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寄寺 ...

  •   唐朝贞元十七年暮春,一队车马缓缓驶向普救寺。红娘陪着莺莺小姐坐在第二辆马车内,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隔着马车的帷裳向外张望,欣赏着这一路的残春蒲东。
      因着莺莺之父崔相国病逝,崔夫人郑氏带着一双儿女,扶灵柩返回博陵原郡,半路上遇盗匪在前方阻路,无奈之下,只得调转车马,去往北三十余里的河中府普救寺暂居,又发信一封至京都礼部尚书郑府,嘱咐亲弟郑尚书派侄儿郑恒多带人马陪护返乡守孝。这郑恒既是崔夫人内侄,又是崔相国生前为爱女莺莺定下的许托终身之人,只因崔相国病殂,故而耽误婚期,未得成合。
      不期间,车马行至普救寺前,主持法本长老已等候在寺门。法本其人,年愈古稀,未出家前也是个满腹经纶之士,因数次名落孙山,不免心意惫懒,遂看破世事,经同窗崔相国引荐,在普救寺出家为僧,经半百修行,如今已是普救寺主持。得信知故友遗属要来投寺寄居,顾念半生情谊,带了知客诸僧,亲到山门迎接。
      崔夫人一行下得马车,与众僧见礼。莺莺头戴惟帽,借着身边红娘之手,轻提罗裙缓步下车。清风拂过,掀起帽帘,转瞬即落,面未全露,却已令未及离开的众香客惊诧。但见她一身蓝白素服,面白却未敷粉,唇红却不涂朱,樱桃半绽,未语还羞先腼腆,解舞腰肢,娇软似晚风垂柳。且说法本长老为崔夫人一行安排之所,位于钟楼南边香积厨前,是一座三进的四合大院,又分东西两厢,花草繁茂,曲径通幽,正适宜孀居守孝之人怡性散心。崔夫人携子欢郎住在东厢二进,女儿莺莺由红娘陪着住在其后的三进院内。
      崔夫人安心住下,静待侄儿到来。几日里,思及丈夫虽位极人臣,却天不假年,未及享用便急病而亡,不免落泪自伤,欲为崔相国做几场法事超度,以期崔相国之魂灵能脱离地狱诸苦,早日转世再享人间繁华。日间繁忙,不免冷落了女儿,又见春困乏人,担心女儿白日久睡伤身,便唤出红娘,命其趁佛殿无人烧香时,陪伴莺莺小姐散心耍一回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