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黎家有女:苏州城外的一老一小 ...

  •   大庆十七年夏,苏州暴雨,狂风咆哮。风雨凄凄,且看一路行舟一苇救。

      “司天监报!飓风将至,各家闭户闭市!”报晓员骑着几匹快马穿梭于苏州城的大街小巷,偌大的苏州城空无一人,雨滴如豆子般大砸向地面,砸向百姓家的一砖一瓦,竟分不出是雨声还是嗒嗒的马蹄声。

      卯时刚过,苏州城的天便已暗淡下来,飓风的到来让这一天还未开始便有着要结束的迹象,风和雨互相叫嚣着,非要争个高低般,漠对人间。而此时黎府正上演着一出大戏,人啊,总是要为自己筹谋的,不为自己筹谋,便会被别人计上几次。
      黎府主屋内,一名素衣少年跪在地上,脸上布满了不服和倔强,”那封信被你送给谁了?快给我从实招来!”愠怒的声音让整间屋子都有了回音,少年旁站着一个身高近八尺的男子,穿着一袭绿纹的紫色长袍,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裁精致的发冠中,此人正是黎家的主君黎百恩。

      少年跪在地上,一声不吭地低着头,“看样子,我是打死你你都不会说了!”黎百恩手里拿着棍子挥向少年,一梆又一梆,少年还是不说话,甚至一声痛也没喊出来。棍子上少年的血混着破开衣服上的线,触目惊心。“逆子啊!逆子啊!我怎么生出你这么蠢的东西,小小年纪总在外面结交混混,你到底是受谁指示偷走我书房的信?”黎百恩停下手中的棍棒,一声声啜泣道。随之瘫坐在地上,”方兄,子仪对不住你啊!“黎百恩缓缓起身,打开正屋的门,踱步而出。“少年曾时同衾同袍,感兄不嫌我囊空如洗,今知兄长客于苏州,得不拢相见一场。今世相欠,来世子仪再还兄长。”说罢,便对着府门俯身行了大礼,随之跪在瓢泼大雨里重重地磕了个头。屋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每年此时的飓风的脾气都没这么暴躁,今时今日却如此凶险,连常在雨阳江边以打渔为生的俞家老二都在感叹,“老天爷嘞,今咋这么个不寻常!”

      俞家祖祖辈辈都以打卖烧饼为生,但日子过得一直都很紧凑,后来到了俞老二这代,也是顺了姓氏的同音,习得一身好水性,开始出江打渔。原本只是在商市里叫喊着卖,也赚不来几文钱,谁曾想俞家姑姨太家的儿子做了王府的采买管事,俞家的运道这才慢慢好起来。
      俞老二如今也在苏州城西买了两近两出的院子,娶了个媳妇是裁缝,为人勤勤恳恳,是个正经人家的女子。按理说他也不用在这飓风能要人命的天气里去江边打渔,但奈何是苦日子过来的,前几日有张渔网落在了江边,今日卯时隔着墙听报晓官来报一拍大腿:“天爷哎!”就即刻起身披着蓑衣奔到了江边取渔网。

      “天爷哎!这里怎么会有人还在行船?“江面上疾风骤雨,砸的人睁不开眼睛,俞老二扔下渔网反反复复擦了好几次眼睛,只见不远处从雨阳江的上游飘下来一叶孤舟,江上雾气昭昭,看不清来者的身份。而雨阳江正是苏州城的西江,江中的泥沙都堆积在西岸,而这艘小舟飞也似在江面上跳跃般冲向西岸。俞老二胆颤心惊,“这可咋办哟!”一边担心这小舟会不会侧翻,又想着此时的自己能做些什么,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客嘞,客嘞,不要命了!”俞老二急得直跺脚道,那只小舟也飘到了岸边,俞老二这才看清小舟里的情况,顿时浑身发寒,舟里躺着一个昏死的阿婆,裹着浑身的血迹,一把匕首还插在阿婆的腿上不断渗血着,更令人吃惊的是,阿婆的怀里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看见俞老二还咧起小嘴笑了笑,眼神里充满了期待。见此场景俞老二也待不住了,一时之间已经把自己这辈子捕过的鱼都数了一遍,救还是不救?俞老二看这阿婆的穿着也不似寻常人家,就算是已经被血水浸湿,但也能看出来是个上好的料子,上次他去王府送鱼的时候看见一个嬷嬷穿戴过。而这个阿婆不仅中刀还带着个婴儿更让俞老二浮想联翩,“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小人俞老二生平没做过恶,今救这一老一小,还望菩萨保佑,别给小人惹来灾祸。”说罢便跪地向着雨阳江磕了三个头。

      俞老二见此情形,即刻大步迈进小舟内,想抱过小娃娃,而嬷嬷把怀中的婴儿抱得死死的,俞老二费了好大的力才将小娃娃夺过来,顺势背上昏死的阿婆,幸亏俞老二平时勤勉,出江捕鱼从未耽搁一天,锻炼出一身好体魄。这一路顶风受雨,才把一老一小带回自己的小院。
      ”铛铛铛!开门!快来开门!”俞老二在院外呼着自己的娘子。
      过了好一会儿,贺氏才将大门打开,门不大但奈何暴雨天气,听不见屋外的喊声,才迟了些。
      ”这...“贺氏开门见状愣了一下,“快进来,”贺氏探出头向门外左右望了望,等俞老二进了门,马上把门锁得严严实实。
      ”这是怎么回事?“贺氏抱过孩子,一脸惊问道。并让俞老二把背的嬷嬷带进偏房中。
      ”天爷哎,我去江边取渔网,谁曾想飘来一直小船,就见到这二人!娘子,这该怎么安置哟!“俞老二急得在房间里踱步。
      ”你先别急,看这嬷嬷受伤,怕是肿疡了,你去请仲景巷的刘大夫来瞧瞧,“贺氏嘱咐道。
      “好好好,我这就去请,”俞老二批起蓑衣就要往屋外赶,”记得别声张,“贺氏再次叮嘱道,这才放俞老二出门。俞氏虽说是一乡间的女裁缝,但自嫁给俞老二后也跟着沾了不少光,王府里的姨娘做新衣的活她也去做,察言观色的本事也学到不少。而俞老二夫妇不知道的是,这次的善举,给将来的日子带来了大富大贵。他们救下的,是大庆王朝未来的一代女侯爷。

      过了两刻钟,俞老二搀着一满头白发的老翁走了进偏房,老翁见躺在床榻上的老妇人皱起了眉头,如此眼熟,却年纪大了怎么也没想到在哪里见过。“这是怎么伤成这样?”老翁低声询问道。
      ”这是,“俞老二刚要开口,就被贺氏打断,贺氏一脸担忧道:”这是我老家的姑姑,本来是过来投奔我们,却在这暴雨天遇到了歹人夺了钱财受了伤,到现在还昏迷不醒。“
      刘大夫见状走上前去查看嬷嬷的伤口,眼睛一转,这事情不简单。只见那伤口不断渗着血,确实是新伤,但一定是长时间经过被水浸泡过,已经开始流脓了。而且这个老妇人衣着缂丝锦,而能身着这种材质的衣服的人必定非富即贵,并非俞家所说前来投奔的样子,并非普通人家的妇人。刘大夫虽心中有疑问,但也没多说什么。行医多年这种伤口虽少见,但也能救治的。”老夫多年前为一个大汉救治过,其伤口比这还重,在心窝子处,就差那么几毫,就性命堪忧了。“说罢,便捋了捋胡子,”你们且准备一壶白酒,想要留下这条命,就必须割掉这些烂肉,方可好转。“刘大夫焦急得看向俞老二夫妇二人。
      俞老二夫妇目光四对,”我这就去拿酒来!“俞老二说道。
      不一会儿俞老二把酒拿来了,刘大夫便开始准备为这个老妇人处理伤口。只见俞老二举着白酒浇在阿婆的伤口上,刘大夫便是一刀,浇一次又是一刀,贺氏不忍相看抱着婴儿回到主屋内为这个孩子裹上了新布,放在了卧榻上,又马上去烧水,毕竟阿婆那边她也走不开。
      刘大夫起身擦了擦汗,大松一口气道:”我已给她包扎好伤口,并涂上了止血药,这个伤口要一天换一次药,我这给开一副方子,记得早晚各服一次。“起身写下方子,对着阿婆举了个躬,俞老二出门相送,便离开了。
      只见贺氏坐在偏方的床边,为阿婆擦拭身体,只见阿婆浑身都在发汗,眉头紧锁,嘴唇发白重重地呼吸着。
      ”阿舟...”老妇人低喃着,”黎...黎“,贺氏见状连忙喊来俞老二来瞧,俞老二凑近一看,只见那老妇人微微抬起双眸,看见俞老二夫妇,又惊出一身冷汗。
      ”阿舟呢,“老妇人眼中含泪,虚弱地问道,想起身却只能感受到刺骨的疼痛。贺氏见状连忙把酣睡的婴儿抱过来,老妇人摸着婴儿的脸,心中也明白了七八分,潸然泪下。
      这是苏州城这几年经历的最大的飓风天,百姓家家闭户在屋子里往院子里泼水,农稼已不见了踪影,又将是个饥荒年。
      ”贤伯托孤,我一老妇人着实不便,此为贤伯书下托孤遗志,“黎府书房内,一个老妇人呈上了血书,将抱着的婴儿托给了黎百恩相抱。
      ”伯母安心,子仪必不负所托。“子仪抱着怀中的婴儿,向老妇人跪下重重的磕了个头。”您且安心住下,您为贤伯之母,便尊为我子仪之母。“
      这场暴雨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有人屋漏院塌,有人丧命于此,而黎府却因此得一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