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换魂 ...

  •   罗家是长沙城的大户,五百多年前,北方大乱,罗家随先帝渡江而来,后江南大乱,罗家先祖抛家舍业,到了这当时还是南方蛮夷之地的长沙城定居。作为一个绵延近千年的家族,罗家至当代,已人丁不显,到这代,罗家只有兄弟二人,兄长罗从信,弟弟罗从义。罗从信育有一儿一女,罗家为世家大族,五百年前所从之学,道本儒末,道家视天地万物为一,人与瓦砾并等,并无男尊女卑之想法,故按族谱,此辈为“亦”字辈,男女皆同,长女罗亦贞,过年便十四;次子罗亦旭,年方十岁,正跟从长沙城里岳麓书院的大儒攻读。罗从义小罗从信十来岁,成亲方三年,年前方得了一个女儿,取名罗亦舟,尚不满八个月。
      到得此代,罗家已然不复当年世家风采,但底蕴仍在。所联姻者,亦多世家。罗从信所娶为江南杭州玉家嫡次女玉如卿,其嫡姐玉如璟所嫁为镇南侯苏世海,其兼任镇南大将军,乃是实权侯爷。姐姐已嫁烈火烹油之家,妹妹便无须再为家族添彩,玉家正是看中罗家家族长久,又无纳妾轻女之心,方由玉家老爷亲自提亲,求了这门婚事。罗从信亦不负玉老爷所望,玉如卿进门后,夫妻恩爱,又有一儿一女,十分和睦。与罗从信比,罗从义所娶则颇不起眼,其妻家姓华,据说是神医华佗之后,家庭绵延今,仍以行医为生,然就家世而言,却不过温饱而已。但罗从义之妻华菁,自小随爷爷到处行医,十岁时,曾入云南,正遇到一场瘟疫,她小小年纪遇到不乱,与爷爷一起,为当地人消弥了一场灾祸,在西南声名极佳。其时,罗从义十五岁,正随父进行每年一次的游历,偶遇了救死扶伤的小小姑娘,从此一心等她,待她一及笄,便迫不及待的求父亲上门提亲。华家医学世家,深知女性早孕对向体伤害极大,便要求二人年满十八方成婚,罗从义为娶心爱之人,先五年再三年,娶到之后,亦跟据医药知识避孕,一心待华菁年满二十后生育,这一胎,便是罗亦舟,此名本中性,男女亦可,罗从义认为,无论男女,皆要入世多瞧瞧,如舟般远行,即使身体不能远游,思想亦不能被禁锢。
      前段时日,罗亦舟得了一场伤寒,初时不显,但沿续时间极长,夫妻二人只此一女,十分心焦,华菁更自衣不解带,这便慢慢的到了腊月,情况方有好转。这天,罗从义处理了外院事务,回菁华院正屋,正看到一大群人在屋里给罗亦舟洗澡,小小的一团白玉一般的小人儿坐在木桶中央,大大、圆圆又亮亮的眼睛盯着某处,时不时咧一下嘴,真是可爱极了。罗从义二十多方得此千金,真是怎么疼都不够,见状忙走上去,问道:“这是大好了吗?”
      坐在中央穿着一件天青色对襟的妇人闻言抬头,起身道:“老爷回来了?亦舟今天便大好了,她出了一身汗,我便想好好让她泡泡热水,里面放了些药材,希望能让她身体更强健些。”
      华菁不似当下主妇,服饰越华丽越好,她周身衣着仿佛只是男装的女装版,衣袖与裙脚均力求方便,故她一起身,亦无任何当下仕女摇曳生姿之状。然在罗从义眼中,她拥有独一无二之风华。罗从义轻笑着望着眼中为他宽衣的女子,轻轻握住她解扣子之手,轻声道:“阿菁,辛苦你了。”
      华菁俏脸一红,轻声回道:“这本是应该的。”
      两人这种样子本是常态,房里的丫头、嬷嬷都见惯,仍旧做自己的事。只有木桶里那个小家伙,盯着父母二人卿卿我我,婴儿“咯咯咯”的清脆笑声便传来,二人本来沉浸粉红泡泡之中,婴儿的笑声却如利刃,将之搓破,两人方如梦醒,马上放开手,华菁走到木桶前,见到朝着她咯咯大笑的小胖孩,伸手捏了捏她的胖脸,“笑什么,小胖子。”
      罗亦舟黑黑的大眼睛盯了她片刻,估计是没想到她会捏自己的脸,于是伸手去抓她的手,一边一抓一边说:“痛痛,妈妈,痛痛。”
      华菁听得一怔,转头问罗从义,“从义,你听到了吗?亦舟好像在叫妈妈,说痛痛。”
      罗从义一听,忙走过来,对罗亦舟道:“小舟,再说说话。”他不算十分英俊,但干净整洁又阳光,罗亦舟看起来也十分喜欢这个父亲,她伸出小胖手,拍在罗从义的脸上,将他脸上拍得湿漉漉的,一边拍一边笑一边说:“爹爹,羞羞。”
      罗从义闻言,惊叹道:“小菁,小舟真的会说话,你听到了吗?她在叫爹爹。”
      华菁也很惊奇,“小舟可才不到八个月,竟然口齿这么清晰。”当下便叫了丫头过来,吩咐道:“把姐儿收拾一下,带她去见祖父祖母。”两夫妻一边交待,亦一边准备自己出门用具,换了一身衣服,出得门来,外面停了一顶小轿,华菁抱着罗亦舟进去,罗从义便在外面慢慢跟着走。
      经过上百年整饬,罗府占地面积极大,里面不仅有楼、亭、台、榭等各类建筑,甚至还有一个小山头和一个占地将近两亩的荷花池,平日华菁并非如此娇气之人,但罗亦舟风寒刚好,她尚不敢令她吹风。便坐着小轿。这罗府风光极好,华菁将山头山阴山阳两侧各开了一块地,用来种植各类药物,亦少假手于人。往往早上整理过药草之后,稍作整理,再与晨读完毕的夫君一起用早饭。因为罗府占地太广,只有每旬休沐日,方要求去华春堂请安,平时日,若无要事,便各自生活。但无论是妯娌还是兄弟,其实平时交往并不少,比如过节、出外赴约之类,因此一般二三天,亦会有所走动。比如今天,罗亦舟风寒好了,又会叫人,亦是喜事一件,便就想去春华堂见见公公婆婆,而此之前,他们亦叫小丫头,去通知了卿华院。
      卿华院离春华堂更近些,故罗从义夫妻到时,玉如卿与女儿罗亦贞已到了。玉如卿形象极为出色,虽已年过三十,但身着一件淡蓝色对实木,在袖口及衣尾处浅袖了几丁香,看似简单,然配合其容颜,则既素雅又高贵。玉如卿有一张十分标准鹅蛋脸,一双眼睛又大又亮,皮肤白皙,十足的古典美人。她坐在那儿,如一幅画似的。罗亦舟刚进屋,眼睛便停在她身上下不来了,心下惊叹“……仕女图。”
      华菁听到罗亦舟嘴里咕嘟说着什么,却没听清,于是问:“小胖妞,说啥哩?”
      罗亦舟一双小胖手,直往玉如卿的方面扑,高堂上坐着二老,即罗浩及其夫人徐氏。两人看起来皆不过四十多,罗浩留着一缕山羊胡,修剪得十分整齐,他未曾入仕,却学问精深,前三十年游历山河,著有《山川异域风俗总记》一书,由此扬名天下,朝廷几次征召,均不曾奉召。湖广总督亦曾多次来请,见他果无入仕之心,方求其为长沙城南书院院长,以助湖南文化荒漠之心,广开文路,他方应召,至今已十二年。湖南虽所出进士虽不多,但秀才、举子数量大幅增加,朝廷亦多次嘉奖。罗从信、罗从义两兄弟自小随父读书,罗从信二十五岁便中二甲进士第十八名,在湖南这片地方,已是首屈一指的才子,现正在山东任职。玉如卿本同他在任上,然罗亦贞已满十四,需相看人家,作为母亲,她亦需要准备相当多的事情,便与子女一起回了长沙城。罗亦贞跟随罗从信任上时,便颇有令名,回长沙城后,亦有不少人上门提亲,但婚姻是结两姓之好,罗亦贞又是罗家这代的第一个孩子,势必要更为慎重。
      罗从义性格更像罗浩,通各类旁学,唯独对科举制式不感兴趣。罗家这代已有作官者,罗从义便守在长沙城,打理自家产业。
      若非子嗣困难,罗家鲜为纳妾者,罗浩亦不例外,故罗家人口简单。虽同住在罗府内,但面积既广,彼此之间亦有自由空间,相互关系极好。罗亦舟生病之段时日,徐氏、玉如卿多次去看望,亦找了不少药材、医生。因此,罗亦舟病一好,两夫妻便带来拜见祖父祖母,顺便感谢她们的帮忙。罗亦舟缓缓打量这堂屋,心道古代有钱人真幸福,住的地方之么大。她虽然极力克制,但量在想问题的时候,她仍旧在不知不觉中将小胖手放进了嘴里……这似乎是婴儿身体的习惯,她对抗不了。
      她趴在华菁怀里,听着她们寒暄,知道一定会说到自己身上,于是一边吃手,一边留意着,果然上首徐氏问:“舟儿是好了吗?其实遣丫头过来说一声便好,不用跑这一趟。”
      华菁笑道:“她病了这许久,正好带她出来走走。”她又笑起来,“其实我刚才也没太听清,亦舟似乎会叫人了,只是叫的妈妈……我想可能妈妈更好叫?”
      徐氏听得惊奇,“舟儿这么快会叫人了?”
      旁边的罗从义道:“会叫,她叫我爹爹,我听得真真的。”
      徐氏笑道:“女孩子口齿是要利落一些,当初亦贞也是十个月左右便会开口叫人了。若是没听清,让亦舟再叫叫?”她伸出手,“来让祖母抱抱。”
      华菁将手上的小孩交给旁边的丫环,看着丫环抱给徐氏,才道:“哎,我总觉得跟做梦儿似的,前几天还发着烧呢,我真怕小家伙捱不过。好在,今天便大好了。”
      徐氏接过小亦舟,摸着她白白胖胖如藕根一般可爱的手臂,心里全是柔软,她亲了亲小亦舟胖脸,轻笑着道:“我们小亦舟是有大造化的人,以后肯定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她说着又碰了碰了小亦舟的脸,罗亦舟有点烦,于是挥手拍了拍徐氏的脸,嘴里还一边说:“祖母母……”徐氏离得她近,此次听得极为清楚,忙回头对众人道:“她叫‘祖母’了。”说着把罗亦舟举起来,让她朝罗浩坐着,握着她的手道:“叫祖父。”
      罗浩也充满期待的看着她。罗亦舟身体还小,她实际上抵抗不了身体惯性,她的灵魂附在这个小不点身上有半个月了,府中情况已然清楚,并对此十分满意。她之前生活在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家庭,但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十分冷漠,见得这家人彼此尊重,倒是十分欢喜。故她心中虽不喜被人带着叫人,但思及这是以后几十年要相处的家人,便仍是开口道:“祖父,抱抱”,她一边叫一边学着婴儿模样伸出手朝罗浩扑,但是由于人太小,一说话,口水就掉上来了,正好滴在徐氏的手上。
      徐氏也不在意,拿帕子擦了,笑着对罗浩道:“小丫头叫你抱呢。”
      罗浩亦是喜出望外,忙接过小亦舟,小亦舟虽小,身体也软软的,但罗浩显然对于抱孩子十分有经验,罗亦舟将手埋在他的臂弯里,他轻轻的摇晃着,她便打了个呵欠,睡着了。闭眼之前,听到罗浩说:“八个月便口齿如此伶俐者,实在稀少。”他对罗从义和华菁道:“想必是随了你们的聪明劲儿。”
      罗家不看轻主内的大家闺秀,但对华菁这种有一技之长,且利国利民之良医,亦十分看重。虽然华家势小,家中做得最大的官不过从五官的御医,但因华家人皆秉持济世为怀的医家精神,反而更得罗浩看重。一般几百年的世家,最看重者,并非科举,而是医家之仁者精神与道家之观变精神,此二者,无论国家或世家,皆其长存之必要手段,儒家可用于治世,因其教化便于管理百姓,但乱世应变,必要道家之较别家“多算一步”之精神。而古来医道不分,华佗本人便是道士,道士为修炼,首先必须懂得养生,保护自身生命,故多数道者均为良医。在罗浩看来,学医并不比科举更容易,要背的草药与医方,甚至还要不断试药,遇到瘟疫,别人可以逃疫,惟医者不能。光只华菁曾随华家老爷子在云南抗疫,罗浩便会永远尊敬她。他亦十分欣慰自己儿子的眼光。此时见着这个小孙女,更是觉得后继有人,朝她温和笑道:“小亦舟啊,以后要学习你母亲,成为一个小神医呀。”
      但此时,小神医正睡得香香的,她用力握了一下自己的小胖拳,撇小撇小嘴巴,双唇场起,似乎在做一场美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