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李伯伯回过头来对父亲说:“咱们去里面看看!”父亲笑着说:“好!”然后,一边往里走着,老李一边说“他家的人搬去场部了,旧家具却没有搬走,你看着能用的就留着,不能用的就扔掉。”父亲笑着说:“我们刚到这里什么都缺,没准啊,都能用上呢!”
      父亲和李伯伯说着话,弟弟和妹妹已经跑进院子,进到屋里面去了。我跟在父亲和李伯伯、大舅身后走进了屋里。
      这是里外两间房子。外间进门右手边有一个灶台。往里,越 过去里间的门口,是隔出来的一个小房间。隔墙是由约一米高的矮墙,矮墙上面又有一个整体像一个大方格木制玻璃窗的,这两部分组成。隔墙右下方留有一个去小房间的门口。
      我撩起小房间门口挂着的绿色花边门帘,站在门口看小房间里面,靠西面有一张约有一点五米宽的铁床。东面,对着小房间门口放着一张旧书桌,上面胡乱地放这几张旧报纸,和两本没有封面的小人书,还有两个用过的作业本。
      书桌是淡黄色的,上面的油漆已经残缺不全了,如阳光隔着树照在地上,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我猜想,这个小房间应该是郑书记家的孩子住过的房间。
      我转身,通过去里间的门口进入里间。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南面窗下的一条东西长的大炕,约能睡三四个人。炕席还在,是个半新的,只是西头破了一个洞。像是做饭时烧柴多了,炕热烤糊了。不过,把席子上的洞补上,用着还是很好的。
      东墙边有一张枣红色带三个抽屉的木桌。也许是用的时间太久了,抽屉桌不仅颜色暗淡,而且,桌面擦得已有些发白了。地面上杂乱无章,几双穿过的旧鞋、旧报纸,扔了满地。
      李伯伯站在门口左侧,他看了看这屋子说:“这桌子还能用,把它重新刷一遍油漆还是很不错的。”
      父亲脸上一直带着笑,他点头说:“蛮好的,能用,能用!”
      大舅把里外两间房子都看了一遍说:“把这房子收拾收拾住着挺好。”
      大舅和李伯伯帮着我们把屋子打扫了一遍,把没用的东西都扔了出去。然后,大舅把卡车开过来,停在这排房子的东头。父亲他们三个人,把卡车上的东西全部卸下来搬进屋里。抽屉桌还放在原来的位置,从大舅家搬来的衣柜靠北墙放下。吃饭用的小饭桌和两个方凳都放在西墙根。这些都放好了。李伯伯说:“还缺一条铺炕的被子,和一条炕单。”他说完转身出去了。不一会儿,李伯伯就又回来了,从他家里拿来一床旧被子,和一条八成新的炕单来。他递给我说:“你把它们铺到炕上去!”
      我冲李伯伯笑了笑说:“谢谢伯伯!”
      我把炕铺好了,又把从老家带来的三床被子折好摞在一起,整齐地放在炕东头。碗和筷子都放在了外间的灶台上。半桶咸菜,放在外间西墙边。
      郑书记家用过的铁锅还在,缺的是锅盖、水缸,还有吃饭坐的小板凳。不过,我觉得这已经很好了。我重新把两间房子看了一遍,已然像个家的样子了。
      吃饭用的小板凳,李伯伯说,他下午让这里的宋木匠钉四个来。其他的,他中午去看一下,养殖场下午有没有去场部拉东西的拖拉机,若有的话,下午拉父亲去买回来。李伯伯、大舅和父亲说着话,我把从行李卷里拿出来的书包,和母亲生前用过的那个,画有牡丹图案的红色长方形梳妆盒,拿进外面的小房间,放在了那个已经掉了油漆的书桌上。
      小房间我也已经铺好了。把我和妹妹的褥子平铺在铁床上,把被子折好靠墙放着。
      一切都安排妥当,已经是临近中午了。父亲对李伯伯自是千恩万谢,要李伯伯留下来吃了中午饭再走。李伯伯却一定要我们和大舅一起,中午去他家吃午饭。父亲自然是不答应的。大舅也说,他局里有事要马上回去了。三个人争执了一会儿,大舅还是要回公安局,老李也只能依了大舅。李伯伯邀请大舅国庆节一定要来,他俩要好好聚一聚。他说,到时候他给大舅准备下鱼,吃的,带走的,都准备好。
      我们送走了大舅,李伯伯对父亲说:“我和爱国是多年的老战友,我们从不分彼此,以后,你有事尽管找我,千万别客气!”父亲感动地说:”谢谢您!我们初到这里,以后,少不了有事要麻烦您。”然后,李伯伯说他要去支部看看,说着,转身往外走。我和父亲一直送他到院门外。

      送走李伯伯,我和父亲进了屋里,这才发现弟弟和妹妹早不在家里了。父亲说这里水多,怕他俩去玩水,他要赶紧去找他俩回来,让我在家里做午饭。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我打开米袋子,想先把米洗一下,然后,放进锅里,这才想到家里一点儿水也没有。这可让我为难了,去哪里打水我都不知道,这午饭怎么做呀?再说,柴禾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抱去。
      我正愁着,听外面有女人的声音喊道:“屋里有人吗?屋里有人吗?”连喊了两声。我打开房门看时,是住我们在东院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她手里端着一个餐盘,站在篱笆那边朝我们这边望着。
      她方脸,短发。上身穿一件白底淡蓝色小花儿的确良长袖衫。
      我想起早晨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李伯伯说过的,我们东院是叫朱什么的副厂长的家。
      我面带笑容,热情地和她打招呼:“伯母,您是在叫我们吗?”她点头说:“是。”然后,将她手里端着的餐盘隔着篱笆递过来说:“这是我早晨才做的鱼,你拿去尝尝。”我往后躲了一下说:“伯母,我不要,还是留着您吃吧!”
      她待人十分热情。她说:“傻孩子,快拿去吧!我家里还有呢!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俗话说远亲还不如近邻呢!”
      她说得如此恳切,我只好接过她递过来的那盘鱼,我笑着说:“谢谢伯母!”“看你这孩子,这么客气!”她笑着说。
      她说完,转身要回她家屋里去。我突然想起来,我做午饭既没有水,也没有柴禾的事。于是,我立刻叫她:“伯母,您等一下!”她立刻站住转过身来问:“你还有事啊?”“嗯!有事。伯母,咱们这里到那儿去打吃的水呀?还有做饭的柴禾去哪里弄啊?”“做饭的水和柴禾呀!柴禾好说,前面广场上,那儿有散着的芦苇,你尽管抱来烧。家里用的水,我们都是去支部大院南面的机井那里去担。不过,咱们这里离那儿有好长一段路呢。这样吧,你先到我家提点水做饭,下午再去机井上担水。”“好!谢谢伯母!”
      我从副厂长家里提来一桶水,开始淘米,抱柴,洗菜做饭。
      我从十岁时起,就常帮着祖母做饭,只是,我的家乡盛产小麦,长年吃面食,从来没有做过米饭。幸好我五年前随母亲去大舅家的时候,看了舅妈是怎样做米饭的,如今做起米饭来,便是手到擒来。
      我刚做好米饭还没有炒菜,父亲就找了弟弟和妹妹回来了。他看到了我放在灶台上的东院伯母给的那盘鱼,便问:“琳琳,这鱼是哪里来的?”“是东院的伯母给的”然后,我又和父亲说:“其实,我并不想要东院伯母给的鱼,是那伯母太好了,执意要给我才接了。”父亲笑着点了一下头:“嗯!这里的人真好!”
      我们吃了午饭,已是下午一点钟了。父亲在炕上躺下来休息了一下,立刻又起来。他说:“我得马上走了,中午我去找瑶瑶和烨儿的时候,碰上你李伯伯了,他说,下午有人开着拖拉机去场部拉鱼饵料,让我下午坐着那拖拉机去买东西。”
      父亲说完,又想了想说:“为你和瑶瑶办转学应该还需要单位开的介绍信。这样,我顺便去找这里的领导开一封介绍信来,如果时间允许,我下午把你和瑶瑶的转学手续也办了。就这样了,我这就去支部。”
      父亲说完转身走出了房间。
      父亲走后,我让妹妹领着弟弟到外面院子里去玩儿,我自己把衣柜的衣服全部拿了出来。上午匆匆忙忙的,从家乡带来的衣服没有叠,就放进衣柜里面去了,我想现在再把那些衣服重新整理一下。
      我刚把衣服叠好了放进衣柜里,衣柜的门还没来得及关,弟弟从外面进来了,他拉着我的手,要我带他到外面去玩儿。我想,这样也好,正好出去转一转,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于是,我答应了他“好!大姐这就带你出去玩儿。”
      我把柜门关上,拉着弟弟的手向外走。迎面妹妹从外面进来。我对她说:“走,瑶瑶,我带你和烨儿到外面去转一转。”

      第 三 节

      今天一整个上午都在忙,竟没有发现,今天的天气这么好!天空蔚蓝澄澈,有几朵白云漂浮在空中,显得分外好看。清风徐徐迎面吹来,感觉特别舒服。盛春午后的太阳,毫不吝啬地把金灿灿的光洒向大地,让人觉得由内到外地暖。
      我们姐弟三人,,沿着家属住宅区中间的煤屑路一直往南走,来到南面的广场上。我站在路边四处望着。或许,现在正是上班的时间,我们一路走到这里,竟没有碰到一个成年人,只有几个男女小学生在芦苇团中间穿梭游戏。
      他们的年龄比弟弟要大上两三岁。我温声对弟弟说:“去和他们一起玩吧!”弟弟扭捏着把身体靠在我身上不肯去。我笑笑说:”你不去和他们玩儿,那姐带你去别的地方。”
      我拉着弟弟的手向广场东面走去。顺着养殖场党支部大院后面的那条路一直往东走。
      这条路也是一条煤屑路。是大舅送我们来时走过的那条路。路的两边各有一条水沟。水沟边上芦苇丛生。我们沿着这条路向前走了约有二三百米,便是一个丁字路口。
      我们在路口停了下来。前面是排到很远的一片池塘。由这个路口向南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那一片绿色。那就是我们来时,大舅所说的成鱼南库;由这个路口向北,约五百米便是成鱼北库了。那里离这个丁字路口较近,我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成鱼库里的芦苇迎风摇摆。
      弟弟和妹妹都不说话,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收回目光,看着眼前的池塘。
      池塘里的水并不多,我站在路上可以清楚看到池塘底部。池塘与池塘之间是约有两米宽的堤坝。堤坝上面,和池塘边上,都长着些芦苇,矮矮的,一丛一簇,碧绿葳蕤。
      我忽然发现,离我们不远处的池塘堤坝上,有几只白鹭。它们并不怕人,看到我们并没有惊慌飞走,依然昂着头在堤坝上踱着步。
      我看得入神。这时,弟弟一只手拉着我的手,用另一只手指着那几只白鹭
      说:“大姐,那儿有鸟儿!”他说着,拉着我的手就往白鹭停留的那处走。
      妹妹似乎早已看到了那几只白鹭。这时,她拦住我和弟弟,带几分神秘地小声说:“你们别动!我去捉一只白鹭回来。”
      妹妹没有径直朝那白鹭走过去,而是从左侧的池塘堤坝,弯着腰慢慢地向那几只白鹭靠近。虽然是这样,那白鹭还是发现了,妹妹对它们的不怀好意,静静地站了片刻,便展翅飞起,在离我们远一点的堤坝上落下。
      就在那几只白鹭飞起的刹那,犹如一幅美丽到极致图画,展现在我的眼前。
      上面是蓝天白云,下面是黑土地,和黑土地上面长着的绿色的芦苇,而中间,是那展翅飞翔的白鹭。
      这画面是真实的,不像人描摹的画,或多或少的总会有些浮夸,或做作。
      我站在那里,回想着白鹭飞起时刻的美丽。
      弟弟抬起头望着我说:“大姐,那几只鸟飞走了。”我轻声告诉弟弟:“那不是鸟儿,它们叫白鹭,鹭鸶。”
      妹妹没有捉到鹭鸶,有些沮丧地回来。她说:“真没劲!没有捉到。”我笑了笑说:”哪能那么容易就捉到呢!走!咱们去哪里看看。”
      我们从丁字路口往北走,来到北成鱼库岸边。鱼库里的是水满满的。我们来的时候坐在卡车里,犹如走马观花,看得并不仔细。此刻,我们近距离观看才看清楚。
      站在鱼库南岸向北望,是一望无际的芦苇。鱼库西面是一条大坝。其实,是大坝,也是路。因为,我看见这大坝上有车辆走过的辙印。
      大坝西面是一片浅水滩,里面稀疏的长着些芦苇,一直蔓延到家属区的后面。
      鱼库南岸坡形堤面上,丛生的芦苇犹如护栏一般,将鱼库围住,里面是约有二十几米宽的水面,再往里便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了。
      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一群野鸭从远处芦苇荡中游出来,悠闲地向我们这边游来。它们时不时的将头扎进水里,然后,在抬起头继续向前游。
      弟弟用手指着那群野鸭说:“大姐那儿有鸭子”我点头:“嗯。我看见了。”我低头看弟弟问:“烨儿,这里好不好?”“好!”弟弟笑着说。
      妹妹的心思都在那群野鸭上。她说:“姐,若能捉几只野鸭回去养着多好。
      我立刻叮嘱妹妹:“瑶瑶,你可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这里的水一定很深,下去会很危险。”
      妹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我只是说说而已,我不会下水捉野鸭的。”
      说话间,那群野鸭在水面上转了一个弯,又游进芦苇荡里去了。
      我们原地站了一会儿。弟弟说:“大姐,我们走吧!”我答应着看了一眼妹妹:“走,我们再去别处看看!”
      我们姐弟三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弟弟在前面跑着,我和妹妹在后面跟着慢慢地走。妹妹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好像这里的一切对她都很有吸引力。
      弟弟在前面跑,他时不时的回过头来,看看后面的我和妹妹。看着他把我俩落得远了,便停下来等我们一会儿。然后,等我们走近他的时候,他立刻又往前跑。这样重复了几次。
      我本想带着弟弟妹妹去成鱼南库看看,当我回过头去看时,发现,我们已经走出很远了,就连养殖场支部大院,也远远的在我们的后面了。再往前看,南面那片绿色,离我们这里还有好长一段距离。我立刻停住了脚步。
      其实,我特别想去南成鱼库看一看,只是,前面的路还很远,这一去一回的,我和妹妹还可以,弟弟他年纪尚小,若累着他就得不偿失了。我想,还是不去的好。
      妹妹也停了下来,她指着西面:“姐,你看!这里还有这么一大片塘。”

      我转过头去看西面,果然是一大片池塘。在这大片池塘中间,有一处好像是一个庭院,但没有院墙,只有两栋房子。
      如果,把这片池塘比作海的话,那么,那处好似庭院的地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孤岛。
      弟弟又在前面等着我和妹妹了。于是,我大声叫他:“烨儿,过来!”
      弟弟听见我叫他,立刻就跑过来站在我面前。我用右手指着西面说:“烨儿,你看那边的房子,那里一定有好玩儿的。”
      弟弟听了我的话,向西面望了一会儿,然后,顺着池塘堤坝向那好似庭院的地方跑去。我和妹妹在他后面紧紧地跟着他。
      我没有去数走过了多少排池塘,只觉得我们走了有十分钟左右,才走到那处庭院跟前。到了此处才看清,这里前后共处房子。前面是并排五间坐北朝南的房子,它后面隔开一小段距离,还有三间矮一点坐东朝西的房子。
      我们姐弟三人站在南面五间房前面。房前的池塘也是一排一排的,排到很远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远处有一排绿色树木。
      我面前的池塘里面都没有水,里面撒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看上去像是石灰粉。只有房子东西两面的池塘里水是满满的。三三两两的人在那里向池塘里撒着东西。我想,他们是在喂鱼饵料吧!
      我听见从前面的房子里传出人大声说话的声音,和机器运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响声。我转过脸去看,却看见妹妹正站在窗户前,踮着脚尖,脸贴在窗户玻璃上往那房子里看着。
      我突然发现弟弟,向房子中间的大门口跑去。我知道,弟弟是想到房子里面去。
      我紧跑了几步,追上弟弟将他拉了回来。经过妹妹那里时,我伸手在她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小声说:“走啦!”
      妹妹放平了脚跟,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然后,转身离开那窗户,有些不太情愿地跟在我身后,嘴里小声嘟囔:“人家还没有看清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呢!”我回过头去看了妹妹一眼说:“看那干嘛?若让人家发现咱们在偷看他们,那多不好意思啊!”“偷看又怎样?咱们又没有偷他们的东西。”妹妹不服气的说。
      弟弟松开了我的手,向房子后面跑去。我跟在他后面紧追过去。发现,这五间房子后面靠西侧,有一个圆形的池子,弟弟已经趴在圆池子壁上,往池子里面看着。
      我走过去,站在弟弟一边看那池子。它的直径约三米左右,深约两米。,池子内壁是用砖块从下面垒倒上面的,高出地面约有五六十公分。圆池内外都用水泥抹过。池子外壁靠东面,用红色油漆写着“孵化池”三个大字。池子南面还有一个豁口,从豁口往圆池里面下去有五级台阶至池底。
      弟弟趴在池子壁上看了一会儿,转身跑到南面豁口处,就要往池子里面去。我紧追过去,一把将他拉住说:“别下去!会摔着你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那时,我的年纪和弟弟现在的年纪差不多,我去爬上房的梯子。当时,母亲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有些伤心了。心想,弟弟他还这样小就没了母爱,太可怜了。
      我弯下腰去,将弟弟抱在怀里,在他的小脸儿上吻了一下,我的眼睛里不由地湿润了。
      我突然发现妹妹不知去哪里了。于是,转身寻找,看见她在东面的那三间房前,隔着窗户往里面看呢!
      我看见中间那间房子的门上写着“饵料库”三个字。心想,孵化池、饵料库?那么,这里就是大舅所说的养殖厂的孵化班啦?
      我静静的看了一会儿,转身向北望。孵化班北面,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路。小路那边有一条水沟。水沟北面是一小片荒地。越过这些。可以看到广场上的芦苇,和家属住宅区的屋顶。
      水沟上面,有一座用厚木板搭起的小木桥。过了那小桥,是一条直通到养殖场党支部大院的路。这条路与广场上的路,和养殖场党支部大院儿后面的那条路相接。
      弟弟从我怀里下来,跑到小桥上扶着桥的栏杆玩儿去了。
      妹妹走过来,我们一起走到桥头。我俩站在那里,看养殖场党支部前面的那栋房子。房子前面没有院墙。房前由西向东拴着一根晾衣绳,绳上晒着几件
      男人的衣服。
      这时,从那栋房子最西边的那间房里,走出一位男青年。他右手提着一只水桶,斜着向我们这边走过来。我以为他是去孵化班的,没想到,他在离我们还有一小段距离的时候,就拐弯顺着水沟北面的小路向东走去了。我的目光跟着他,才发现,东面有一间小房子。原来,哪里有一眼机井,井水从一根很粗的铁管里喷涌而出,全部流进水沟里了。
      我想起中午,东院的那位伯母说的担水的地方,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吧!
      我看着男青年走到水沟边,走近正喷涌着水的铁管口。然后,一只脚踩在铁管上,将右手提着的水桶,送到正在向外喷水的铁管口处。水桶被铁管里喷出来的水流,冲击得像飞似的离开水管口,只见那男青年右手用力地往回一拉,水桶又很快地被铁管里喷出来的水流砸得,猛地向下一沉,男青年用力向上一提水桶,便提了一满桶水。
      我的家乡都是用一根绳吊着水桶,到井里打水,这样的打水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出于好奇,我一直目不转睛看着男青年,直到他走到离小桥不远的地方。
      男青年右手提着一桶水,有些吃力地向这边走着。他猛一抬头,发现我正在看着他,他停了下来,将装满了水的水桶放在地上,看着我问:“你们是哪儿的?我以前怎么没有见过你们呢?”
      我回答说:“我们是新来的。”妹妹补充说:“我们今天刚到这儿。”
      他像刚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哦!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听李厂长说,他家的一个亲戚要来这里落户,大概说的就是你们吧?”“嗯,应该是吧!”我回答说。
      妹妹是个爱说话的人。她说:“我们和李厂长家不是亲戚,李厂长和我大舅是老战友。”“哦,原来是这样啊!”男青年点头说。
      我问那男青年:“你的家就在这里吗?”他立刻回答:“不,那边是我的宿舍,我老家在河南。”
      男青年说完,看着我楞了一会儿,冲我笑了笑。然后,提起水桶向他的宿舍走去。
      “ 姐,我想去那边看看。妹妹指着西面说。”
      “好!烨儿,咱们走了!”我答应着,随后,叫了一声弟弟。弟弟听见我叫他 ,立刻松开了扶着桥栏杆的手,走到我身边来。
      我们顺着孵化班北面的小路向西走。路的尽头,看上去像一条从南到北的一条大坝。这大坝,比孵化班的地面高出很多。
      妹妹先我和弟弟一步,顺着陡坡爬到大坝上。我一只手拉着弟弟在她后面一步一步地走了上去。到了上面才知道,这里竟是一个水库。
      我站在大坝上看这水库。水库的形状并不规则,南宽北窄形似一个梯形。水库西岸是一条大路,不时的有人骑着自行车从那路经过。
      这条大路向北延伸到很远。从路的东侧,斜斜地伸出一条路来,和水库北岸相连接,形成一条路。顺着这条路下去,左转右转,转两个弯便到了养殖场家属住宅区前面的广场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微风卷着淡淡的鱼虾的腥味,合着那种水乡黑土地所特有的味道,轻抚我的面庞,让我感觉很新鲜。
      我看着眼前的水库,水面波光潋滟,圆圆的落日和满天火红的晚霞,倒影在水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绮丽的梦境。
      这一路走来,如诗,如画,如梦!真是,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风景不负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