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休妇逃荒6 ...
-
(求收藏!加更!)
周大厨反复查看手里的蔬菜。
“韭黄?黄色的韭菜,确实像韭菜,就是颜色不同,那吃法应该和韭菜相似。我能不能先用手里这把菜试试?”
“当然可以,您随便用。”
周大厨见到新品种的菜,立马来了兴趣。韭菜可以炒鸡蛋,那韭黄炒鸡蛋肯定也行,于是他打鸡蛋,切韭黄动作一气呵成。很快,一盘香喷喷的韭黄炒鸡蛋出锅。
周大厨夹起一筷子放进嘴里,瞬间眯起眼睛,有一点韭菜的味道,但明显更好吃。味道没有韭菜那么浓烈,但口感更加好,香嫩易嚼,更细软,滋味少了浓烈刺激,而多了清甜爽口。和鸡蛋一起炒,味道更鲜美,吃起来既有韭菜的清香,又更加温和清淡,还有一股那丝丝的甜味儿。
“林娘子,这个怎么卖?”
见周大厨期盼的神情和急切的语气,林佳期知道事情成了,假装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我也不知道,您看多少钱合适?我相信您。”
末了加了一句:“家里还有,但也不多,就是无意种出来的,回去还得好好琢磨,产量也不高。”
周大厨听了林佳期的话,明白对方的意思,如果这次谈得好,后面的韭黄会继续卖给酒馆,如果不满意,那就难说了。于是他对林佳期说:“林娘子,你稍等,我找掌柜的商量一下。”
“好,我听您的。”
周大厨端着那盘炒好的韭黄炒鸡蛋去了前面,不一会儿就匆匆回来了,而盘子里的菜已经空。
“林娘子,这韭黄我们出八文一斤,全部收过来怎么样?你的韭黄因为是新品种,大家都没吃过,才能给这个价。其实,如今夏天,市面上能吃的蔬菜种类很多,韭黄口味确实独特,但毕竟不是肉。韭菜一斤才2文而已。”
林佳期知道韭黄是占了新鲜,所以价格高些,她也知道,如果是冬天卖,价格肯定会更高,因为冬天基本没什么蔬菜。但林佳期也没办法多计较,再找下一家需要时间和精力不说,给的价格也不一定会更高,关键,她对不熟悉的人也不放心。
“好,就这么定了,这一次韭黄大概在五十斤,以后每半个月可以收割五十斤。五十斤的鲜菜,如果不能尽快卖出去,会不会不好存储呀?”王婶家的柴房,大小毕竟有限,即使林佳期已经尽量利用现有的空间,可还是受到整体的限制。
周大厨一想总量不算多,一盘菜差不多要用一斤菜,也就是半个月卖五十盘,卖得好也就两三天的事,不用想也知道,新菜品刚出来肯定好卖,但受产量的限制也没办法,“那你那边有多少都送过来吧。”
林佳期看出周大厨的失望,于是想了想建议道:“周大厨,您看菜不多不如省着点卖,比如一天就卖五盘,多的没有,早来早买。”
周大厨满脸不解,有的卖为什么不卖,就在周大厨还没明白其中的深意时,过道上传来一声:“好想法。”
林佳期和周大厨齐齐寻声望过去,只见掌柜的从连着大堂的过道走来,林佳期连忙见礼:“李掌柜,让您见笑了,只是一时的突发奇想。”
“林娘子的突发奇想,对我大有帮助啊!只要这菜卖得好,后面一定会给你提价。”李掌柜的话说得比周大厨爽快多了,所以说为什么大厨能做出各种美味的佳肴,却也只能是大厨,而老板虽不会烧菜,却能做老板。因为老板既有商人的精明,也有一掷千金的魄力。
李掌柜继续追问:“如果每天定五份,那一个月就要一百五十斤,林娘子之前好像说一个月也就一百斤。”
林佳期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李掌柜算的这么快,但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填,林佳期只得硬着头皮说:“我想办法再多种些。”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次收五十斤,每天只卖五斤,这韭黄应该保存不到十天吧?林娘子可否解决之法?”
林佳期又被发现一个漏洞,想了想说:“我可以分批送过来,比如每三天送一次,一次送十五斤。”
李掌柜好似就等着林佳期这么说,立马开口道:“哈哈哈哈!林娘子可以每四天送一次,一次送二十斤,我酒馆连续卖三天就停一天,多出来的我有用。”
随意又聊了几句,就各自忙活了,已临近中午,很快就要忙活了。李掌柜来后厨找周大厨,再炒一盘韭黄炒鸡蛋,他端到前面让老顾客们尝尝,中午先把有新菜品的事推广出去,明天开始售卖。
等李掌柜离开,林佳期才松了口气,自己还是太嫩了,一个酒馆的掌柜就让自己招架不住,真让人感到沮丧,谨记以后千万不能信口开河。
将剩下的韭黄全部拿给周大厨,收到一百多文钱,林佳期心里又高兴起来,最起码她也在慢慢适应和进步,不是吗?韭黄的买卖定下来后,她每个月有差不多有一千二百文的收入,这在古代,比种地的老百姓收入高多了,关键还不累。
这笔钱林佳期没有动,她决定攒到过年买头牛车,有了牛车就能办许多事情,而且雨天和雪天她就可以赶着牛车进城。王婶听说韭黄真卖着钱了,很为林佳期高兴,也不拦着她在家里折腾,还帮着打掩护,平时林佳期不在家,柴房总会关着,绝不让陌生人进入。
八月一晃而过,进入九月,田里开始丰收。王婶坚决不让林佳期请假干农活,林佳期只得早点起床,先去地里干两小时再去上班,下午回来,也不去山上砍柴,直接去田里干活,到晚上回家。
人心都是肉长的,林佳期对王婶如何,王婶自是深有感触。不说家里的重活,都是林佳期在做,平时砍柴时打着野鸡、兔子,或者从城里偶尔带回来的吃食,还有这次家里的农活,都离不开林佳期。于是,王婶主动让林佳期住进西屋,把柴房空出来,给林佳期专门用来种植韭黄。住进西屋的林佳期,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又上升了一步。
之前林佳期早出晚归,村里人基本见不到,大家只是听说林佳期借住在王婶家。有村民好奇问王婶,王婶也没否认,还对林佳期多有维护,惹得大家更好奇。
被陈老太家休掉的媳妇能有多好,这时代,被休的妇人没几个好下场。这些闲言碎语林佳期没时间听,可王婶因此和村里的长舌妇吵了好几架。
如今林佳期频繁出现在地里,村民们自然都遇到了。只是所有人都忙着秋收,哪有功夫闲聊,但总有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想说说别人,来彰显自己的能耐。特别是之前因为林佳期,跟王婶吵架的妇人,总以为自己好心为王婶考虑,却没得感激反而被埋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逮着机会就不留口德。
“这不是陈老太家的儿媳妇们?”
“早就不是了,都被休回娘家了,还有脸来。”
“你说她来干什么?是不是又想去宋家闹?”
“你看她在王婶家地里干活,这么巴结王婶干嘛?是不是想吃绝户。”
“肯定是,我听林家村的人说,她被娘家赶出来了?因为不孝,还敢拿刀砍爹娘,听说脑子可能已经坏了。”
“活该,她这种人不值得同情。”
“我说你们离她可得远着点,她会偷拿东西。”
“里正怎么也不管管,怎么能让这种人进我们村。”
“管她干什么,去忙了。”
耳边不时传来几声议论,大家只是在一边说说,没人上前来找麻烦,林佳期也就当没听见,让村民们对她以往形象改观,可不是上去辩驳几句就行的,与其浪费时间和口舌,不如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来日方长嘛。
王婶哪能受得了这个,林佳期拦着不让王婶去吵架,气得王婶将家里攒的腊肉,每天变着花样做给林佳期吃,就当着那些人的面往地里送。怎么样,你们觉得不好,我偏当作宝,气死你们。
林佳期无奈又心暖,之前送的兔子和野鸡,王婶都没舍得吃,全部用盐腌起来做成腊肉,如今大部分都进了她的嘴里。自己不在乎,可能内心觉得别人说的是原身,不是自己,所以不能引起共鸣,不觉得生气。
王婶认为大家在说林佳期,王婶将她看作亲人,所以特别生气。看来她得想想办法,为了王婶、为了俩孩子也为了她自己,让村民们对她改观才行。
地里的活已经忙完,林佳期又恢复了下班砍柴的生活。菜园里的蔬菜有一些已经长成,林佳期每天早上,抽空将能吃的蔬菜都摘下来,都制成干菜:干茄子、干豆角、梅干菜等。
从菜地里收上来的时候明明很多,晒干之后就只有一点,林佳期觉得这也太少了,于是,决定从村里收购村民们自家种的蔬菜,或者山上挖的野菜,这样既能给村民增加收入,又能在村里打开局面,缓解村民们对她的坏印象,同时也解决了她存储干菜的计划,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