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克亲寡妇15 ...


  •   再次听到可能有人要抢买卖、抢方子的事情,林佳期仍是紧张害怕,但见陈大伯着急的神情,她告诉自己不能慌:“大伯您不要着急,出事情我们就想办法。三哥在码头留意了这么久,有没有接触到可信的掌柜东家?”

      “信誉好的有,就是没有深交,不敢随便露底啊。要是引来心怀不轨的人,丢方子丢买卖是小,家人的安危都难保啊,对我们来说再小心都不为过。”

      林佳期再次体会到了弱者的无奈与心酸,想起上次的事情,心里又是一阵后怕,“大伯您让哥嫂们年底都别出去了,我们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咱们就先停了买卖,明年二月大郎参加科考,只要一切顺利,我们就不用怕了。”

      陈大伯心中微颤,活了大半辈子都在妥协避让,这次也不例外,为了孙子的前程,家里不能出事,“你说的对,千万不能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大郎,大不了我们就避一避。”

      见陈大伯冷静下来,林佳期忙补充到,“大伯您跟家里人说说,不要在大郎面前说这事,不能给孩子压力,压力太大对考试不利。”

      陈大伯表示明白,转身又急匆匆回去了。

      目送陈大伯离开,林佳期在独自在堂屋思索着。现在想想,找个合伙的靠山,可能也不靠谱。对方强大,我方太弱,除非对方因为某些关系愿意维护我方利益,否则不平等的关系怎么会有平等的合作。

      双方差距太大最终结果只会是一方舍弃另一方,甚至是吞并另一方。林佳期意识到自己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满心后悔,还好计划没有实施,一切还来得及。

      林佳期和陈大伯说话的时候并没有避着李夫人,可见林佳期没有将李夫人当作外人,看着林佳期眉头紧锁,就关心的问道,“佳期妹子,出什么事了?”

      “这事说来话长,要从上半年说起。”林佳期见孩子们已经去睡午觉,就放心的与李夫人聊起以前的事。

      从码头卖盒饭,后被夺了买卖和方子,到做地瓜粉在县城西市卖吃食,码头推销粉丝想找人合伙的事说了一遍,“我们就是一群农民,哪里反抗的了那些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小老百姓做点事可真难。”

      李夫人听完林佳期的讲述,为眼前虽是一介妇人,却有如此坚韧的性格感到敬佩,想到对方尽心尽力的照顾康姐儿,却不求任何回报,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帮她一把,同时也是帮自己。想到这,李夫人开口宽慰道:“妹子你别着急,我捎信去一趟府城,说不定有办法解决。”

      “姐姐说的是真的?会不会给姐姐带来麻烦?”

      见林佳期如此困难还不想给她添麻烦,李夫人是真心喜欢,“不会,说不定是互利互惠的好事情。你说的粉丝是不是上次家里吃火锅时吃的那个,像面条的食物?”

      “是的,不知道姐姐能不能吃辣,晚上我们吃酸辣粉,明天再吃粉丝煲,让姐姐尝尝。”林佳期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原来贵人就在身边,答应帮着调养康姐儿的决定,果然是对的,多行善事,多怀善意,善意和善事也会来到她的身边。

      之后几天,李夫人吃过林佳期用地瓜粉,做出的一系列美食,更加觉得找父兄帮忙这事能成。从陈家村到府城要两天多时间,来回最快也得六天。

      林佳期没有将李夫人帮忙的事跟陈大伯说,毕竟事情还不能确定,她不想让老人家空欢喜一场,有陈进要科考这件事压着,陈家所有人都会按捺住焦急的心,安稳在家待着。

      为防止突然停工,惹村里人跟着心慌,作坊没有立马停止生产,但也改为做一天休息一天,对外称是天冷,码头商船少了,所以要的货就减少了。

      第六天的下午,天空飘着雪花,有两个陌生人,赶着一辆马车进入陈家村,直奔林佳期家而来。领路的小厮敲响院门,很快就有一个仆妇过来开门,看到这整齐干净的砖瓦院子,李开景感到有些意外,农家把院子修的这么整齐的可不多。

      仆妇问清来人是谁,就飞快的去西屋禀报,这个时候,林佳期和李夫人都在西屋陪着孩子们。

      外面风雪交加,西屋却格外的暖和,俩孩子坐在毯子上翻花绳,草儿胖乎乎的小手总是出错,康姐儿很耐心的教导这,非常有大姐姐的样子。林佳期陪在,一边看着孩子们一边做针线。

      李夫人坐在靠窗边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书本在慢慢的看着,仔细观察会发现,李夫人看似在看书,其实常常不自觉在发呆,脸上一会儿笑一会儿愁。

      “夫人,大舅爷来了。”

      随着仆妇的话落,李夫人手中的书本掉落在沙发上,起身慌忙的往门口跑去。门外站着一个高大的男子,四十上下的年纪,脸上蓄着胡须。

      “大哥。”话还没出口,李夫人已经泪流满面。

      “进去,外面冷。”见李夫人身上的衣服不太厚实,李开景赶紧让妹妹进屋。

      “姐姐没关系的,让李大哥进屋说话。”林佳期知道李夫人的顾忌,作为现代人的林佳期,可不在乎这个。

      李开景被领进西屋,两个随从被仆妇带到西厢房安置,很快热姜茶送了进来。

      一进西屋就感觉温度升高许多,李开景将外面的厚大氅给脱了。几年没见,兄妹俩都不知如何开口,孩子们见有陌生人来家里,气氛还怪怪的,就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好奇的盯着新来的男人。

      林佳期只得出马招呼,“外面风雪很大,李大哥还冒雪赶路,实在是辛苦了。姐姐你先招呼李大哥,我去厨房帮帮忙,外面风大俩孩子就在这,你们看着些哈。”林佳期心想,留下孩子们缓解尴尬气氛应该挺好的。

      这次机会难得,如果有这位李家大哥的帮忙,以后就安稳了,不说赚多少钱,能不能发财,单说对整个陈家村,都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要能安稳度过这几年,等陈进考上功名,后面还有石头和陈明,甚至还会有村里其他的孩子,这样就真的不用她再操心了。想到这里,林佳期做饭越发用心起来。

      家里没有男主人,还得叫陈大伯带着堂哥们过来,陪着吃酒。卤肉和大肠是很好的下酒菜,这么冷的天,火锅必须要有,羊肉锅子最适合冬天吃了,萝卜、蔬菜、宽粉,切成薄片的五花肉,泡开的菌菇,豆腐等准备了许多。

      其实林佳期,最想准备的是一桌粉丝宴,但是现在情况不允许,做的太刻意了反而不好,既然大老远的冒雪赶来了,说明希望很大。

      西屋不时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说明聊的不错,一切顺利。傍晚陈大伯带着陈家三兄弟到林佳期家里,跟着一起来的还有陈秀儿,陈大伯让陈秀儿来给林佳期帮忙。陈大伯就是这样的人,无论何时,总是在尽最大的力量配合着。

      餐厅里有林佳期特意定做的大圆桌,中间可以放炉子炖火锅,靠着灶房的餐厅里并不冷,餐厅的四个角都挂上了油灯,照得餐厅亮如白昼。

      孩子们有单独的儿童餐,就在西屋的茶几上吃晚饭,李夫人带着一个仆妇照顾着。餐厅这边,有林佳期和陈秀儿,再加一个厨娘忙活着,随从的饭菜也都安排妥当。

      这一顿饭吃了很久,几人边吃边聊,李开景不愧是有经验的生意人,整个饭桌上一直是主导者。一顿饭的功夫把陈家人的老底都问个明白,陈大伯喝的都有些酔了,一会儿夸林佳期,心善有本事,一会儿说家里大郎,读书好,明天肯定能中。

      最后回去的时候陈家老大担心老爹走路摔跤,给背回去了。李开景被安排在一间西厢房里休息,仆妇只能在厨房打地铺,顺便看火,防止哪个晚上口渴要喝水。林佳期内心感慨,房子还是太小了,房间都不够住呀。

      第二天李开景特意要求林佳期做一些有关地瓜粉的吃食,早就有准备的林佳期在厨房一通忙活,中午做了一桌粉丝宴,吃午饭的时候李开景并没有多说,下午准备离开的时候,特意去了一趟陈大伯家里,然后如来时一样匆匆走了。

      随后陈大伯就来家里找林佳期,如果说昨晚陈大伯还不明白是啥事,如今是彻底明白了,这心里说不出的复杂酸涩。

      一开始林佳期伙同陈进,将李夫人和康姐儿接到家里调养,他是一百个不同意,但事情是背着他偷偷做的,等知道的时候人已经接家里了,他没办法,但也没少埋怨俩人。

      当初有多责怪,如今就有多庆幸。

      原来李开景和陈大伯预定了大量的粉丝,说年底派人来收货。年后由李家出钱在村里建工厂,而且李家不插手厂子的事,但李开景提出的条件是,作坊里里必须有一定的份额给李夫人。

      林佳期和陈大伯商量后决定,林佳期占三成,陈大伯占三成,李夫人占四成,而且作坊里出的粉丝只能由李家收购。

      林佳期将商量好的事同李夫人说了之后,惹得李夫人既高兴又伤心,情绪波动之下,李夫人将压在心底好几年的话,同林佳期说了出来。

      原来李夫人与家人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平时除了节礼来往,基本都不联系,原因还要从八年前说起。

      李夫人原是省城一商贾之女,家境比王夫子家不知好了多少倍,但王夫子是当时百年难遇的天才,李家看中王夫子才学,于是将女儿许配给王夫子。

      后来王家出事王夫子不再执意科考,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李家却如日中天,生意越做越大,还将另一房的女儿嫁给了在京城做官的官爷。

      李夫人的爹娘原本是大房长子,是最有可能接手家主之位的继承人,但因为她嫁给的王夫子没有进入官场,而二房的女儿因为嫁给官老爷,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李夫人的爹在家族里渐渐势微,最终二房拿到了家主的话语权,几年前,李夫人的爹娘带着家人搬回府城老宅。

      不能再生育的李夫人哪敢再劝王夫子继续考功名,有多少悔教夫婿觅封侯示例,反正她这辈子是生不出儿子了,可别最后,便宜了别人。

      李夫人一直认为,出于自己的私心,害的父亲丢了家主之位,如今沦落旁枝,李夫人深觉对不起娘家。而她又因为女儿的身体,整天心神疲惫无心交际,渐渐的就与所有以前交好的人家都疏远了,包括自己的娘家。

      这次为了帮林佳期想到了娘家,也是因为女儿的身体好转,有心思多想想。自己为康姐儿操心了这么多年,就想到父母,他们是不是也在为自己焦急忧愁。

      没想到自己一封信,大哥竟然冒着风雪赶来,父亲母亲原本也要来看看,被大哥阻止了。天气不好,路难走,父亲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受不住。

      三弟跟着商船出去还没回家,否则肯定也会来的,小时候她与三弟的感情最要好。想到这些,李夫人决定今年过年,一定要回去看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