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玉环成对 望君早还 ...
-
大舜在九嶷山下没了。
有人说大舜和那里作乱的九条恶龙同归于尽了,也有人说大舜杀了九条恶龙之后功德圆满回天上去了。
不过,唯一一个确定的事就是大禹一定会到九嶷山去给大舜建陵筑庙。启的草鞋早就磨破了,他从涂山听到消息后,就一刻不停的往九嶷去,他并不期望在路上就碰到禹。
终于,启远远就看到九嶷山下忙碌的人群。众人纷纷自发为大舜修墓,不论如何,作乱的龙不见了,湘江边上只剩下大舜的三齿耙化成的三块巨石。
启慢慢接近人群,一眼就认出石堆上垒石头的禹。
有人拦住了启,揪住他的后衣领,“现在不能过去。”启费劲仰头,看着这个有鸟喙样的嘴,一脸严肃不可反驳的人,嗤了一声,这人是皋陶,禹立的继承人,治水时司刑罚,正直无私。
这样刻板的人有自己认定的死理,沟通不了,“我找禹。”启直视着皋陶,没有一点怯弱,“告诉他,我叫启。”皋陶瞪着眼,盯了启好一会,启知道,所有人都称呼禹为大禹,他这样不尊重禹,但禹这些年都没有找过自己,只当自己死了,自己为什么还要尊重他。
皋陶放开了启,“在这等着,陵不修完大禹不会下来。”
对,启忘了,他是大水治不完就不进家门的大禹。
真讽刺,他是真看不到娘亲的委屈吗,哪怕就进来喝口水啊,不过他的目的达到了,全五服都称赞仰慕他。
启在检查官皋陶旁边等着,大姆脚趾碾着路过的蚂蚁,肚子突然咕噜噜大声响了好几声。
启旁边的皋陶没动,他们现在在较高处,几个人回头看,没看路,绊了一脚,差点抓着别人一起趴地上。
肚子饿了会响,但这么响的的确少见。
皋陶微皱眉,抿着嘴,忽然看到个人,“益,拿吃的来。”
伯益本来在人群中搬石头,听到父亲的话,有些为难,伯益从人群中挤出来,恭敬道:“父亲,现在还没到吃饭的时间,要儿子去山下讨些粟米吗?”
“带他去。”皋陶推了一把启,“吃饱了再上来。”
伯益看到了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孩,亮晶晶的眼睛里好像是有几分不好意思。
“是,父亲。”伯益在前面走,启在后面跟着。
伯益后面跟了个尾巴,感觉还挺好。
益十岁就跟着大禹治水,发明了打井取水,被封了伯,因为想一直跟着大禹,也就没有要封地。益很受人们尊重和爱戴,喜欢称他为伯益,所以伯益很快就讨到了一大碗稻米。
启很饿,蹲在门口,用手抓着很快吃完了,感觉小肚子左边挺起来一个大包。
“小孩,还要吗?”伯益也蹲着,用手指给启挑出来吃进嘴里的头发。启呜呜地说不要了,舔干净碗,启想把碗还给老婆婆,伯益把小孩摁回去,“头上有虱子,先别动。”
不行,他得赶紧回去堵着禹,不能让禹跑了。
“不要碰我头!”启去拽伯益的手,伯益看小孩生气了,这才用两个大姆指甲挤死一只虱子后不碰他头了。
小孩记忆力很好,走过一次就记住了,伯益追着小孩,“你叫什么?小孩?”伯益的大脚踩过小孩走过的泥泞。
“启。”启没回头,一门心思往山上走。
“治水启行?”启在前面顿了一下,他不喜欢这个名字,尤其是名字背后的寓意。
启加快了脚步。
“你是大禹的儿子?”
启几乎是跑起来了,他不想听到伯益说话了。
可是伯益几大步就抓住了启,眼睛亮晶晶,“大禹一直在找你的!”
启的眼睛闪了闪,又想起来刚才皋陶说大禹不会因为自己从陵上下来,嘴一撇,“切。”一下甩开了伯益。
陵已经快修的差不多了,启站回皋陶身边。
无聊的左右摇晃那一两肉。
终于,启看到禹从陵上下来了。
禹很高,向人走过来时气势雄伟,黝黑的皮肤中一双锐眼很锋利。
启仰着头一直直视着他,直到他走近,之后挥手让大家回去准备明天的祭祀。
皋陶也走了,启和禹一直看着对方,直到人都走掉。
启本来想当众就质问禹的,可当禹走过来时,启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漂泊许久的心有了一丝安慰,这是他的父亲,这也是家事。
启在脖子里拽出一块玉环,长发编成的绳子拴在对钻的孔上。
启把它举高,让禹好好看看。
玉环偏小,因为还有一块玉环应该在它的外圈。
禹的眼睛从垂下来的发上面移开,看着这块温润的黄玉。
启见禹的反应,心里的火着了。
“你就没什么话说?”
禹发干的喉咙有点疼:“安邑回的消息是,她背叛了我。”
启早料到禹会这么说,攥紧黄玉,“你觉得娘亲那样的人会做出那种事?你只听那些王八的话,就不肯回来问问我娘亲?”启说红了眼,“你知道吗,只要你回来,那些人怎么会敢……她从你离开开始没有一天不盼着你回来!”
“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你什么都不知道!我要带你去涂山,去给娘亲磕头!”
启要拉禹,禹闭上了眼,一动不动。
启很愤怒,想砸东西,刚把手举起来,又想到手里的是黄玉,一肚子火憋得他难受,快步往山下走。
没走两步,就见前面是皋陶,旁边恭敬站着伯益。
启想无视他们,皋陶却冷不丁说了一句:“若大禹不爱先夫人,今天也不会见你。”
启停下了,的确,他拿出玉环就是在试探禹对娘亲的态度。
可是他该是要恨禹的,他害死了娘亲。
“那他为什么十六年都不回去一次!”启喊得很大声,想让全九嶷都听到,尤其是山上那个男人。
启留了下来,他是一定要在他眼前,时刻提醒他去涂山。
傍晚,伯益送来了米,还有一盘芹,芹里有梅子,酸咸正好。
“启,先夫人不是在安邑吗,你带先夫人去的涂山?”
启没抬头,“嗯。”
“怪不得,大禹一直在阳城等你们啊。”
启不说话了,回涂山是娘亲的决定。
夜深了,外面还有人在忙碌,准备明天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