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第七十一章 ...

  •   崔如松笑道:"霜降自然是好的。"他又拿了几盒面霜来给崔如月,"京都里都说这个面膏子好,我瞧着好些太太奶奶小娘子们都买了来。我也给你和你大嫂嫂带了些儿回来。你来瞧瞧,喜欢不喜欢?"
      京都一个叫做颜如玉的胭脂水粉铺子推出来的新品,就叫做玉颜霜。主打一个养颜美白的,是如今京都女眷们的心头宝。
      她们买的那么欢实,住在颜如玉铺子对面客栈的崔如松兄弟见了,就想着也给自家娘子和妹妹带一些儿回去。
      交割了李夔一干人等,两个就直奔铺子。到底是京都,若是宁远府,瞧见配着长刀甲胄的军官,莫说客人,就是老板也有些小心,实在西山营能有了品佚的武官,哪一个不是踩着敌人的人头升上去的?难免有些煞气在身上,再者宁远府军政分离,府君就是要用人,也得跟将军们借,还得签了调用文书,借调他们过去,文官管不住他们,还得靠他们巡逻城池,守卫边境,自然就客客气气的。
      但京都不一样,他们就这么着进去,老板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实在是京城,一块瓦砸死十个人,就有一半是官家子弟或者豪富子弟。几个小小的武官,老板真是不稀奇。
      这回没小舅子跟着来,崔如松既不知道霜降爱用甚颜色的口脂,也不知道她喜欢甚味道的香粉。只好就买这个他口中的面膏子。一共四个味道,茉莉的,玫瑰的,栀子的,梅花的。
      他也分不清妹妹和娘子会喜欢哪个,索性一样买了两盒,她们姑嫂四个味道的都有。
      不过,既能受京都的女眷们热捧的当季热卖产品,自然不会多么便宜,不过崔如松半个拳头大小的罐子,就是三两银子。但崔如松舍得给家里人花钱,二十几两银子眼睛不眨一下就掏了出去。
      倒是崔如柏,他自觉哥哥都买了,他不出点血,仿佛也过意不去,叫凤仙听了大嫂嫂都有,她却没有,总是不好的。就咬了咬牙买了四盒,妹妹两盒,凤仙两盒。再多的,这趟活儿的赏钱还没拿,他也拿不出来了。
      崔如松就嘲笑弟弟:"我就说,平日里叫你别大手大脚的拿去吃酒,总要攒一些儿,如今你瞧瞧,这就是不攒钱了!"
      崔如柏愤愤的说:"大哥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是个八品都头,我才是个没品级的百夫长,我的俸禄翻两番也比不上你,更别说出去当差的赏钱了,哪回不是你一个人的就好比我跟苗山他几个加起来的?"
      "哈哈哈哈哈哈。"崔如松听了这话,也没说甚,留下一串嘲笑弟弟的声音就走了。
      老实说,崔如柏虽然没有崔如松富裕,可是他真的也不穷。杨胜一个只拿死俸禄的千夫长,每个月就比崔如柏多六两银子,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何况崔如柏跟着他大哥,总是出去当差,那额外的赏钱能少吗?他之所以觉得自己拮据,一个就是他花钱没数,有了钱,总想着跟着三朋四友的吃酒,要么就是买吃买穿,不像崔如松,营里发的军服和他老丈人铺子里卖的绸缎衣服,对他来说真的区别不大,伤药也是去营里薅羊毛,只是给家里人买东西,尤其是他的娘子霜降,才会大方起来。第二个呢,就是崔如松每每给霜降买东西出手大方,一家子兄弟,他总觉得是大嫂子有了,凤仙却没有,难免心里不舒服,所以就跟着崔如松买,那自然就教他觉得肉疼了。
      实则就是崔如松心里想着,老丈人家里有钱钞,瞧他娘子出门,穿的锦,戴的金,呼奴唤婢的,就是娇养大的小娘子,他比霜降大了四岁,能娶到她本就是他运气好了,他怎么可能叫霜降嫁了他,日子过得反倒不如在娘家的日子了?大丈夫理应封妻荫子,叫妻儿老小的日子越过越好,霜降自小过得就是好日子,他没条件也就罢了,既有条件,他也没那个脸皮把荆钗布裙拿到她面前去。
      崔如月高高兴兴的拿了两个哥哥给自己买的面霜,开了一盒,挑出一点了抹了抹,闻着香味清淡雅致,膏体细润,实在是宁远府买不着的上好的东西。
      "谢谢大哥哥,二哥哥!"小姑娘开开心心的道了谢,教阿鱼把她的妆奁盒子打开,她要都收在她的妆奁盒子里去。
      "这有甚好谢的?你是我们妹妹,给你买本是应当的。"崔如松好笑的瞧着妹妹跟小松鼠似的抱着盒子。
      崔守仁就问儿子:"如今差事办的可顺当?"
      "是顺当的。李国公是个疼爱儿子的厉害人物,不仅这几个死士本事不错,就连我们路上也遇着三波来试图劫走李夔的。不过,咱们西山大营出来的都不是孬货,也都顺顺当当的移交给了大理寺。后头的事儿可就跟咱们没关系了。"崔如松的伤本就伤在脊背,刀口不算深,但后头他也受了些刀伤。好在他虽说节俭,那也知道甚时候该省,甚时候该花钱,他早料到京都里水深,不是他们蜀州宁远府,边境要塞,谁也不敢在这地界搞甚政治斗争,端的是怕国门不稳。这趟差事比平日里接到剿匪也好,抓逃犯也好,都要危险,他就拿了霜降之前给他的济世堂大夫的好药去。幸好是拿了这止血快,好愈合的好药,否则他们这几个重要的战斗力受了伤,自然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一定。
      不过,崔如松的伤毕竟没好,虽说都是外伤,但是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叫崔平架了车去营里请了军医来瞧一瞧。
      军医来了,仔细也瞧了:"幸好崔大人是及时拿了好的金疮药止血,如今伤口并未感染,反倒缓缓再愈合,不过,如今崔大人还是在府上休息一段日子才好。我开几副药方子,崔大人和小崔大人外敷内服,好得快些。"
      "那就多谢军医了。"崔如松又不贪功冒进的,此番受伤得重,自然要在屋里好好养着,等养好了再去当差才是。崔如柏伤不如哥哥重,虽说他功夫不如崔如松,但崔如松是头儿,又是兄长,他一个人替他们分担了很多的压力,故而崔如松这个官位最高的,反倒成了受伤最重的一个。
      军医堂里只有五名主治军医,其他的都是学徒,这位庞军医是主治军医,也就是崔如松是八品都头,才有这个面子请到家里来看。否则都得去军医堂里排队。
      庞军医不敢离开太久,怕其他人忙不过来,匆匆开了方子就要回去。
      崔如松就叫崔平驾车送一送,车里拿了两包点心,四匹细棉布,算是劳动他走这一趟的礼物。西山营的军士们看病吃药是不花钱的,军医们的俸禄由朝廷出资。但把人请到家里来看,都是默认要给些礼物的。或是点心,或是果子酒品,或是布匹鸡鸭。都不是甚贵重的礼物。
      自和沈家定了亲,崔如松家的布匹都是去老丈人铺子买的。毕竟是自己家的女婿,崔如松家的人去买布匹,沈家布庄都知道这是东家小娘子的女婿,也都知道东家吩咐的,一匹布要便宜多少银钱。
      故而崔家送礼也都要添上一些布匹料子。庞军医见是四匹细棉布,不由得高兴地摸了摸胡须。一匹细棉布好赖也要花好几两银子,只不过跑了一趟,就得了四匹,这可算得上他十天的月钱了。崔家有了崔都头这个能干的家主,果真是起来了!
      军营里忙碌,怕是不要三四个时辰拿不到药,崔守仁担心儿子们的伤,就拿了银子叫崔安去药铺里抓药来熬。
      崔安跑的快,去了半个时辰就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袱。
      "小的去林氏药铺抓药,遇着大奶奶家的杏花姐姐,替罗大奶奶买补药。见了小的抓药,就问了怎么回事。小的说是郎主和二郎君的药,杏花姐姐当时甚都没说。到小的走时,杏花姐姐就提着这个包袱来了。说是大奶奶叫给郎主和二郎君的,有丹参,有枸杞,有黄芪,还有半斤冬虫夏草。说是大奶奶的话,这些药材炖药膳是最滋补的,炖鸡也好,炖鸭子也好,请郎主好好将养身子,身子骨才是最要紧的。"崔安把包袱摆在桌子上头,崔如松拆开,都是一包一包分好的滋补药材,另有一个小包,打开来是一套衣服,是霜降给他做的。
      崔如松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的甜,嘴上却道:"她真是,就爱操这个心,我们行伍出身的,哪个身子骨不壮实?偏她操心我,巴巴儿的拿了这许多药材来。"
      崔如柏白了他一眼:"大哥,如果你说话的时候,笑的不要那么高兴,我或许还能信了你的话。"明明就很高兴大嫂嫂关心他,还非得说这话。
      他也想,总是杏花回去报给了大嫂子知道。他哥从前受伤,从不到外头拿药的,这回去了,大嫂子那般聪慧过人的,就猜到大哥此时受伤不轻,就拿了银钱去准备了这些滋补品,教杏花赶着给崔安拿回去。
      他又有些酸,大嫂子对大哥可真好,大哥受了伤,这又是药材又是衣服的。不过,他想了想,凤仙就是知道了他受伤,只怕手里也没有钱给他买这买那,只能自己瞎着急。这样一想,他又觉得,凤仙还是不知道的好,他老丈人管得严,凤仙手里没有钱,连出门都不容易,要是知道了,也是只好自己瞎着急的。
      大嫂嫂是家里有钱,自己一手绣艺又能挣钱,有女使帮着跑腿,不比凤仙。
      可他哪里知道,凤仙到底是知道了,这事儿是杨胜说的。他作为千夫长,又是崔如柏老丈人,自然知晓这回崔家兄弟受了重伤。他想着,日后儿孙到底是要仰仗崔家兄弟的。他就吩咐老妻,买一只鸡,一对猪脚,他和老妻两个带上三个儿子去看一看崔家兄弟。
      凤仙听了,咬了咬下嘴唇,她没有几个钱,可是爹爹都说二郎伤的重,要备礼去看望,只怕不是以往受的轻伤,她也想去看看二郎到底如何了,伤口还怎么样了,可想也知道,爹爹不会带她去的。
      未婚夫妻可以一道出去玩儿,可是没结亲之前,最好是不要上婆家门的,这是风俗,她爹肯定不可能为了她破例。可二郎待她这般好。
      她开了钱匣子,数了数钱,数来数去也就不到五两银子,若是真的伤的重了,怕是连一副药也不够的。
      她瞒了嫂子,出去在西山大营家属区的街道上买了一副龙骨,又买了一钱半的枸杞黄芪。她就花了足足一两银子。
      拿了炉子到屋里炖了半晚上,拿食盒装了,托了母亲替她给二郎。
      "我实在没甚么能给他买的,可是他待我那般好,我不能甚也不为他做的。娘,您帮我带给他罢,不要说是我买的,就说是家里炖的,这样,爹爹不会怀疑的。求您了。"凤仙一求她,杨太太就答应了。她是个十足懦弱的女人,可她也十足的疼爱孩子们。这是女儿的一片心意,自然她要替女儿办到。
      果然杨胜瞧见这个食盒,就问:"这是?"
      杨太太手心冒汗,但她还是笑着说:"是我买的龙骨,女婿伤了骨头,总要吃些汤补一补才好,叫凤仙炖了三个时辰的,也算是凤仙一片心意。"她深知丈夫多疑又刚愎自用,要叫他相信,只好真假掺半的说。
      果然她这样一说,杨胜就点了头,是他叫老妻准备的礼物,准备了汤叫凤仙熬,也做的妥当。
      "是你想的周到,凤仙不好去,但有她熬的汤,亲家也念一念凤仙的情面。"杨胜此次去,也不仅仅只是关心女婿,更重要的是想走一走亲家大哥的路子,瞧着能不能把儿子们至少调一个调到他那儿去,他那儿差使多,赏钱丰厚,又能得到锻炼。不过,他和崔大郎没甚么交情,只好借着去看女婿的份儿上,缓缓的提起来。
      果然他猜的不错,他一提起这个话茬子,崔如松就不接话。实在是杨家三个郎君,本事不大,却十足的糊涂,他这麾下瞧着赏钱多,可是也危险得很,年年他手下的兵都有不少的死伤,这是自家亲戚,要是真的死了,他可是猫儿抓糍粑——脱不了爪子!
      他虽不接话,但态度是温和的,这叫杨胜看见了一丝希望。本来他也没想着,崔如松一次就答应了——他连崔家本家的崔如林几个都没拉拔进去呢,不过是弟弟的舅兄,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1章 第七十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