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修平 ...

  •   “陛下,高祖时沿袭前朝旧例,佛寺道观土地不加税收,但此次土地清丈见僧道占地广阔,又收百姓香火,资产颇丰,且不少僧侣借此放贷收利,已成一方豪富。”李修平说着,把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皇帝。荆西大儒李修平,字贯之,为官近二十载,现已是不惑之年,两鬓斑白,但依旧风度翩翩。
      皇帝翻看了一会儿,皱了皱眉,又把册子递给一旁的陈溪。
      “兄长有何高见?”说着,皇帝端起了茶盏,细细品起茶来。
      陈溪接过一看,见上面不厌其详地记录了北地某州各县的各色土地田亩数量,大户几何,小户多少,无地农民又有多少户;主要大族、大户土地数量;以及各个寺庙、道观的僧侣土地数量。
      不愧是曾先生推荐的人,陈溪心想。曾明远先生在世时,就曾经多次夸赞过自己的同门师弟,想举荐他来京做官。但李修平出身寒门,且当时年轻气盛,与达官显贵不容,最后只领了个县令,在北地边疆做了个地方小官。在他治下,那个荒僻的小县城竟然多次抗住了胡人骑兵的侵犯,年产税收也逐年增加,成了北疆难得一见的繁华小城。十余年来,他凭借政绩从小县令做到了当朝大员,受皇帝重用,主持田地新法修订,大刀阔斧推行改革。
      “贯之先生的记录严谨翔实,寺庙财产之厚,实是令人咋舌。”陈溪发现,根据李修平的记录,许多寺庙的田产已经远超当地富户,成了实际上的大地主。
      “要是没收寺庙财产,或是强征税款,那群老和尚肯定要闹事。”皇帝感慨道。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百姓多有供奉神仙佛祖者,宁可自家饥馑,也要供养僧道。”李修平感慨道。
      “和尚道士整天讲‘慈悲’,看起来无权无势,但处理起来远比达官显贵棘手。前番为清查世家大族手中的土地,砍了三个搞事情的,其他人表面上看着老实了,背地里麻烦还不少。”说着,皇帝看向陈溪,又笑着问道:“兄长有何良策?”
      你为了推行新法杀人立威,引得东南士族不安,暗中以我的名号招兵买马要造反。这事还没平息,前段时间你又查封了几家帮助富户逃税的寺庙,操之过急,得罪了一众和尚道士。陈溪心里想着,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我久居乡野,孤陋寡闻,不敢妄言。”
      “兄长在济文书院多年,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何见解不妨说来听听。”皇帝一脸温和。
      陈溪看着眼前的这个三弟,想起很多年前自己带着他出兵打仗,遇事也常常会问问他有什么看法,因此自己得了一个宽厚友悌的好名声。而这几日会见大臣时,皇帝常常把自己带在身边,不时问询,也因此做足了仁德之君的姿态。
      “陛下,昔者刘项结为兄弟,是为伐秦之故;楚汉交兵,是为争天下之故。利之所向,则刀兵所向。”陈溪说着,顿了顿,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僧道欲与朝廷夺利,故其锋向朝廷;若引得僧道互相夺利,使其相争,而朝廷可坐收渔翁之利。”
      “哈哈,兄长所言,甚是有趣!”皇帝又问道:“如何才能引得僧道相争?”
      陈溪看到李修平捋着胡须,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笑着说道:“贯之先生或许已有良策。”
      皇帝看向了李修平,他忙回道:“陛下,方才闻襄王之言,微臣茅塞顿开。佛法与道法有精妙处,然而世间僧道为敛财者多,通经典者少。动辄妄言祸福,欺压无知小民。陛下可延请僧人、道士中有名望者开坛讲法,辩论短长,再命优胜者主持考核寺庙道观。考核优胜者则朝廷嘉奖,末位者则淘汰废除。此外,僧侣资质也需考核,考核通过并登记在册,上报朝廷者方可许以出家,否则需强令还俗。名额可设限定,已通过者也需定期再考……”
      陈溪看着出谋划策的李修平,不禁想到了曾先生。可怜他英年早逝,早早带着一身才华归了黄土。曾先生和他师弟一样,都是长身玉立的美男子,年岁也相近。特别是那双美目,在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宛如深山中的一汪深潭。要是曾先生还活着,大概和李修平现在的模样差不多吧。
      “贯之所言甚妙,”皇帝赞叹道,“有劳贯之细加整理,过几日早朝再详议。”

      李修平回去后,皇帝从一旁的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明经》递给陈溪。
      “兄长,你可认得这书?”
      这书正是王仲安往济文书院讲学时,自己发行的精装版本。陈溪翻开扉页,上面有王老先生的题字,竟然正是赵承祖的那一本。
      “陛下,此书正是济文书院刊行的。”说着,陈溪把书递还给皇帝。
      “兄长此版书做得精美。数月前我得了这本,想送给隐娘,”皇帝翻了翻书,又接着说,“没想到她已经有一本一样的了。”
      曾先生和李修平都是王仲安老先生的弟子,《明经》更是荆西学派学说之大成。自己亲自编校的这一版装帧精美,印刷精良,隐娘收藏一本也不足为怪。
      “荆西学派素有安邦定国,为生民求长治久安之志,”陈溪说道,“因而这套书才能如此受欢迎。”
      皇帝的目光中突然有了几分哀伤。他默默看了会书,说道:“兄长,我知道曾先生死后,隐娘便把曾先生的愿望当作了自己的愿望,这又何尝不是朕的心愿?”
      陈溪看着眼前的这个三弟,突然发现自己心里没有多少恨意,更多的反而是悲哀。他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如果换做自己,也未必能比他做得好。陈溪突然有些庆幸做皇帝的不是自己。高处不胜寒,身居高位真是一件孤独的事。如果自己做了皇帝,会一如既往地信任千机阁,信任隐娘吗?还是会和自己的三弟一样,忌惮隐娘的手眼通天,最终不得相容。
      “兄长,隐娘愿意做我的妃子,是不是真的顺从了我?我是不是该信任她?”皇帝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像是在问陈溪的意见,又像是自言自语。
      陈溪没有言语,喝了口茶,看向窗外,看到一个小太监正端着一个盘子往书房走来。
      不一会儿,王序端着盘子进了屋。
      “陛下,襄王殿下的药煎好了。”王序恭敬地端上一只青瓷小碗,里面是半碗苦药。
      “兄长,趁热服下,好好调理身体。襄王府已经修葺完毕,半月后兄长便可在新府邸完婚。”皇帝说话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可陈溪觉得他的笑容中莫名有一丝哀伤。
      陈溪接过小碗,闻了闻熟悉的药味,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本来今天想找机会尽力推掉这门亲事,但这场婚事早就是他算计中的一环,又怎能容自己推辞?
      “谢陛下关怀!”陈溪闭上眼,几口将药喝完。王序又送来一盏蜂蜜水,陈溪接过,咽了一口,压下满口的苦涩。
      “兄长近来感觉如何?”
      “托陛下洪福。宫中御医妙手回春,我已自觉好了许多,身体也轻快了些。”陈溪笑着看向皇帝,又继续说道:“我自知余生不长久,少几分痛楚便是一件美事,多谢陛下恩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