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进城送鱼 ...


  •   吴掌柜想着东家肯定想打听稻花鱼的养殖细节,还有如何才能买到这些稻花鱼,不然也不会厚着脸皮去蹭饭。要知道,城里邀请他吃饭的大户人家,都得排长队呢!

      季辛夷弯腰从田埂边上扯下一根不知名的野草,将野草杆顺着那条草鱼的腮边穿了过去,又从嘴里穿了回来,随意打个节后交给了赵清水,赵清水拎着鱼带着他们往赵家去了。

      之所以带他二人去赵家吃饭,因为季辛夷想要宣传稻花鱼,既然能顺利养殖,那就要确定好销路。如果能得到他们二人的肯定,那么就能往正店送鱼,算是一条稳定的路子。

      季辛夷回家洁身更衣之后,才重新回到赵家与两人相见。

      要说这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换过衣服的季辛夷重新出现在两人面前时,一扫田间农家小子的做派,俨然已是玉树临风少年郎。

      最好的宣传便是买家亲身试吃,为了能让稻花鱼有最好的宣传效果,季辛夷决定亲自下厨做道酸菜鱼,这次抓的是一条两斤多的草鱼,与上次做的酸菜鲫鱼不同,草鱼可以切片,吃起来更加入味。

      陈祺轩有些疑惑的问到:“季家郎君,你怎么还会做菜?”对于男子来说,君子远庖厨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陈老板可别总叫我季郎君,我在家排行老二,你若是不嫌弃,唤我季二郎便可。”

      陈祺轩开怀笑道:“那感情好啊,如此我便直呼你二郎了,今日咱们也算有缘,不如结交为友,我比你年长,就厚颜让你称呼一声大哥啦。”

      要说陈祺轩诚心结识季辛夷这个兄弟,为了能拿到稻花鱼的独家,直接让季辛夷叫大哥,要知道在永乐县之内,还没人能让陈祺轩称兄道弟的。

      季辛夷只能笑着束手请道:“如此小子就不客气了,陈大哥与吴掌柜来试试咱们自家的鱼。”

      陈祺轩暗自称赞季家二郎的心思敏锐,应该不是简单的农家子弟,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季家的人,舍得把如此优秀的孩子放在小山村里,定是要打探一番,转头看向吴掌柜,吴掌柜了然一笑。

      当陈祺轩见到矮桌上的酸菜鱼时,不禁眼前一亮,也忘记嫌弃这农家条件差。虽然装鱼的盆显得普通,但那香浓的气味通过鼻孔直冲大脑,不免食指大动,同时对季家二郎的身份也更加的好奇。

      自己怎么没听说过哪家能做出如此新奇的酸菜鱼呢!直接夹起一块鱼腹上的嫩肉,入口没有一点儿土腥味,肉质细嫩,味道香美,居然有种最原始、最有感觉的香甜,也可以说是稻香,不愧是吃着稻花长大的鱼呀!

      吴掌柜放下筷子,神情肃然的说到:“这鱼肉分外细腻,口感爽滑微甜,还带有丝丝稻香,没想到稻田中养出的鱼居然如此美味,与酸菜煮在一起,更是让人食欲大开,欲罢不能。”

      “其实鱼的做法有很多种,但主要不是鱼的做法,而是稻花鱼本身好吃。”季辛夷此时不再谦虚,谦虚则无法把鱼卖出去。

      陈祺轩与吴掌柜对视一眼,看来这趟是来对了。

      “季二郎,我们想买下你的稻花鱼。”吴掌柜摸着下巴说到。

      “那你们想怎么买?”季辛夷表情严肃,盯着吴掌柜的眼睛。

      果然是只小狐狸,要其他村民听说有人买鱼,早该抑制不住高兴了,他还能这么沉着冷静。

      “你田里的稻花鱼,不论品种,每斤三十五文如何?”吴掌柜抬眼看了一下陈祺轩,见他点了点头,也就有了底气。

      季辛夷摇摇头,他去县里市场上了解过,鱼市上的鱼类很多,但最便宜也没低于三十文的,还不是活蹦乱跳的活鱼,继而说到:“每斤最低四十文。”

      吴掌柜还想继续讨价还价,但陈祺轩突然接话道:“四十文可以,但需要你每日送到县里来,而且你的稻花鱼不能再卖与别家。”

      “我只能答应每三日送一次鱼,毕竟路途遥远,来回一趟也不容易,但我可以尽量保证鱼送到时比较鲜活。”

      陈祺轩沉思了一下,回答道:“这个依你,但你每次需送够八十斤。”

      “没问题,我的鱼可以不卖给别家正店,但是会卖给村民或者送给亲戚朋友。”

      “这是自然,只要不给我们的竞争对手,其他的你可以自行安排。”

      “陈大哥,还有一事我得提前与你言明,我现在的稻花鱼就这十亩,给你送完也就暂时不能再送,晚稻时村里会有很多人家养鱼,涉及到整村的利益,我们的协议也要重新签订。”

      陈祺轩为难了一下,表情突然转好,“这当然没问题,但你们需要优先考虑我,如果我不买,则可以卖与别家。”

      虽然需要重新签协议,但他只要与季辛夷保持良好合作,以后会有更多的稻花鱼运往自己在别处的正店,这是好事情呀,怎能不高兴!

      听他这么说,季辛夷也松了口气,回家拟写了三份协议,并叫上了里长,三方签字按手印,并各自留档。

      “季二郎,你这字可不像乡野人士能写出来的?”

      陈祺轩的好奇心越发的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养育出这样的人,拥有一身的本事,却甘愿呆在这不起眼的小山村里,性格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不争不浮,也不显山露水。

      “陈大哥过奖了,我以前身体不好,每日只能在房内练字看书,也就这手字能拿出来看看。”季辛夷并不清楚陈祺轩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一心只想着稻花鱼卖出去了,晚稻要扩大养殖才行。

      陈祺轩知道他是谦虚,但有了诚心结交的念头,说不定这小子以后还会给他另外的惊喜。主仆两人离去时,留下了两张五贯的交子作为定金,并约好五日后开始送鱼。

      为了便于携带与流通,本朝发行了“交子”这种纸币,城里也有“交子铺”,可以将交子兑换成银钱,只是需要给予一定的兑换手续费。

      季辛夷拿了一张交子去找李氏,说是稻花鱼预付的钱,李氏坚决不收,只当几个孩子跟着季辛夷学习养殖稻花鱼的技术,自家也准备在种植晚稻时养鱼,到时还需要季辛夷匀一些鱼苗给他们。

      看季辛夷大手大脚,五贯钱想都不想直接给她,这让李氏更加觉得季辛夷不会过日子,于是提醒他好好存钱,尽快娶个娘子回来操持家里。

      最终没办法,季辛夷只得把钱又拿回去,后来每次田里捞鱼,就会给赵家送几条过去,美其名曰给洪氏补身体。正因为有这些鱼补着,洪氏的脸色也好了很多,还能出门转悠了,不像之前,只能经常在床上躺着。

      为了方便进城送鱼,季辛夷买了一辆犊车,也就是牛车加一个有顶的车厢,车厢后又延伸出一块木板可供放货,所谓的货客两用,花了十二贯钱,让他觉得银钱更加紧张。

      鱼是很容易坏的一种水产品,很多地方为了长途运输,通常会把各类鱼做成鱼干。季辛夷为了提高鱼的鲜活程度,降低鱼的死亡率,将柳叶浸入水中,利用柳叶的光合作用,减少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增加氧气的含量。

      同时在车厢内放一个装满水的大木桶,用架子垫高,在大木桶下方开一个小孔,小孔内插上一小节竹筒,架子下方就放着鱼桶,鱼桶上方照样开个小孔插上小竹筒,小竹筒伸到车厢外。

      简单来说,就是大木桶的水缓慢流入鱼桶,而鱼桶的水则流入车厢外,活水中的鱼,可以有更长的存活时间。

      季辛夷第一次驾车牛车到祺轩正店送鱼,由于驾车技术不成熟,只能提早出门,然后慢悠悠朝着县里去。

      哪知吴掌柜早早就在正店门口迎接,因为他知道陈祺轩看重季辛夷,所以不敢怠慢。

      前几日正店已经打出稻花鱼的广告,今日慕名来吃鱼的人早早等候着,相对于猪肉,这里的人更爱吃鱼肉,吴掌柜就怕季二郎路上耽搁。

      在他等着正在着急时,远远看到季辛夷不是很熟练的驾着牛车,朝着正店驶来。

      看着伸头张望的吴掌柜,季辛夷有些不好意思,中途牛不听使唤耽搁不少时间,差点还跑河里去了。

      “吴掌柜久等了吧!实在是抱歉!”

      “不碍事不碍事,只是不确定你何时会到,所以我才在门口等候你。”说着就接过季辛夷搬过来的木桶。

      “诶,季郎君,你这鱼当真是奇了,正店还从来没有人送过这么鲜活的鱼来,要么已经翻了白肚皮,要么蔫了吧唧吊着最后一口气!”当看到季辛夷送来的鱼活蹦乱跳时,脸上都快笑出褶子了,但也掩不住他的好奇心。

      “哈哈,那是不是证明我的稻花鱼养得好!”一路赶着牛车过来,早餐都没来得及吃,听到顺心的话,也是高兴呀!

      “那绝对是!”吴掌柜说完,还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送完鱼,季辛夷准备找个分荣,吃碗馄饨,到这地方,还没认真吃过街边小吃呢!

      这个地方的大酒楼被称为正店,通常会接一些大单子,大户人家才会过来用餐。而平常百姓通常会选择脚店或者分荣,脚店是一些特色经营店,主要面对中等收入的百姓,分荣就是街边的餐饮小铺子,脚店和分荣都能接受外卖单子,有的分荣甚至只做外卖,店里连桌椅都没有。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进城送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