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徐家二少夫人 ...
-
自打两百年前大夏灭启,这中原江山换代的越发频繁,各路豪强揭竿而起,群雄逐鹿,闹闹哄哄一百多年,却是叫一个边西堡主拿下了半边江山,定了王朝基业。
萧圣祖朱笔一辉,国号大衍,大业初辟,此后三十年间,圣祖北驱匈奴,东惩倭寇,南征蛮夷,西平吐蕃(bo),逐鹿中原。当是时,成就大业。
而后其长子萧研年继位,年号仁昌,庙号仁宗。仁昌帝在位三十三年,期间施行黄老无为之治,广施恩德,抚恤百姓,以工代赈,重农护民,科举取士,兴国兴业。
然,仁宗子嗣颇多,晚年又沉迷道术,无心朝政,加之太子早逝,国本不立,这大衍朝政历经多次纷争,由皇三子萧煌仪与皇五子萧煌肃两大派系把持,皇位相争,一触即发。
后仁宗逝世,大太监宣旨,皇三子萧煌仪继位,年号承平,这场皇位争夺方才出了结果,于是又是一番血雨腥风,让人感叹那至尊之下埋葬的枯骨。
直至承平十二年,一道春风卷雪,京城宣武门门口的褐色石砖,才露出那一抹青色。
二月初头的京城,还蒙着薄薄的一层雪,京畿街道司的衙门倒是早早开了,管勾郑启然唉声叹气出了门,领着三百兵士,开始他勤勤恳恳扫地的一天。
这头,郑府的门却是悄然打开,郑家三夫人,即郑启然的嫡妻,面带郁气的着两个贴身丫鬟乘上了自家的马车。
那马车一骑绝尘,弯过了深巷几曲,到了宜仁坊一座府宅大门前。
这座宅子,比之郑府那是大气许多,白墙玄檐,玉柱朱门,门前一对方形抱鼓,门楣四个墨绿木雕,彰显着主人家的身份和底蕴,这便是京中新贵,淮阴侯徐向宁的宅邸。
都说承平帝即,有人喜,有人忧。
忧者好比郑家,百年朝中的积攒一朝崩塌,家族衰微,喜者如同淮阴侯府,从龙之功宦途登顶,族中女子入主中宫,淮阴侯官达尚书,叫人直道这王朝九五的更替,亦伴随着世家勋贵的盛衰。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
郑夫人扶着丫鬟的手,心情沉重的下了自家马车,只见淮阴侯府门口,另停了两架马车,那二家的夫人,也扶着丫鬟的手,步履端庄的过来了。
“顾夫人,李夫人。”
郑夫人快步上前,面上的郁气倒是消了。只是想起自家事来,还是不太爽利,故而面上的笑容带了点勉强。
都是宅子里的狐狸,哪有不清楚郑夫人面色的道理,李夫人生的富态,心也阔达,当即笑着牵起郑夫人的细手,“妹妹何苦为那薄情郎忧愁,叫我说咱们家财不愁,好好将哥儿养起来,哪需指望他呢。”
郑夫人苦笑:“姐姐家的哥儿聪慧勤敏,望子成龙不过时日,是不知妹妹家中顽童,不肯习书便罢,一身软骨练武也不成,叫他祖母养的娇气,老子一个九品官,却梦着恩荫,如何是了。”
她连着唉声叹气,目光有些殷切的望向李夫人身边一身气度,淡然处之的顾夫人。
可她哀怨半响,顾夫人面色是半点不改,郑夫人有些急了,便道:“只可恨,郑家身份低微,族学也请不到好先生,若是,若是…”
若是能去顾氏族学,那便不愁了。
她那神情叫李夫人看的清楚,面上的热情收罢,嘴也不再劝慰了,只立在一旁看笑话,可笑,攀附这事多了去了,从前以为郑夫人是个风轻云淡的性子,自己拉扯一把叫郑夫人多条人脉,原来人家心里早瞄着高枝了。
瞧郑夫人说的,这满京城里谁不知道顾家族学名士鸿儒不知凡几,族学严谨,非顾家子弟不可进。还能为你开个口子不成?
果然,只见顾夫人缓缓说道:“顾家族学不进外人,若是郑夫人想要哥儿来顾家求学,我叫五爷指导指导他罢。”
顾夫人其实是顾家五少夫人,而顾家五少爷顾遥辉是今科进士,二甲传胪,如今在司天台任主簿一职,虽说是从七品,不过做郑家哥儿的先生,教导几句绝对是够了。
哪知,听了顾夫人这话,郑夫人喜热全无,整个人神采黯然,活像别人负了她一般。
她那副作态,让李夫人愈发不喜,开口赶人的话漏到嘴边,却叫一阵脚步声打断了。
来人是淮阴侯府的二少夫人身边的小厮千里。
“三位夫人,方才门房已告知夫人和二少夫人几位的到来,二少夫人特意派了小的来迎接三位夫人,夫人跟着小的过去竹溪堂即可。”
李夫人见小厮气都没喘匀,又是转身要走的模样,攀上顾夫人的手臂当即笑道:“咱们可得加紧了,瞧这模样,可知咱们瑶瑶等不及了。”
方才还漫不经心的顾夫人如今笑靥晏晏,“是要急些,如今几时了?”
千里边走边道:“辰时三刻。”
“呀!原是过了这么久,那你快领着我们去罢!”李夫人咋咋呼呼的跟上千里,顾夫人任她拉着,步调虽不改,但面上也有些急色。
只余郑夫人,瞧二人急冲冲的进门,完全忘了她这个人一般,又想到入顾氏族学之事不成,又气又怨,在原地跺了跺脚,竟是拉上丫鬟的手:“咱们走吧,这顾家李家,沆瀣一气,徐家同他们交好,看不起咱们,咱们不进也罢!”
扶着她的丫鬟还有些犹豫,只是主母已经上了马车,她只能急忙跟上。
郑夫人走了,如同她没来一样。
李夫人和顾夫人跟着小厮千里一路直奔竹溪堂。
竹溪堂,堂如其名,有翠竹林立,清溪围绕,竹溪堂虽是属于徐府内院,但更像一座独立的园子,里面雕栏玉砌,比之徐府,更要豪华一番。
这是徐府二房,徐文霈和顾瑶归的院子,院里一房一瓦,一床一榻,朱翠帐幔,汝窑花瓷,桩桩件件皆是由二少夫人一手置办。
徐家二少爷喜竹,二少夫人便为他造了这座竹林。
徐家二少爷喜静,二少夫人便着人开凿小溪环绕竹堂,叫人不能打扰。
于是这竹溪堂,说来正经一点的主子,也只有徐家二少爷和二少夫人,便是他们的嫡子徐廷隽,都在竹溪堂东侧的得孺院里待着。
如此贤妻,夫复何求。
奈何徐家二少爷徐文霈是块木头。
竹溪堂到了。
千里侯在门口,身子一弓,侧出手,恭谨道:“前面便是竹溪堂了,二位夫人屈走几步,知书姑娘在竹溪阁候着。”
顾夫人和李夫人点了点头,带着自家丫鬟入了竹溪堂。
两位夫人熟路轻车的绕过竹林,入门便踏上一道曲折游廊,廊下石子漫成甬路,铃兰盆栽绕着回廊摆开花香四溢。
游廊通着房舍,正南三厢客房,正北卧房两间,连着厨仓两间,正西一座楼阁架在湖白之上,黄石假山,白玉为阶,正是几人位置所在。
知书姑娘提着两个铃兰花雕的檀木糕点盒子,见只两位夫人前来,笑容丝毫不减,行礼:“见过顾夫人,李夫人,二位夫人快随奴婢进院吧,少夫人可盼着二位许久了。”
说着,知书将糕点盒子交到二位夫人身后的几个丫鬟手上,复行一礼,再引着夫人们往内院去。
她是二少夫人的陪嫁大丫鬟,管的就是夫人院子的接纳礼待,这礼数上最是令夫人们满意的。
一行人往院东边去,这一进院的东边是一间正堂,正堂分内外,外头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椅案,堂中央挂着一张百花争艳图,绚丽多姿,往里走,是一间书室,案几,檀木架上规规整整的放着书画,室内两侧,复开二小门,通典藏室和里房。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竹溪堂正院,院西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一小沟仅尺许,流水入墙,绕阶缘屋至正院,盘旋竹枝而出,溪水淋落院中石山,自成仙境。
院东之间则有三两大株桃树梨花兼着芭蕉,繁茂成林。
林间设石桌石几,铺贵妃塌。
知书姑娘领着二位夫人过来时,那石桌上还摆着几盘糕点,一盏果酒,一盏牛乳。
朱色打底的贵妃塌上,瘫着一位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胖美人。
徐家的二少夫人,顾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