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池清入学 ...


  •   池清在铺里待了几日,期间并无地痞生事,他就知道他爹事情办妥了。

      空闲时候,他在铺子后面寻到正在学字的王明一,“我也打算入学了,以后铺子里劳你和齐掌柜多费心。”

      王明一爽利应下。

      池清又道:“你做的饭菜好吃,肯定有回头客,我想着加一道点心,在铺子里添一道红豆糕如何。”谁知道他最初只是想将从沈诩家收来的红豆销了。

      王明一应道:“好。”

      池清又叮嘱一些细节,王明一都一一应下,不见丁点儿不耐。

      池清原本是想试试改变种田文男主的经历,从而影响整体剧情。但这些日子相处,王明一的真诚,稳重,行事果断令池清深深佩服,他心里真真将王明一当友人了。

      他看着王明一沙盘里的字,伸手点了点:“这个字写错了,这里缺一撇。”

      王明一立刻添上,又仔细看了看,确定自己记下,随手一抹,沙盘恢复如初。

      他一瞬不瞬的望着池清,他比池清大两岁,比池清高大,明明是俯视池清,目光却有一种殷切渴望之感。

      池清莫名被逗笑,朝王明一伸手,王明一立刻奉上树棍,池清接过,写了好几个字。

      “今天先学这么多,多了你也记不住。”

      “嗯。”

      王明一学的认真,池清看着他的小木棍,有条件还是用毛笔练……罢了,再过段时间。

      耽搁这些日子,他该考虑自己的事情。

      池老爷十分惊喜,激动的把住儿子肩膀:“明日就去学堂?”

      池清轻轻点了点头,话锋一转又道:“时间匆忙,很多东西恐怕准备不及。”

      池老爷喜得不行,“无妨无妨,爹来准备。”

      次日天不见亮,池清迷迷糊糊听见一阵呼唤声。

      “清儿,清儿……”

      池清往被子里缩了缩,然而那唤声如影随形,他忍不住挥了下手,没想到手下温热,他捏了捏,一个激灵吓清醒了。

      池老爷捧着儿子的手,笑呵呵道:“清儿,今日要去学堂,莫要睡了。”

      池清被他爹亲自扶下床,目光迷离,整个屋子灯火通明,不断传来人声,池清却没有什么实感。

      直到冷帕敷面,池清终于清醒了,他瞧着铜镜里衣衫齐整的少年,有种很奇异的感觉。

      早饭时候,池夫人一直给他夹菜:“清儿小小年纪却忙里忙外,人都瘦了一圈,多吃点儿。”

      池老爷心虚低下头,他伸筷子夹一个小汤包,另一双筷子更快,池夫人眉眼慈爱:“清儿趁热吃,暖胃。”

      池老爷只能可怜巴巴夹了一块咸菜就着米粥吃,那模样实在滑稽。池清忍不住乐。

      用完早饭,池老爷同儿子坐上马车前往邻村,途中遇见沈诩,池老爷忙招呼:“诩儿,我们也前往邻村,你快快上车,省些气力。”

      沈诩拱手一礼,谢过池老爷的好意,继续步行。

      池清毫不意外,他捻了一块果脯嚼,池老爷捋了捋胡须,道:“清儿莫要效仿,劳逸结合才是正理。”

      池清笑笑。

      邻村许秀才开的学堂坐落村东,每日朝霞升起,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池老爷从马车下来,微微一惊,沈诩居然与他们前后脚到。这脚程够快的。

      沈诩朝他们点点头,错身而过。

      池清下马车,看着面前竹墙黛瓦,这是他以后念书的地方了。

      好罢,他得先通过许秀才的考校。此时池清还没想到读书人之间自有圈子,托孙童生的“福”,他已经小小出名了。

      池老爷敲响院门,小童一身布衣,五六岁左右,梳着小包包头,一本正经仰首:“请问您找谁?”

      池老爷道明来意,本以为小童会去通传,没想到小童直接领他们往里走。

      学堂与一般农家小院不一样,除却一间厅堂,一间正屋,左右皆是等间的屋子,东边屋子接连小厨房。

      小童带他们进入厅堂,拱手一礼:“客人稍等。”他转身离去,一举一动十分稳重,不似一般孩子跑跑跳跳。

      父子二人等候,池老爷频频望向门外,池清则是张望厅堂布置。

      屋内最显眼的是桌椅,看料子似是松木,这料子偏次。其他摆设几乎没有,整间厅堂颇为素朴,只有东南方粗制花瓶里的野菊花是唯一亮色。

      池清心里对许秀才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清贫,清高,符合他对文人的一些刻板印象。

      池老爷在门前来回踱步,不时擦擦汗,比他自己去谈生意都紧张。

      江南文人多,文风盛,能在一群读书人中间脱颖而出考中秀才,可见本事。

      他并未有十足把握许秀才能收下他儿子,钱财难动读书人的心。至少以池家现有的金银做不到。

      池清叹了口气,拍拍他爹的胳膊:“爹,这事讲究缘法,尽力就好。”

      池老爷扭头看着儿子的侧影,垮下肩膀:“爹着惘了。”

      道理他未必不懂,只是事关儿子,池老爷关心则乱。

      父子俩听了一刻钟的论语和千字文,门外才出现一道颀长的身影,一身褪色长衫,踩一双布鞋,五十上下,从池清身边走过时,袖摆空荡荡,很是清瘦。

      池清同他爹一起像模像样行礼。许秀才在上首落座,邀请池老爷也坐下。

      池老爷笑道:“许先生,在下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副其实。”

      他对许秀才好一通吹捧,末了又拉过儿子:“许先生,这是犬子,单名一个清,虽算不得天资聪颖,但胜在勤奋刻苦……”

      池老爷滔滔不绝,池清头越来越低。他过去未想起现代之事,当真算不得刻苦。

      “…自开蒙后,清儿勤学苦读,不敢懈怠半分,奈何夫子参加院试,这才另谋先生。”

      许秀才不发一言,目光若有若无的扫过池清。

      勤学苦读?不敢懈怠?

      【那池家小子顽劣不堪又愚钝,不堪造就。】孙童生神情鄙夷,一脸不屑的模样浮现,许秀才轻轻点了点扶手。

      他问池清:“你学了些什么?”

      池清嗫嚅:“回先生,略通得四书。”

      许秀才起身,踱步道:“道在迩,而求诸远。”

      池清略略思索,短暂沉默后道:“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

      许秀才没叫停,池清只能背下去,虽然这些日子努力在背,但不得其法,事倍功半。最后实在背不出来了,再次低下头。

      许秀才没斥责他,只问:“你可明了其意?”

      池清抓了抓裤腿,先解释一遍表意,又道:“圣人是想告诉我们,人们总爱揣测,复杂一件事,若有一日,人人都少些算计,这世间也就太平了……”

      池清觉醒现代记忆后,再回顾孟子内容,颇为惊讶古人智慧,现代频频提起的道理,原来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来,可惜过了两千年,还是做不到。

      人性本就复杂。

      许秀才不置可否,又问:“中庸三窍何为?”

      厅堂十分安静,黄色的野菊花静静绽放。

      池清认真想了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许秀才又考校池清笔墨,眉间沟壑纵深。池清生出几分羞愧。

      池老爷一直陪笑,为儿子圆场:“许先生,我家清儿平日里多费心文章,笔墨略略逊色,但他一心向学,假以时日定能练出一手好字。”

      “!!!”池清急促的喘了口气,他爹这张嘴也太会圆了。

      一盏茶后,池老爷欢欣雀跃的从马车里拿出拜师六礼,催促儿子在圣人前拜了拜,池清正式成为许秀才的学生。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池清入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