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攻城 ...

  •   咣的一声震耳欲聋,帐内一干器物都跟着摇晃。没等端着饭碗的郭精奇回过神来,已有士兵来报“敌军来袭。”
      狄青站起身,神色倒是镇定。
      “方进!”
      “属下在!”
      帐外一人闻声转入。
      “你率一队人护娘娘离开营帐去李姑娘家暂避,记住务必护娘娘周全,否则提头来见!”
      “是!”方进抱拳领命。
      “我也有功夫,不用别人保护,我去帮你。”郭精奇硬气地道。
      转身欲走的狄青又回过头,微笑着冲郭精奇道,“有末将在,还用娘娘赴险吗?保护好自己让我安心即可。”说罢,他披风一挥大步离开营帐前去迎战。
      轰隆的炮声一声紧过一声,李姑娘缩在屋子角落里跟着炮声的节奏一颤一颤,郭精奇却跟热祸上的蚂蚁似的忧心外面的战况,想出去一探究竟,方进誓死不让。
      直到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炮声渐止。
      “打完了?”郭精奇喃喃道,随即扒拉开守在门口的卫兵往外跑。这队保护她的卫兵都是一夜未眠同样心系战事,只是苦于狄青的严令不敢擅离。如今一个不留神叫郭精奇跑了出去,他们就索性跟着,一边保护她,一边也好了解下战况。
      冲出巷子口的郭精奇顿时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还有因家破人亡而临街哭泣的百姓,以及行色匆匆或在执行命令,或是抬着伤兵的担架一闪而过,那伤兵痛苦的哀嚎声回荡在她的耳畔久久不停,才十几岁的样子,一条腿就没了。
      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直面战争,远比她相像和电影里看到的惨烈,身临其境才真正能感受到战争的残忍和人体的脆弱。
      于这番场景之后,她更加惦记前方的战况及狄青的安危。不顾卫兵们的阻拦,她向硝烟最浓密的南城门寻去。
      临近南城门更是一派残状。绵延的城墙豁牙锯齿的,一看便知是啃过了多少硬骨头。硕大的城门如今也是岌岌可危地冒着黑烟,仿佛下一秒就要碎如齑粉了。四处是城外投进来的碎石箭矢不计其数……
      郭精奇正要更近一步,城楼上人影攒动,有人或抬或拖着负重下楼,那是,那是……
      她瞠目结舌眼看画面更近时被人负手挡住,已近嘶哑却熟悉的声音由她身后传来,“别看了,不好看。”
      郭精奇闻声转身,正是一身盔甲血迹斑斑的狄青。
      “你受伤了?你……”
      没等话说完,整个人已被狄青揽入怀里,耳畔只听他疲惫而深沉的声音道,“你没事就好!”
      天色渐亮,敌军已失去攻城优势,就此收兵。
      狄青坚持将郭精奇送回李姑娘家,又马不停蹄地去处理善后和固防。眼下这种情境,郭精奇哪坐得住,至少也要做些什么帮帮忙。
      伤兵营里哀嚎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痛得但求速死。郭精奇终于明白什么是战争,以及它不堪入目最残忍的样子。
      “姑娘,你长得好像……好像我那小女儿啊!”一位老兵眼神迷离地瞧着他,喃喃道。
      这位老兵的肚子被横劈一刀,肠子都翻了出来,郭精奇正竭力为他止血,一听这话抬头勉强笑笑道,“那你就当我是你的小女儿。”
      “你会……会唱曲儿吗?俺英儿……英儿的曲儿唱得……唱得可好啦!唉,估计再无……再无机会听了。”
      老兵说着,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眼瞅着他出气多进气少,郭精奇一忍再忍,眼角还是禁不住渗出泪来。少顷又再次勉强扯出一抹笑道,“我会唱啊,我唱给你听。”
      郭精奇想了想,清了清嗓,抬起头,歌声在她的喉间如一汪清泉流淌开来。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曲唱罢,伤兵营安静了许多,就好像伤口也没那么疼了,大家都燃起了生的希望,郭精奇看在眼里甚是欣慰。她嘴角含着笑低头再去瞧这位老兵,人已闭上了眼断了气,面容却一派安详。她终没有救活这位想念女儿的父亲,满怀悲怆。

      薄暮昏瞑,已是一天一夜没合眼的狄青硬是被郭精奇从城楼上拉下来。
      “放心,天塌不下来!”
      “休息在人家姑娘家也不合适啊!”
      “无妨。”李姑娘说着话正端着一盆清水进来,“战时哪有那么多讲究。再者说若不是狄将军奋勇杀敌,奴家如今还有什么家宅可言啊!”
      之前郭精奇便听狄青说过,这位李姑娘名叫李莹,是原延州知州的女儿。半年前因李元昊起祸,原延州知州正是在最初抵御党项军攻城时牺牲的。李家大部分人也在那时遇难,如今仅存的当家人就只有李姑娘了。于是若大的李府甚是空旷,战时也不便修葺,虽有残败倒还收拾的干净。
      “眼下这一战,军中营帐多有损毁,修复重置还需时日。好在这宅子空屋多,奴家刚与范大人商议过,李宅空屋暂作帅帐安顿。这间就是给狄将军休息的了,有些简陋,还望将军莫要嫌弃。”
      “李姑娘深明大义,那就叨扰了。”
      狄青如是说,李姑娘抿嘴笑笑没再多言语,而是将一块干净的帕子用温水浸好拧干上前要给狄青处理伤口。
      狄青又于男女大防上拘束起来,被不耐烦的郭精奇一把按下,道,“人家李姑娘都落落大方,你一个大男人扭扭捏捏个什么劲啊?”
      被这一说,狄青面红耳赤,李姑娘更是忍不住脸上拘着笑却不忘手里忙活,郭精奇就在一旁打下手。
      好在狄青看上去狼狈,但身上大部分是别人的血,他只有些许破皮的小伤,郭精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直到李姑娘细心地将狄青的伤口收拾妥当,她硬按下狄青让他合眼睡下,听到均匀呼吸声,隐在门外的郭精奇才放心离开。
      行至东院,正瞧见忙碌人群中心的范仲淹,周遭的人都在忙着归置主帅帐搬来的物品,他倒是不受半分影响地研究着军图。
      郭精奇好奇地上前打了声招呼,范仲淹如常回礼后继续埋头研究。
      “李元昊此次攻城不得,该会消停几日了吧?毕竟士兵也需要休息的。”
      范仲淹闻言拧眉摇了摇头道,“恐怕很快便有第二波了。”
      郭精奇愕然忙问,“为何?”
      范仲淹略为沉思后道,“党项人善面对面搏战,不善攻城。所以之前李元昊多以诱我军出城迎战而获战机。然自军前诛心不成,他竟选择了攻城。虽我军有所损失,但实际他伤亡更甚。如此不计代价地出战,倒显现出他急于求成。微臣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令他如此急于拿下延州城。”
      郭精奇也陷入沉思,心想李元昊前世今生都是何等心思通透经验丰富,怎么会做这赔本买卖。
      没等她想明白,只听士兵来报圣旨到。
      出门一看不仅有宣旨官,还有一队百余人的禁军侍卫。
      此道圣旨是下给郭精奇的,她和范仲淹及一干将士下跪接旨。待打开金黄色的龙纹圣旨,力透纸背的短短两个字映入眼帘,“速归”。
      郭精奇瞬间泪目。久违了,见字如面。
      “娘娘,微臣带来的这一队人马是陛下亲自挑选的大内高手,特意为护娘娘安全抵京而准备的。”宣旨官恭敬地凑到郭精奇面前道。
      这时狄青不知被谁告知也急匆匆地过来了。
      郭精奇四下扫过,再低头看看圣旨,而后轻声对宣旨官道,“我不能走,至少现在我不能走。”宣旨官听着一脸难色。
      “中贵人请稍等。”郭精奇说罢,匆匆进了屋子,没多久就出来了,手里拿着信封,显然开口是刚刚封上的。她将信递给宣旨官道,“烦请中贵人将此信交给陛下。”
      宣旨官百般规劝无果,只好带着信回京了。
      不远处的狄青露出欣慰的笑却又好似心酸地望着她。
      郭精奇不回京非留在战地却不是添乱,还大为有益。每每双方交战,她就井然有序地组织起后方的老百姓们。医疗队,文工团,炊事班,就像战场上盛开的太阳花备受欢迎。
      不仅如此,她还搞出许多新花样。
      狄青骁勇善战,战场上铮铮英姿,打打杀杀几个回合,甚至出城反攻。郭精奇和城里众女子像粉丝似的于城楼上为众将士欢呼呐喊,竟比战鼓更有效。好多年轻的士兵以打胜仗得情书为傲,斗志昂扬。狄青更是收到不计其数的情书,甚至媒婆上门,却被他一一谢拒。
      “你为何不娶?”郭精奇好奇地问。
      狄青淡淡道,“行军打仗,今日不知明日生,又何必连累人家姑娘。”
      郭精奇赶紧捂住他嘴,道,“你是战神,不会有事的,安安心心娶妻生子就好。话说李姑娘就很不错,人长的好看又温柔体贴。你瞧,自打你受伤,她就日日都来,对你是极为上心的!”
      其实郭精奇这样有意撮合他俩已不止一次,狄青终于忍不住道,“我已有心上人。”
      “啊?我怎么不知道!她在哪?长什么样?我见过吗?”
      狄青不想她如此好奇,只草草搪塞一句,“以后会有机会见的。”至于其它,无论怎么问,他都不说了。

      赵祯岂会被郭精奇这一句“待我凯旋”打发了。他又气又急地在延和殿里转悠,“谁要她凯旋?朕的二十万大军都是吃素的?还用得着她逞能啦?”
      于是,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圣旨被送往延州城。
      半月一道圣旨,当郭精奇手里拿到第四道圣旨时已是两个月后的当夜。
      连着几日的阴雨绵绵叫人心烦。窗前四道圣旨厚厚地被握在郭精奇手里,那是一种既窝心又纠结的心情。
      “回去吧,你若安全了,我也就放心了。”狄青再不舍也知不该留她,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毕竟她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她不置可否地抬眼正迎上狄青专注的目光,刚想说什么,忽闻门外有人来报。
      “将军,范大人叫您去粮仓议事。”
      粮仓议事?
      狄青与郭精奇脸色都严肃起来,难道军中粮草出了问题?两人互换个眼神,双双出门径直往粮仓去了。
      到了粮仓,发现各级官员将领都挤在这里,成袋成袋的粮袋子也被敞开着。
      “范大人,出什么事了?”狄青问。
      范仲淹满脸愁容地指指米袋子道,“你自己看。”
      狄青和郭精奇闻言就近抓起袋中的米粮细看,首先触感上就不对,再于袋中扒拉几下,深处竟已见霉色,再瞧瞧其它几袋皆是如此。
      狄青和郭精奇大惊。
      “范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啊?”郭精奇忙问。
      范仲淹叹气道,“粮仓的西北角一处漏雨,缺处极小未被发现。近日这雨水不断,足以令粮食由内腐掉了。”
      “坏掉的粮食有几成?”狄青追问。
      一个管粮仓的小官畏畏缩缩满脸丧气地道,“刚一一查验,可食者仅有三成不到。”
      众人一听,均大惊失色。要知道粮草辎重乃军之根本,直接影响着战争成败。
      “还需速递消息给朝廷补运粮草啊!”
      “粮草一路行来,少也要月余,军中恐难撑到那个时候。”
      “那就向老百姓借,等军粮到了,再还呗。”
      “西北战事已持续了近一年,眼下新稻还未成熟,边城百姓也早已是食不果腹了,哪怕竭尽全力也只能支撑几日呀!”
      大家一时间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谈判!”郭精奇这一句,众人目光纷纷如探照灯般扫向她。
      “和李元昊谈判。”这一补充,众人更是诧异地抬头瞧她。
      “说服他放弃战争,合谈。”
      众人一个个的下巴都快惊掉了,更有憋不住的问道,“娘娘,殊不知李元昊乃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要他放弃战争,合谈,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更何况我军粮草出了问题,处于劣势,此时又怎能谈得下来?”
      一时间众说纷纭,纷纷唱衰。郭精奇却一脸的云淡风轻道,“他又不知道咱们粮草出问题了。更何况近日来我军连连胜仗,按理说不也该是坐下来谈谈的时候了嘛,咱们该有底气呀!”
      “娘娘说的极是,末将也觉得可谈。”狄青附和。
      大家仍议论纷纷,一直深思中的范仲淹终于出了声,“如今看来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只是谁与他谈呢?”
      “我来!”郭精奇主动请缨,众人再次哗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