成,这我们已经吃过了,哪里能给客人吃?”
这喜沙肉可是他特意做给徐柳和他小爹吃的,这次也没做多少,剩不下几片。
李佑多眼睛多尖啊,一眼就看出来这小老板是舍不得了,但他越这样他反而就越好奇这道菜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了。
“没关系,我吃碗里的那片嘛。”黄又多厚着脸皮说,碗底那片也确实没被碰过,干净着呢。
徐柳在一旁见江畔还要拒绝,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说:“那就给客人匀两片嘛,剩下的也够我们吃。”
“好吧。”
徐柳都开口了,江畔便拿来一双新的筷子和小碗,拨开上面的几块肉,夹出底下的两片装到碗里递给等着吃的人。
李佑多看着刚到手的甚至还冒着热气的肉片,小心地咬了一口,意外地发现味道还不错,甜酥甜酥的也不腻。
不过他刚刚晕船,这会儿还有些难受,他之后就只夹里面的馅吃。他在福启县闯了这么多年,自然是吃得出这陷的确是用小豆和玫瑰做的,让他惊奇的是这玫瑰的品质,这绝对是他吃过的最最上品的玫瑰花,心绪一动,他试探地问道:“不知小老板这馅料是在哪里买的?可否给在下指指路?”
徐柳和江小爹安静地忙着手里的活儿,没打扰江畔和客人说话。
江畔实在地说:“我自己调的,做给家里人吃的。”
听江畔这样说,李佑多也明白他的潜台词就是不卖,不过他太需要这个玫瑰花,索性也就直说了,“想必这玫瑰,也是江老板自家种的吧,能卖我一些吗?价格好说。”
他手下的那家酒楼近两年生意一直不怎么好,赚不到钱不说,有时还会亏上一些。他这次过年都没回家,就是因为一直在三叶县忙活,忙着寻找适合在福启县经营的吃食,但结果不如人意。
李佑多没想到,他回到福启县后会因为肚子饿,而来到一家小粥摊,从而找到了他忙忙碌碌两个月都没找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