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出马仙18 ...


  •   是夜,熟悉的叫魂声让黄鹂清醒过来,从卧室门穿过,就看到黄天彪在朝她笑,另外四人站在堂屋口,亦是唇角上扬的看着她。

      黄鹂心中有些难受,白日的事,让她很受刺激。世间因果,并不是一两句就可解释清楚的,那个结局,实在太惨太惨,让人要用生命做为代价。

      黄天彪小声对黄鹂道:“怎么,今天脸色这么不好?”

      黄鹂随着众人飞到半空,这次,他们是向着正东方向,临出村子时,她特意看了张柱家一眼,那里有着浓重的黑气,是死者受折磨而死的怨气。

      黄鹂小声回着黄天彪:“村里死人了,死的很惨。”

      黄天彪拍着黄鹂肩膀,笑道:“怕了?”

      黄鹂摇头,又点头。

      “孩子,这世间,有前世因,来世果,也有今世因,今世果。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了却因果,维持正道。如果是个拇指大的因,他却想来讨西瓜大的果,这明显就是错的,就需要我们来纠正。这也是在替天行道,维持正理。如果是西瓜大的因,他来讨西瓜大的果,我们就不能去干涉,因为这是正常的因果,如果说,前世的因,来讨后世的果,那也要看情况,打听清楚,再做决断。”黄天彪细心和黄鹂说着其中道理。

      黄鹂点头,心中有些明了。

      黄天彪继续说道:“不要怕,鬼魅并不可怕,凡事皆有因果,人虽有恶,但也可救,劝人向善,助人为乐,亦是在结善因,但是,有些恶因,就必须会尝恶果,阻挡不得。这些,我们都会教你。”

      黄鹂点头,二舅姥爷说过,谁都会害人,唯独身后的仙家,不会害他的弟子。弟子就是仙家在人间的正身,只有无条件的相信仙家,才能为仙家积攒善缘,让仙家早日成神。

      东边是一片地,多是种的花生玉米,花生马上就要成熟,这几日就可薅下来,家里还有不少花生,过几日她也得帮忙下地薅花生。

      再朝东边,是条大路,十里八乡的每有人去世,多是在这条大路上烧花轿。大路的对面就是另一个村子,小时候,她也在这边念过书,这里是潘湖村,以前的小学校已经破旧,此刻大门紧锁,还依稀有着小时候的模样。

      整个学校,都散发着淡淡黑气,这些黑气,是属于坟墓的气息,学校建在坟墓上,亦不是空话。黑气很淡,孩子们阳气足,这些黑气对身体并无大碍,至多会在夜里做些噩梦。

      穿过学校,就是一片居民区。成片的红砖房,要比自己村整齐的多,住户也要多。人一多,阳气就多,怪事就少,所以,人是全居动物。穿过这片红转房,来到一片靠近河沟的村子,村子很奇怪,周遭多是树木,整个村子都盖在树林里。

      黄鹂发现,有些两人粗的树中,竟然散发着阵阵青气,树身在月光下,一起一伏,像是在呼吸。黄鹂正在皱眉看着,突听蟒天龙惊呼道:“四蟒困龙!”

      黄鹂不解,忙看向黄天彪,黄天彪亦是一脸震惊。

      众人悬浮在树身边。

      蟒天龙指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道:“这四棵大树中,都有四只水桶粗的巨蟒,这个村子里,应该有个大本领的人,又或者,压着个大家伙!”

      黄天彪道:“我草!惹不起,惹不起,咱快走吧!”

      众人升空,离开了这片小村子。

      等离那村子近千米,黄天彪才对黄鹂道:“四蟒困龙,是个古阵,现在已经失传了,那个村子,最少也存在千年,下面多是压着恶龙或者龙属妖物,咱们打不过,也惹不起。那些,都是有本事的修行者以寿元为代价,换得困住为祸一方的妖物,若是有人砍了那四棵树其中的一棵,那妖物就有可能脱困,若是全部砍了,那妖物就有可能逃脱,但现在,过去了这么久,那妖物已经死了,或者奄奄一息了。具体我也不知道,总之,遇到这样情况,跑,有多远,跑多远!”

      黄鹂点头,对那个庄子心中存着敬畏。

      后又想了想,道:“这个阵,对那个村子的人有什么影响么?”

      蟒天龙道:“有,一甲子就会出一个疯子,守着村子中的四棵古树,其实,那个疯子就是当年下阵的修士!这个阵要比想象中要厉害的多,那个修士,付出的代价要惨痛的多。千年前的修士,要比现在执着,厉害,现在的,多是些沽名钓誉之辈,贪生怕死!”

      话中带着鄙夷不屑,蟒天龙生的高大,又穿着铠甲,带着长剑,很是像古代的将军。

      黄鹂对这位蟒仙带着天然的敬畏,对他说的话自是不敢质疑。

      此时弯月高悬,夜空明亮,众人离地近十米,地面的情况看的一清二楚。这里是一片农田,田中多是坟包,坟包上长满野草荒凉又死寂,一看就是常年没人打理。月光下,几乎每个坟包前或站或坐,或躺的有着黑影。这情况,黄天彪说过,常年无人祭祀的坟包,会变为野鬼,若有人走夜路,这些野鬼就会跟随,希望讨些供奉或者香烛。

      遇到这种情况,多是花钱消灾,到四岔路口跪着烧纸,念叨念叨,野鬼便会离开。

      也有些道行高的野鬼,会去抓人做弟马,一旦立了堂,那个弟马就非常会通阴,驱鬼,下地府问事,最是在行。

      所以,夜晚,大家尽量不要走夜路,走夜路若是碰到声响或喊声,也不要回头,更不要从荒郊野岭过路,不管阳气足不足,被鬼缠上,总是会运气差,身体不好。

      在一处四岔路□□汇的地方,路边有着一条河沟,河沟并不小,有近五米宽,河沟中泛起浓浓的黑雾,一看便是凶地!

      掌教胡天霸停下身子,立在河沟上方。

      这处四岔路口,都是泥路,一条小桥横立在河沟上,小桥很简陋,只是由两块石板搭建而成。

      胡天霸皱着眉,声音带着不悦,开口道:“怎会如此开桥?这不就是奈何桥么!”

      黄天彪道:“现在的人,只信科学,天不怕地不怕,那还相信什么犯冲,奈何桥之类的话。”

      仲四海和常小龙,蟒天龙皆是点头。

      胡天霸直摇头,道:“唉!俗话说,积德行善,修桥搭路,修桥,搭路,搭的是善缘,这!”

      众人皆是沉默,黄鹂亦是不敢说话。

      沉默许久,胡天霸,带头飞离。

      他们是元神之身,可对付鬼怪妖邪,算命解卦,对待实体之物,倒真没办法。

      行至远处,黄鹂问黄天彪:“黄叔,那桥怎么回事?”

      黄天彪摇头道:“那桥,又称奈何桥,从远处过来的人,容易被遮眼,一个不注意,就会蹿到河里,那河里的黑气,就是这么来的。以后你若是有钱了,多修桥铺路,这修桥铺路,也是有讲究的,那桥必须是微拱起的,还需带围栏,若是平的,搭的就不是阳间的路,自然就会出事。”

      黄鹂回望那座桥,隐约中,她好像在那水中,看到了四张人脸,白的发青,似在看她。桥不坏,那些亡灵就会一直待在水里,饱受寒冷,水泡之苦。

      以后有机会,定要将这座桥重修。

      黄鹂心中暗暗发誓。

      又转悠了半个小时,未寻到合适的缘主,只得打道回府。

      黄天彪的开导,让黄鹂心中稍好受些。

      次日清晨,小村庄人心惶惶。

      但凡过路,绝不走张柱家门口。张柱家的邻居更是吓的排着队到黄鹂家烧香求护佑,黄鹂的香堂在小庄子已经人尽皆知,不管心中信不信,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思,烧着香,求着安慰。

      张柱家边上的邻居,黄鹂唤老太为四娘,四娘带着他的小孙子前来找黄鹂,说小孩有点呆,像是被吓着了。黄鹂仔细一看,小男孩坐立不安,眼神乱飘,心神不定的模样。这模样一看,便是丢了一魂,点了了香,为他收了魂。

      收魂后,小男孩有些昏昏欲睡,靠在他奶奶的怀里,一会儿便睡着了。收魂后嗜睡,是因为身体丢了魂,睡觉总是收惊,魂刚收回来,便觉得困,想睡觉,这是正常现象。

      村子里的人都很淳朴,只要是来上香的,都会提着鸡蛋,或者摘些蔬菜,桃子,梨之类的水果,黄鹂没有推辞,都一一收下,只有收下东西,乡亲们才愿下次有事来找她,这也是身后仙家的意思。

      八月初四,家中花生可以薅了,黄鹂娘再没时间做饭,黄鹂便接下了自家锅铲子,开始了一日两餐的送饭。

      农家人,一要忙起来,就顾不得吃饭,黄鹂都是将饭送到自家地头,早上烧的丝瓜炒辣椒,煮的稀饭,买的小麦煎饼。

      黄鹂父母吃完,就催着她回去。中午日头毒辣,黄鹂便煮了绿豆汤,给自家爹妈送去,八月的天,竟然比夏天还热,真是让人心中恼火。

      等一大锅绿豆汤不发烫,黄鹂便提着两水壶送了过去,天热,多喝水对身体好。

      等到太阳下山,黄鹂已经做好了饭,炒了辣椒鸡蛋,烧了个茄子,煮了米饭,绿豆汤还有一盆,也盛在了桌上。

      等到天将黑,黄鹂爹妈才一身疲惫的踏入家门。

      吃完饭,天已经黑了,黄鹂娘靠在椅背上,念叨着:“三丫长大喽,都会做饭伺候爹娘了,黄忠,你这闺女真是没白养啊。”

      黄鹂爹笑道:“这才那跟那儿,享福的事还在后头呢。”

      黄鹂娇嗔道:“妈,爸,你们别打趣我了,我虚岁都二十三了,又不是七八岁的小娃子。”

      一家人笑闹了阵,黄鹂刷好碗,便进了屋子。

      家中没有浴室,只在早上压好水盛放在桶里,暴晒一个下午,便热的烫手,父母没回来时,黄鹂便洗好了澡。也留了水给自家爹妈,待会他们会自己洗澡。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家家户户起早贪黑的薅花生,有些农户怕热,便夜间薅,白天休息。黄鹂爹妈亦是每天四点钟便起床,晚上天黑才回家。

      黄鹂虽心中疼惜,却是受不住那苦,她只是在地头呆了半个小时,便浑身滴汗,若是干活,怕是得中暑。

      八月初十,家中夏花生已经薅完,黄鹂爹每日将薅完的花生堆放在大门口,等大门口堆放了满满两大堆花生藤,地里的花生终于薅完了。

      自家爹妈便开始在门口栓花生,栓花生也不是个好干的活,每日起早贪黑自不必说,光是防止花生崩到脸上,就是一个难题。晚上天不热,黄鹂也坐在门口,帮着栓花生。两大堆花生,整整栓了三日,栓好花生,还要扬花生,然后晒,晒干了后,便有人上门收,今年花生还算丰收,两亩六分地花生,收了快两千斤。花生一块三毛一斤,买了两千五百四十块钱。

      一家人忙活了快半个月,经过半年土地生长,两亩六分地花生,除开种子化肥,可以赚两千块钱。

      两千块钱,在发达的城市中,不过一个月不到的工资,在农村,却是半年的收成,一年的生活费,又或者是一笔巨款。

      农村,和城市已经慢慢拉开了距离,像她这一批的年轻人,能外出打工,绝对不会留在村里,父母这一辈,基本都不愿意外出,这里是他们的根,不管如何,都要坚守在这里,哪怕挨饿受冻,能不离开,也都不会离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出马仙18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