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休妇逃荒12 ...
-
(感谢收藏!加更!)
年初八上班日,林佳期赶着牛车,带着两筐蔬菜往城里行去,路上都是积雪,幸亏有牛车,不然出行实在困难。
这个冬天的雪下得很是反常,一场接着一场的大雪,几乎没怎么停过。作为经验丰富的农人,林佳期已经听王婶提过好几次,按照这个下雪的情况来看,今年搞不好得闹旱灾。林佳期趁机询问要不要买些粮食存在家里,王婶犹豫不决,说再等等,毕竟家里已经有七百斤粮食了,开春后看看情况再说,林佳期只得应承。
自从后院菜园里的白菜收割之后,每次雪天后,屋顶前院以及屋子周边的积雪,林佳期都会收集起来堆放在菜地里。虽然后院整日泥泞不堪,但只要不是太离谱的事,王婶对林佳期的容忍度底线一直在降低。每次林佳期超乎正常范围的举动,都有自己的理由,渐渐的王婶就随她去了。
王婶哪知,林佳期此举是在为明年的干旱蓄水。后院菜地经过这么多的冬雪覆盖,此地的土壤必然会更湿润,哪怕只多一点水,林佳期也会尝试着去做。面对蝗虫、干旱,去拯救地里的粮食,林佳期做不到,但她可以抢种一菜园的蔬菜是能办到的。
正月酒馆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红火,一月下旬的一天,林佳期雪天赶牛车去城里的路上,遇到一个半大孩子又饿又冷倒在雪地上,见对方比宋燕大不了多少,林佳期于心不忍,就把小乞儿抱到马车上带进城里。城里多富户,小乞儿在城里最起码能讨到一口吃的,不至于饿死。
路上小乞儿醒来,磕头感谢林佳期的帮助,现代人哪习惯动不动就磕头的行为,将人带进城里,就赶车走了。没想到,几天后又在出城时遇到紧缩在路边的小乞儿。林佳期摸了摸怀里的馒头,下车递给了小乞儿,小乞儿见是林佳期,一边猛吃馒头一边露出讨好的笑容。
吃的太快噎住了也舍不得吐出来,随手抓一把旁边的雪塞嘴里,馒头混着雪水很快就吃完了。林佳期问小乞儿怎么睡这里,为什么不找废弃的破屋住。
小乞儿解释,他是从外地一路讨饭走到这里,结果城里的乞丐欺生,小乞儿讨点吃的如果不马上吃掉,转头就会被抢。废弃的破屋也有人霸占,想住进去要上交食物才行。林佳期没想到乞丐还会互相欺负,大家都一无所有,还浪费这精力干啥。
见小乞儿确实可怜,就想到一个主意:“我每天会从城门口经过,上次带你进来的时辰,就是我平时进城的时间,晚上差不多这个时候出城。如果你能每天帮我收集鸭子或鹅的绒毛,你看看,就是这种软软的毛,要尽量干净,太脏的不要,一般卖吃食的店铺只要杀鸭杀鹅就会有。你找来给我,一两绒毛我给你一文钱。你要不要做?”
小乞儿听摆立马点头:“要,要做。”
从这天起,小乞儿基本每天都会在林佳期出城门口时等着她,也果然每天都有几文不等的收获。林佳期每次给钱时都会嘱咐小乞儿,把钱藏好了,如果真有人抢就给了,保命要紧,再多的她也没办法帮他,毕竟她自己如今还借助在王婶家里,存粮还一点没有呢。
二月底,西屋的菜全部收割结束,春天的鲜菜和野菜纷纷上市,林佳期就停止了蒜苗的供应。只专门提供韭黄,但价格也降为十文一斤,对此,林佳期已经很满意。
随着天气渐暖,火锅的买卖不如冬天受欢迎,再加上市面上出现了模仿,其他酒楼也有火锅出现,酒馆的生意逐渐回落。后厨已经不那么忙碌,林佳期借此机会跟李掌柜提出辞职,理由是帮家里忙地里的活计,为春耕做准备。
李掌柜也没多做挽留,如今林佳期一个月拿一两银子的工钱已经不合适。林佳期走前提醒李掌柜、周大厨和小山要多存粮。
“我家老人说,这个冬天的雪下的邪乎,今年粮食搞不好要歉收,别人我都不敢说,我们是老交情了,这才大胆说一句,马上我也去买粮了,多存一点放在家里心安。”
也不知道李掌柜他们相不相信,林佳期只是做到自己认为该做的,她也确实带着刚攒下来的八两银子去粮铺,趁着粮价还没有涨起来,赶紧先把粮食买了。
林佳期算了一笔账,按照最低的要求来安排,假如一个人一天需要一斤半粮食,从七月坚持到明年二月,等野菜长出来,就是挖野菜也不至于饿死,之间差不多有七个月,就是二百一十天,一个人就得准备三百二十斤的粮食,两个人就是六百四十斤。当然,光吃粮食,一天一斤半根本吃不饱。逃荒就不要想着吃饱了,别人没提前准备的都要饿死了,可能一斤粮食都没有。
俩孩子虽然有宋家养着,但她做娘的多少也得准备一些,特别是逃荒路上,陈老太肯定不会像在家里那样,给孩子们吃细粮,因此她要给孩子们准备些面粉,偶尔给孩子们吃着补补。
王婶家之前九月份存粮七百斤,吃到明年逃荒前大概只能剩下一半,也就是三百五十斤,但这是王婶的粮食,她还需要给自己买三百五十斤的粮食存着,为逃荒做准备。再买二百斤粮食作为这几个月她在王婶家吃饭的口粮,这样算下来,只林佳期自己,就要买五百五十斤的粮食。
也不能全买粗粮,逃荒赶路已经够伤身累心了,一直吃粗粮可不行。前三个月没有雨水,为了不浪费水资源,准备一些不用水煮就能吃的食物,林佳期决定买大麦。
大麦脱粒、晒干、炒熟,磨成细粉,就成了焦面。焦面仔细存储可以放很久,只要用水调成糊糊就能直接吃,而且还不贵。大麦一斤三文,买五百斤大麦,做成焦面大概可得四百斤焦面,花费一两半银子。
十月份会有雨水,不缺水就可以吃大米,前三四个月吃焦面,后面就吃王婶的三百多斤大米,如此,逃荒需要的储备粮就齐活了。
林佳期只需再买两百斤逃荒前的口粮即可,大米十三文一斤,买两百斤大米差不多二两半银子。这大米可是好粮食,既然不能带太多粮食逃荒,那就买些好粮带着,林佳期也吃不惯粗粮,剌嗓子咽不下去。
再给俩孩子买一百斤面粉,一斤面粉二十文钱,一百斤面粉就是二两银子。买完粮食,林佳期将手里剩下的银子买了十斤盐和十斤糖,直到钱袋里空了才回家。
赶着牛车回去的路上,林佳期想着牛车上的粮食,很安心,想到钱袋又要见底,很心烦,又没钱了。糖是真的贵,但却不能省,天热赶路,肯定会不停的出汗,需要喝盐糖水补充水分,否则容易脱水。
回家后王婶听说林佳期从酒馆辞职的消息,简直气炸了,林佳期连忙解释,主动离开好过不需要时被开除,王婶才稍微好受些。将买回来的物资一一归整好,特别是装盐和糖的两个陶罐,被林佳期仔细的收进东屋。
物资储备又进了一步,粮食基本已经够了,剩下的只能希望在七月前慢慢攒钱买齐就行。如今只靠卖韭黄,每个月有一两半银子的收入。除了忙地里的活计,每隔半个月,林佳期就赶着牛车去周边各个村子收山货,各种坚果,如山核桃、榛子、松子、板栗等,同时还会跟山民收各种能吃的蘑菇。
坚果晒干磨成粉是非常有营养的,孩子们每天吃有利于生长;蘑菇晒干后也被磨成粉,这些蘑菇粉可以充当调料,即使简单的食物里放一些也会让食物变得鲜美,就如鸡精的作用一样。因此,林佳期将卖韭黄赚的银子又花出去一半。不是林佳期不去买其它更重要的物资,而是收集吃食不赶在粮价飞涨之前,后面是真的买不起了。
三月春耕开始,王婶家有五亩地,以往都是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地干,如今有林佳期再加上一头牛的加入,五亩地很快就种完。即使林佳期知道种了也是白种,还浪费粮种,到时候蝗虫过境,一粒粮食都不会收到,但她不能说呀,否则真被抓起来,说她妖言惑众要被烧死就惨了。
忙完地里的活计,三月底,林佳期将家里的菜地全部种上白菜。王婶见林佳期即使不去酒馆上工,在家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买粮晒粮,炒米磨面。在家用针线缝补口袋,还不怕浪费布料,缝两层布袋,内里缝上防水的油布,外面再套上一层粗麻布袋,有的甚至在内里还垫上一层油纸,用线细密的缝合成一个个袋子,装入磨成粉的麦面、坚果粉,再封口。
还不时的上山找野菜打兔子,兔子肉风干存起来,皮子被做成帽子、手套、围巾。整个三月四月就在林佳期的忙碌中无声无息的过去了,王婶见着心里发毛,抽空问林佳期是不是又梦到什么了。
林佳期知道王婶心里也有感觉,这春天都过了,平时春雨绵绵的季节,今年基本就没怎么下雨。但人总有侥幸心理,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子,在什么都没发生的时候,你说我们要去逃荒了,怕是要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