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00楔子
1997年,冬,万籁俱寂。
长途休息站旁边的小超市里还亮着灯,一个年轻的店员正坐在门口的柜台后看报纸。他的脑袋靠在门上,嘴里呼出的热气在玻璃门上氤氲出一片雾气来。远处有灯光亮起,他抬头抹开自己呵出来的那片白色,看到黑暗中,一辆大巴正缓缓驶入休息区。
那是一辆中型大巴,车牌号他很熟悉,属于附近地级县里一个小旅行社,专门走短途,没几周就要在这个诡异的点钟跑一次夜路。乘客大部分是附近做小买卖的生意人,定期两边进货送货,凌晨时分能够到达Q县,休整几个小时,又正好能接上从旅游线路上下来的游客们。
大巴熄了火,司机和乘客陆陆续续下了车,有的去上厕所,有的则直奔小卖部。
店员很是忙碌了一会儿。
外面风仍旧很大,气温大概零下一两度,大部分客人都站到了小超市里,他侧过头,百无聊赖地打量着他们——有些是熟面孔,大部分很面生,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神情疲惫的年轻夫妇,独自带着年幼女儿的父亲……
他格外注意到一个孩子。
一个女孩。
她孤零零的一个人站在最靠里面的一排货架旁边,很久都没有挪动位置,看上去大约十五六岁,高高瘦瘦皮肤很白,睫毛特别长,穿着一件明显不怎么合身的冬衣。
因为孩子长得漂亮,他不自觉多看了几眼——于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棉服是深灰色的,比较旧,很脏,就在这件衣服的左手腋下到手肘处,有一块很明显的污渍。
像是棕色的、又像是很深很深的红色。
店员的心头跳了跳,又看了几眼,忽然发现,那片污渍竟然好像在慢慢氤氲开来。
什么玩意儿?
他觉得有些奇怪,从柜台后面走出来,走到女孩身边。
女孩还是没有动,专注地望着货架上的商品。
附近几个县城都穷,这个年纪的孩子,其实在很多地方已经不能被算作是孩子了,独自出行、或者去外省打工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尽管如此,此刻店员望着她还带着稚气的脸,却还是觉得有些不忍心,微微附下身来,低声道:“你肚子饿吗?要不要——”
这一句话没能说完。
就是这一矮身,使得他的视线与女孩平齐——于是,他终于也看到了女孩一直沉默着、在观察的东西。
不是货架,更不是货架上的东西。
这一层放的是膨化食品,因为销路好,深夜又没有补货,所以在包装袋与包装袋之间留有很多空隙,透过这个格子,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对面两个货架中间,超市的一个小角落里正在发生的事:
那对父女。
看上去像父亲的那个男人,用身体挡住了别人的视线,正将手,伸入幼童的衣物内。
店员震惊了。
与此同时,那一直冷冷地注视着一切的女孩也意识到了他的存在,抬起头来,非常平静地问:“你看见了吗?”
她的眼睛很大,瞳仁很黑,惊人的漂亮,但当这双漂亮的眼睛这样专注地看着一个人的时候,有些瘆人。
店员的冷汗下来了。
他不敢声张,也不想惹是生非,于是装作没听见她说了什么,闭上嘴,无声地退回了原位。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耳边似乎响起了一声轻蔑的冷笑。
十分钟后,客人陆陆续续又回到了车上。
店员尽量避免去看那对“父女”,他觉得恶心,也觉得尴尬。他无暇去细究他们真正的关系,或探查其中的关窍。同样的,他也不敢再去看那个奇怪的少女,他感到羞愧,竟然被一个孩子窥破了成年人的自私与懦弱。
终于,车子又重新发动了。
店员觉得松了口气,他将刺骨的寒风关在了门外,转过头,却忽然愣住了。
墙角的垃圾桶里,多了两样东西。
一小块带着血的纱布,还有一个被拆掉的透明塑料包装袋。
店员觉得自己的手心逐渐冰冷,他认得这个包装:是超市里的水果刀。
他猛地省起,推开门,顶着寒风跑了出去。
然而那辆客车的尾灯,却已经消失在了转弯道的尽头。
客车里很安静。
少女靠窗坐在后排,车子又开了几个小时,一块写着“华阳市”的牌子出现在路边。
这是她母亲的故乡,她仍旧记得他的母亲对它的评价:这个地方有一种类犬的沉默——表面看上去平庸又温驯,敲敲皮骨,却时常能有厚重的回声。
少女没再出声,她从座椅的缝隙里默默地注视着那对父女,纤长有度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动着。
在宽大衣袖的深处,有寒芒闪动。
“那种回响就好像绝境里的一声战鼓,能于深潭里、于泥淖中,给予你最后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