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虞汀忽然想起最近部门里的闲言碎语,又问道:“公司里最近的事对你影响大吗?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澄清。”

      在被人看来,尤其是别的实习生看来,姜衍琨就是一个找人、整理采访素材的工具人,对稿件本身的贡献度很低——因为他们刚开始实习做的都是这样的活。

      但虞汀自己知道,姜衍琨做的不止于此。他关注到了自己都没有留意的细节,由此展开做了一次补采,那是姜衍琨的第一次采访。

      虞汀看了他的采访素材,虽然说不得尽善尽美,但也可以说差强人意。因此,后面对受访者的第一次采访,虞汀都交给了姜衍琨,而他自己则根据姜衍琨的采访所得再做补采。

      他需要做补采的内容越来越少。

      这样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这也是为什么虞汀敢于让他独立做新闻的原因。

      “不用,他们对我那是羡慕嫉妒恨,我带教老师多好,他们之前还都看不上。”

      姜衍琨带着点小得意的表情逗笑了虞汀。

      当时他们部门进了一批新来的实习生,领导安排每个正式记者带一个。他们做记者的对初次见面的实习生一无所知,也谈不上挑选,反而是削尖脑袋好不容易进了公司的实习生对本部门的记者和规则了解得底儿掉。

      那时候虞汀才转正半年不到,不如其他记者有名气、有资源,自然成了最后被选择的那个,而对公司没有太多钻营的姜衍琨成为了他手底下的实习生。

      虞汀远没有他跟姜衍琨平淡地讨论新闻时平静,他的内心是紧张的,实习生是否能够转正不关乎带教记者的kpi,但不争馒头还得争口气。

      后来,两个没有被选择的人走到了一起,碰撞出了一篇足以震撼整个社会的新闻稿。

      那时候A大外面的小吃街才开不久,他们第一次来便在大排档喝到了呕吐,为了庆祝这一次的大获成功,也为了抒发长时间来压抑在心中的情绪。

      小吃街离公司近、便宜、开到深夜,成为了他们最常去的地方。

      这几十年,随着文娱产业与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关注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水涨船高,成为了一个无比体面的职业,甚至可以和大学教授媲美。

      也是因此,公司的许多同事自恃身份,不愿意到小吃街这样“脏乱差”的地方吃饭。

      恰巧姜衍琨是个没有任何包袱的人,而虞汀更喜欢在喧闹与烟火中观察世间百态,强烈的感官刺激更能够带给他突然的灵感,也能让他的文字更加鲜活动人。

      姜衍琨继承了虞汀的习惯——十几年后,他把车停在小吃街附近的路边,将他第一次约会的午餐定到了这条并不符合二人社会身份的街上。

      见虞汀面带迟疑,姜衍琨心里不禁打鼓,如果虞汀真的是他脑子里想的那个人,不可能排斥小吃街,可如果他不是,一个联邦顶级的机械师,确实不该喜欢小吃街这种“掉价”的地方。

      “带你去吃一家私房菜,很好吃的,我总来。”

      虞汀迟疑却不是因为小吃街,他指了指姜衍琨随意停在路边的车:“不会违章吗?”

      姜衍琨乐开了花,一个不介意小吃街路边摊的顶级机械师,更像是他日思夜想的人了。

      “放心,我总这么干。”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因为拍摄和直播的缘故一直跟着他们,见姜衍琨停车了,便把车停到了他的后面,他们本也担心罚单的问题,毕竟一个直播节目,如果吃个罚单,不仅会成为笑料,还会成为黑点。

      姜衍琨指了指路边一排停着的车,解释道:“都这么停,默许的。”

      十年前,路边车还很少见,虞汀心生好奇:“为什么?”

      “现在停车费多贵,停一两个小时,一顿饭钱就出去了。好多来这边吃饭的都是上下班顺路,又图便宜,哪会交停车费。管交通秩序是一回事,维持底层人的基本生活就是另一回事了。”

      虞汀瞠目结舌。

      “不懂了吧?”姜衍琨带着点小嘚瑟,指了指小吃街,语气平淡,“我之前做过一篇稿子,就是写小吃街商户和食客的生态,也是那次我才了解到这些事的。现在车便宜,好多通勤时间长的人都贷款买车了,日子就过得抠抠搜搜的。这条路是从南区到市中心的必经路,好多在南区住的下班之后都会在这儿吃饭。”

      南区是城市里最大的居民区,是进A城打工的人的首选租房地点,离市中心远却价格低,交通也十分便利。

      “你是一个好记者。”虞汀脸上带着淡笑,边往小吃街走边说。

      【泪目,姜哥真的是一个好记者!】

      【他那篇稿子我看过,写的很真实、很辛酸】

      【不说了,我要去看他写的文章】

      【建议你看完直播再去,我觉得他们俩能有发展】

      【对!!我觉得虞大佬态度软化了!他好像开始欣赏姜哥了!】

      【555555虞大佬夸人诶,难得一见】

      “那虞老师愿不愿意让我这个好记者给你做个采访呢?”姜衍琨笑眯眯的,眼里藏着喜悦与算计。

      到底是多活了几年,见过的人与事更多,虞汀知道他打着什么主意。

      姜衍琨是个做人物特稿的记者,最擅长挖掘不为人所知的背后故事,虞汀可禁不住他挖。

      虞汀想了想,婉拒:“我只想让人关注我的科研成果,而不是我这个人的故事。”

      姜衍琨却不放弃:“我会围绕你的科研成果来问,如果问到你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不说。”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虞汀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好吧,我们回头敲时间。”

      几句话的功夫,姜衍琨便带虞汀走到了一家餐馆前,他们来的早一点,还没到附近上班族吃午饭的时间,这家餐馆静悄悄的。

      虞汀看着觉得眼熟,抬头一看招牌,正是他曾经和姜衍琨总来吃的那家私房菜。

      虞汀到现在都记得,他们最后一次来吃这家私房菜,正是十年前的夏天,那时姜衍琨刚刚转正,拿了第一个月正式员工的工资,请虞汀吃了这顿饭。

      那时候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在工作上,他们是彼此的知己,也是最好的搭档,而难得的是,在生活上,他们也有着相当的默契,一些超越朋友界限的情愫便随之冒了出来。

      二十多岁的虞汀,还是个张扬肆意的年轻人,全然不是如今沉稳寡言的模样。

      性取向这种事,二人不曾开诚布公,虞汀便也拿不稳主意。那天二人都喝了酒,聊得高兴,是试探对方意思的好时机,他正分神琢磨着行动方案,便被姜衍琨扰乱了心神。

      他留着半长的头发,有一缕垂了下来,刚好要搭到酒杯里,姜衍琨便伸手替他拂到耳后。他的指腹抚过虞汀耳后的皮肤,忽然看着他笑了笑。

      那天酒喝得有些多,身上出了点汗,姜衍琨收回手时顺势抽了张餐巾纸,替虞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虞汀从他的第一个动作开始便有些呆滞,这是姜衍琨第一次对他做着这样大胆而越界的行为。

      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止步于那次试探了。

      没过几天,虞汀便辞职了,从此,季海这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十年过去,私房菜的老板显然已经成为了姜衍琨的朋友,见他们二人带着一大帮摄影师走进来,便招呼上来,将菜单递给节目组工作人员,扭头问姜衍琨:“吃什么?”

      “虞老师,有忌口吗?”见虞汀摇了摇头,姜衍琨便对老板说,“你看着弄吧。”

      “没问题。”

      姜衍琨对虞汀解释:“老板手艺很好,店在这边开了十多年了。他是个夜猫子,这个点估计刚开张,我以前半夜下班就爱来这儿吃,还剩什么食材就吃什么,反正每次让他随便弄,菜都挺好吃的。”

      虞汀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场子一时间冷了下来,两个人的约会,总不能让姜衍琨一个人一直找话题,虞汀想了想便问:“你做这种类型的新闻?”

      他话没说清楚,但姜衍琨明白什么意思,遂解释道:“挺喜欢的,人的生活百态嘛,总不能老看那种光鲜亮丽的,还有很多没有被关注到的、不为人所熟知的,甚至很多人认为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人,他们应该被看到,至少应该被知道。”

      说道新闻,姜衍琨就打开了话匣子,从他对新闻的理解、从业感受,一直说到他干这行十一二年所做过的大大小小的稿件。

      说到新闻,虞汀就控制不住职业病,反正姜衍琨既然都带他来了小吃街,来了这家私房菜馆,便十有八九是认出他了,只是对方大约还在怀疑阶段,不敢真正确定他的身份,因此才有着层出不穷的试探小手段。

      先前虞汀一直是回避与过去相关的任何,现在不如加一把火,虚虚实实,让姜衍琨看不出他的意思。

      “你有没有想过,做一个关于被机械取代的职业的新闻,那些因此失业的人,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机械师视角下的观点与见闻。”

      此话一出,姜衍琨都愣了,对方主动将话题迁到新闻上已经让他很诧异,如今又在选题上毫不掩饰地提意见……

      也是,如此聪明又搞怪,才更像是他。

      姜衍琨低头浅笑,又抬起一双笑眼对上虞汀平静的目光:“好啊,我正有这个打算,那就辛苦虞老师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