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我喜欢的诗句 ...
-
小扇轻摇安若水,未涤平生相思意,
夜色如水,夏天的既视感。
梅花借我抒胸臆,也学蓑翁苦作甜。
我写诗不止发乎于心,而是关乎于情,假自己之手,把梅花的苦与甜贯通起来,把自己的情与景联系起来,这句诗就是以无我之境界创造出有我的形神具备与爱恨情仇。我的爱恨情仇赋予了梅花性格,我从不捏造梅花的品格,这就是说虚实结合最要紧的地方在于把握自我的度与自然界的边界感。
边界感很微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一来一往,字与字之间的性质状态程度无一不在诗人的排列组合的往复当中创造新的联系,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品味,社会生产力水平高的社会首先滋生出的不是高雅艺术,高水平的社会第一个产生的是花边文学,花边文学是伴随着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的日益两极化而肆虐的。上层社会对于最优等的生活资料的绝对占有和绝对支配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尤其是上层社会固若金汤的社会地位不是由底层的隐忍而继续持有的。相反,是底层的大多数人们被允许阶级流动到新兴阶层,看起来是底层待遇提高,实际上是朝三暮四的猴戏再演。古代有个养猴子的人,猴子每天吃两餐,早餐四颗橡子和晚餐三颗橡子,猴子们晚餐的时候抗议说,为什么晚餐比早餐少一颗橡子?后来养猴子的人早上喂猴子三颗橡子,晚上喂四颗橡子,猴子们都说它们比从前多吃了一颗橡子。这就是说,猴子们不会计算被投喂的橡子的总量是否作假。花边文学在每个时代都有,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方向总是进步的,总有革新鼎旧的不同文学流派,官家文学自古都是朝中各位要员的门客,科举考试的最初目的就是用官场恩荫官家文学的主流,一方面为了愚民,一方面为了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但是有限的资源被越来越庞大的官场体系反复瓜分,内部矛盾凸显而无法调和的时候,就出现了宦官和外戚插手朝堂之事的特殊局面。以上言论仅针对过去的封建制度。花边文学根植于人心,是因为过去穷人当官只为吃喝玩乐,比如有个穷人被询问如果他当了皇帝会做什么事?他开心地说,“我每顿饭都必须吃饺子。”这就是典型的人为财困,鸟为食亡。过去穷人多,穷人的骨气似乎就像一层窗户纸,穷人世代的嗟来之食吃了几千年,但是每次朝代末年的农民起义都是为了生活资料。但凡他们在制度层面上懂点脑筋就不会次次都是历史的边边角角的不重要之流。花边文学就是下层人民普遍以当时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为自己的人生蓝图的。倘若你跟他们提追求提品味,他们大抵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好看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你看,李白是多么浮躁地在寻求精神解脱的。花边文学就像精神鸦片一样,让底层人民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被满脑子的物欲与儒教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纲自我感动自我约束,这就是伪道德,还有,花边文学爱好者们自我麻醉不是没有道德成本,所以他们还创造了宗教和法律,用来体面地施行暴政。物欲之所以横流,是因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二者不匹配,这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高政治觉悟。因为需求就像无底洞,人们每天光是忙着安排和进行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照顾家庭等琐事,每个人的人生就已经被人生支配了一切。文学主流自古以来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为什么花边文学还是愈演愈烈?现在随便哪个家庭,老人小孩大人都是人手一个手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因为IT信息时代的到来再次拉大的。有的人把手机视为工具,把工具用好用对用于提升自我价值,这就是好事。更多的人把手机当成上等人的标准配置,镶钻鎏金描花边,好像穿着美元纸币做的衣服,戴着美元纸币做的高帽子,喝着加了金箔粉的拿铁,吃着加了万足金金箔粉的巧克力,甚至住着墙壁贴满美元纸币的商品房,等等……这就是价值取向有问题,因为最贵的货币不是美元了,而是英镑和法郎。贵金属只是偶然的成为贵金属,青铜时代,铜做的刀币和一小部分贝壳就是当时社会的基础货币,青铜当时就是贵金属。后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又成为新的被发现和提纯出来的贵金属,历史上甚至有一个政治人物赏给一位科学家一顶铁做的冠冕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