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子衿 ...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向先生提问的,是当今圣上最宠爱,也是唯一的嫡女。年仅十五岁,就已经封了瑞宁公主的李瑞景。
“意思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讲的是女子痴迷的迷恋自己的爱人。”
————
“殿下,听说那位景小将军班师回朝了,陛下还要给他设宴接风呢。”
“景小将军?就是那位仅弱冠之年就立下赫赫战功的常胜将军,景宁嗣?”
“是啊殿下,听闻景小将军不仅文武双全,还生的芝兰玉树,好生英俊呢。”
“行了阿愿,别花痴了,这话可在我面前说,在外面可不能随便议论。”
“知道了殿下,就是因为是在您面前,奴婢才说的。”
————
“阿愿,快看,那边好多人。”
“唉公……小姐,你别乱跑啊,奴婢找不到你了。”
好不容易溜出宫,李瑞景才不会循规蹈矩,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只一会儿,就把阿愿甩在后面了。
“啊!”
“小姐!”
一匹失控的马疾驰而来,直冲李瑞景而去,当她反应过来时 ,已为时已晚。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锦衣男子冲出,救李瑞景于生死之际。
“姑娘没事吧?下次可要小心些了。”
“我没事,多谢公子了。”
“那……”
“将军!你在哪呢?”
“这里!”
“将军,你让我好找,唉?这位姑娘是……”
“刚救下的,你有事吗?”
“哦,我是想说,咱们该进宫觐见了,误了时辰可不行。”
“这位姑娘,我有要事在身,既然你已无大碍,那请容我先行一步。”
“这位公子请留步,可否请教公子尊名,承公子救命之恩,改天定登门道谢。”
“不必,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说完,锦衣男子就跨上马走了。
“走吧小姐,今天你可吓死我了。”
————
宫宴
“景将军是我朝栋梁,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今设宴,为景将军接风洗尘。”
“臣,谢陛下隆恩。”
“公主,你快看,那天救了你的,原来是景将军。”
原来……是他吗
原来……是她吗
二人的眼神交汇,又迅速分开。有些缘分,就是很神奇。
宴会总是充满阿谀奉承,使李瑞景厌烦。于是,她趁身旁的人不注意,悄悄溜出了正殿。
正当她路过御花园,却听见假山后面传来声音,她不想那么多事,却不想假山后面的人已经察觉到了她“谁?”
“吾乃瑞宁公主。你又是谁?”
“原来是公主殿下,是臣失礼了。”
“没关系,说起来,还要感谢景将军那日救命之恩。”
“那日情况危急,有少许冒犯之处,还望公主见谅。”
“没什么,我……”
“将军!”
……景宁嗣:我想杀了他。
“你有事吗?”
“哎呀将军,你怎么又跑出来了,待会儿陛下该找您了。唉,瑞宁公主怎么也在这,见过公主。”
“免礼”
“将军快走吧,陛下要真找起你,你又不在,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既然这样,那景将军不如随我一同回殿,倒省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想来李瑞景公主的身份,一定比景宁嗣更有威慑力。
“那多谢公主了。”
回席后,景宁嗣的副将向他问起“唉,将军,你刚刚一看瑞宁公主出去了,就赶紧找个理由跑了,是不是……”
“闭嘴。”
“好好好好,嘴硬”
没过一会儿,陛下果然问起了景宁嗣。
“景将军年少有为,家中可有妻室?”
“承陛下厚爱,臣常年在外征战,家中并无妻室。”
“那既然这样,朕的瑞宁公主刚刚及笄,景将军可否中意。”
“臣已仰慕公主许久,承陛下厚爱。”
“好,那就传我的旨意,瑞宁公主与宁朔将军乃天赐良缘,择吉日完婚。”
李瑞景:怎么感觉把我卖了?
————
“报!边关告急!匈奴十万大军压境!”
“宁朔将军,边关,就托付给你了,我们,等你。”
“臣,领命。”
“宁嗣!活着回来!你要是不回来,本公主就去和亲,让你再也找不到我!”
少年又一次跨上马,毅然奔赴战场,亦如此前的每一次,只是,这一次,他食言了。
他的副将,他最喜欢的坐骑,都回来了,但是,他们没把他带回来,一块尸骨都没有。
“敌军实在太狡猾了,在我军中安排了眼线,后来实在没办法,将军他……他就带一小队……用自己的身体,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最后关头,小队里的弟兄们……都牺牲了,他被围在敌军营帐,一把火烧了所有,我们到时,那里已经……已经是一片焦土了……”
“后来,我们只找到了这个。”
他摊开手,那是一块玉佩,是他出征前,李瑞景送给他的,见到玉佩,李瑞景再也忍不住 ,她的少年郎,永远留在了鲜衣怒马少年时。
靖远二十五年,边关再次告急,匈奴提出,要嫡公主和亲,不然,铁骑就会踏平边境,直逼长安。
这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宁朔将军,最保险的办法当然是和亲,可是国民不愿意 ,乃朝文武皆不愿意,三朝元老何丞相说“瑞宁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匈奴那个地方苦寒,瑞宁是个姑娘,她怎么能受得了那样的苦”
国主也不愿意,谁也不想让瑞宁公主和亲。可谁也没想到,满朝文武激烈讨论之时,瑞宁公主求见。
谁也不知道瑞宁公主用什么理由,竟说服了一殿人。择日,皇帝下令,瑞宁公主与七日后北上和亲。
七日很快,出塞那日,满城百姓都来送她,护送公主出塞的,是宁朔将军的副将,临别时,他将一封书信递给李瑞景。
“将军说,公主若是再嫁,便将这封信给您。”
信里没写什么,只是说
“瑞宁公主亲启,芳信远临,还同面叙,若你已经读到了这封信,那我大概已经战死沙场,我不知你在嫁的是何人,但我想,应该比我要称职的多,锦书难托思卿意,你要相信,我一直在。”
陪瑞宁公主出塞的,是阿愿,李瑞景不愿意让她来,她硬是跟上了。
瑞宁公主嫁的,是已经五十岁的匈奴王,按照匈奴的规矩,匈奴王死后,她要嫁下一任匈奴王,一生不能再回长安。
临越二年,瑞宁公主出塞的第七年,薨逝的消息传回长安。匈奴不肯送回她的尸骨,整个长安城都心照不宣的挂起白幡,亦如九年前宁朔将军牺牲时。
少女终还是实现了与少年死同穴的愿望。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