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马尾村 ...
-
“瓜子花生大碗面,香肠饮料矿泉水。来,脚收一收。好嘞,谢谢!”
售货员推着小推车从车厢过道走过,吆喝声响亮刺耳,身边两位老大爷也不甘示弱,中气十足地拉家常。从国家大事聊到春种秋收,转头又扯到养生保健,坐在林西对面的大婶时不时地为二位捧个哏,现场气氛异常热烈。饶是林西睡眠质量再高,此时也败下阵来,他头靠着车窗睁开眼睛缓了缓,坐直身体观察了下窗外。一望无际的稻田,稻苗不过一米高,绿油油地挺养眼。远山连绵不绝,看不出具体模样,不过朦朦胧胧地更添美感,林西看了半天,也没看到有用的地标建筑。
他转头看了看身边的三位,最终选择了身边的“小胡子”大爷,找了个机会插上了话:“大爷,麻烦一下,这是到哪儿了?”
唠嗑三人组骤然被打断对话,齐刷刷的盯着他,斜对面的“地中海”大爷“哦”了一声,伸手一指窗外,道:“看见那山没有,又高又长的,那是公主坟,老话说的好啊,看见公主坟,就到四方镇。”
林西听了这话,吓了一跳,赶忙问道:“下一站就是四方镇了?”
他身边的“小胡子”大爷点了点头,问道:“小伙子,你到哪儿?”
“我就到四方镇,差点睡过站。”他说完就要站起来取行李箱。对面的大婶伸手扯了他袖子一把,笑着说道:“小伙子,不用急着拿行李,还得一会儿才能到,我也到四方镇下车,你就跟着我就行。”
林西听了,坐回了座位,对着大婶道了声谢。几人一起望着窗外,“小胡子”和“地中海”向大婶问起了公主坟,大婶虽然是四方镇人,但对公主坟了解的却不多,几人聊了一会儿,便转移了话题。
林西跟着大婶出了站,望着对面的一排排商店,两眼一抹黑。他上次来四方镇还是13岁,过去这么多年,他早不记得这地方以前什么样了。好在大婶是个热心肠,听说他二舅家在马尾村,立马把他领到一个位于十字路口的大型超市门口,告诉他一会去马尾村的大客车就来了。林西千恩万谢地送走了大婶,背着书包拎着行李箱顶着大太阳开始等车。
其实他二舅本来想来接他,但林西觉得太麻烦,死活不同意二舅来,最后二舅只好妥协,说去一队路口接他。半个小时过去,传说中的大客车还没来,林西倒是让太阳晒得有些发晕。马路边找不到阴凉地,商场里人来人往,林西又不想进去。正在这时手机响了,林西猜到是二舅,赶紧从牛仔裤兜里掏出手机。
“东东,我刚才给曹老四打了个电话,他媳妇说十二点半到,你还得再等一小会儿啊。曹老四就是客车司机,这车是他家买的,这趟线就他家跑。”二舅说道。
“我知道了,二舅。”
“对了,陈皓早上要去镇上买东西,他还特意来咱家一趟,问我和你二舅妈有没有要买的,说是给我们捎回来。我特意和他说你今天回来,让他坐客车时看到你,帮你拿点东西。一会儿他估计会找你,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认出你了,你这都十几年没回来了。”二舅说完,忍不住笑了。
林西听完,愣了一下,在脑海里稍微回忆了一下,就想出了陈皓是何许人也,没办法,关于马尾村的这段记忆,除了二舅一家,就是这位陈皓同学了。
“二舅,陈皓就是小时候领着我玩那个吧,他家和你家挨着,在你家东边。”
“对对对,就是那小子,比你大一岁。你小时候回来,他领着你去水闸玩,差点把你淹死,回家后让他爸好一顿揍,哈哈哈哈哈。”二舅提起这件事,就笑个不停。
林西也笑了,这件事他记忆犹新,对于陈皓这个人他也记得很清楚,刚刚也不过是和二舅确认一下而已,毕竟当年害自己差点淹死的罪魁祸首,哪能说忘就忘。
挂了电话,林西看了下时间,还有五分钟大客车就该到了,这时,身边陆陆续续有人过来等车了,林西挨个看了看,哪个都不太像陈皓,要么性别不对,要么年龄不对。
这时,林西往马路对面看了看,一眼就注意到一个穿着白T恤的哥们儿往马路这边走来,这哥们儿长得人模人样的,短头发,高鼻梁,剑眉星目薄嘴唇,一打眼就不太好惹的样子。他左手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什么林西看不太清。
此人几步穿过马路,往林西身边一杵,盯着林西看了看,笑着说:“你是林西吧?我是陈皓,你还记不记得我了?你二舅让我接你,他和你说了吧。”
林西使劲儿盯着对方看了又看,不确定地问道:“你是陈皓?住我二舅家隔壁的那个陈皓?”真不怪林西不敢确定,主要是这哥们儿和小时候的模样差得太多了,变化大的仿佛去某国整了容。小时候跟个小黑土豆成了精似的,现在白了不少,壮了不少,最主要的是比林西高了小半个头。
陈皓一听他的话,呲牙一笑道:“我这名字虽然常见,但马尾村里的确就我一个。我是不是和十几岁时不太一样了,难怪,老一辈的见了我就得来一句,这孩子长得破模样了。”他说完,又上下扫视了林西一遍,点评道:“不过,你倒是没怎么变,还是小时候那样,等比放大,我刚才在路对面,一眼就认出来了。”
林西笑了笑,不过心里确定眼前这位确实是陈皓无疑了,无他,只因他和小时候废话一样多。
客车到了,陈皓在林西惊讶的目光中用空出的右手轻轻松松地拎起林西的行李箱,转身上了车。
从四方镇到马尾村的路不太好走,坑坑洼洼的沙土路,时不时还有压出的车辙。司机曹老四不敢开得太快,到了马尾村一队路口已经接近下午两点了。林西上一顿饭是早晨上火车之前吃的,这会儿没怎么觉得饿,多亏了陈皓在车上分给他的饼干和江米条。 两人在一队路口下了车,陈皓眼尖,一眼看到蹲在树下抽烟的二舅,招了招手叫了声杨叔。二舅看到两人,立马掐了烟走了过来,眉开眼笑地盯着林西看。林西已经十二年没回来了,这会儿见到二舅老了不少,心里忍不住一阵难受,张口叫了声二舅,声音都有些哽咽。
二舅是土生土长的马尾村人,大半辈子都在和黑土地打交道,不会说什么关心人的话,他一边拽过林西背上的背包,一边又要去拿林西的行李箱。不过陈皓拉着行李箱没撒手,三人并肩往村里走。
二舅没什么文化,读书只读到小学二年级,略微识得几个字,他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不多,他只知道林西考上了研究生,但是研究生是什么他却不懂,这会儿和林西聊天,也只是反反复复地叮嘱他要好好上学,又问他饿不饿,说是二舅妈在家里做了好几道菜。
村里的路更难走,林西的行李箱底部带滑轮,但是在这种路况下滑轮没什么用武之地,陈皓干脆直接拎着。林西的行李箱不轻,他几次想自己拿,都被陈皓拒绝了。
马尾村地势很高,四面环山,整个村子不大,分成了四个大队,林西二舅住在一队,二舅家的房子位于一队最西边,打开西角门是一片小树林,穿过小树林就是一大片旱田地。陈皓家在二舅家东侧,两家之间隔着一米多高的院墙,院墙高度到林西的胸部,他站在二舅家的院子里,能把陈皓家院子里的情况看的清清楚楚。
二舅妈正在往炕桌上端菜,看到三人进了院门,立刻来到院子里,笑呵呵地把三人迎进了门。二舅家是砖房,南北朝向,从西往东数三间屋,一间里屋,一间中屋,还有一间叫外屋,东北农村的外屋就是厨房,每间屋子都有一扇门,但是要想出门去外面,只能通过外屋的门。马尾村大多数人家都是土房,只有少数人家是砖房,二舅家和陈皓家都是砖房,两家还在两栋房子之间加盖了两个下屋,用来当仓库,放一些杂物和农具。
陈皓跟着二舅和林西到了二舅家,放下行李箱就回家了,二舅和二舅妈怎么留他吃饭,他都不肯。不过陈杨两家是老邻居,留不留下吃饭倒也没什么。二舅家有两个女儿,都已经结婚嫁人了,大女儿嫁到了隔壁村,二女儿嫁到了北边,离得远一些,家里平时只有二舅和二舅妈两个人。吃过饭,林西和二舅二舅妈坐在炕上聊天,一直聊到天黑,二舅妈又去外屋把菜热了热,吃过晚饭,二舅就让林西早点睡觉。折腾了一天,林西也确实累了,就进里屋睡觉去了。林西躺在里屋炕上,身上盖着二舅妈为他准备的新被子,听着中屋二舅和二舅妈特意压低的说话声,没多久就开始迷糊起来。半睡半醒之间,林西似乎听到有人敲门,随后听到开门声,说话声,似乎有人给二舅送了什么东西,林西隐隐约约听见有人提到他的名字,还有什么“很甜”“腊肉”之类的字眼。林西觉得这个外来人声音有点耳熟,低沉好听,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听过。不一会儿,又是关门的声音,许是这个外来人离开了,房子里彻底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