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云销雨霁 ...
-
距离那起悲剧已过去半个月,这又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天空阴云密布,汪英华正独自一人坐在一处从未来过的石凳上,她已经半个月没有整理过笔记了,甚至都没有看过包里有什么。她今天将放在教室一个月的包拿了出来,并借来张欣的笔记准备晚上去补上,她打开包,看见许多张写着字的纸。这是刘老师的笔记,略微却认过后她知道了这是这半个月中国史的教案。她并不知道是何时放入的,一张张非常整齐。拿出笔记本后,有一种笔记本变厚了的错觉。翻开后发现笔记并不是停留半个月前。熟悉的字迹记下了每节课的重点并整齐贴在她最后一次的笔记之后。翻过最后一页笔记后,她看见上面画着一个笑脸并写着:“一定要开心。”
她站起,匆忙回到教室。在门口时,看到熟悉的身影拿着胶带鬼鬼祟祟的在寻找什么。于是她走到他身后拿着笔记说:“李同学,你在找这个吗?”李为转过身后尴尬的看着汪英华。汪英华放下了笔记,抱住了李为,并小声哭了起来。李为将手举起后说:“衣服要是湿了,最近两天总下雨,晒不干的。”
两人相拥许久,李为将举起的手放下拍了拍汪英华,说:“好了好了,请不要哭了,汪同学。”汪英华还是没有放手,李为无奈放下手抱了抱。
在李为穿的衬衫胸口几乎全湿了后,汪英华放开了手。带着哭腔自责的说:“对不起......”李为有点疑惑的回答:“衣服湿了我还有换的没关系。”汪英华继续说:“不是这件事......”李为笑了笑说:“走吧,去食堂吧,我最近又发工资了,请你吃鸡腿。”
两人走去了食堂,路上遇见了正在找他们的其余三人。又遇见了刘成老师,六个人一起去食堂,今天所有人点的菜都很丰盛。汪英华并没有让李为给自己请客,而是抢着给他和刘老师买了单。此时买饭并不是有钱就行,而是需要每个月学校发放的券。(因为几天没怎么好好吃饭她攒了很多。)
李为说:“明天我要读自己的一首诗,玉潭公园,老地方。”夏坚很开心的说:“总算有点回到正轨的样子了。”张欣说:“逝去的人让我们永远在心中缅怀吧,而我们的生活也要微笑着继续。”汪英华露出久违的笑容,白季与李为也跟着笑了起来。刘成老师说:“张同学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夏坚吃完后看到了朱伊便走去了,白季李为回了宿舍。汪英华和张欣也回了宿舍。
汪英华今夜第一次拿起笔开始整理学习的内容,也是许久后第一次写起了诗。对门宿舍的张欣走进来看见汪英华并不在床上颓废,感到很惊讶。于是说:“想开了吗?”汪英华笑了笑又接着问张欣:“我在想,该怎么报答李为同学。”张欣说:“你欠了他什么吗?”汪英华把笔记本递给了张欣,张欣翻了翻后看着上面的胶带说道:“原来如此。”汪英华说:“不止这些,他还几乎每天都很早起陪我看着日出,晚上又陪我看着日落。我独自一人待着哪怕是发呆他都要陪着我。”张欣说:“他真的很在乎你这个朋友。”汪英华说:“总之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时间的陪伴。”张欣看她写着诗问:“什么主题?”她说:“给林社长的回信。”张欣点了点头说:“我也写一封。”
第二天,周六,汪英华早上与众人(其余三人和刘老师)集合后,一起去往玉潭公园。李为因为做准备工作,很早便去了。
今天如故这里围满了人,在几位粉丝念完诗后李为站上了台。半个月,两周的周六他都未出现也未发表新的作品。
意义
作者:木青
......
(上一章末尾内容)
汪英华随着一句诗句思绪开始回到那天日出那天日落,并不恍惚之间在人群仿佛看到林际。台上的李为突然之间看向了她,她的思绪又开始混乱。但随着“朝与夕两次相见已足够作为,走过黑夜歌颂白天最美好的理由”被念出。她的脑海中,自己仿佛站在一片平原,落着雨。突然之间天空放晴,原野之中一朵洁白的花朵正缓缓盛开。所有关于林际的微笑,回眸,每一个眼神。从眼前逐渐略过。在阳光的尽头,他从地平线走出。挥了挥手又转身离去。
这也许是释怀,也许不是。总之幻想之外,真的天晴了。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汪英华落下了泪水,张欣也递给她手帕。
这之后的日子里,她变得和从前一样。虽回忆如针不断刺痛内心,但时间与周围朋友的陪伴确实让悲伤越来越淡。
电影《情书》中有一个画面,是女主对着天空呼喊死去的未婚夫。象征着女主已放下。但作者我个人理解中,放下过去并非一瞬完成,而是随着时光一点点让痛苦变淡。到最后想起的并非离别之痛,而是当初美好的回忆。因为人都是会不经意间回避痛而缅怀美好,就像我们不会记得烟花绽放后的冰冷,只会在记忆中保留绽放那一瞬绚烂。
让我们回到李为的视角继续讲述这个故事。
念完那首诗的一段日子里,所有人逐渐恢复了正常。林际的父母还要继续生活,因为还有小女儿要照顾。同学们要继续学习因为未来还很长,刘成老师也要继续自己的教学与生活因为四十多岁的他没有精力再把悲伤永远挂在心头。
伤口都会变成疤痕,轻抚疤痕都不会带来当初般的疼痛。
时间转眼来到六月末,离放假越来越近。
李为来刘成老师的办公室后问:“去西海的火车票要怎么买?”
刘成老师说:“你得先买长安站的,再转到凉州站,最后到西海。”
李为说道:“行,到七月一我就去提前买。话说刘老师,几号放假?”
刘成拿起搪瓷杯子喝了口水后回答:“七月五。”
这段时间刘成总是去城南,在那里,除了平安桥下祥宁河如故流逝着往日岁月。就是许许多多劳工不断搬运着一袋又一袋仿佛无尽的大麻袋。李为感叹,无论从前现在,人民总是无比劳累。看着那些劳工脸上充满着喜悦李为有一天问了问其中一个人为何,他只是说:“劳动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光荣!”李为又想到,他从未在自己的现实注意过这些底层的民众。也不知他们是否仍因这份光荣而开心。
看着祥宁河水从桥下不断流逝。幻想着这条河在漫长岁月里逐渐干涸。想想未来那个理想凋敝金钱至上的时代后默默叹了口气。不再有时间想这些了,离开日子虽不远,但对于此时此刻而言仍然很长。
第二天是周日,几人约好去林学长墓前。他们都为林学长写了一首诗,相约不拆开,不再看,就是将诗放在那里。
今日天气晴朗。五人去到北山公墓,一路上荒草萋萋,树木繁荫。李为从路旁摘下一朵一些紫色苜蓿花。通常的苜蓿都是三片叶子,而这些叶柄上则都长着四片叶子。据说这象征了幸运。而苜蓿花语是希望与幸福。
一步一步靠近着此行终点,是林学长的墓碑。轻踩石砾小路到达这里,阳光穿过树荫的缝隙将这微微照亮。这的树木都高大繁茂,因此阳光虽至也若隐若现。一只紫色的蝴蝶落在墓碑上,墓碑用篆体篆刻着他的父母名字与他的名字。众人低下头表示想念与敬意。夏坚从包中拿出一直带着的小盒子,五人将自己的诗放入信封又依次放入盒子。最后汪英华微微笑了笑,盖上了盒子并放在墓碑前。用不舍,仿佛不愿结束这句话的语气说道:“再见......”
李为将苜蓿花放在墓碑前,转身后又一次回头。跟着四个人一起离去了。阳光穿过树荫照耀着那一丛苜蓿草,未来不久它们便会凋零。但留在心中的并非凋零之悲伤,而是此刻美好寓意永驻于心。
又是一个周六,祥宁河的水如故流淌。水波中仿佛泛起属于李为自己的记忆,初中三年无尽的苦读,高中后被老师讨厌被同学孤立。2019仿佛最后一个记忆中的夏天,无尽在房屋中躲过的疫情......希望与幸福也许终有一天会回来,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无声来到。而属于他自己时代的无奈与伤痛也许也会随着时光云销雨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