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宋琨玉他们去跟谢阿姨告别的时候,谢阿姨朝着几人挥了挥手。

      摄影机专门给谢阿姨的手做了一个特写。

      那是一双采茶人所独有的手,粗糙的、干裂,长着厚厚的茧子。

      茶汁常年的浸染使得采茶人的手看起来黑黢黢的,但事实上,留在他们手上的却是天然的茶叶余香。

      这么一双手的主人,当她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她喜欢将白嫩嫩的手攥在一起,握成一个小拳头。

      后来她长成了一个妙龄少女,在满山的采茶歌声中,一颗颗嫩绿的茶芽就在她的手指间翻滚跳跃,最后落入背上的茶篓里。

      后来这双手的主人轻抚过她爱人的脸庞,托起了她幼小孩子的身体,然后撑起了一个小家庭。

      最后的时候,这双手在岁月的洗礼里变得粗糙和黝黑,可永远不变的是那双手永远散发着那沁人心脾的茶香。

      [啊啊啊,夏导,你为什么要转镜头?]

      [夏导就是为了让我哭的吧?是吧,是吧。]

      [夏导:哭吧哭吧不是罪,虽然我笑得很开心。]

      [我知道我国茶的历史从远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就开始了,我知道茶兴于唐,盛于宋,我知道茶被当做过药材,也被当做过食物,我甚至知道苏轼曾赞茶道‘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可是我才知道一个镜头的力量是这么的强大,就只是一眼,我才知道,原来茶该是这样的,采茶人该是这样的。]

      [泪目……我国茶文化已经几千年了,这期间离不开采茶人的辛劳。]

      [我们以后要爱护我们国家的茶文化,要一直传承下去,要记得我们这么可爱的茶和与茶有关的这么这么可爱又勤劳的人们。]

      镜头里的观众都受到了如此大的冲击,而在现场的宋琨玉他们能够感受到的只会多不会少。

      他们的鼻尖还萦绕着那一阵阵的茶香,原本白皙的手指上也染上了茶汁的颜色和清香。

      他们已经走远了,但回头看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个个低着头在茶田里工作的采茶人。

      她们像是遗落在了茶山上的五彩斑斓的明珠。

      宋琨玉盯着自己的指尖有些久了,久到孟渊渟停下了脚步。

      孟渊渟:“在想什么吗?”

      “嗯?”宋琨玉回过神来,看看自己腰间的茶篓,又看看孟渊渟,道:“在想茶。”

      因为是在小路上,所以孟渊渟往前走了半步,与宋琨玉拉开了点距离,然后继续听他说道:“就是突然在想,采茶好难。”

      “但是茶叶很美,茶山很美,采茶人也很美。”

      孟渊渟笑道:“是不是然后觉得这个世界也很美了?”

      宋琨玉点点头,却听孟渊渟说道:“宋琨玉,你往右边看看的。”

      宋琨玉闻言停下脚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色的湖泊,就环绕在山峰之间。

      前面走的比较快的许言念和温星苒两人也停下了脚步,分明是被同一片湖吸引了注意力。

      今天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一碧如洗的天空特别的美丽。

      而天空下是缭绕的座座青山,而在青山的怀抱中还藏着一个幽静的、美丽的碧绿色湖泊。

      抬头见晴天,低头遇青湖。

      宋琨玉显然也是被惊艳到了,然后还回过头来看了孟渊渟一眼。

      他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一双眼睛看着人的时候是遮掩不住的真诚和欣喜。

      孟渊渟:“这个世界很美的。或许一个回眸,便是一处风景。”

      宋琨玉点点头道:“嗯嗯。”

      孟渊渟看着他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在最开始认识宋琨玉的时候,他觉得这个人看上去特别的美好,然后发现他很热爱生活,也很爱笑,笑起来干净又漂亮。

      而在那次拥抱之后,孟渊渟好像在宋琨玉身上看到了他不为人知的脆弱一面。

      孟渊渟其实也能感受到了宋琨玉对这个世界的不真实感。

      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地看这个世界,努力见证这个世界上一点一滴的美好,然后去说服自己去相信什么。

      诚然,这与他本身温和爱生活的性子分不开,可孟渊渟却好像能看到他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孟渊渟不知道宋琨玉这种不安来自于哪里,只是希望自己和大家的存在能够慢慢地让他安心下来。

      孟渊渟希望宋琨玉开心。

      下山之后,宋琨玉四个人先是将茶篓里的茶青放进小簸箕里进行摊晒。

      [笑死了,节目组换了一个又一个簸箕,然后将压箱底的那个最小的簸箕都拿出来了。]

      [夏导深吸一口气:我也不知道你们这么能啊,干了一小时,就给我带回这么点东西。]

      [哈哈哈,这么点茶青,到时候制成茶叶能不能有一两啊?]

      [哈哈哈,够了够了,四个人匀一匀还可以喝上好几天呢。]

      [其实大家没发现宋哥、孟哥和小许后面速度都放慢了吗?所以大家和妹妹采的茶都差不多,他们是不忍心多摘啊。]

      [赞,楼上真是火眼金睛。]

      [他们好好啊!虽然我知道节目组会给钱,但明前茶真的很宝贵,这不是钱不钱来衡量的问题了。]

      夏导他一直关注着镜头里的四个人,自然也知道几人特意放慢了动作,所以看到小簸箕上铺开的茶青,他倒也并没有觉得太奇怪。

      挺好的,不骄不躁,不贪不占,已经初见清茶的几分风骨了。

      宋琨玉他们简单地补上了一顿早饭,吃的是村民家煎好的玉米饼和南瓜小米粥。

      吃过饭之后,四个人就被夏导赶着前往谣吉村的一户制茶的师傅的家里。

      师傅姓陈,今年五十来岁了。

      陈师傅身材很高大,但背已经微微有些佝偻了。

      陈师傅的院子充盈着一股清淡的茶香气。

      宋琨玉他们进门的时候,就看见陈师傅坐在一张小板凳上,正在伺候着他面前簸箕里的茶青。

      陈师傅的院子里全是大大小小的簸箕,有的簸箕放在太阳底下,有的却是放在了阴凉透风之处。

      这是因为不同的茶类在摊青的时候对温度、湿度和阳光的要求不一样。

      陈师傅抬头看了四人一眼,然后放下自己面前的簸箕,走到堂屋里拿出一个茶篓背在腰间。

      他走前了几步,似乎才记起几人,回头看向大家:“你们跟我来,先采茶去。”

      宋琨玉他们跟着陈师傅走上了一条山道。

      山道旁的土坡上有许多郁郁葱葱的大树,枝叶的影子在阳光的折射下倒映在山路上,也为行人增添了几分阴凉。

      山道弯弯曲曲的,甚至比他们早上上茶山的路还要蜿蜒陡峭。

      但唯一一点比较好的是山路隔几步就是一块石板,避免了泥路的湿滑。

      只是很神奇的是石板上有着一些大小,深浅都不相同的圆形窝洞。

      窝洞不像是自然留下的痕迹,倒像是人工形成的,可又有什么人会这样做呢?

      许言念:“陈伯,这些石板上的洞是因为有用吗?”

      陈师傅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向四个年轻人,尔后眼神又落在了石板上。

      陈师傅轻笑一声:“年轻人知道茶马古道吗?”

      许言念和温星苒对视一眼,总感觉这个名字好熟悉,好像高中还是什么时候听老师讲过,但这一时半会却又想不起来了。

      倒是宋琨玉和孟渊渟同时接话道:“汉、藏之间的那条要道?”

      [来来来,本课代表来念标准答案了: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要,在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

      [楼上的我都快被你念困了,简单点说就是,茶马古道是由于买卖茶叶、马匹而形成的一条古贸易商道。]

      陈师傅多看了宋琨玉和孟渊渟两眼:“我们现在走的就是那条古道途经的一小段山路而已,甚至严格说来,这条路也只是和茶马古道挨了一点边。”

      “以前的时候,在这条路上茶叶的来往全靠的是人力,也就是‘茶背子’。茶背子背着两三百斤的茶,手上拿着一个木拐子,路上休息的时候,就只能用拐子支撑在背架下面。”

      “拐子的末端杵在石头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石头上留下来这样的烙印了。”

      四个人听得肃然起敬。

      他们能想象一个画面,是当时的茶背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在这条山道上。

      他们或许会互相搀扶着,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或许是在依赖着手上那根木拐休息,探路。

      汗流下来,便成了血。

      可只有咬着牙撑过了这条路,返乡的时候才能给家里的妻儿子女带上点甜蜜的饴糖。

      清风吹拂,终究是吹散了那一代代人留在拐弯处的最后一点身影。

      时光长河里,那些茶背子们的血与泪早已留藏在老人的口口相传中。

      而流传于后世的则是一段与茶马古道有关的文化交融、经济互通的历史佳话。

      这是一个与茶有关的故事,也是一个与人有关的故事。

      清茶入喉,先涩后回甘,品的是历史的沉重,是千年的韵味,万世的情感。

      陈师傅拄着一根木拐继续往前走,悠悠叹道:“这些都是我爷爷给我讲的,可我爷也死了好多年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师傅一路上就沉默下来了,直到他们到达了一处山涧之处。

      宋琨玉他们现在站着的地方中间是一块低洼的平地,被夹在两座青山之间。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从低洼之处穿行而过,这是很明显的坑涧的地形。

      小溪流过的地方零零散散的立着几棵茶树,陈师傅就让宋琨玉他们看着,而他自己别着个茶篓就下去采茶了。

      [陈师傅的身手好矫健啊……]

      [哈哈哈,像陈师傅这样的制茶人,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肯定很高,所以什么山啊,涧啊的地方他肯定没跑。]

      [哈哈哈,别人都希望多几个劳力,而陈师傅是生怕宋琨玉他们开口帮忙。]

      [陈师傅:别,我怕你们帮倒忙。]

      [夏导: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在内涵我。]

      像陈师傅他采的坑涧里的茶叶适合用来做乌龙茶,茶香悠扬又轻柔,汤感温润细滑。

      只不过陈师傅今天也就是来带大家走一走这一条山路,再看看什么是坑涧茶,他实际要教大家做的还是绿茶。

      回到陈师傅家之后,陈师傅将他摊晒着的那一簸箕的茶青交到了许言念手上,而自己拿走了节目组送来的许言念他们今天早上摘的茶青。

      [陈师傅:好东西不能给你们,糟蹋。]

      [哈哈哈……双双被嫌弃的一天。]

      [其实我觉得陈师傅是连他那一簸箕的茶青都是舍不得给的,但是又不得不给。]

      [哈哈哈……好真实啊!]

      陈师傅一边支起一口锅,一边给他们介绍道:“茶要先杀青,杀青可以用蒸的方法,可以用炒的方法,可以用晒的方法,也可以用烘的方法。”

      “我现在要教你们的就是炒的方法。”

      陈师傅将茶青倒进锅里,然后用双手抄动茶叶。

      随着“滋滋滋”的声音响起,一股青草的气味就散发了出来。

      老师傅的手就是最好的温度计和计时表。

      他一摸,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将茶青抛起来了,一碰就知道火候不够,还需要再闷一下。

      茶叶很快就在大家的眼前变了颜色和气味,原本青嫩的绿色深了一些。

      而那股炒制过程中的青草味散去后留下的便是隽永的茶的清香气息。

      炒青之后就是要揉捻。

      茶叶在陈师傅的手中揉过来,碾过去,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团状。

      宋琨玉他们也看不懂陈师傅的手法,只是看着陈师傅左手推过去,右手压下来,然后双手再握住茶叶进行揉搓,又按着茶团让其在簸箕上滚动。

      [学会了,学废了。]

      揉捻完之后,陈师傅将茶叶抖散,重新铺到了簸箕上。

      陈师傅端着簸箕出了门,将揉捻好了的茶叶放到太阳下晒干。

      陈师傅看着傻站着的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生动了一瞬间:“学会了吗?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了。”

      “一个个来吧,谁先?”

      [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也是这种说话的语气:学会了吗?这是很简单的一道题啊。]

      [哈哈哈,陈师傅一说话我就后颈一凉,楼上你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我们数学老师也是这种语气。而且他一这么说话,马上就要抽同学上去回答问题了。]

      [哈哈哈,其实陈师傅说的不错,他教的真的很简单了。像黄茶要闷黄、红茶要渥红,那一个个的又精细又繁琐……]

      许言念和温星苒刚脱离高中没几年,被老师支控的感觉还没彻底散去,一听陈师傅问哪个先上,脚就比脑子更快地后撤了一步,求助的眼神落在了身前两位哥哥的身上。

      孟渊渟撤过头去看宋琨玉,却见他朝着自己眨着一双温柔又明亮的眼睛,好像是在说:拜托拜托,你先上吧。

      孟渊渟于是上前了一步:“陈伯,我先来。”

      宋琨玉双手合十朝着他摆了摆手,许言念和温星苒也照着做了。

      孟渊渟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就连陈伯都被几人逗的露出来一个笑来。

      [哈哈哈,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道谢方式。]

      [是拜托拜托,也是谢谢啦……]

      [哈哈哈,刚刚妹妹和弟弟后退的动作像极了我被导师cue的时候的样子。]

      [我们小宋眼睛刚刚好像在说话啊……]

      [他刚刚是在跟孟老师撒娇吗?是吗,是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 17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