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五章拾柴(上) ...
-
纪舒迷糊地从炕上醒来。外面的天还不是很亮,屋里有些暗暗的,但这光线足够看清楚屋里有什么东西。
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柜子。
屋子不大,东西不多,却没有其他人在。
喔,是她搬到新房了。
一种舒坦的情绪遍布整个胸腔。
爽!
看着天色还早,纪舒没有贪睡,今天还是要上工的,而且她自己得做自己的饭。
麻溜地穿好衣服鞋子,将不长的头发梳成一个辫子。牙刷牙膏昨天放在厨房了,洗脸就去厨房就行。
从水缸里舀出一杯水,然后去后院蹲着刷牙。一边刷一边打量这个院子。
她的后院不大,大概一个七米乘以九米的大小,一个规整的长方形。地上的草已经除过了,只需要她规划出具体的范围就能下种了。
她空间里有菜种,但是那是后世的改良过的,怕长的太过大,到时候不好说,还是从村里换比较好。
各种蔬菜里,她最爱吃叶子菜,以及各种豆类。冬瓜,方瓜各种一两颗就行。番茄,豆角都种些。规划好了菜园子,她要不要再买把锄头,听说这会铁器很难买。
一边思考一边开始烧水。
对了,她还没有柴火。现在用的这点都是张来娣她们给的。下午去捡些柴吧!
早饭,纪舒并没有从空间拿现成的,而是蒸三个空间里的速冻包子,并煮一小锅稠稠的小米粥,小米粥里还放了两个洗干净的鸡蛋,她一个,待会给陈静怡一个。
三个拳头大的包子,一个煮鸡蛋,一碗稠的小米粥,在加上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榨菜。
快速吃完,纪舒都感觉肚子有点撑。
洗完碗,纪舒找个本子,在上面写她缺的东西。还得买油,不然还得过‘吃水煮菜\'的日子。
时间在纪舒的写写画画中度过。
“纪舒!快出来!”
屋外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
将本子和笔放好,再扫视一眼屋里有没有不该出现的东西,之后出去,锁门。
“纪舒!”陈静怡满脸笑容地叫着。
还将纪舒拉到一边,拿出一块焦黄,且巴掌大的饼子。
馅饼!
“馅饼?”
而且还是白面的馅饼,隐隐还散发着肉味。
“嗯!我九哥早上做的。还热着吃吧!”陈静怡一脸笑容地将饼递过来。
纪舒心里有些热热的,前世她是孤儿,这世虽然不是孤儿,但是家人离的远,现在跟孤儿也差不多,这两辈子惦记她的人都不多。
她伸手接过饼子,饼子有些热,外皮因为煎的比较焦黄的原因,有些硬,但是这种吃起来才是最香的。她空间里也有不少的成品的馅饼,都是她自己做的,但做的没有这个好。
“给,我早上煮的。”纪舒掏出自己煮的鸡蛋。
陈静怡高兴着接过。
两人三两口将手里的东西吃完,结伴往晒场走。
“你知道吗?我昨天一个人睡一个炕,简直太爽了!而且吃东西也不用避着别人,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能吃饱,这日子过的,我都不记得生活还能这么好。”
听着陈静怡的感叹,纪舒也觉得现在的日子跟之前一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即便是还要下地,但能顿顿吃饱,下地也不会觉得那么累。大不了少拿点工分嘛!
“我跟你说,我们打算晚上吃……”两人一边讨论,一边往晒场走。
兴高采烈的模样让顺路的人一阵瞅,还是赶上来的张来娣让两人止住了接下来的话。
“来娣姐!”
“来娣姐好!”
两人一块打了招呼。
张来娣看着两人红润的脸色,心里有些羡慕,家里宠着就是好。
“你们下午去捡柴吗?”
“去!”纪舒想也不想地回答道。家里的柴火就够做一顿饭的,做完中午的,晚上就没办法开火了。柴是必须捡的。
“我也去!我哥到时候也去,没事吧!”陈静怡想了想道。现在农村还是非常忌讳未婚的男女青年走的太近,稍微怎么一下,村里就会传出各种流言,没办法这就是现在的风气。
“没事,我们人多。钱玥他们也会去!”肖来娣笑着解释道。
知青点快没有柴火了,下午不上工的知青都会去。没办法这是集体的,谁不干,谁就没有柴火烧。
几人说着,就来走到晒场。晒场人很多,至少比平时多不少。
“今天怎么这么多的人?”陈静怡疑惑道。
“今天捞河沟里的鱼,好多人都是来报名的。”一个热心村名回头解释道。
“河沟?”
“就是之前张二狗掉进去的那个河沟。”
听到这话,纪舒才想起来,她刚醒过来的那天,知青点被盗。那天她也去了那个河沟边上,河沟却是不小。长估计有几十米,宽也有六七米。算是条不小的河沟了。
这会气温不再像之前那么冷,但白天也只有几度,身体不好的下去,肯定会感冒。
“捞鱼啊!”陈静怡惊喜地叫声。
她小时候可是最爱去水里捞鱼了,可是现在天冷,她哥不会让她下去的。不过不下去,也能在一边看看嘛。
看陈静怡一脸高兴的样子,纪舒一脸坏笑的打击道:“你下午还得捡柴呢。”
“喔!我都忘了!”陈静怡一脸沮丧。
等她转头看见纪舒脸上还未散去的坏笑,便知道小姐妹这是故意的。
“叫你坏!叫你坏……”
两人在一边打打闹闹,好不热闹。
今天上午的任务是浇水。
浇水的事连着做了好几天,今天浇完这一遍基本就能歇几天。
浇水的时候,纪舒便打量着她们这组的大婶们,她想找一家买咸菜、大酱和菜种。
前段时间,陈静怡大哥买的那种大酱就还行,但是那家的大酱快没了,她打算再找一家买。
浇水并不需要一人一块田,而是一人一垄,浇完就换。
纪舒浇这块有五垄,除了她和陈静怡,另外还有三个大婶在这。
正好方便纪舒打听。
“范桂花,你家今天有人捞鱼吗?”一个圆脸妇女侧头说道。
范桂花把手里的这瓢水小心地浇在这垄地的每块地方,等浇完这瓢水,才直起弯了很久的腰,等腰好点,才道:“当家的去。捞几条,家里好改善改善伙食。”
“是啊!过年那会,我用桂花给的大酱炖鱼,那滋味别提多好吃了。今天我家也买几条,桂花,到时候把你那酱给我一碗呗,我用黄豆换。”另一位妇女笑道。
“行,我家去年做得多,能匀你一碗。”范桂花爽朗道。
“唉!别说,咱们张家坝的大酱,你家的就是特别一点……”
纪舒一边浇水,一边听大婶们聊天。似乎离她不远的范婶家大酱不错,到时候下工了,可以问问。
她这么执着大酱主要是前世去东北的时候,在一个农家吃了道大酱做的酱茄子和杂酱面,味道相当好,以至于几年过去了,还是念念不忘。她吃过那个酱茄子之后,也在那家买过大酱,只是人家当时就剩的不多,她也只买到一两顿的量,吃完之后一直没有机会补充。
现在这在东北下乡,怎么也得把滋味不错的大酱备上一些,省的以后馋的时候,想吃也没处买。
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了。
下工的时候纪舒特地走在那个范婶的身后,叫道:“范婶?”
范桂花停下脚步后回头,只见一个十多岁的知青小姑娘在她身后叫她。
对方比女儿看着还小一点,但自家女儿在家呆着,人家却远离家乡在地里务农,怎么看怎么可怜。
心里想着,脸上的表情便和缓了很多:“怎么了?”
“婶,我听说您家还有多余的大酱,我想买点。”纪舒凑近小声道。
村里明面上不让用钱交易。但私下里没人管。
听到这话,范桂花眼睛一亮:“你要多少,太多的量,我可拿不出来。”
“二十斤?”
纪舒试探着说出一个数字。
“好。”范桂花松口气道。她还以为小姑娘会要多少,二十斤她还是能拿出来的。
“一块五毛钱,你自己准备坛子。”
“好!”纪舒赶忙道,生怕迟了对方涨价。
真便宜啊!
要不,多屯点,反正搁空间里以后也能吃。
“还有多的吗?”纪舒小心问道。
范桂花打量着眼前这小知青。是了,能掏出五六十建房的知青,这一块多,真的不算多。
“你要多少?”范桂花斟酌道。
“再来五十斤?”
看着小知青闪亮的眼睛,范桂花摇摇头。农家做大酱顶多做个一缸,两缸。吃了一个冬天加春天,怎么也剩不下这么多了。
“我最多能多给你十斤。”范桂花估量自己还剩的大酱笑道。
“好!”
“行,你有空就来拿吧!”有钱进账,范桂花心里开心的很。
“范婶,我还需要腌菜和菜种。你那里有的话,我也需要买点。”纪舒一口气说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好,都有。”将家里吃不下的东西卖些出去,还能得钱,范桂花觉得今天出门肯定是走了大运了。
“我先回去做饭了,大酱等你有空过来那,或者我让我闺女给你送,都行!”范婶看看时间,一路小跑着回去了,她还得做饭。
看着劳动了一上午,还能跑得动的范婶,纪舒觉得常年劳动的人身体就是好。
一路跟在后面的小姐妹,见纪舒已经说完了,高兴地走在一起,两人又开始说说笑笑。
不远处的村庄开始冒出一道又一道的烟气,人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往村里里聚集,人间烟火,春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