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廪君进号崛清江,楚人夺盐筑捍关 ...
-
1、廪君进号崛清江,楚人夺盐筑捍关
“穿过那片血海,老虎和乌鸦结成同盟,常人为生存而拼,英雄为荣耀而战”。有人在耳边吟诵,“穿过那片血海,老虎和乌鸦结为同盟,英雄为荣耀而战”反反复复,弄得好似产生了某种幻觉,“穿过那片血海,老虎和乌鸦结为同盟,英雄为荣耀而战”……一直萦绕在耳边。
廪君统领的这方土地,便是巴的国土,成凹状,地域大致在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东北有秦,东临楚国,与蜀国同囿,巴人,蜀人,楚人的命运水乳相融,又相互攻伐。史书上是这样描写的:巴楚联盟,也相互攻伐;巴与蜀世仇。
时间飞逝。楚国王宫正在召开紧急议事:盐,桐油,布等生活必需品宫廷告急,百姓告急。对于照明、木制家具和木制农具必须的桐油,宫廷里已经所剩无几,国内商家所囤桐油,也基本售罄;盐,一日三餐,任何人都不可缺失,有盐就有命。但是,楚国不产盐,盐,需要从邻居巴国购买或者换购。衣服可以将就,盐与桐油,无法将就。
“报……大王,我们从巴国购买的盐在运回的路上被人抢了。”楚王芈君静静地坐在座椅上,听着四面八方快马传来的消息。“报……大王,我们从巴国购买的桐油在清江河上触礁,船沉油散……”“报……报……报……”没有一件是称心如意的事情。芈君耳听着各方讯息,静静地喝着茶,看似无动于衷,实则静思其变。
“安抚好各路人马,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散朝!”芈君果断地宣布。
盐、桐油告急,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巴国的盐与桐油弄到楚国,让楚国君臣百姓过上正常日子。这是最起码的王道。
于是,娇美的楚公主送至江州。岂知数年之后,纵非死别,亦是生离。
“妈妈,妈妈,请你们不要带走我母亲……”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抱着身穿盔甲人的腿,声嘶力竭地哭喊着,那凄惨的哭泣,响彻整个大厅,盔甲士兵一愣,静静地望着另外一位看似头领的人,头人冷冷地坚定地:“这是使命,不能违抗。”转过身来,对一位衣着华贵,容貌娇俏,但满面泪痕,目光凄楚的夫人,柔和地说:“六公主,我们也是奉命,您可以把大王子带回楚地,但小王子只能留在巴地。”
一个头盔在青石板上打滚,血喷射而上,“轰隆”一声,身子倒地。刹那间,血流成河。萧王冷血绝情,联姻、肆无忌惮地拆散,都在电光火石之间。
“夫人,夫人啊……”巴国君深情地呼唤着,昏迷过去。王宫内顿时慌乱起来,趁着慌乱,将士们带走了夫人。小男孩无助地望着被强行带走的母亲,跑到昏厥的父亲身边,拉着父亲的手,不知所措。
往事历历在目,初见时那一抹娇羞与凝望,深深的镌刻在巴王的脑海中,人们常说帝王无情,但对于才貌双全的楚夫人,巴王是宠爱有加,至情至真。可谓是:
这一刻,你在门外,我在病榻,背影回望,终抵不过遥望无望。这一生,你为明月,我为清泉,形影相随,情深意长。
但是,为了国的利益,犹如老虎和乌鸦的同盟,必须穿过那片血海。《史记·楚世家》:“肃王四年(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捍关以拒之。”根据史学家的多方推测与考证,认为“蜀,应为‘巴’字之讹”:“肃王四年(前377年),巴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捍关以拒之。”
兹方大战之后,清江盐泉区域,在巴楚之间,展开拉锯式的争夺。对于巫山盐泉,郁山盐泉,楚人和蜀人照样是虎视眈眈。
巫山的宝源盐泉,是产盐量最高的宝泉。宝源盐泉是巫山盐泉系列之一,民间也称之为白鹿盐泉,因猎人“逐鹿得泉”或“白鹿引泉”而得名。
“姬将军,宝源盐泉有人闹事。”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人,机警的眼神四处扫描,在崎岖的山路上,健步如飞,如履平川。随从紧紧跟着身后,赶往白鹿盐泉。
肇事的人,看热闹的人,把盐泉四周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一层又一层。出泉处,几队人,有的双手握着棍棒,有的腰间的柳叶剑已经出鞘,有的已经举起搅盐的铲子……在白雾腾腾的龙潭边,紧张地对峙着,各不相让,一触即发。眼尖的人,看见姬将军走来,自然地让出一条通道。姬将军就像观世音现世,对峙的各方都把目光投向这位高大魁梧的年轻人。
“今天休息,都不取卤熬盐。各位,随我到军营喝酒。”姬将军留下十几名士兵,镇守龙潭,任何人不得到龙潭取卤。
摄于姬将军的威力,对峙的人,跟着姬将军身后。看热闹的人,自然散开,各自干活。有两位看客,也好奇跟随着姬将军一行。
其实,各方争执的焦点在于取卤水的位置与多少。千百年来,这是矛盾的焦点,也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怎样让大家都觉得卤水的分配合理,让大家都比较满意,一直困扰着盐泉的熬盐人。姬将军是巴国的三王子,英武,为人豪气,力大,聪明,武功高强。王亲国戚中,称他是三王子,军队将士们称他为姬将军,江湖人士称他为蛮牛姬三娃。
三王子一行回到军营,立即吩咐厨房准备酒菜,尾随而来的年轻人,也被邀请进营喝酒吃肉。
大堂内,中间一火塘,四周成四方形摆着桌子板凳,桌子是长条型,板凳也是一根木条四条腿的长条凳。各路人等安坐,上茶。铿锵的音乐响起,一群帅气的小伙,带着虎头面具,踏着音乐的节奏,围着火塘,跳着欢快的舞蹈。敲着小鼓,一声清脆的笛声想起,群舞变成独舞,一年轻的姑娘,身着白衣红裙,在悠扬的笛声中,唱着清幽的曲调,让躁动的大堂安静下来。
舞娘优美的舞姿,清脆的歌声,犹如四月间林中的布谷,响彻大堂。歌中“妹的茶,妹的茶里有油盐,有油有盐茶耐记,有情有意才好连。哥的茶,哥的油茶味道鲜,只要情哥不嫌弃,陪哥吃茶六十年。”一群姑娘端着冒着热气的香茶,一一敬过。
坐着喝茶的一位年轻人站起来,唱着“油茶香,口吃油茶心思量,一碗油茶九样味,当得我家半年粮。油茶香,三盘果子九盘糖,三盘果子九样味,三天不吃口还香。”
声音浑厚悠长,余音绕梁。听得人连连称赞“好”!原来是看热闹的而来的年轻人在唱。歌声赢得阵阵喝彩。
那群戴着虎面的人,四人一行,共四行,在锣鼓的节奏中,摆着手臂,跳着固定的舞步,像是欢迎,像是敬酒,也似祈福。
舞者悄然退场,姬将军举起手中的茶杯,先饮一碗,放下茶杯,说到:“卤水的分配问题,是困扰着我们祖祖辈辈的难题,为此引发的纠纷争端,数不胜数。坐在这里的要么是叔伯,要么是本家弟兄,要么是多年老友。承蒙大家的信任,今日大家一起,共同商议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才是上策。大家各抒己见吧。”
姬将军的父辈有五个儿子,即四位亲王,姬将军的父王继承王位。根据祖上的规矩,四位亲王共同掌管盐泉,最终由巴王统一协调。亲王的随从或主管,分别垄断着这潭卤水。下人仗势,外族的挑唆与觊觎,盐潭引发的纷争层出不穷。多年的盐泉熬盐,权贵与商人的利益分配,传承到现在,有二十多家在这里取卤熬盐。
大家七嘴八舌,主要焦点就是别人家分得的盐卤多,自己分得的盐卤少。何以判断,没有难以服众的计量方式。姬将军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量,他自己心中正逐渐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可行,也只有一试方知。
综合各家言辞,姬将军说:首先要深入到盐卤的龙潭,把龙潭的明细摸排清楚,再做进一步打算,如何?但是,通往龙潭,只是一些传说,真正方便行走的道路没有。
初步方案,沿着峭壁凿路,在龙潭边上架石堡,峭壁与石堡之间用铁索桥链接。另外,沿着龙潭边上的石滩往河边修石梯,一直到巫溪河滩水中,方便船只运盐。
几个时辰的唇舌之战,姬将军最后的果断决策,深深的吸引着前来看热闹的年轻人,年轻人渐渐地目光集中在姬将军一人身上,偶尔脸上泛起阵阵红晕。长时间被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姬将军终于发现这特殊韵味的目光,心生纳闷。此人风流倜傥中自带几分妩媚,准确地说有几分女人的气质,不是男人般的粗犷,应有几分怪异与另类。也多注意起这位陌生的外来者。
酒宴结束,姬将军安排下人,特意为这两位外来人安排住处,外来者没有太多推辞,盛情难却,却之不恭,恭敬不如从命。姬将军陪同到房间,莫名地坐下闲聊,越聊越欢,大有相见甚晚之遗憾,也得之外来人姓米,名思语。“思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语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好名。”于是,随手从脖子上取下一块玉佩,赠与思语。思语也命小弟米宸如,从包裹中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碰巧也是一块系着红绳的玉佩。这两块玉佩的大小,形状,玉质惊人的相似,不细看,根本分不清是两块玉佩。姬将军的玉佩上有一条若隐若现的龙,思语的玉佩上则是一只若隐若现的飞凤。各自玉佩的图标,主人是熟知的,看着对方赠送玉佩上的图案,双方都暗暗吃惊,又不露声色。各自珍藏,不在话下。
次日,姬将军一行到巫溪仔细考察。巫溪,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神秘的魅力。峰峦对峙,峭壁如削,壑壁千刃,天开一线,犹如一条卧龙,从群山中劈出一条清脆的小河,弯弯曲曲地从山间游来,如三春杨柳,婀娜妩媚,也如春天少女,美不可测。这条天堑中的小河,两岸因季节的变化而千变万化。林木繁茂,飞泉淙淙;瀑布飞泻,水流纷披,如龙爪飞扑,龙神腾跃,其形威猛,挟风直下,蕴含强劲硬朗之气;两岸的褐色页岩层,如一页页线装书,记录着先人们生活的足迹。河水随山色而变,春是滴翠,夏是苍翠,秋是墨翠,冬是红霞;山倒映着水,水映证着山,山水相依,变幻莫测,美轮美奂。天气暖和时,猴群出没,猿啸林间,腾空飞跃,偶尔在河边饮水嬉戏,怡然自得。
在注入长江的峡口,状若一门,形势甚为险要,虽实实在在冲破崇山峻岭,却又看似缓缓流淌,这真是静水深流,柔中带刚,冲破艰险,注入长江。因此有人说它“不是夔门,胜似夔门”。
正是这弯弯曲曲的河流,峰峦叠嶂的奇峰,秀出了山雄水清,滩险流急,怪石嶙峋的壮美景色。景色越是雄壮奇险,深入龙潭越是艰难曲折。真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探险取卤,深入龙潭,必过龙门。
姬将军一行再次乘坐小船,逆流而上,向龙门划去。峡谷东岸背后,有石灰石大溶洞,宛如一道大圆门,人们称之为龙门。以龙门为中心,方圆几里,山型奇特,藤蔓悬垂,山花烂漫,好个人间四月天。流水绕山穿峡,小船也随着河水穿梭行走。一只猴子,突然拽着藤蔓,以飞快的速度,荡着秋千,飞向姬将军。说时迟那时快,猴子哧溜一下重重地落在船头,只见猴子的手上拿着铮亮的短柄柳叶剑,猴子拿剑的臂被一只三寸长的飞镖射中,猴臂流血不多,飞镖力度精准,使猴子疼痛难忍绝不能再用柳叶剑,在船头翻滚哀嚎。有惊无险,姬将军躲过一劫。姬将军用眼神止住人员的慌乱,密林苍翠,藤蔓缠绵,唯有山间鸟鸣,鸣出此刻的躁动与不安,人是安静的,静得有些害怕。大家心里明白,有人想阻止姬将军的行动,制造更大的事端。
过龙门后船继续在峡谷内前行,出峡处叫银窝子,是大宁河“一里三湾,湾湾见滩”的第一险滩。河水倾泻而下,浪涌回漩,波涛翻滚。
河道曲折,礁石林立,水流湍急。逆水前进的小船,不但要绕过一个又一个圆石巨岩,而且要不断地爬坡。河床象梯台似的,一层高过一层,落差三、五一两丈不等,有的地方竟达十来丈,急流汹涌,十分惊险。船到上坡的时候,姬将军一行需上岸步行,看着船工们拉纤撑篙,逆流奋进。竹篙在船工手里往往被弯成半圆形,才能拉上上一层险滩,人们再回到船上,两岸的峭壁直立着,河水一个漩涡一个漩涡地翻滚。这里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由于沉船多,河底金银成窝;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过了险滩即进入巴雾峡。
姬将军一行来到盐泉,只见飞流从山崖凸起的石壁上倾泻而下,直接落入龙潭中,溅起无数浪花,升腾气团团白雾。雾霭与水花交织在一起,哗啦啦与叮叮咚咚合鸣协奏,似银河落幕,璀璨四溢。
姬将军脚下的鹅卵石一滑,差点滚入龙潭,辛亏米思语眼疾手快,一把拉着姬将军的左手臂。事后,姬将军说似乎有股什么力量把他往前推了一下,顿时失去平衡,才导致如此险情。
龙潭的水温恒定,高过人体正常体温,在盐水潭中小泡一会,对身体有益无害,活血消毒,也是一桩好事。只是今天的两次险情,增强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姬将军命令一行谁也不能声张,静静等待后面的事情。
龙潭里面是山崖,三面为石滩,人们围着龙潭,在三面修起半人高的条石栏杆。龙潭的面积大约有六七挑稻谷田那么大,到底有多深,一般人不敢轻易判断。
传说很多,不外乎就是白鹿感恩引路,放得这神圣的盐潭。《陋室铭》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潭盐水,造福这一方人。除本地人的食盐外,还供给武陵山外西边蜀国人,北边楚人,东边大巴山外陕西人。这里边成了人们心中神圣的领地,神龙吐水,就有龙在显灵。故得名龙潭。
姬将军一行到达龙潭,接近未时,太阳从峡谷的中缝射入巫溪,照耀在龙潭上,雾气与跳动的水花飞升着,突然,在龙潭的上空,出现一道七色彩虹,好兆头啊,难得一见的美景,出现彩虹一般是夏季才有的事情。在石滩上熬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寻找空中的彩虹,很是兴奋与激动。
热闹之后,人们重新回归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龙潭边,熬盐的灶、锅和大木桶有规律地在龙潭边上排列摆放。有的三口锅一组,有的两口锅一组,有近百口大铁锅,各自相对集中地架在石滩上,其余的空地,供人们行走。熬盐的灶,其实就是在石滩上凿成一串串圆形灶孔,铁锅架在灶孔上,留出一个灶门添加柴火。熬盐的人员有各自的分工,诸如灶火工、加水工,锤冰工,柴老倌等等。灶火工不穿鞋,披着蓑衣(一种棕榈树的外皮,用麻绳一层一层地编织成外衣,披在身上防水防雨),浑身是水,棕色的蓑衣上挂着一层白花花的晶体盐,在此刻的阳光照射下,一闪一闪地。
盐烟弥漫,雾气浓厚,根本看不起哪里可以落脚,赤脚可以探路。
有的人用木桶挑来盐卤,倒入盐锅中。有的人坐在石头或者小木墩上,在敲打像冰一样的盐坨坨,把它们锤成小颗粒的盐。有人挑着整捆整捆的干柴火,放在灶门口边。此刻的龙潭边上,人们都在忙碌着。在龙潭,冬天卤水浓度可以达到六七十度,春雨一来,卤水的味道就慢慢淡,所以一般是10月之后开始熬盐,如果气候好,山水少,可以持续到来年的5月份。现在是四月份,各家的盐锅都冒着人腾腾的白雾,“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谁愿意看着白润润的玉只装进他人的玉匣中呢?
突然,一坨八仙桌见方的巨石从龙眼左边的悬崖上朝石滩上快速滚来,压过一位正在锤盐的人,朝姬将军一行滚来,连忙躲闪;接下来又是一坨,三四坨巨石极速在石滩左边滚动;“右边也有石头来啦,赶快让开……”已经有人大吼起来,石头源源不断地滚下来,碾压着劳作的人,石滩的地势狭窄,人多,热腾腾的灶多,柴火也多,场面顿时混乱起来。有人掉入热锅中,有人踩在火塘里,有人被柴火钉伤了脚,有人被滚石碾压……哭声,喊声,乱做一团。空中哧溜飘过一条白带,拉起姬将军,迅速飞到对岸山崖上,思语与他的弟弟也被人拉到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