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晨光熹微,逐渐泛白的苍穹方露出一线猩红,如一把带血的长剑横在天际。
      宋都汴梁的皇城正门乾元门迎进了一个人。乾元门巍峨壮丽,金钉朱漆,是帝王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被从乾元门迎入的身份必然尊贵无比。然而那人并非皇亲国戚,也不是外国使臣,只是一个老道人。
      那道人并未乘轿,连一个随从也无,只是孤身一人,随着引路的小黄门信步走着。他头顶结髻,鹤发长须,却面容红润如童子,身穿道袍,一柄拂尘插在背后。青色袍衫随风招扬,飘飘然如冯虚御风,遗世而独立。
      宫城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峻角层榱、曲尺朵楼、勾心斗角,皆是常人见所未见,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那老道却殊无半点惊羡之色,熟视无睹一般,随着小黄门一路前行。绕过最为恢弘的大庆殿,他们一直走到紫宸殿。紫宸殿是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后的受贺和接见外国、也夷使臣都是在这里举行。小黄门心里直嘀咕,不知这牛鼻子老道有何能耐,竟有如此殊荣。
      小黄门请老道在门外等候,自己进殿通报。随后又出来几个小黄门,将老道迎了进去。
      紫宸殿丹墀之上的龙椅中正坐着一个中年人,容貌俊伟,仪表不凡,身着公服与直脚轐头,正是宋主赵匡胤。他一见那老道进来,竟然不待老道行礼,便从椅座上立起,一路小跑来到老道面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老道也不跪拜行礼,只是微微颔首,算是见礼。
      一众小黄门看得都心中惊疑,赵匡胤却不以为忤,爽笑道:“先生乃方外之人,不必拘世俗之礼。”
      这个老道正是五代时有名的得道之人,传闻与吕洞宾等人素有交往的陈抟。他字图南,号扶摇子,皆是取自于庄子《逍遥游》之意。赵匡胤尚未黄袍加身之时曾与他在华山对弈,赌注便是一座华山。后来赵匡胤不敌,登基之后便依约将华山赐予陈抟,免收赋税。也是自那时起,赵匡胤便对陈抟推崇之至。
      赵匡胤细细端详陈抟面容,其时陈抟已是百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虽须发胜雪,却是面如童子,不禁心中啧啧称奇,道:“陈老先生与初见之时并无半分差别,真为得道高人。”
      陈抟微微一笑:“官家却有大变化。”暗指赵匡胤当时不过是殿前都检点,现下已贵为天子。
      赵匡胤心中得意,朗声大笑起来,笑完之后,却面有忧虑之色。赵匡胤又与陈抟寒暄几句,便令小黄门引陈抟下去,为他设宴。

      宴席设在延福宫内一处亭台下,芳花佳木,蔚然成荫,竟是个幽静的所在。
      席上只有赵匡胤、晋王赵光义兄弟,以及宰相赵普和陈抟。由于陈抟修习辟谷之术,只饮琼浆嚼英华,故而宴席上只陈列了茶花索粉、莲花饼等几样精致的小菜,另备有鹿胎酒。陈抟却只略略饮了些鹿胎酒,对那些菜式竟是动也不动。宴席上,赵匡胤等人都询问了些养生之术,可是陈抟一望便之,赵匡胤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禁捋须笑道:“官家若是真想白日飞升,可这江山社稷又怎么舍得下。”
      赵匡胤闻言,重重叹了口气,“不瞒先生,我据有中原,可是南方四分五裂,南汉、南唐、吴越各据一方,北有北汉、大辽虎视眈眈,黎民颠沛流离,实在令我心中不忍。只盼能早日一统中国,救天下人于水火。”
      陈抟点头道:“唐末以来,天下烽火四起,群雄割据,朝代更迭不断,苦的便是天下百姓。官家有一统中国之志,实在可喜可贺。贫道不让,私窥天机,官家之愿有望达成。”
      赵匡胤闻言,面有喜色,却又听得陈抟道:“只是近日来,太白昼见,二日相触,贫道才疏学浅,不敢妄窥天机,思来想去,只道是有主天下之命者,怕非为官家一人。”
      赵匡胤面色骤变。
      陈抟看出他心思,缓缓道:“官家也不必太过焦虑。贫道翻阅古书典籍,发现春秋之时,太湖曾凭空出现二洞。吴王阖闾派毛公入洞探寻,曾于洞中石几之上觅得素书三卷,阖闾不解其意,请孔子辩之。孔子说:‘此夏禹之书,并神仙之事,言大道也。’夏禹曾得神仙授书,想来便是这三卷经书。得到此书,想必天下归一、长生不老,也并非难事!”
      赵匡胤一听,大喜过望,忙道:“那经书现下但在何处?”
      陈抟摇了摇头:“贫道不知。”
      赵匡胤乍听之下,不觉呆了一呆,掠过一丝失望之色。赵光义蹙眉道:“道长如此说,岂不是拿官家做消遣。”
      赵匡胤知道陈抟必然不会无缘无故提及这大禹经书,向赵光义使了眼色,示意他噤声,只是和颜问陈抟:“先生不然不会平白同我说这么个故事。”
      陈抟微笑着颔首抚须:“不愧是君临天下之人。当年毛公将经书献给阖闾之后,担心会被杀人灭口,便连夜将经书上内容抄录下来,交给素与其交好的铸剑师干将。”
      在座其余三人不禁都呀了一声。
      “干将与其师,越国的欧冶子一道,应楚襄王之邀在龙渊谷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绝世利剑,也将经书要义暗藏在剑上。阖闾听闻,等到干将替他铸成莫邪、干将剑后,便将干将杀害。楚王得到剑后,竟然参详出了工布剑上的经文。晋国听闻楚王得到绝世宝剑,集结大军前来抢夺,然而楚王在城墙上挥舞了一下工布剑,晋国大军居然便溃不成军,可见这经文所载的大道的厉害之处。”
      赵普颔首道:“我少时也在《越绝书》上看到过相关记载。当时只道是世人夸张宝剑的出奇之处,不料这宝剑背后竟有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
      陈抟点点头,继续说道:“若是能参透所有经文,问鼎天下当易如反掌。可惜楚王只参出了工布剑上的经文,而吴王亦只得只言片语。饶是如此,阖闾也攻破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
      众人忆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又都唏嘘不已。赵光义在陈抟开始讲述大禹经书的下落之后,便一直默然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赵匡胤想到了什么,皱眉道:“那楚王又有何建树?”
      陈抟道:“楚王参详出工布剑经文后,立志一统天下,派庄蹻自巴、蜀、黔中进入滇池,远征夜郎,却不料巴蜀等地被秦占据,无法回楚,便在滇池建立滇国,工布剑亦留在滇国,成为镇国之宝。滇国弹丸之地,地处偏远,毒瘴重生,国民俱是蛮夷之人,却国祚绵长,便全仗了大禹经上的治国济世之理。”
      赵匡胤一听那工布剑竟然流落其时大理国一带,不禁眉头大皱。当时大理国不受宋朝节制,往来也不多,又多是西南蛮夷,风俗迥异,民风剽悍,又多蛊虫毒瘴之类,要寻回宝剑便大是不易,只好在另外两把剑上作打算,忙向陈抟打听。
      陈抟不疾不徐地道:“另外两柄便是龙渊、泰阿二剑,秦始皇一统中国时,连同吴王所藏三部完整的经书一起,落入秦始皇之手。”
      众人听得此言,心中失望又多一分。若是当年秦始皇将经书藏于阿房宫,则西楚霸王一把大火,势必将经书烧了个一干二净,两把铁剑也要化成了一滩铁水。若是秦始皇将经书带入了坟墓,也是大大的不妙。且不说天长日久,秦始皇陵具体位置难以考证,就是皇陵内重重机关也是轻易碰不得。当年曹操组织摸金校尉发遍天下墓冢,也没有去发瑰奇富丽的秦始皇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赵匡胤喟然长叹,“看来这宝物终究与我无缘。”
      一直默不作声的赵光义忽然道:“道长所言的经书如此神奇,始皇帝手下能人异士辈出,未必不能解出一二,何以会二世而亡?莫非这经文不过徒有虚名?”赵匡胤和赵普一听之下大觉有理,不由也都向陈抟看去。
      陈抟意味深长地看了赵光义一眼,道:“殿下说的是,只因秦始皇得到宝剑和经书之后未能解析其意,便都逸散了。当年徐福见到此书,决心据为己有,便谎称能寻找神仙破译经文,寻找不死药,将经文骗走,带三千童男童男出东海。秦始皇出巡路过洞庭湖,剑气所感,出现狂风巨浪,便解下双剑投于湖中。”
      这两个典故三人都非常熟悉,是以听陈抟如此道来,都微微发怔,都未曾想到这耳熟能详的故事之后竟然有这许多关节。
      陈抟见三人都静默不语,便继续道:“那一双宝剑被楚中巫师所得,结合湘西蛊术、赶尸术,创立云梦花镜宫,一直为武林中人所忌惮,四十余年前也就是后唐天成三年,被南吴和江南光霁庄联手所灭。而徐福出海并未找到蓬莱仙岛,却寻到了另一个方外仙境,不见于典籍所载,取名为凌虚岛,三千童男童女便在岛上繁衍生息。徐福根据大禹经书推演易数、参悟武学,使得凌虚岛成为中原武林之外一个最为隐秘奇玄的所在。”
      赵匡胤听到这里不禁要慨叹天下之事,实在难为人算,又想到如此一来宝剑经书都难以到手,又神色黯然。
      陈抟看他脸色,微微一笑,自怀中取出一卷经书,交给赵匡胤。赵匡胤展卷一看,只见上面的字歪卷扭曲,如鬼画符一般,全然不知所云。赵普凑过头去看了两眼,不禁叫了起来:“这……这文字,我曾经在殷墟下掘出的甲骨上见到过!这难道是……”
      陈抟目露赞许之色,颔首道:“相公果真学识渊博,这便是那大禹素书其中一卷。唐开元中,浙南叶氏道人出海游历,阴差阳错竟到了凌虚岛,见到宝书,便暗暗偷出,回中土后,便献给了唐明皇,得到了明皇赏识,一路加官进爵。安史之乱之时,唐明皇避难蜀中,不慎将宝书遗落。当时他神思不属,也并未放在心上。结果这经书便在蜀中历经战火,损毁大半,余部辗转落于后蜀后主孟昶之手。贫道与后蜀宫中之人有些交情,后主又只识风花雪月,全然不知这经书的妙用,便将此书给了贫道。”
      赵匡胤本以为得书无望,此时竟然全然不费功夫得到小半卷残书,虽然其上经文是一字不识,仍是捧了经书看得不忍释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赵光义愣愣地看了半晌,回过头来问陈抟:“敢问道长,那另外龙渊、泰阿二剑,是否便在南唐?”
      陈抟摆了摆首,“这贫道确实不知。”
      赵光义点了点头,“无论是否在南唐,这南唐是一定要取的。”
      赵匡胤放下经书叹气道:“我欲直取南唐,无奈长江直如天堑一般,无法横越。”
      赵光义道:“我正有一事要向官家说明。太湖杨氏日前差人来报,说是发现有一南唐士子名作樊若水,数举进士不第,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便藏身广济寺内,剃度为僧,暗中绘制渡江地图,历经多年,如今已经完成,名之为《横江图说》,只是苦于无法上表。”
      赵匡胤合掌笑道:“真是天助我也!”他深知太湖杨氏在江南势力不小,与南唐素有罅隙,倒是与宋廷交好,当下便决定请杨家派人将《横江图说》速速送来。赵光义又问起工布剑,赵匡胤沉吟良久,“唐门在蜀中素有势力,又熟通毒物,不如便请唐门相助罢。”唐门自宋破后蜀之时,已归附宋朝。当下便有人将命令通传了出去。
      赵匡胤此时了却了心中大事,心情大振,哈哈朗笑着向陈抟敬酒:“多谢先生助我!”
      陈抟却摇了摇头,“贫道并非助官家。贫道只是不愿再见生灵涂炭,乃是助天下人。贫道出家之人,不念官爵荣禄,但愿官家能许一世河清海晏、天下太平。”说罢,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广袖一摆,步履翩翩,也不见他腾跃,仿佛只是信步而走,却恍然间已飘飘然越过高高的宫墙,消失在朱墙碧瓦之间。
      在场三人目瞪口呆。赵匡胤兄弟自恃武艺高强,却也从未见过如此轻功身法,不得不摇头长叹:“直是真仙人啊!”赵光义昂首冷笑,心中却想,此人出入宫禁如入无人之境,若是敌非友,可是危险之至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