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太-祖 ...
-
□□顾江南国主曰:“闻卿能诗,可举一联。”煜思久之,乃举咏扇诗曰:“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曰:“满怀之风何足当!”从官皆叹服。谈渊
赵匡胤对南国之主李煜提要求说:“听说你擅长写诗,可以现场写一联吗?”李煜沉思许久,这才提了一句咏扇诗说:“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说:“只满怀清风怎么够!”周围的官员皆为他叹服。
***
有间者自蜀还,上问曰:“剑外有何事?”间者曰:“但闻成都满城诵朱长山苦热诗曰:‘烦暑郁蒸无处避,凉风清冷几时来?’”上曰:“此蜀民思吾之来伐也。”玉壶清话
有探子从蜀中回来,赵匡胤问:“蜀地有发生什么事吗?”探子说:“只听说成都满城都在吟诵朱长山的苦热诗:烦暑郁蒸无处避,凉风清冷几时来?’”赵匡胤说:“这是蜀民在盼望我来解救他们啊。”
***
王师既平蜀,诏昶赴阙。曹武肃王密奏曰:“孟昶王蜀三十年,而蜀道千里,请擒孟氏,而杀其臣以防变。”太-祖批其后曰:“汝好雀儿肠肚!”后山谈丛
王师刚平定蜀中,就下诏招孟昶进宫。曹武肃王秘密上奏说:“孟昶在蜀中称王三十年,而蜀道又远在千里之外,请将孟昶抓起来,将他的臣子杀死以防有叛变。”赵匡胤在他的奏折后红批:“你好小肚鸡肠!”
***
初,李氏随孟昶至京,太-祖谓之曰:“母善自爱,毋戚戚忆乡,异日当送母归。”李氏曰:“妾家本太原,倘得归老并土,妾之愿也。”时晋阳未平,□□闻言大喜曰:“俟平刘钧,即如母愿。”悦生随抄
蜀中平定之初,李氏随孟昶进京,赵匡胤对他们说:“母亲要好好保重自己,不要忧伤的思念故乡,他日自当送母亲回乡。”李氏说:“我的家乡本来就在太原,如果等我老了能落叶归根,我的心愿也就了了。”当时晋阳还没有归附,赵匡胤听了立刻大喜说:“等平定刘钧,立刻就满足母亲的愿望。”
***
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愧服。事实类苑孔平仲谈苑
钱俶向皇帝进献犀角带,赵匡胤说:“朕有三条腰带,都和这一条不一样。”钱俶请他告知是哪三条,皇帝笑道:“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钱俶十分羞愧并为此叹服。
***
吴越王来朝,太-祖为置宴,出内妓,弹琵琶。王献词曰:“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行即玉楼云雨隔。”□□起拊其背曰:“誓不杀钱王。”后山诗话蠡勺编:俶辞,力陈愿奉藩之意,□□曰:“尽我一世,尽你一世。”
吴越王来朝贡,赵匡胤为他置办宴席,叫宫中的歌舞伎人出来弹琵琶助兴。吴越王献上贺辞说:“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行即玉楼云雨隔。”赵匡胤起身拍着他的背说:“我发誓不杀钱王。”后山诗话的蠡勺编说:钱俶离开的时候,努力表示了自己愿意侍奉赵匡胤的意思,赵匡胤说:“直到我这一生结束,直到你这一生结束。”
***
金城夫人得幸太-祖。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弓射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上饮射如故。闻见近录
金城夫人很是得赵匡胤的宠幸。有一天,众人在后苑一边开宴会一边射箭助兴,赵匡胤斟了一大杯酒劝赵光义,赵光义坚决的推辞了,赵匡胤再次劝他喝酒,赵光义环顾庭院说:“如果让金城夫人亲自折下这朵花来劝我,我就喝。”赵匡胤于是命金城夫人按他说的做。(折花的时候)赵光义举弓将她射杀,随机哭着跪下,抱着赵匡胤的脚说:“陛下才得到天下,应该为社稷保重自己。”赵匡胤喝酒射箭一如往常。
***
花蕊夫人随昶归宋,昌陵亦惑之,晋邸数谏不从。一日从猎苑内,花蕊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铁围山丛谈
花蕊夫人随孟昶归降宋朝,赵匡胤也被她迷惑了,晋王赵光义数次进谏赵匡胤都不听从。有一天大家一起在猎苑内(宴饮),花蕊夫人随侍在赵匡胤身侧,赵光义正在调整弓弦的角度准备拉满射兽时,他忽的回身将箭射向了花蕊夫人,花蕊夫人被他一箭射死。
***
太宗盛称花蕊夫人,蜀主薨,乃入太-祖宫,有盛宠。太-祖寝疾,中夜太宗呼之不应,乘间挑费氏。太-祖觉,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气属缕,太宗惶遽归邸。翌夕,太-祖崩。烬余录
赵光义极口称赞花蕊夫人,但是等蜀国之主孟昶去世之后,她却入了赵匡胤的后宫,并且十分受宠。赵匡胤卧病在床,半夜里,赵光义叫他不应,他便乘机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醒来,(看见他的行为)立刻就拿玉斧砍他。皇后,太子赶到的时候,赵匡胤的气息已经十分微弱了,赵光义仓皇离去返回宅邸。第二天傍晚,赵匡胤去世了。
***
太-祖生西京夹马营。至九年西幸,还其庐驻跸,以鞭指其巷曰:“朕忆昔得一石马,儿为戏,群儿屡窃之,朕埋于此,不知在否?”斸之果得。拜安陵奠哭为别曰:“此生不得再朝于此也。”即更衣,取弧矢登阙台,望西北鸣弦发矢,以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皇堂也。”以向得石马埋于下。又曰:“朕自为陵名永昌。”是岁果晏驾。玉壶清话
赵匡胤出生在西京夹马营。开宝九年西巡的时候,他回到他以前住过的老房子,用马鞭指着巷子说:“朕记得以前有一匹石马,少年的时候十分喜欢把玩,其他孩子经常将它偷走,(未免被偷)朕将这匹马埋在这里,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他命人挖了这块地果然得到了那匹马。(之后)他去永安陵祭奠(父母)哭着向他们道别:“今后这一生应该都无法再来拜见了。”然后他换了衣服,拿弯弓登阙台,向西北方向射箭,对着箭矢最后的落点,和周围的人说:“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朕的陵墓了。”他将之前得到石马在这里重新埋下。又说:“朕自己讲陵墓命名为永昌陵。”这一年他果然驾崩了。
***
祖宗潜耀日,尝与一道士游于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挥囊,金辄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善歌步虚为戏,能引其喉于杳冥间,清微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四,真龙得其位。”至醒,诘之,则曰醉梦语,岂足凭也。至膺图受箓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
赵匡胤和赵光义尚未发迹的时候,曾经与一名道士一同在关河游玩,道士没有固定的姓名,他有时自称“混沌”,有时又自称“真无”。每当感到乏味的时候就挥舞钱囊,金就掉出来,然后他们三个人就大量喝酒喝个烂醉,道士擅长用“步虚声”表演,能将自己的歌声引向极高的天外,浅唱低吟的时候,有一两句随风飘下,只被赵匡胤和赵光义听到,那歌声说:“金猴虎头四,真龙得其位。”等道士醒来,追问这歌词的意思,道士只说是喝醉了的梦话,哪有什么依据。等赵匡胤应运而兴登基为帝,才发现那正好是猴年虎月正月初四。
***
御极后不再见,下诏草泽遍访之,或见于轘辕道上,或嵩洛间。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巳祓禊,上幸西洛,生坐于岸木阴下,笑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内侍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见之,一如平时。扺掌浩饮。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年住?”生曰:“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见其宿于木末鸟巢,居数日不见。帝切记其语,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湖以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逮晓,引近臣环玉扆,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湘山野录以上二条说郛本云谷杂记,全同。今聚珍本云谷杂记无此两条,或说郛误文台书为淏书也。
登基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那名道士),下诏遍访草野,有的说在轘辕道上见过他,有的说在嵩山和洛水之间见过他。之后过了十六年,到了开宝八年。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进行祓禊除恶的祭礼,赵匡胤巡视西京洛阳,这名道士正坐在岸边的树荫下,笑着对赵匡胤作揖:“别来无恙。”赵匡胤大喜,立刻就牌内侍将他请到后掖,怕他又消失,急切的让人清道回去见他,然后发现他还是当年的模样,于是两人手抵着手大量喝酒。赵匡胤对道士说:“我想问你一件事很久了,没有别的,就是我还能活几年?”道士说:“如果今年十月二十日晚上天晴,或许可以延寿十二年,不是的话,还是快点准备后事吧。”赵匡胤极力让他留下,让他住在后苑,苑吏有时会看见他睡在树梢的鸟巢边,住了几天就不见了。赵匡胤牢记他的话,到了他所说的那一天傍晚,赵匡胤御临太清湖观察天气,傍晚的时候果然是晴天,星光明灿,赵匡胤心中立刻高兴了起来。然而他还没高兴太久天就阴了下来,天地陡变,雪雹骤降。赵匡胤移驾离开阁楼,急招负责宫钥的内侍,命他开端门,招开封王,也就是太宗赵光义觐见。赵匡胤将赵光义请入处理政事的宫室,酌酒对饮,并将宦官宫妾悉数屏退。众人只远远的看见烛影下,赵光义时不时避开赵匡胤的劝酒,看着像是有不胜酒力的样子。等他们喝完,已经是三更时候了,宫殿屋顶的雪已经堆积了数寸之高。赵匡胤拿柱斧戳雪,回头对赵光义说:“好好做,好好做。”然后就解开衣带睡觉了,他鼾声如雷。这一天晚上赵光义留宿宫中。快要五更的时候,周围的房子都寂静无声,赵匡胤就这样驾崩了。赵光义接受遗诏,于赵匡胤的灵柩前继位。等到天亮的时候,招来近臣给赵匡胤的尸身围上玉屏风遮挡,方便群臣瞻仰遗容,只见他的尸身玉色温莹,像是刚出浴一般。
***
开宝间有神降于终南,道士张守真自言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与“玄武”、“天蓬”并列为天之三大将。□□不豫,驿召守真令降神,神言:“天上宫阙已成,玉锁开,晋王有仁心。”言讫,不复降。太宗即位,筑宫于山阴。将塑像,请于神,神曰:“我人形怒目,披发骑龙,前指一星。”如其言,造之。封翊圣将军。类苑引文公谈苑
开宝年间有神在终南山降临,道士张守真自称这是一位天庭高位神明,号“黑杀将军”,与“玄武”、“天蓬”并列为天庭三大将军。赵匡胤不高兴,以驿马传召张守真令他再次降神,神说:“天上的仙宫已经建成,陛下周身的羁绊也已经解开,晋王(赵光义)有仁爱之心(陛下就将天下交给他安心去吧)。”说完,神仙就不在降临了。赵光义继位,在山阴(为黑煞将军)筑造宫殿。快要塑像的时候,想神请问,神说:“我是人的外貌瞪着眼睛,长发披肩身下骑龙,向前指着一颗星。”工匠便按他的话,铸造他的塑像。(赵光义)将他封为翊圣将军。
***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问其故,曰:“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此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直庐,德玄曰:“须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涑水纪闻按此与湘山野录所载颇不同。据此则□□薨时,晋王不在禁内,可以洗斧声烛影之诬。毕氏续通鉴全采之,惟继隆作继恩。
赵匡胤刚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四更天了,孝章皇后宋氏派内侍都知(官名)王继隆招秦王赵德芳(入内),王继隆以赵匡胤传位晋王赵光义的想法早已确定为由,不招赵德芳入宫,径自前往开封府招晋王赵光义。(到了开封府)他看医官贾德玄坐在门口,便问他原因,贾德玄说:“晚上二更的时候,有人来敲我的门,说‘晋王召见’。我出门一看,外面却没有人,如此这样三次。我怕晋王有什么毛病,所以就到这里来了。”王继隆对此十分惊讶,于是将目前的情况告诉了他,他敲门与贾德玄一起入开封府见晋王,并招他入宫。晋王十分惊讶,犹豫不敢前行,说:“我应该与家人商议一下。”他去内室了许久没有出来,王继隆催促他说:“时间一长,(皇位)就要被其他人拿走了。”赵光义于是与王继隆迎着风雪步行到宫门,深吸一口气进入宫中。王继隆带着赵光义走到赵匡胤寝宫附近的直庐便停下了,贾德玄说:“还应该往里走,在这里等什么?”于是与赵光义一起进入寝宫。宋皇后听说王继隆到了,说:“德芳来了吗?”王继隆说:“晋王到了。”宋皇后见到赵光义十分愕然,然后便大叫:“我们母子的命就全靠官家你了。”赵光义哭着说:“一定保证你们的富贵,不要担心。”
***
艺祖上仙,其夕有云物之异,自是每岁忌辰,必有雨雪风冽之变。至绍兴九年凡百六十五,威灵如在。鸡肋编
赵匡胤登仙(去世),那天晚上有奇特的云彩,从那之后每年忌辰,必定会变得凛风冽雪。一直到绍兴九年大约一百六十五年,他的仙人声威还是像他在世时那样。
***
□□庙讳语,讹近香印,故今世卖香印者,不敢斥呼,鸣锣而已。青箱杂记
赵匡胤的太庙避讳姓名,发音近似香印,所以现在卖香印的人,不敢大声斥呼,只鸣锣而已。
***
靖康后,诸陵遭金人发掘,独索太-祖昌陵不得,登邻山望之,俨然七陵,下至其地,只六陵矣。每岁寒食,昌陵树木,必挂白银纸,金人疑之。一岁先寒食,屯数万军马以伺之,至寒食又挂帛如旧矣。史阙
靖康之难后,赵氏皇帝的陵墓遭金人发掘,只有赵匡胤的永昌陵找不到,登邻山眺望,俨然有七座陵墓,下到地里,却只能找到六座陵墓。每年寒食节的时候,永昌陵的树上,必然会挂上白银纸,金人怀疑陵墓就在这里。有一年寒食节前,金人囤了数万兵马准备伺机而动,到寒食节的时候,永昌陵如同以往一样挂上了白银纸。
***
赵祖山陵,金之末年,河南朱漆脸等发掘,取其宝器。又欲取其玉带,重不可得,乃以绳穿其臂,扎于自己坐而枰起之,带始可解。为口内物喷于脸上,洗之不去,人因呼朱漆脸,后败露,皆杖死。庶斋老学丛谈
宋太-祖的山陵,在金朝末年的时候,遭到河南朱漆脸等人的发掘,他们取走了里面的各种宝贝。又想要取赵匡胤的玉带,但这玉带十分沉重无法拿起,于是就用绳子穿过他的臂膀,扎在自己身上然后将他从床板上拉起,腰带这才能够解开。他被赵匡胤口中之物喷到脸上,洗也洗不掉,人们因此称他为朱漆脸,之后事情败露,一群人都被杖毙。
***
斡离不陷汴京,杀太宗子孙几尽。宋臣有诣其营者,观其貌绝类艺祖。伯颜下临安,有识之者,后于帝王庙见周世宗像,分毫不爽。七修类稿
斡离不(完颜宗望)攻陷汴京,几乎将太宗的子孙杀的干净。宋臣有到他营地去的人,看他的容貌和赵匡胤十分相似。博颜攻下临安,有认识他的人,后来在帝王庙见到周世宗的画像,(觉得他们长得)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