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克亲寡妇16(完) ...
-
书院放年假,王夫子接李夫人和康姐儿回去了,听说今年打算一起去府城过年。康姐儿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能跟着爹娘一起出门,去外祖家,不知道有多高兴,孩子就是一家人的开心果。
林佳期虽然不舍康姐儿的离开,但她明白,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好在日后可以经常走动。看着王夫子一家越来越好,内心也跟着高兴。
作坊里加班加点的忙碌到腊月中旬,李家派人将货物全部装车拉走,今年陈家村的村民过了一个肥年。年前陈大伯在陈家祠堂,前面的空地上,请全村人吃杀猪菜,养猪场里的猪可以出栏了,比市场价更优惠的价格卖给村里人。大家都得到了实惠,对陈大伯这个村长感激又敬重。
年后,气温渐渐回升,地面解冻适宜动土。府城李家派来一个管事,同陈大伯商议,建粉丝厂的事情。陈大伯不觉辛苦,带着人在村里转悠考察,最终决定建在陈家村靠近大山的位置。
陈家村的布局结构主要在堤坝和大山之间,堤坝的另一边是河水,这边是村民住宅,穿过住宅区,是人工挖的一条两米宽的水沟,水沟的主要作用是蓄水,为田地储水浇灌。水沟过去是一片农田,农田直接延伸到大山脚下。
将工厂建在山脚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保密性,外人想接近工厂,首先要经过村子,再穿过农田,想要不知不觉靠近工厂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考虑,是就近取材,田地就在旁边,地瓜成熟后可以直接拉过去。
旁边还有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厂里用水也很方便。随着粉丝厂的建成,陈大伯将养猪场也跟着扩建,村里大多数家庭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每月拿固定工资。村民们看到希望,人人脸上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地瓜种植对土地要求不高,村里决定将面向农田的这面山坡,纳入种植范围,将这面山坡上的树木杂草全部清理掉,既扩大了种植面积,也为了村里人的安全有保障。
种地瓜的这面山坡就是大山和村里田地的缓冲带,如果有大型动物下山,村里人能迅速的提前发现。在边缘地带还会种上一圈荆棘带刺的植物,确保更加安全。
粉丝厂里工作分工明确,做工的人也基本选择村里口碑不错的人家,厂子建成后,风风火火的生产就开始了。李家那边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府城开店,专门卖粉丝吃食,招牌菜有酸辣粉,鸭血粉丝汤,粉丝煲,凉粉等,在店门口还专门开了一个窗口散卖粉丝和宽粉,生意很是红火。
另一个方案,李家有自己的商船,粉丝储存时间长,即可以当主食又可以当菜吃,而且价格不贵很受大家欢迎。于是,李家商船将粉丝推销到全国各地。
陈家村建工厂,整个村的村民获利,虽然林佳期从不主动出头,但每件事都有她的影子,所以也传出一些她是留言。林家大嫂在相熟的人那里听到林佳期建新房,赚大钱,儿子送去读书的消息后,就鼓动林大哥来找妹子。
可惜运气不好,林佳期在厂里上班,林大哥在气派的四合院们前,等半天也没有见到妹子。跟陈家村村民打听,村民怎么可能带外人往工厂那边去,平时村里人都严禁靠近。于是就将此事上报给陈大伯,陈大伯先将林大哥打发回去,随后找人告知林家所在村的村长,如果林家大哥来陈家村找麻烦,就不再收购他们村的地瓜,事情就这样,在林佳期不知道的情况下解决了。
事后听陈大伯提起,林佳期只是笑笑,并没有责怪陈大伯的处理方式。林家大哥是原身的大哥,原身都没有委托她对兄长的照顾,她也不会没事找事。当然,如果日后林家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她也会伸手拉一把,毕竟这些人是石头和草儿血缘上的亲人。
作坊建好后,为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厂里产出所得利润,林佳期只要了三分利,陈大伯家,负责出面管理也占了三成,分给李夫人四成。
最终李夫人也只收了三成,多出来的一成利,林佳期和陈大伯都不愿意收下,经过两人的商量,决定全部投入到村里的建设中。
首先是修路,要致富先修路,从作坊到村外的官道,修了一条宽敞平整的马路。村里孤寡老人,没有长辈的幼童,或丧失劳动力的村民,每年村里都有一定的补贴,确保都不用挨饿。家里孩子多劳动力少的困难户,田地可以租给村里种植,大人给安排工作,这样租地拿粮食,工作有银钱,帮助了许多困难的家庭。
王夫子为感谢林佳期,也为给女儿积福,让陈家村里所有十岁以下的孩子,免费入书院学习两年,这个决定让村里人对林佳期感恩戴德。在这个决定之后,林佳期做了补充,只要王夫子认为哪个孩子有科考的潜力,她愿意资助孩子考功名。村里想读书,有读书天赋的孩子们,就这样被一批批的送出去,这些孩子们考中功名,有能力之后又反哺陈家村。
村里建厂的那年二月份,陈进首次参加科考,他是王夫子带的学生中,第一个参加科考的学子。年后入学就没有再休沐回家,到临考前几天才回家准备。
陈家老大亲自陪着儿子去县城考试,一年前陈进就有考中的希望,经过一年的沉淀,不出所料,从县试到府试,再到院试,一路顺利通过,排名虽不是名列前茅,但也在中上游之列。他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中秀才的人,以前那个自卑、敏感的少年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少年自信光彩,前途一片光明。
石头和陈明在王夫子的精心教导下,也陆续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后入朝为官。陈进考中举人之后就放弃了继续科考,而是继承王夫子的志愿在书院里教书,他一直记得林佳期跟他说过的话,少年强则国强,所以他想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的希望。
意外的是石头竟然娶了康姐儿,康姐儿虽比石头大一些,但石头一直觉得康姐儿和妹妹一样又小又柔弱。康姐儿和草儿一直相处的很好,两人来往甚密,让石头和康姐儿也熟悉起来,孩子们感情的事,林佳期不会过多干涉,只要他们自己喜欢就好。
草儿一直是大家照顾宠爱的对象,无论何事,大家都看顾的紧,就是后来的夫婿,也是石头考察了很久,最后才定下来的。林佳期对此没有其它的要求,就一点,离家近。这个交通如此不便的古代,女子如果嫁的远,一辈子还能见几面,这样的情况林佳期可不放心。
林佳期基本一辈子没有离开陈家村,即使儿子外出当官也没有跟着去。后面儿女各自成家,都不用她再去操心,之后,就一门心思的跟李夫人一起钻研古代医术。李夫人对此也很感兴趣,女儿小时候的身体状况让她意识到懂医理的重要性。
两个老太太一边自学一边找有名气的老大夫请教,家里的小辈们也都支持老太太们的爱好,在外面遇到好的医书典籍,总会想办法买到手,送给老太太们。
在京城当官的石头,有一次救了一名被陷害的太医,为了感谢石头的搭救之恩,这位太医在陈家村住了五年,专门教导俩老太一些拿手的医术。
林佳期在这个世界生活到七十多岁才离去,弥留之际,林佳期听到了原身的感谢。儿子石头科举当官有出息,女儿在家被阿娘哥哥宠,出嫁被夫家宠,年纪大了被儿女宠,真正是幸福一生,而原身在陈家村的地位也是无人能比的特殊存在,任务完美结束。
微弱的阳光照入卧室,林佳期缓缓睁开眼睛,大脑空白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运转起来。熟悉的老破旧小,身下柔软的被褥,身旁的女儿呼吸平稳,睡得香甜。
林佳期意识到,自己这是回到了现实世界。她轻轻地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温度正常,俯身过去,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对林佳期来说,和女儿已经几十年没有见面,但是没有一丁点儿陌生感。
将右手放在胸口的位置感受着,梦里世界的真情实感在这一刻淡了许多,就像是自己看了一场电影,看电影时投入再多的感情,但当电影谢幕之后,也只是在心里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感谢这好运落在自己的身上,在梦境世界里,除了开始的一年吃点苦头,再是十几年,为俩孩子操操心,后面将近三十多年,都是安逸的好日子。
即使生活富足,林佳期也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安心待在村子里孜孜不倦的学习,靠自己学到手的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中医博大精深,即使三十年的接触,许多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操经验,有机会她想再去中医大学系统的学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