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Chapter 1 ...


  •   当纽维接到那个电话的时候,手中正转着一支2号铅笔。
      这完全是无意识的动作,他只是习惯于让左手保持被占用的状态——没错,他是个左撇子。

      电话是Christian打来的。
      Christian,全名克里斯蒂安·霍纳,英国人,32岁,前F3000车手。当然,前面还要再加上一个定语,“不成功的”。

      这是一年前他对Christian的全部印象。
      现在呢?
      大概可以加上“最年轻的F1车队经理”,还有……未来可能的雇主。

      这一年他们见面的次数很多。毕竟围场就这么大,他们又是各自车队的核心人物。
      然而,也仅仅停留在点头问好的关系。

      但这一次Christian的邀请,令他十分心动。
      首席技术官员。
      以及一支崭新的,不牵扯政治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车队。

      Red Bull Racing.
      红牛车队。

      他对红牛的了解并不深。争冠车队很少会对积分榜后面的队伍感兴趣,当然,除了自己车手套圈的时候,希望他们不要撞上来。
      巧合的是,红牛的前身美洲虎,恰恰是2001年他差一点转投的那一支。

      没错,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考虑离开麦克拉伦。
      只是四年前,老板罗恩·丹尼斯在最后一刻说服了他留下。
      而现在……或许是时候与沃金说再见,并且,开始一段新的故事。

      纽维对麦克拉伦的感情颇有些复杂。
      他喜欢这里对于技术的不懈追求,但同时,麦克拉伦这个名字,包含的内容远比一支车队要多的多。
      更何况与在威廉姆斯的生涯相比,麦克拉伦的八年算不上成功。

      一个车队冠军,两个车手冠军,这样的成绩听起来绝不差,毕竟许多设计师终其一生甚至连颁奖台都无法站上——只是他在威廉姆斯的七年,拿到了五个车队冠军,和四个车手冠军。
      他的麦克拉伦岁月留给人们印象更多的,或许是频繁的机械故障:爆缸,爆胎,尾翼脱落,悬挂断裂,液压故障,变速箱故障……伴随着另一个“Flying Finn”,当家车手基米·莱科宁这一串长长的退赛纪录,围场内“纽维江郎才尽”的质疑甚嚣尘上。

      而2003年那个卧薪尝胆耗时漫长,采用了无数激进创新,凝聚了无数工程师心血,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MP4-18,却连碰撞测试都无法通过,最终尚未发布便胎死腹中,更是成为了他最大的败笔。

      讽刺的是,那其实是哈基宁后麦克拉伦距离冠军最近的一年。直到最后一站之前,他们依旧在数学上保留着WCC和WDC的希望。只是最终,驾驶2002旧版赛车的莱科宁以两分之差输掉了车手冠军,而麦克拉伦在车队积分榜上,甚至连第二名也没有保住——同样以两分之差,列在威廉姆斯之后。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是围场里最顶尖的设计师之一。

      另一个,是罗伊·拜恩。
      法拉利的王牌。

      如果说围场里纽维是公认的天才,那么拜恩,则毫无疑问是克制天才的那个人。
      中止90年代初他在威廉姆斯辉煌的贝纳通,2000-2004连续五年双冠的法拉利,总设计师都是同一个南非人。
      新车迷们已经开始习惯赢比赛的总是那辆红色的跃马,习惯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歌组合——F-2004赢下了当年18站比赛的15场,而麦克拉伦,甚至在车队积分榜上掉到了第七。

      不,他想离开麦克拉伦并不是因为连续五年的冠军荒——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只不过Christian的电话让他再次意识到,无论今年能否得到冠军,留下来都已经不是他想要的了。

      丹尼斯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或者更直白点说,是个完美主义控制狂。这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前任老板,弗兰克·威廉姆斯爵士。他离开威廉姆斯车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的一种流言是,他想要技术总监的职位,拥有对于赛车研发方向的决定权,但威廉姆斯爵士并不同意——这当然并非全部的事实,然而换句话说,也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

      除却自己在车队的绝对权威,无论是当家车手还是王牌设计师,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部分,没有谁比其他人更加重要,也没有谁不可或缺。秉承着这样的管理哲学,在很多人眼中威廉姆斯爵士从来都不是个顾念感情的人——90年代的威廉姆斯王朝经历过四个不同的冠军车手,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威廉姆斯爵士每年必做的事,就是将拿到冠军的车手扫地出门,换一个人塞进车里,然后继续拿冠军。

      麦克拉伦同样没有给予他承诺中的自由。而在MP4-18的失败后,他在团队中的威信急速下降,技术总监们开始怀疑他的构想。2005年初关于纽维可能离开麦克拉伦的推测,很长时间内占据了各种赛车杂志的头条。

      “或许我会去美洲杯设计帆船呢。”
      采访时被问到未来的选择,他微笑着半真半假地回答。然而有敏锐的记者立即想到,上一次纽维说想要去美洲杯设计帆船的时候,接下来却是休了半年的园艺假,而后加盟麦克拉伦。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他不得不站出来明确承诺,至少在2006,他依旧会留在麦克拉伦——瞧,这就是F1他最讨厌的一点,政治。

      下一个比赛周末,是麦克拉伦的主场,英国站。
      或许等比赛结束后抽时间跟Christian谈谈不是个坏主意。他想。

      出乎意料的是,有人率先找上了他。
      银石的比赛之前,Pit Lane里一如既往地忙碌。他头戴耳机,手握记录本行色匆匆的时候,一个人突然从某辆卡车后面跳了出来。

      灰白的头发,鹰隼一般的眼睛,极端严肃的面容,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难以亲近。
      然后他注意到了他身上的红牛队服。

      “Adrian.”
      那个人微微扬着头,慢吞吞地开口了。
      “我的名字是马尔科博士。”Dr. 这个头衔被着重强调。
      纽维不易察觉地皱了眉。

      马尔科并没有注意到纽维的反应,又或者说,他并不在意。于是这个奥地利人操着比德国人更加生硬的口音,和比英国人更加傲慢的语调继续他的谈话——虽然谈话的另一方始终保持着沉默。
      “我为红牛工作。我们非常希望你的加入。这是我的名片——”
      他伸手递出一张小小的矩形硬卡片,依旧微微扬着头,
      “打电话给我。”

      ……我做了正确的决定吗?
      纽维望着马尔科的背影,不知是应当生气,还是失笑。

      幸好与Christian的会面并不令他失望。
      确切地说,是令他惊喜。

      去见Christian之前,纽维查了他的履历。Christian车手时代的履历并不出色,从雷诺方程式到英国F3,F2,F3000;与那些一路冠军亚军直到晋级F1的车手相比,他每一步都走得颇为艰难。
      1997年,Christian 23岁。在这个天赋出众的车手已经进入F1甚至已经取得处子胜的年纪,Christian才刚刚开始他的第一场F3000比赛。这一年,他在十场比赛中六次排位赛被淘汰,仅仅获得一分。
      1998年看上去似乎有了进步,12场比赛中他10次来到发车线,但最高排名也没有超过12,年终一分未得。随着收官战纽伯格林的结束,他的赛车手生涯也随之终结。

      然而纽维却惊讶地发现,Christian在F3000的处子赛季,不仅仅只有车手一个身份——他同时还担任了Arden车队的领队。
      已经23岁却还在低级别方程式默默无闻的失败车手,年仅23岁就成功运营一支方程式车队的出色经理——这竟然是同一个人。

      一个相当白净秀气的年轻人。
      Christian 32岁的年纪比起在赛道上奔驰的车手们也大不了多少,甚至比舒马赫还要小了5岁,站在一群两鬓斑白的车队经理和技术总监之中十分显眼。与严肃冷峻的马尔科博士相比,Christian要温和谦逊许多,有着令人感到亲切的笑容——这其实在围场里并不多见。

      或许是因为天天与机械和数据打交道,工程师和技师们大多是严谨而内敛的;与媒体打交道的车队经理们则早已习惯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至于车手,或许是因为这项运动本身的关系,个性和脾气都十分鲜明。
      比如麦克拉伦现在的阵容——莱科宁和蒙托亚,一个冷漠如冰,一个性烈如火。
      与莱科宁对伏特加和Party的热爱类似,Christian在车手时代同样做过不少年少轻狂的事。这其中最出名的,大概要数上过Cosmo杂志的裸.照了。

      纽维自然没兴趣关注这种八卦。
      他的专业是航空工程,他的兴趣则是空气动力学。在他看来,车子比人要可靠得多——讽刺的是,Adrian Newey操刀设计的赛车可靠性一直都是个问题,虽然它们很快。
      快到一骑绝尘,快到令所有竞争对手绝望,快到只差一个分站就能够包揽全年的杆位——并且,年复一年。

      好吧,言归正传。
      他确实挺喜欢Christian。
      没有法拉利那种浮夸的官僚作风,不像前任老板威廉姆斯爵士那样一板一眼,也不像现任老板丹尼斯那样是个控制狂,Christian是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人。

      真诚,直率,带着满满的激情,梦想,和雄心壮志。
      虽然还有些冲动和思考不周——这是年轻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愉快的交谈之后,他把合同草案装进了自己的公文包。
      Christian随和,轻松,幽默,擅长面对媒体——恰好与他互补,让他可以专注于他喜欢的技术。
      其实Christian并不需要费太多口舌说服他,他自己便是极好的筹码——人们把这个叫做人格魅力。
      更何况他给出的,正是他一直以来追求的崭新挑战——从头开始,将一支车队打造成冠军车队;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离开时,他跟Christian约好夏休期去参观红牛位于米尔顿-凯恩斯的总部。

      “最年轻的F1车队经理”……或许,他可以帮他成为“最年轻的F1冠军车队经理”。
      他几乎有些迫不及待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Chapter 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