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休妇逃荒8 ...
-
(感谢收藏!加更!)
黑木头就是炭的说法让,林佳期哭笑不得:“这就是木炭,只是比不了那些大户人家,冬天取暖用的精贵木炭,但比直接在屋里烧柴,用的时间长也更安全。我估计到时候烟会有点大,您心里有个准备啊,千万别被吓着,以为是着火了。只要办法可行,我就不去酒馆做工了,专门在家盯着,您不用担心。”
见林佳期满头是汗,因为拿木炭,手上、衣服上,甚至是脸上都有黑灰,就心疼的问:“酒馆的活你不干了,人家还买你的菜?你这么折腾为啥呀?有韭黄买卖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林佳期停下手里的活,沉默一会儿才一边将锅里的热水往木盆里舀,一边开口解释:“您知道的,我从娘家出来,身上本就没什么积蓄,首先我要挣钱过日子。之前为了娘家弟弟结婚,拿了宋家一个银锁,本来爹娘和弟弟跟我说是借,等手头宽裕了就还,后来才知道,都是骗我的。但这个银锁是我拿的,我就必须想办法给还了,不然背个贼的名声,没脸见孩子们,所以还得攒钱还债。孩子们那边我总不能一点表示没有,虽然他们住在宋家,啥也不缺,但我当娘的不能什么都不给。”
王婶听的心都揪成一团,又担心林佳期这么折腾却无用,就问:“就你折腾得这些菜就能长成?”
“成不成过几天您就知道了,这个天新鲜的蔬菜越来越少,只要我种出来,就不愁卖,而且过段日子到了年根下,新鲜的菜,价格只会更高,所以我才赶在这个时候种。王婶我们一起试试,挣银子了一起分。”
王婶听得心里熨帖,心软却嘴硬:“你先种出来再说了,要这么容易还能轮到你?”
林佳期接过王婶洗干净的兔子:“说不定老天帮我,让我种成了。今晚我来烧饭,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以往带回来的野鸡、兔子,王婶不舍得吃,都风干存着。用王婶的说法就是,过日子要细水长流。但今天林佳期在家,王婶就不打算留了,让林佳期烧了吃。
林佳期的手艺自然比王婶好很多,红烧兔肉,考虑到王婶年纪大了,兔肉多闷了会儿,让肉变得软烂才出锅,另外炒了一盘白菜。浓郁的香味从厨房传出,王婶只以为是林佳期跟酒馆大厨学的好手艺。
“王婶,这兔肉有点多,给您留一碗明天吃,剩下的我们俩晚上也吃不完,您看要不要给里正家送些?”
王婶瞥了一眼林佳期,好似知道林佳期这么做的深意,“要送就多送些,不用给我留了,里正家里人多,送少了可不好。你要想长期待在宋家村,跟里正交好是应该的,难为你还能想到这一点。”
“王婶,我在您心里是不是特别笨呀?”林佳期又感觉哭笑不得。
王婶没好气地说:“你以为呢?聪明能把日子过成这样?”
林佳期赶紧闭上嘴,原身留下的黑历史是甩不掉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林佳期下班后去杂货店买了几个粗陶罐,然后直接回家。见林佳期今天早回,王婶也不觉意外,早上林佳期出门的时候就打过招呼。
“西屋我收拾好了,尽量让空地大些。”
“您等我回来一起干呀。”
“也没什么重物,破的烂的都扔了烧火。”
见可能会引起王婶的伤心事,林佳期就没多说此事,放下粗陶罐开始干活。
“不用您帮忙,您歇着,我很快做完。”
王婶见林佳期做事麻利,这些木槽和木板搬的也不困难,就没凑上去帮忙,而是坐在旁边纳鞋底,嘴里也不闲着:“你说你这么能干,之前怎么就把日子过成那样?”
不用林佳期回答,王婶就能自问自答:“不过现在也不晚,过段时间我去宋家找陈老太说说,俩孩子不能没有娘。”
林佳期吓了一跳,这老太太怎么想这事,可千万别捣乱呀,于是赶紧接话道:“我觉得这事不太好办,毕竟我之前确实很混账,要不还是算了吧,现在这样不挺好的吗,我就在这边陪着您,等我把欠宋家地还了,就能时不时地见见孩子们,到时候他们家总不会拦着孩子见亲娘吧。”
“胡说,一家人在一起完完整整的不好吗?你现在一个人无所谓,等儿女大了,女儿嫁人,儿子娶媳妇,都各过各的,又不跟你一起过,等你老了咋办?其中的滋味儿,老婆子可告诉你,不好过。”
“不说以后,就说眼前,您觉得宋家目前能接纳我,让我再回去?”
王婶被问的一噎,她觉得林佳期真的改了,而且还挺不错,可宋家人不信呀,之前宋家老二还特意过来打听,问她林佳期为什么住这里的事,话里话外让她不要被林佳期骗了,尽早将人给撵走,现在让林佳期回宋家确实有那么些难度呀。
林佳期见王婶蹙眉想事情,就猜想可能有啥事,她也不着急问,老太太要想告诉她,会主动说的,不想说,说明没必要说。她决定再给老太太加把火,“您是不是嫌弃我住在您家了?”
“谁嫌弃你了,嫌弃你还会给你纳鞋底子?”
“您不嫌弃我,我真高兴,回宋家的事您就别烦了,与其现在死皮赖脸地赖上去,不如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宋家要是真觉得我好,看在孩子的面上,也会主动接我回去的,那可比赖上去风光多了。”
她每天跑县城,爬山砍柴,鞋子早磨的破洞,只是林佳期没时间修补,也不舍得花钱买鞋,王婶看在眼里,主动为她做鞋子。
“王婶您对我真好,都快二十年没人给我做鞋了,您比林家的娘对我好多了。”
王婶听着林佳期直白话,每次都被说的既暖心又不好意思,“不是每个父母都像你爹娘那样,为了一个孩子害了另一个孩子,就算是更看重儿子也不该这样。”
“那您有空给我多做几双吧,越多越好。”林佳期想到逃荒要走很多路,这一路上鞋子肯定废得快,多做些准备着。
“美的你,还越多越好,咋不美死你。”王婶笑骂。
林佳期手脚麻利地将木槽和木板箱归置到西屋,摆放整齐,每两个之间留有空隙,放上粗陶盆,陶盆底铺上敲碎的自制木炭,等会儿灶洞里烧饭时,夹一些带火星的干柴放上去,再将自制的木炭放在上面,这样就成了冬天取暖的火盆。
虽不能保证燃烧整夜,但比直接烧柴,坚持的时间长很多,只要半夜起来更换两次,这样能保证西屋整夜的温度。现实世界里,林佳期记得小时候,她爸爸就是这么操作的,整个冬天印象最深的就是火盆火箱。
十一月初,蒜苗第一次收获,正好赶在送韭黄的那天,一起将蒜苗送到酒馆。有过第一次的经历,李掌柜对林佳期冬天拿出蒜苗的事也见怪不怪。最后定下了蒜苗八文一斤,韭黄早在冬天来临之前就涨价啦,如今已经是十五文一斤,粗略一算,林佳期确定自己平均一个月差不多三两银子,心里有些激动。
她快速忙完今天的活计,临走的时候跟周大厨商量,说后面天气越来越冷,就不来做杂工了。周大厨听罢极力挽留,年底忙,一时又难以找到像林佳期这样手脚麻利,做事又勤快,还什么都会做的杂工。于是周大厨就和林佳期商量,早上可以晚点过来,中午忙碌之前能到就行,下午还是照常时间离开。
林佳期想了想,如果能在十一点钟之前赶过来,下午两点钟走,就基本不怎么耽误她照看家里的菜。留下来继续干活也不错,毕竟鸭绒和鹅绒的收集还没完成呢,于是林佳期同意了周大厨的热情挽留。如今林佳期来往宋家村和县城,速度已不是当初可比,步行两个小时的路程,跑步能控制在四十分钟以内。
细算了下手里的存款,差不多有五两多银子,买牛车是不够的,但买银锁肯定没问题。林佳期想了想,决定把买牛车的事情放一放,将银锁先还了,这样就能正大光明去见俩孩子。来宋家村四个多月,一直忙的像陀螺,还没有正式上门去看俩孩子,该来的还是得来。
林佳期调头直接去银楼,银楼伙计见林佳期穿着普通也没嫌弃,热情招待着,林佳期直接开口说想看看银锁。努力回想原身偷得那个银锁的大小和样式,店里正好有一个类似的,林佳期花了四两银子买了下来。对林佳期来说,跟俩孩子是第一次见面,当然也要准备礼物。
回到家,林佳期先去西屋查看屋内的温度,本以为她大半天不在家,西屋的温度肯定已经降下来,没想到进去后发现,里面暖烘烘的,跟她走时一样没有太多变化。林佳期瞬间就明白了,一定是王婶帮忙换的木炭。
早上走之前,明明已经交代过了,西屋不能随便进,有中毒的危险,但王婶担心天冷把菜冻死,还是进西屋帮忙了。想到这里,林佳期突然希望尽快见到王婶,让她一起分享赚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