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分析 ...
-
对半人鱼星系的研究又进了一小步,对视频及数据反复地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半人鱼星系并非毁于普通质点打击。
虽然从表面上看两个星系的毁灭情景一模一样,但两个恒星与它们的行星之间的距离差距非常大。比邻星爆炸的余波确实可以将比邻星b升华掉,但半人鱼恒星如果爆炸的话,以其和行星的距离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其爆炸余波不足以升华行星,但是现实情况是那颗行星彻底升华。
专业人士反复观看两个视频并且对那两个已经几乎无法观测到的恒星系不懈地分析,最终发现了区别,这区别是如此的明显,又是如此的不易察觉,两颗恒星的爆炸强度不同,比邻星的爆炸强度已被证明就是其被击爆时会有的强度,但半人鱼星系大有不同。
因为一开始就默认了半人鱼恒星毁于普通质点打击,所以恒星的爆炸强度几乎无人在意,科学家与天文学家的模拟实验表明人类所观测到的半人鱼恒星爆炸强度远大于实际的强度,至少有着几倍的差距。
最终解释是半人鱼恒星毁于某种反物质武器的攻击,或者说是反物质质点打击。如果是正物质质点打击,半人鱼星系的那颗孤独行星不会被升华的,但是结局不会好到哪去,它的地表依然会消失殆尽,如果上面生活着某种智慧的生物的话,那它们一定已经灭绝了。
对于使用相对论作为打击原理的文明来说,反物质武器应该不会少,那么为什么比邻星毁灭于质点打击,而半人鱼星系却毁灭于反质点打击。最受公众认可的解释是,两颗恒星的毁灭来自于不同的文明,比邻星的毁灭者并没有想很多,直接质点打击,但恒星爆炸余波的速度是一个漏洞,在受到爆炸余波波及前坐宇宙飞船离开波及区域就可以躲避此种打击(在不久之后,这种躲避的方式被证明是不可能的,因为恒星爆炸余波的速度可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以两颗恒星与它们的行星距离来看,如果在质点掠过之时才发现它,那么从发现时到余波降临时来计算,宇宙飞船必须有至少五千G的加速度,但这种加速度不是一般的宇宙飞船可以承受的;而如果可以提前几天发现的话,寻常的宇宙飞船只要能量来源足够,常规的加速度就足够躲避),而反质点打击的恒星的爆炸余波速度更快,可以很大程度上对付这种躲避方式(这一点后被证明是正确的)。
但是由此却扯出了新的问题,能进行质点打击的文明一定有着某种更高效的能量储存方式,这可以让它们迅速进行质点打击(正质点打击与反质点打击只有攻击物的不同,一般都是统称为质点打击),但这种方式也可以用于宇宙飞船加速,只要飞船承受过载能力够大,可以短时间内加速到光速。
但这几乎是绝不可能的,如果一个飞船储存着如此巨大的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它的质量一定极大,若要达到光速,必然消耗更多能量,人类目前已知的所有能量储存方式都无法满足条件。不知什么时候,向宇宙借能量的观点受到人们认同,就像千年以前的人类不会想到核能一般,现在的人类也无法想象高级文明的力量,过于高级的科技在落后的存在看来与魔法是无异的,而人类一旦认同了这一种魔法,一切就都能接受了。
于是人们沿着向宇宙借能量这条路开始了分析,最先被想到的便是暗能量,但是人类对其知道得太少了,因此讨论它的人非常少。
时空曲率是一个热点,通过改变曲率来使飞船接近光速,这种方式是无异于向时空借能量的,尽管这种方式需消耗的初始能量达到了行星级。用飞船级曲率引擎加速飞船,用武器级曲率引擎来加速武器,如果接受了曲率技术可以做到这些,两颗恒星的毁灭就都合情合理了。
不过一些人类关心的是更远的事情,把外星文明当做人类文明来进行类比,尽管没有依据,但是非常地有逻辑。
第一点,外星文明可能制造无人宇宙飞船,把它们都派到其他的恒星系中。如果行星上面没有智慧生物,就去其他的恒星系,如果有着智慧生物就将其毁灭,最简单的办法便是让宇宙飞船使用曲率引擎将自己加速到光速,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物质质点打击武器,至少原理上是可行的。至于飞船数量,外星文明们应该有着制造无人飞船的技术水平,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一个外星文明就可以制造出成百上千的无人飞船,对数以千计的恒星系进行近距离观察……
第二点,外星文明对来自某方向的信息作何处理。单个信息接收点只能知道信息的发出方向,但是这不足以知道信息的发出位置。所以对于一条外星信息,单个文明需要至少两个信息接收点,先接收者将信息存入某种数据库中,后接收者将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先后两次接收信息时的各种数据足以确定信息发出者的位置,但前提是这种数据库真的能存在吗?信息最快也只能以光速进行传递,量子通讯也没办法……
第三点,光速飞船的可行性。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核聚变,还是反物质,都没有办法让宇宙飞船加速到光速,除非外星文明拥有某种极其高效的核聚变引擎或反物质引擎之类的东西,否则外星文明定然使用了某种已超越人类认知的方式来加速飞船,那这种方式会留下航迹吗?如果留下了,航迹会不会被外星文明发现呢?如果不能留下,那每一个有着行星的星系都可能是个潜在的威胁,恶意的文明需要高效地知道这些星系有没有威胁,那么第一点就可能成真了……
……
如果这些猜测是真的话,人类能活到现在真是奇迹呀,但是事实证明人类确实是很走运的。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使得它较难被其他的文明观测到,但如今比邻星和半人鱼恒星都已经被毁灭,攻击者是在多远的地方发出打击的?它们在这片星空中还有没有其他的眼线?
比邻星被毁灭有很多的谜团,人类没有接收过来自比邻星方向的智慧生物信息,无论是电磁波信息,中微子信息还是引力波信息,那比邻星为什么会被选为打击目标,难道在人类有能力接收外星电磁波以前,比邻星上的未知生物就向宇宙发出了恒星际信息,此后又因为某种原因便不再向宇宙发送信息,但是它们此前发送的信息终被未知的存在收到了,于是打击便不期而至。
但是这类猜想有着前置的条件。第一,比邻星未知生物发出的信息必须是恒星际的,那么地球一定也能接收到,距离人类可以接收电磁波信息已经一百五十余年,中微子信息与引力波信息的接收能力在近几十年内也有了,因此若比邻星未知生物发出的是恒星际的电磁波信息,它们一定早于人类进入电磁波时代,更何况它们发送的是恒星系电磁波,若是中微子信息或引力波信息,那它们就更加厉害了,在人类能接收这两种信息前,它们就已掌握了这两种通信的方式。
第二,在某个时间点,比邻星未知生物不再向宇宙发送信息,原因是什么呢?最有可能的便是它们知道了宇宙的黑暗本质,于是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如此在至少五十年前它们就已知道黑暗森林理论,那它们必然会不择手段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拥有躲避打击的能力。
此外还有另一类猜想,大致意思是比邻星上的未知文明早已经拥有了某种将飞船加速到光速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会留下某种人类未知的太空航迹,从而使得其他的文明发现比邻星系,最终决定将其毁灭。至于那些未知生物有没有来过地球,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毕竟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不一定适合于外星生物。
无论人们如何分析都是于事无补的,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要不择手段地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为了那种不知是否真实存在的灾难。
某个地方,刚刚分析了众多数据的贤者正在和余宍商议事宜。
“我的分析很不乐观,想必你也是一样的。你们人类也是时候重视这个问题了。”贤者“苦口婆心”地提醒余宍。
余宍也是有心无力,他的外部压力并不小,大部分的代表希望继续掩藏天书与贤者的存在,并且表示绝不能对贤者放松了警惕,所以余宍既不能让贤者它触及天书,也不能让贤者太有存在感。
“再等等吧,最终的决定很快就要讨论出来了。”余宍只能如此回答。
“那你们继续讨论吧,我去做该做的事了。”贤者主动切断了和余宍的通讯。
“人类可真是麻烦呀,实在带不动的话就不带了。”贤者它不由地“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