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五章 ...
-
权势的确是个好东西,自从我也过了一把“仗势欺人”的瘾后,那个胡敬德老老实实地办差去了。
这几日我让鄂尔泰带些人不时地出去转一转、盯一盯,扬州城内的灾民安置情况总算良好,没出现几例饿死、病死的现象,也没有产生疫情的趋势。
这天,我的别院来了两位客人。
“流云,我们来叨扰你了!”一进门十三就扯着嗓子喊。
“四哥、十三哥,你们就是皇阿玛派到江南赈灾的钦差吗?”
“是啊,我和四哥一路南下,走了不少受灾州县,就这扬州城还像个样子。我还纳闷那个胡敬德什么时候这么长进了,四哥说应该是你在的缘故,不想一问果然是,所以我们就来了。借你的地方住住吧!”
“两位哥哥带了多少人?”这俩人放着钦差行苑不住,到我这来干嘛?
“不多,十余个。年羹尧过来拜见流云阿哥!”老四侧身看向他身后的一个中年人。
“奴才年羹尧拜见阿哥爷,爷吉祥!”
“起吧。”
“是我的一个包衣奴才,现任杭州将军,见我来了跟着跑跑腿。”老四把他介绍给我。
这年羹尧一如史书上记载的是员儒将,30岁出头的样子,看着精明能干,不愧能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可惜了,得志猖狂,不得善终。
“四哥的门人确是不错。”“鄂尔泰,命人安置好两位爷的人,两位哥哥里面请!”
待到书房里坐定,老四才又开口:“流云,你家里的事都处理好了?”
“恩,本打算月底就回京的,没成想遇到水灾耽搁了。两位哥哥一路走来,想必对灾情已有一定了解,不知打算如何处理?”
“不瞒你说,国库空虚,我们此次来皇阿玛一两银子也没给,让我们想办法从江南盐商手中弄出银子来赈灾。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筹钱。”
看着这两个愁眉紧锁的人,我忍不住叹气:康熙盛世,国库竟然被一众官员们借空了,发场大水老康竟连赈灾的银子都拿不出,真是可悲!而这种倒霉的苦差事也只有这两人来做。
“事情急不得,两位哥哥一路辛苦,还是先去歇歇吧!”
我把他们带到厢房,“狗儿,你们两个去打两盆热水给两位爷烫烫脚。”
退掉鞋袜,露出两双长满水泡的脚,两个尊贵无比的皇子什么时候走过这么多路,吃过这种苦。俩人龇牙咧嘴的把脚伸到水里,疼得直皱眉,连侍候的狗儿他们都看得眼泪汪汪。
“爷,奴才帮您按按吧!”狗儿哽咽着说。
“恩,这两个小子看着眼生啊,新收的?”老四看向我。
“才捡的没几天,人挺机灵的,侍候着四哥跑跑腿吧。”
“叫什么啊?”
“一个姓李,一个姓高,都没名儿,四哥看着叫吧!”
“那就叫李卫、高福吧。”
呵呵,果然被我捡着了!
“以后你们就跟着四爷了,还不谢过主子?”
既然真的是李卫,我自然没有留着他的道理,可别耽误了他的前程。前世看《李卫当官》时我还是非常喜欢那个古玲精怪的小混混的,没想到他竟成了我一手发掘的,这感觉还真奇妙啊!
接下来的几天,老四和十三过着比公鸡起得早,比小姐睡得晚的日子,天可怜见的,和我这个闲人一比,历时显得我特别不务正业。
眼看着他们那么忙,我却整天呆在院子里躲清闲,我的良心终于过不去了,于是我干了一件无比愚蠢的事情:把自己给卖了。
其实我一直怀疑他俩是故意住在我这儿上演苦肉计的,欺负我心软,好拉我去做免费劳力!爱新觉罗家都是些人精,明明心里想让我帮忙,偏偏还摆出姿态让我去倒贴,我也真配合地就贴了,唉,无限自我鄙视中!
“你说,那些个盐商富贾,一个个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朝廷让他们捐款赈灾,就百八十两的,他们还真好意思往外拿!”还没进门,十三愤愤不平的声音就已传来。
“事情不顺利?”我赶紧迎上前。
“恩,和那群混蛋磨了三天,总数还不到十万两,够干什么的!”
“你也别气,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捐了,咱还是该给些奖励或赏赐的。”
“你糊涂了?”十三大声反驳。
没理他,我看向老四继续说:“就赏他们个乐善好施的美名吧,四哥?”
胤禛挑挑眉,眼中精光一闪,“恩,好主意!还是你鬼点子多。”
“李卫,马上去灯笼铺子买它上百个没糊的灯笼,还有白纸,快去!”老四吩咐道。
“四哥?”十三还游离于状态外。
“今晚把灯笼给他们送去,你明儿命人把各州府城门都打开,放流民进城……”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你刚开个头他就把剩下的都想全了。
第二天,那些盐商家里被讨饭的灾民闹得鸡犬不宁 ,不过有差役和官兵维持,各处的治安还是良好的,没出现动乱,被抢的都是挂灯笼的。
“哈哈哈,让他们一毛不拔,这回长见识了吧!哈哈哈……”一连几日,十三这张脸总算云开见日露出点儿笑模样。
“那两江盐道是九哥的门人,估计九哥也该有指示了。”十三一敛笑容,一本正经地和老四商量。
“恩,命年羹尧在必经的驿道上埋伏……”
这个我不方便听,于是我借口出恭尿遁了。
没过两天,十三神神秘秘地说:“还是你面子大,九哥给他门人的信中说,要是就我和四哥就死命扛着,若是你出面,就卖你个人情。”
“呵呵,四哥看着办。”
我这个郁闷啊,老九他们怕我靠向老四要卖我个面子,老四自然不想我欠老九的情而倾向老八他们,所以让十三把消息透给我。老天啊,我哪有那么大的脸啊,我对入党没兴趣的说!
没出几天,老四连敲带打成功地从江南盐商手中诈出了近300万两银子,顺利解决了赈灾的事情。他也以此为契机,着手调查江南官场贪墨案,以实现当初对我的承诺。
一日,闲下来的十三拉着我和他下棋,结果我连输五局。
“你也有不擅长的东西。”十三从最初的洋洋得意变成现在的兴致缺缺。
“早就说我棋艺不精,你不信非拉着我下,我输得也很痛苦的说!”
“呵呵,以为你逗着我玩呢!”我的十三爷啊,我哪那么闲。
“唉,你说朝廷年年拨款治理江河,结果稍遇水患就成了这个样子。”十三可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百姓这样凄惨的状态,难免同情和悲哀。
“天灾和人祸是分不开的。”要不是豆腐渣工程太多,也不至于如此凄惨。
“其实很多时候天灾也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说在江河的中上游广泛植被稳固水土,在中下游修堤筑坝分流泄洪,再提高百姓的防患意识,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灾难的破环性,”我回想着前世关于防洪的知识说给十三,也许他以后有机会用到。“唉,倒是人祸反而更不好治理。”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今的江南忙着搬家的蚂蚁太多了,堤坝又怎会稳固?
“说得对,人祸比天灾更可恶,天灾尤可防,人祸更可清,我要为大清除去这些个蛀虫!”走进屋的老四接口道。
“我支持四哥,和四哥一起干!”十三终于又朝气蓬勃了。
看着这对兄弟坚定的眼神,我知道他们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我也知道他们一定可以坚持下去。呵,康乾盛世,若是没有兢兢业业的雍正又怎会长久呢?
为了揪出江南的贪官,胤禛之后又忙了半个多月,可惜江南这潭水太深了,他虽找到些眉目,但是查案阻力重重。老康也来信说另有差事,让他尽快回京。
最后,一个赈灾时就被胤禛停职查办的江苏巡抚和扬州知府胡敬德被他们的利益集团舍车保帅,成了此次事件的替罪羊,老康也乘机给林之道平凡,追封他为忠义公,封月儿为承恩郡主,算是对林家有个交代。
我明白目前这个结局也许是老康平衡了各方势力后的最好选择了,但是胤禛并不满意,他立志经来一定要把江南的这滩浑水滤清。
八月末,我们一家人和老四、十三一起结伴返京,而在京城有一个更麻烦的差事在等着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