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糖葫芦 ...
-
二零一九年十月一日
“庆祝祖国七十周年诞辰!”
“生在华夏,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而骄傲!”
朋友圈被红色的国旗和阅兵式的截图刷屏,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节日里,每一个在中国和身在海外的华侨子女都充满了激情澎湃。宣郜挂掉郜蝶的视频电话,那头的她和阮红衣看起来十分沉浸地与祖国同乐,正准备在这阳光灿烂的国庆日出去郊游。
早上七点的伦敦,和他家所在的小镇不同,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未苏醒的浓雾中,现代和中世纪建筑交错的大道上空无一人。宣郜揉了揉眼睛,接到郜蝶的电话时,他还在梦乡中与周公同游。他是已经接受了,在国外不过才呆了两个月,郜蝶还没有习惯和她这儿子之间八个小时的时差。
睡不着了,宣郜打开了他的Facebook首页,消息仍然显示为0,浏览量倒是有些许增加。点开了自己的那条帖子:“电影专业在读,摄影课程作业有偿招模特,中国人/亚裔都可以,有意私信”。
反复刷了几次,没有任何的新信息提示,宣郜叹了一口气。怪他自己,明明读的是电影这么一个需要重度social的专业,他却这么独,社交圈里连一个能满足他拍摄需求的人都没有,也许好友列表里藏着有,他却不好意思在认识的人中像大喇叭一样发起招募。
说起来,今天也是国内的国庆,在国外的留学生们也自发的组织起来一些庆祝活动,宣郜的室友彭欢问过他要不要和几个其他的中国学生一起吃饭,他想了想拒绝了,说实在的,他通常很害怕这些社交场合,尤其彭欢是个gay,社交圈里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社交牛逼症的交际达人,不管他们是不是gay,宣郜都疲于和这些人打交道。
作业还是要想办法,宣郜打开了ins,开始搜索附近的地标。还是要豁出去一点了,异国他乡,地广人稀,真靠模特送上门,怕是自己可以退学了。划过了几条,宣郜的目光停在了一张看起来像是亚洲人的照片:照片中的男人露出半张棱角分明的侧脸,看不清大部分的五官却可以感到眼睛的深邃和鼻子的高挺,似乎较为年轻可是穿着挺立的风衣,昭显着稍显成熟的气质,那是他的同龄同学不所具备的。身后是伦敦塔桥,蓝色的桥身和阴沉的天空互相构建出一副较为厚重的画面,和男人的气质倒是匹配。有趣的是,这个男人的手中,拿着一串糖葫芦。
哈,宣郜为这诡异的一抹红点缀感到有趣,倒是与他的课程作业主题“东西方文化的冲撞”有些许不谋而合。思考着伦敦塔桥边上是不是真的有街头艺人会卖中国传统特产糖葫芦的时候,宣郜已经点进了这个人的主页。Yusong,余松,宋余?八九不离十是个中国人了,主页的简介是空白,照片也不多,最早的就是从今年九月开始的,看起来和自己一样是个留学生,不过,应该不是和自己一样刚毕业就过来了,毕竟从几张可以看到清晰的五官照片中,看不到什么“学生气质”。翻到了几张貌似国人聚会的照片,宣郜点进去看了定位,King Hall,宣郜记得那也是一个学生公寓,当时他找房子的时候还考虑过那边,和他所在的Liberate House学生公寓离得不是太远。
点开私信,宣郜犹豫了分秒,发出去一句话:“Hi,我是艺术学院的宣郜,学电影的,看到了你的几张照片,方便邀请你做我的课程作业模特么?”。对于陌生人,尤其是网上的陌生人,宣郜其实是少了那么一些别扭的,毕竟大家又不认识,就算谈不来,删除或者拉黑就是了,有什么好害羞的。
没想到对方从离线状态突然转为在线,并很快发来了回复,“怎么拍?我不太熟悉这个。”
宣郜突然有点紧张,点进自己的主页看了看头像,还是他两个月前刚来英国换的,从北京机场飞走时,郜蝶拍的他推行李箱的背影,平常他也不怎么发ins,主页空空如也。还好,看不出来什么。出门在外,还是要有点神秘感的。
——“方便加一下微信么,我把方案发给你。”
片刻,手机顶端蹦出了一条好友提示:Yu请求加你为好友,头像是在沙漠看日出的背影。
挺自恋的。宣郜想着,通过了好友,他自己的头像是一个韩国网红煤炭脸小猫,最近尤其钟爱这只小猫的各种表情包。
——“你好,我是宣郜,刚ins上那个,这是我初步的拍摄方案,主题是东西方文化的冲撞,挺简单的,就是需要你配合一起去些英国的地标建筑,噢对,可能需要你穿上中国传统服饰,你看看你介意么。”一鼓作气,宣郜打完了自己的全部需求,他向来是不喜欢客气来客气去弯弯绕绕的。
——“宋予。”
等了半天,得到的是两个字的名字回复,并且没有任何的表情,宣郜有些想翻白眼了,为了作业,忍了。不过嘛,不得不承认名字到是挺好听的,原来人不姓余,姓宋。
片刻后,对方一片寂静,宣郜有些焦急了,什么意思,应该在线吧,刚刚还回了我的消息的,突然玩消失?还是觉得没劲不想干了?思前想后,宣郜决定再试探性的追问一句,突然一个致命性的问题闯入了他的脑海:报酬呢?
糟了,忘了和人说报酬了,难怪呢,谁愿意打白工啊,又不是来做慈善的。
宣郜突然有点不好意思的红了脸,尽管对方看不到,他还是用“尴尬”表情表现了自己并不是故意跳过了这一点:“不好意思,忘了和你说报酬了,50磅/小时你看OK么。”
——“不好意思,刚室友过来问我一道题。”
——“报酬无所谓,都是国人,相互帮助。”
还真是四平八稳,习惯了彭欢的表情包轰炸,宣郜突然不太适应这种中老年式对话,突然有点恐慌,对方不会是个长得年轻了点的却仍然一心向学的奔四中年大叔了吧。
——“没事,通常找别人我也要付出报酬的,麻烦你付出时间了。”
——“如果你没什么问题,咱们约个时间线下聊聊?”
——“没问题,你定时间地点吧。”
对话看似轻松愉快的结束了,宣郜也没想到,自己这么随意的就约成了一场网友面基,前后不过四十分钟吧。对方倒是还挺容易相信人的,也不怕我是骗子。
——“周六下午一点,Time Cafe,你看可以么。”宣郜顺手发了个定位过去,从地图上看这家店刚好处于他们宿舍的中点。
——“好的,到时见。”
对话到此为止,宣郜见对方没有进一步的问题,放下手机走出自己的宿舍,想去厨房找点吃的。推开门,彭欢正在摆弄他从TESCO买回来的速冻披萨。宣郜他们宿舍的格局是一种叫En-suite的房型,除了他自己还有3个室友,共用一个厨房,另外两个舍友是外国人,热爱派对,神出鬼没,宣郜不怎么见到他们,整个宿舍事实上和双人间差不了多少。
“醒了,今儿一起去玩么?”彭欢问到,其实彭欢不仅是他的室友,也是两个月前和他一起上语言班的同学,两人关系还算密切,不过彭欢学的是英语专业,平常不怎么和他一起上课。
“还是不去了,我玩不来。”对于彭欢,宣郜已经部分卸下了自己对于陌生人的防备,透露些许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哈哈,知道你不感兴趣,也有女生的。”
倒不是因为那个。
摇摇头,宣郜接到:“你们玩的开心,晚上要是你喝酒了,我去接你。”
“爱你小宣宣。”彭欢搂住他的脑袋啵叽了一口,并往他的嘴里塞了一块刚烤出来的披萨。宣郜白了他扬洒离开厨房的背影一眼,“滚滚滚”。
对于彭欢这些“直男打死都不会做的举动”,宣郜倒是习以为常了,一来他知道彭欢不可能对他感兴趣,他喜欢的类型是肌肉猛男,并且从来不对直男下手,从他的社交圈可见一斑。二来这就是彭欢与人的相处方式。
他倒是挺佩服彭欢的,不过和他一样来了两个月而已,似乎已经完美混入伦敦本地华人gay圈,每天似乎都有约不完的date,不是在gay吧就是在酒店出没,有时候喝醉了还需要宣郜去接他。相比他自己,在国外的这些日子,甚至看起来过的比在国内还孤僻。
两个月前落地希思罗机场的时候,宣郜没有想过,未来一年会发生什么,甚至没有仔细研究过他要上的课程,浑浑噩噩的便来了。来的目的只有一个,狠狠花宣忠华一笔钱。
自从十年前郜蝶带着他离开了他的家后,他对于宣忠华的态度,便不可避免的掺杂进入了利益。尽管后来他明白,也许一切并不完全是宣忠华的过错,但是当时任由一个个不计后果的拳头落向郜蝶的宣忠华的嘴脸,在这十余年里,持续性地令宣郜反胃。他应该付出的,他活该背负这一切。
宣忠华在宣郜的人生消失了10岁到18岁整整八年,这8年宣郜是跟着郜蝶和阮红衣长大的,在宣郜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宣忠华突然“死而复生”了,提出要负责宣郜的大学学费,并可以支持宣郜出国。
发家了想起自己有个儿子,过来找人养老送终了?宣郜不知道宣忠华是干了什么一番事业,以这幅暴发户的姿态重新出现了,只是觉得送上门的钱不花白不花,从那个时候,宣郜有了一个短暂的目标:出国,往最贵的专业出。
事实上,宣郜并不是什么花天酒地的性格,从小郜蝶和阮红衣提供的也只是普通的生活条件,他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大学的时候郜蝶给他买了个单反,他有时候会拿出去拍拍景色。勉强算个爱好吧,宣郜想,传媒类的专业,应该挺费钱的,于是申请了电影这个专业。
倒也顺利,卯足了劲拿到了艺术学院的offer,顺理成章的来到了这里,宣郜却突然发现,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学电影的留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国内传媒院校过来进修的,对电影有着强烈的兴趣而转行的,富二代来混日子的。说起来,宣郜三种都算不上,要说对电影有兴趣,宣郜只是对拍拍照片有点兴趣罢了,和电影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感不感兴趣都无所谓,只要花了宣忠华的钱,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宣郜也不是自暴自弃的那种人,学都来上了,课当然也要好好听,作业也要认真做,他看向窗外,Time Cafe的位置,开始思考后天要怎么去和他的第一位模特“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