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集市到了今日依旧热闹无比,摆在两街边的摊子、挎着篮子的行人、拉着牛车运货的农户,把整个集市挤得满满当当。古河乡里七八个村庄的人就算不卖货,无论手里有没有闲钱也要来赶一趟热闹。
“买瓜子咧。自家种的甜香瓜,吃一个甜一年呢!”有架个三角车就喊叫贩卖的农户。
“素帕子、彩帕子都有哟。”有年轻的妇人、儿郎游街贩自己的绣品,一素色帕子用粗线绣的,针脚严密,巴掌大小不过两三文。讲究些的在帕子角落拿彩线绣个小图案的这种贵些,要个十文左右。寻常卖个几日,针线钱就回了本,还能赚几十文贴补家用。
一路穿过集市,这一处卖猪肉、鸡鸭鱼,甚至还有鸽子的,那一处专门买蔬菜鲜果,再远一些是卖吃食成品的,整个集市规划地秩序井然。
齐二娘和夏豆直奔卖吃食饮品的那一头,“店家,来一碗青瓜水、一碗甜冰果。”齐二娘站在瓜饮摊子前,青瓜水便是拿黄瓜榨出汁水,灌进长口壶瓶里头,一瓶一瓶放在木桶里再吊在井水里头湃凉。甜冰果里头有五色果脯,浇上甜水,一碗进口既消了热也甜了嘴,最受小姐儿小哥儿和年轻妇人夫郎的钟爱。
“好咧,您里头坐。”店家招待齐二娘、夏豆进摊子后头的几张竹凳上坐。
待店家端来两个碗,大小不过比成年妇人的手略大一些,深浅一个小指头罢了。绕是如此,夏日里头喝一碗花个两文钱极值得。
甜冰果是夏豆的,青瓜水是齐二娘的。夏豆那碗还有一个勺子,专用来勺果肉吃。两人端起碗齐齐先抿一口甜水,青瓜水清爽凉口,甜冰果一入口满齿果香。
“啊。”夏豆先是喟叹一声,捏着勺子挖出果脯来吃,酸甜可口。
齐二娘一口饮尽青瓜水,喝完后两手里握着碗,借碗身残留的温度消热,并不去催促夏豆尽快地吃,坐在阴凉处缓一阵脚力不足的酸劲。
不一会儿夏豆便吃完,两人还了碗、付了钱,一路走走停停地买几卷粗棉线,挤进人群后才到点心铺子。
说是点心铺子,只是将一辆马车几番修改,将侧面改成可以灵活打开的移动门,再把里面装上三四排木架子,豆沙糕、绿豆糕、莲蓉糕、枣泥酥几样受欢迎的糕点就占了两排,往上两排排的是果脯蜜饯,有梨条、梅脯、蜜李子、蜜枣一些裹糖糖货,最上边是较贵的奶酥、奶皮糕、桂花糖糕、鲜花饼四样。
齐二娘一样一样地看过去,要了各半斤的梅脯、蜜枣和香橼脯,挑了豆沙糕、枣泥酥两种糕点各要一包,先买的这些是拿去做客的。
齐二娘念着家里有了银子傍身,等秋收后家里能有进账不少,又让夏豆挑一些。
“那要一斤混装的果脯蜜饯吧。”夏豆见一旁的妇人开口就让店家给她每一样糖货来一些,总共要了两斤,于是向她一样要一斤装的量。
齐二娘见状又买了一包枣泥酥,几种点心糖货一起就花了快一百文,齐二娘面色不显,付钱时暗地里咬紧一口牙半响才掏钱来付,心里还念着几句“来日就好了来日就好了。”
齐二娘正付了钱,齐偃才找了来,他早已忘记集市是个什么规格,在人群里挤得一身汗,问了路人才一路直奔这里。
“娘,豆子。”齐偃满头汗,脖子处的衣襟早被汗水浸透,大手一捞就将齐二娘拿着的竹篮接过来,一手将夏豆往怀里靠,护着他省得三人被冲散了。
“正正好买完了,赶紧家去吧。”齐二娘满脸是笑,拎着几包点心果脯,她打头往回走,齐偃护着夏豆跟在她后头。
“你有什喜欢的不?”齐偃心里还念着给夏豆打一个扁方的银钗,自己几年不在家,夏豆留在齐家贪黑摸早地干活,着实委屈了他。
夏豆斜了一眼齐偃,瞧见齐偃侧脸,“刚娘还给买了一斤的糖货呢。”只说了一句,就抿紧了嘴,两人被挤得紧紧挨在一处,夏豆觉得自己靠齐偃的那一侧身子泛起热来,更不愿开口说话了。
齐偃“哦”了一句,不再问了,集市也没什么好买的。齐偃记得要带夏豆往县城去一趟,不仅要将自己的学籍挪回来,将银子换成散钱,再给家里爹娘和夏豆买几身衣裳,心里头记着几件事。
三人回到家里,俱是一身的汗,各自回屋擦身子换衣裳。
齐二娘把鸡崽往后院的鸡圈里一放,又把点心蜜饯放好,换好衣服风风火火地出了门,“我去一趟你何大娘家,一会记得煮饭给你爹送去。”齐二娘着急向隔壁何家去,前头何大娘邀齐二娘去二河村的老马家买猪,这档口齐二娘怕来晚了没得份,急匆匆地出了门。
“记得了!”夏豆出来只看见齐二娘的背影,转身又回屋子里去了。
夏豆旁的不好,针线活却是不错,他一手的好活全是跟着大姐姐夏花练出来的,不管是大件衣裳,还是纳鞋子,都做得不错。
夏豆进了屋,齐偃换了对襟短衣,绑好腿布,脚踏草覆,一身下地的装备,“我一会去爹那。”齐偃叮嘱夏豆看好家门,到点时送多些饭来。
夏豆应了,上前替齐偃理好衣裳,又把水壶装好水,送齐偃出了门。夏豆抬头一看日头半斜着还早,索性把纳了一半的鞋子拿出来继续纳,就坐在中堂里穿针引线。
日头爬到天正中央处时,夏豆停下手里的活,起火烧柴,先是洗了两大碗量的米倒进煲米瓮里头煮,切了一小截齐二娘腌的腊肉,摘了一把葱。
午饭是烧茄子、腊肉炒胡萝卜丝,煮了一壶解暑的绿豆汤,备了三四人份的米饭,夏豆看着日头给齐偃、齐父送饭。
送完饭回来后把一整对鞋子纳好后,齐二娘才回家来,夏豆和齐二娘将午饭吃个干净,两人去了后院看看鸡崽的情况,撒了一把米糠又回屋里一边缝帕子一边等父子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