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二十三章 簪忆 ...

  •   两人在街上找了家客栈要了间房住下,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从南平县开始看茶山。

      从南平县到罗阳县再到武夷县屏南县,最后回到松溪县,十来天的时间里,向云松和向云柏两人走遍了建州大半茶山,看过了大大小小一百二十多个私家茶园。

      眼下离开春不久,建州地处东南,气候湿润,离春茶采摘的时间最多也就两个月,此时看茶园,是时候也不是时候。

      说是时候,因为此时茶园正在越冬,春茶还未发芽,有些茶园主要出手茶山,此时价格肯定好商量,到明年开春后春茶发芽,价钱就上去了。

      说不是时候,就是冬茶难以看到茶叶品质,对门外汉来说,难以下手。不过向云松看过了这八十多个茶园,也跟几十个茶园主初步谈了谈,好歹掌握了谈价钱时的要点与技巧。

      这一百二十多个茶园中有意向卖出的有三十八个,松柏二人把这三十八个茶园重复踏勘了一遍,最后梳理出离向家庄最近,价格也合适的三个典卖两个断卖五个茶园共计量两百八十三亩。

      五个茶园有四个在松溪县,一个在宁安县。由于茶树品质目前无法看到,向云松自己又不懂行,便与茶园主们分别约定开春后看过茶苗再商议。

      在松溪县的四个茶园中有一个就在向家祖屋所在的双溪镇,回程路上向云松便顺道去了趟溪口村的向家祖屋。十多年前祖父向崇朝去世后,在给向崇朝的父母迁坟到现在的向家坟场时,向云松曾去过一次,那时那三间泥瓦房就已经六七年没人居住,已然四处漏风了。

      又过了这十多年,现在一见,果然更加破败,东南角还塌了道拐角墙,看着更是岌岌可危。

      这三间祖屋还是六十多年向崇朝的父母所盖,那时向崇朝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随父母与弟弟向崇暮,两个妹妹向月春、向月秋住在这里。十几年后,他二十五岁功成名就回乡探亲时,曾帮父母弟弟修葺过。之后两个妹妹相继出嫁,父母年老,向家祖屋就一直是已婚娶的弟弟向崇暮一家住着。

      后来父母身死,向崇朝解甲归田,原本与父母一样习惯了做佃租茶园的园户的向崇暮也已经败完了二十多年前向崇朝给置办的田产且已病逝,他的儿子向有余头脑机灵,眼看伯父归来,又见到了叫向南山的堂哥,于是即刻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向东海,然后举家搬迁至向家所在的旗山镇,以打理向家的几百亩田地为生。

      向家祖屋随着向东海一家的离开就这样空置下来。当时还有三四亩水田,向东海佃给了嫁在同村的小姑母向月秋的儿子林吉庆耕种,先头每年还收点租子,后来他事情一多,路又远,这么几亩水田的租子加上亲戚之间多少存有的一点情分,向东海慢慢就不看在眼里了,这十几年来便一直是林吉庆跟两个儿子在收种。

      向云松听完了向云柏的介绍,又估摸了一下如果买下双溪镇的这个大约七十多亩的茶园,到时免不了要来回几趟,加上现在自己也算是隔着祖父和父亲两代人重新继承祖业,看起来重新修葺一下祖屋还是很有必要。就是要看年后卖田地的钱加上那三千两买下茶园后还能剩下多少来修祖屋。

      跟向云柏商量了一下,觉得回去之后就要赶紧去把那两百多亩田地的卖出提上议程。这次出门前他就让向行福把要卖地的消息放出去,且也已具备书函到县衙备案了,也不知道这些天里向行福操作得怎样了。

      出来了十天,这下离过年只剩两日,年二九午后的松溪县城里已经四处是年节的气氛。街道路面被洗得干干净净,两边的铺子张灯结彩,门神对联桃符等各色年节祭物一应俱全,各种吃食果子点心和女子的头面胭脂粉盒摆满了特意置放到门口来的台面和挑子。

      向云松往年回家过年也会给家人带礼物,今年来时太匆忙,还未买过,这次出来正好可以补上。他在街头逛了一圈,给向老夫人买了串紫檀木的佛珠,给秦氏买了把象牙头梳,给向云荷买了盒胭脂。

      昊儿喜欢的泥人偶,正好碰上货郎正在扑卖。向云松小时候练过一阵子飞刀,手头准星本就不错,这一年与唐心予一起走江湖又见识了他家不少暗器功夫,此时扑买手段称不上炉火纯青也是坊间少有,所以花十文钱买的五个圈,个个不落空不说,套中的还都是最后排最大最好看的泥人偶,将那老板心疼得够呛。

      过去向云柳在,他会去书画铺或笔墨坊看看,给向云柳带上一些读书人喜欢的东西。可是今年,就是带了也只能烧给他了。

      向云松叹着气,将这个念头压下。过去卫宁儿和王氏,他自然不方便给她们带东西。王氏好说,给昊儿带就是给她带,不带完全说得过去。

      可是卫宁儿,那就是实打实地不方便带,也没办法以别的方式变相带。

      不过今年是不一样了。其实说句真心话,他今年头一个想起来要给带新年礼的就是卫宁儿。

      但是带什么呢?向云松在街头犯起了难。

      仔细想来,他其实都不知道卫宁儿真正喜欢什么,小时候没见她喜欢什么特别的东西,她喜欢做的事,比如缝纫、刺绣、做香囊,她手艺比街头卖的还好,买回去毫无意义。吃的方面,他唯一确定她喜欢吃的甘蔗,还让他搞得再也不吃了。

      想来想去,自然不可避免地想到四年前,那是卫宁儿与向云柳成婚后的第一年,也是他开始走江湖后第一次回家。

      当时也是年二九,他在街头徘徊良久,揣着第一次走镖赚来的一百两银票,想好了给其他人买的所有东西,却不知道给已经成为他嫂嫂的卫宁儿带点什么。

      其实应该什么都不买,这个嫌他懂得避。可是真的不买,却又无比的不甘心。毕竟,她不是才嫁进他向家,而是也跟他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三年,她是卫宁儿,不止是他的嫂嫂。

      后来,在天黑下来,街面上的铺子都纷纷打烊的时候,他才匆忙地敲开首饰铺的门,跟那急着回家的掌柜说要买个东西。

      那掌柜原本不太耐烦,但看他这个十七八的年岁加上一脸的急切,忽然就很是理解,笑着打趣说这是要买送给心爱姑娘的礼物吧。

      他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只能含糊地嗯了一声,然后就去看那些长长短短不同材质的发饰。

      掌柜的倒是热心,在旁边不断推荐那些色泽艳丽,价钱昂贵的发饰头面。

      但向云松看中的,是一支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红檀木羽纹簪。修长的簪身光滑圆润,上面的纹理行云流水,簪头上相缠的双枝羽形雕刻得轻盈灵动,看起来不华丽不惊艳,却特别适合一身素色衣裙,挽着发髻托着腮,坐在东厢案前等笄礼的少女。

      那时少女头上临时绑的是一根绿色丝质发带,让他一把抽散了。后来,她行完笄礼戴的是一根桃木簪,白花花的颜色,毫无新意的云纹,但是插在如云的发髻间,却依然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味道,无论是人还是簪。

      “就它了,掌柜的,包起来。”向云松掏出了银票。那掌柜看他这么大张银票才买这么小一根木簪,便极力劝他买那些金银簪钗和花胜步摇,但都被向云松拒绝了。

      拿着东西回到府里,见到了所有的家人,也见到了第一次见面的王氏,最后再见到比他离家时还更清瘦三分的卫宁儿时,向云松却不知道要怎么把那个包在绣花布包里藏在胸口的东西拿出手。

      那东西该是怎样关系的人之间相送,该怎么送,他不是不清楚。可买下来的时候只想到她十五岁的光景,要相送的时候,才恍然惊觉眼前已是她十九岁的年月。

      这中间的四年光阴,恰恰等于他与向云柳之间永远差着的四岁年龄差,那是他穷尽此生都永远追不上填不平的天堑。

      十七岁的时候想不到,或者说不敢想这些细致琐碎,只觉得是自己考虑不周,想想不送也罢。可是整个晚上,当他极为兴奋却也心不在焉地讲述着他头一年闯荡江湖的所见所闻,得到几乎所有人的喝彩,却找不见卫宁儿的身影,而在厅外的清冷寒夜里看到那人抱着手臂孤独地站在除夕月影里,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时候,胸口那只布袋里包着的东西猛然间就好像活了一样,热热地发出存在的信号来。

      他看着那道身影,沿着回廊走过去,步下阶梯,而后咳嗽了一声。当那“卫宁儿”几个字将将就要从舌尖坠落的时候,面前的少妇忽然转过身来,秀气清亮的眼眸迅速扫过来一眼,而后,低头侧身,对他施了盈盈一礼,“二叔。”

      胸口的信号倏然消失,热热的感觉瞬间冰冷,“虚伪!”他在心里狠狠骂了一句。

      然后,他看着她的眼睛,同样虚伪地抬手回了标准的一个揖,“嫂嫂。”

      后来就没有后来,他也不再回去那个热闹的正厅,径直回了后院自己的房里倒进床褥。

      胸口那个布包,让他丢进床底下那个他用来存放从小到大那些自己做的玩意儿的箱子里,再也没有翻出来过。

      再后来,每年回家他就再也没给卫宁儿带过东西。本来嘛,叔嫂之间,哪里用得着,也哪里能送东西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簪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完结文《情质》《情约》为江湖背景,讲述CP拆散重组,相爱相杀的爱情战争故事,如有兴趣可点作者专栏前往阅读。 请多多留言评论,您的关注和支持是我更文的最大动力!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