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手套 ...
-
经过昨晚上的秉烛夜谈,温暖一大早的心情非常愉悦。
早上出门上工前,还特地多准备了一副劳保手套,想要送给周舟。
最近村里正在收玉米,最容易划破手掌,温暖可不想周舟受苦,她之前也给过周蓉一副。
但没想到,周舟居然拒绝了她,态度跟昨晚上的时候简直判若两人。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避嫌?
毕竟周舟身上那粉红色的光雾没法骗人,甚至比昨晚上的时候更亮。
于是,温暖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想着等晚上的时候,再好好说道说道。
但到了晚上约定好的时间,温暖左等右等,都没看到周舟出来。
虽然是她单方面的约定,但周舟当时也没拒绝啊。
周舟:....是你跑太快,根本没给人拒绝的机会。
温暖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难道就这样放弃?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上辈子周舟离家出走那么多次,她都没有放弃,现在才被拒绝一次而已。
第二天,温暖顶着一个巨大的黑眼圈等在周家门口假装偶遇,出来上工的周家两兄妹自然一眼就看到了她,只是态度截然不同。
周蓉的语气中透着关心:“暖姐姐,你这是怎么了?”
温暖盯着前面大步流星的某人背影,大声吼道:“昨晚看猫捉老鼠看了一夜,今天我还要看。”
周舟的脚步没有任何停顿,只是在温暖看不见的地方,脸色阴沉得可怕,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他眼下也有一片乌青,看样子也是一夜未眠。
周蓉不明所以,还好心劝道:“暖姐姐,猫捉老鼠有什么好看的,还要连着看两个晚上?”
她有时候真的很不理解温暖的想法,再说,她好像从来没在附近看到过野猫,老鼠也没见过,这些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
中午回去吃饭的时候,周蓉想起温暖的话,还提醒杨素芬:“奶,暖姐姐说昨晚看到有猫在捉老鼠,咱家的粮食可得收好,不能被老鼠给偷吃了。”
周舟闻言,夹菜的手顿了顿,然后快速地喝完手里的粥,就转身回屋补觉。
当天晚上,周家就听到了猫叫,还叫了大半夜。
周蓉早上起来的时候,就问周舟:“哥,昨晚上你听到猫叫没有?”
周舟没有回应,而是直接将头扎进脸盆里,什么猫叫,一听就是人装的。
就这样,那只猫在周家院子外面连续叫唤了好几天,但仍旧没抓到她想要的老鼠。
温暖这几天感到特别挫败,不知道为什么周舟突然就不理她了,难道是因为自己太大胆,吓到了他?
仔细回忆自己这段时间的行为,似乎好像也许是有些激进了,毕竟在周舟的立场,他们才认识没几天而已。
温暖承认自己是有些心急,看来,得含蓄点才行。
毕竟这时候,大家对待男女之间的事情,还是很保守的,她可不想让周舟误会她是那种不三不四的女人。
上工的时候,温暖还在想着这事儿,但手下的活也没耽误。
可能是上辈子做惯了这些农活,加上她现在力气大、体力好,在地里干一天也并没觉得有多累。
跟温暖一起干活的大叔大婶都夸她能干,就连孙志军都特地过来看过她几回。
大伙儿本来还觉得温暖之前没下过地,肯定干不来这些事,没想到随便教一下,就做得又快又好,甚至赶得上村里的壮劳力,一天也能拿十个工分。
村里像温暖这么大的小姑娘,一般也就拿六个工分而已,十个工分,那都是大男人才能拿到的。
刚开始大家还不信,说大队长和记分员不公平,但去看了温暖干的活,大家就都没话说了,确实干得好。
要是这样都不给十个工分,那才是不公平呢。
对此,温暖只能含糊其辞解释道:“没办法,家里就这么个情况,要是还不加把劲努力干活,年底就要饿肚子了。”
想到温暖她娘那个样子,只能靠温暖一个人把家撑起来,他们农村人想要养家糊口,好像除了拼命干活,确实没有别的办法。
毕竟这时候是不允许私人做买卖的,那属于投机倒把,要是被抓到,是要送去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的。
本来,有人看到温暖这么能干,长得又好,想要给她说亲,但一想到她家里那个情况,最终还是打消了念头。
这天,温暖正在地里干活,孙志军突然带着一群人过来,一到这边,就语气严厉地对他们说道:
“你们瞧瞧别人,再瞧瞧你们自己干的那些活,还敢嫌四个工分少!今天,你们几个就在这里跟着温暖好好学学,要是做不完,别说四个工分,一个工分都没有。”
原来是新来的知青不好好干活,还敢嫌村里给的工分少。
孙志军之前还体谅他们刚来不适应,哪怕他们干的活不合格,还是给了四个工分,但没想到对方占了便宜,竟还在后面编排他。
于是,今天便领着他们来跟温暖好好学习。
温暖现在虽然不是知青,但也是刚从城里来的,怎么温暖就能适应得这么好,这些人却怎么都学不好呢。
所以说,还是不能惯,就得让他们知道厉害,下乡不是享福,而是来吃苦干活的。
孙志军特地把温暖叫过来,叮嘱道:“温暖,你今天教教他们,不用客气,要是他们做不好,就直接跟张铁柱说。”
张铁柱是专门分管知青那一块的小队长,也是孙志军媳妇娘家的侄儿。
说完,孙志军就将原来分配在这边干活的其他人叫走了,让新来的五个知青留在这边跟着温暖干。
温暖其实特别不愿意带他们,但孙志军都发话了,她也不能不给面子。
看着田埂上站着的五个人,温暖叹了口气,面无表情地说道:“愣着干什么,赶紧过来干活。”
今天他们的任务是收玉米,整块地划分成好几个区域,每人负责一块,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温暖带着草帽、口罩,就连脖子处也围了一条毛巾,既可以擦汗,还可以挡住领口,不让飞虫或者秸秆碎片掉进衣服里。
身上也是全副武装,虽然天起热,但温暖还是穿着长衣长裤,手上也带着劳保手套,可以说是全身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而另一边的陆彦霖、钟晓燕等人,虽然全都穿着长裤,但上身穿的是短袖,甚至还有穿凉鞋的,脖子和脸也没做任何遮挡。
平时这么穿当然没问题,但是现在是要收玉米,那些秸秆叶子什么的,很容易划伤手臂和脸颊。
更别说那些玉米须、小飞虫啥的,皮肤敏感的人在玉米地里待一天,回去肯定会红肿发痒。
温暖看到他们五人手臂上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划痕,想必前两天没少遭罪。
既然遭罪了,温暖就有点想不通,他们今天为啥还是这副打扮。
陆彦霖几人看到温暖这副装扮,心里既佩服又羡慕。
这么热的天,还能捂这么严实,真是不容易。
但如果他们也有温暖这么充足的“装备”,也愿意像温暖一样,因为跟热比起来,他们更怕痛。
手臂上的伤其实还算好的,关键是手,一双手总共那么大,大大小小的伤口就不下十余处。
这些天他们除了掰玉米,就是割玉米杆子,全都是徒手进行的,一双手早就被伤得体无完肤。
这样的情况,他们又不能未卜先知,所以下乡前,谁都没想过要提前准备一幅干活的手套。
现在倒是知道了,但青河村这边买不到手套,只能等放假的时候去县里买,只是在买到之前,恐怕是要受不少罪的。
村民们还觉得这些知青矫情,几处划伤算什么,吐口唾沫搓两下就好了,哪里还值当费那个手套钱。
知青点的几位老知青倒是准备了手套,但他们自己要用,没有多余的借给陆彦霖他们。
而且手套是易耗品,借给你,要是弄坏了咋办。
陆彦霖三个大男人还能稍微忍一忍,但钟晓燕和林巧巧两位女同志,哪里受过这样的苦,便哭哭啼啼,开始抱怨起来。
尤其是她们得知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才给了四个工分,而其他人拿的却是八个甚至十个工分,最差的也有六个。
钟晓燕和林巧巧就开始抗议,大家都是做一样的事情,凭什么她们的工分比别人少。
她俩要是私底下抱怨两句也就算了,偏偏还被人捅到了大队长那边,于是,才有了今天这一出。
陆彦霖几人则纯属连带受累,谁叫他们是一批下乡的呢。
温暖可不管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反正她手把手教了一遍后,就去干自己的活了。
不过,要是看到有人偷懒,温暖还是会毫不客气地吼两嗓子,毕竟是孙志军交代给她的任务。
“钟晓燕、林巧巧你们两个快点,磨磨唧唧的干啥呢,是不是想白干一天?”
别看温暖长得小巧,嗓门却大,被她这么一吼,附近地里的人都能听到,然后就开始对钟晓燕和林巧巧两人指指点点。
两人本来就干得吃力,现在还要被人说闲话,心里不服气,便直接发脾气,撂挑子不干了。
“温暖,你在这神气什么,就算你再能干又怎么样,这辈子你都别想回城了,就当你的农民去吧。”
钟晓燕她们已经听说了温暖的事情,知道她原本也是知青,只是现在认回了亲身母亲,失去了知青的身份,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城。
虽然知青下乡时都喊着说要积极投身农村建设什么的,但没有一个知青是不想回城的。
钟晓燕和林巧巧自认为抓住了温暖的弱点,想要讥讽她。
温暖却毫不在意:“我是农民我骄傲,你们这么看不起农民,那还下乡来干嘛,有本事现在就回城去,如果没本事,就老老实实地干活。”
上辈子,钟晓燕和林巧巧就跟她不对付,温暖虽然没打算牵扯到这辈子,但也不会给她们好脸子看。
钟晓燕和林巧巧还想回嘴,但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温暖给怼了回来:“你们俩要是再不好好干活,我就跟大队长反应,还要向知青办那边反应,我看你们到时候还能不能回城。”
表现不好的知青自然是不能回城的,不仅不能回去,还有可能影响到城里的亲人。
两人没想到温暖这么恶毒,但又拿她没办法,只能哼哼唧唧地转头继续干活,只是,心里已经将温暖给记恨上了。
更让钟晓燕和林巧巧没想到的是,下午上工的时候,陆彦霖、王明、周学志三人手上突然多出了一副崭新的劳保手套,而她们俩没有。
大家都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两人突然有种被同伴背叛的感觉。
一问才知道,这手套居然是温暖给的。
温暖自然不可能白给他们,每人收了两块钱,以及一张肉票,没有肉票,就拿粮票抵。
供销社那边这样的手套最多卖八毛钱一双,温暖也没瞒着,直接告诉了他们,反正明码标价,买不买全看个人选择。
更何况,这件事也不是温暖提出来的,而是中午下工的时候,陆彦霖主动过来问的。
温暖本来是不打算卖手套的,但她上辈子曾在电视上看到过陆彦霖,当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厉害的大人物。
更重要的是,陆彦霖跟苏婉婉不是一伙的,温暖便同意卖他手套,就当是结个善缘。
王明和周学志看到后,也赶紧凑上来要了一双,贵是贵了点,但他们的手再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摧残了。
温暖当初从京城一共带来八双手套,给了周蓉一双,她自己一双,现在卖出去三双,也还够用。
只是温暖不知道,她给陆彦霖手套的时候,这一幕恰好被周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