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雾外仙山 ...
-
贾二者,余幼时玩伴,因排行老二,故有此名,同伴好友皆唤二郎。其人亲善,素信鬼神,颇有胆色,同乡之中亦有良名。去岁还乡,二郎延余叙旧,席间讲起一桩奇怪故事。
适将除夕,按池野旧例,首当供奉祖先,上香扫墓。贾家惯例,十代迁坟,故家中人分作两队,二郎随兄姊于洞岸新坟祭祖。
昨夜薄霜,清晨起来,整个池野白雾弥漫,山外之人看来倒似仙山一座。二郎提香纸行居前,过街市,入庄中,自杨家湾一路上洞岸河山。此地有鸽子所驻深崖旁临一深长河岸,且居高山,因有此名。
山路蜿蜒,又兼大雾,一路向前,天地一片素裹银装,霜棱晶莹凌于木枝之上,天与雾与山似作一体,飘飘乎,渺渺乎,似入迷梦。其山口小路夹于两山之间,向上看去,像是通天之南门,自有一番奇幻景象。
二郎兴起,疾往之,佯作寻师问道人。
待至山门也居山巅,一声起,远望去,有一血色红鸽飞来,正惊奇间,转头呼时,大雾更起,来路、兄姊皆已不见。
再看那红鸽,也已没了踪影,只有一个青衣道童躬然而立,眉间一颗红痣鲜艳。
贾二心中正自疑惑,道童拱手作揖:“先生今日路过为家师所料,故命小童来此接引。”
二郎随童前往,大雾依旧,路却不似之前,唯觉脚下松软似踏云而行。
倏忽,则见一葱郁青山在前,山巅有一道观飘然而立,清风拂过,几声山歌悠扬,几缕烟火飘香。
入得观中,洒扫者,诵咒者,打坐者,各行其事,无顾来人。
二郎心中赞叹:“好个灵台方寸地,好个空空尘外人。”
过前庭,入玬房,一白髯老道出来迎往,且看他身着葛巾布袍,步斗踏罡而来,躬然作揖。
二郎正要拜过,老道执其手笑道:“你我颇有故事,此揖权当还情,不必应我。”
二郎心中疑惑,却未发问。被引入堂,只见竹席方几,清茶飘香,两人落座,小童自在炉旁煮水。
老道也不论天说道,只问二郎一些家中故事,谈些农作知识,地理天文。
不觉间,已是夜月清啼,老道唤小童取来丹药一粒,装入一白玉瓶中赠与二郎,道:“君居乡野,常侍农事,难免伤形耗气,此丹名为清露,数年炼得一粒,特以报君。” 说罢,再拜且去,不及二郎发问。
小童引二郎往客堂歇息,临走前作揖:“先生不必疑惑,权当一梦,晨醒自会知晓。”
二郎心大,也不思及,安寝而眠。一觉醒来,青山道观皆已不见,日头渐上,大雾微散,正自疑惑,兄姊赶至前来。
兄长呼道:“怎得呆立于此,不继续前行?”
二郎恐说其遇吓着家人,便只提及红鸽一事。
姐姐笑道:“那是鸟儿有心,向你谢恩来了,你儿时曾于市买一红色灵鸽,将其放生,约莫是鸟儿见着你,想起这桩旧事,向你作揖拜谢呢。”
且后,三人同行,祭祖而归。
语及此处,余不免叹为奇事。其时,二郎所处正是鸽涯,旧时野鸽甚多,近年来因山人挖山开荒,鸽众迁往他方,想来是念旧恩,故不远千里,设此桩故事以报答之。二郎亦曾延余看玉瓶藏丹,余虽学医,终不能知其配药组方,唯称奇哉。因感仁心良善,自然灵性,故记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