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借月的名义 ...
-
已过十五,边陲的月却格外的明亮。悄悄然地浸染了梧桐树叶,静谧的秋风让沸腾的初秋变得恬静,皎洁的月光平息了沸腾的空气,迎着秋风款款而来,进入她漆黑的眼眸,她的发丝微微吹起。阿卓,将一切尽收眼底,她抿着唇,低落的脸颊显得干瘪苍白,显得倦怠、疲惫。
月色倾泻潜入房间,洋洋洒在那架钢琴上,笼罩着它。阿卓,看见这一幕,擦干眼角的泪痕,迎着晚风静静地看着,似是想起什么她走上前,抚上钢琴,指尖划过黑白相间的琴键,在月光下落座,指尖微动,随着带一丝凉意的秋风,悠扬婉转的旋律回应着皎皎明月。就像,几百年前,贝多芬曾隐姓埋名在月光下弹琴,奏出的音符,搅散一池星光。借着月光的名义,赞颂着追求理想的人们,也鼓舞着每个远行的人;琴音里翻涌着的不为人知的汹涌澎湃的思念,在这一刻,借着月的名义,得以窥见天日。
阿卓,仰头望向触不可及的明月,披上长衫,走向朦胧的夜。苏公塔门前铺满月光,盛一壶甜茶,静静坐在长椅上。广阔无垠的草原被天空笼盖,深蓝的天上,清晰可见的星星呼应着月光,天向远方延伸,云起云落,一直到远处绵延的高山,山顶的雪还未融化。寂静的夜时而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发出的声响,有时一阵风刮来惊起一群黑鹳,飞向远方,成群北山羊星罗棋布地栖息着,时而,跑来几只驯鹿,时而,什么也没有。月光,大漠,天空勾勒出苍劲、粗犷的画卷,柔和的月光,却又显得它格外恬静 安逸。
眼前的景色,就像梵高的画里一样,恬静、淡美。阿卓,静静仰望着明月。古往经来,世事变迁,只有它一直悬在天上,亘古不变。曾有多少人给这轮明月寄托情感,明月曾照亮过多少人回家或前行的路,又有多少人在月下叹息、愁思…而它只是沉默着,带着沉甸甸的背负,偷偷藏匿。
好像旅途中所有的相遇与遗憾都托付给了月亮。这让我想起,李白曾写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啊,生命中有太多离别没有好好说再见,唯有借着明月的名义,再与内心深处的他(她)对望。
阿卓,登上小山坡,借着月光眺望,清风摇曳刮落枯叶,时而发出咔嚓一声。向西看能看见远方的国界,对面是一片荒凉的高原,向东看,她能看见一片草原,白天牧民在那放牧,夜晚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星光闪烁的远处,阿卓似乎看见历史的尽头,有一瞬间她甚至觉得时光真的能倒流,回到几千年前。就像陆游的《关山月》中所说“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文人挥毫笔墨,写下永垂不朽的诗篇,字字流露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将士,身后是自己的祖国和等自己回家的人,他们曾经把无法言语的情感寄托给明月,他们的家人也曾把担忧寄托于明月,远处的月光,就像他们的家人指引着他们,砥砺前行。
月光下的人,微微的叹息着,辽阔的思念,无垠的寂寞。阿卓闭了闭有些发涩的眼眸,她的亲人常常因为国家机密,而次次选择放弃自己,她的伙伴也常常在旅行的途中与她的未来不再同步,她小心翼翼珍藏生命里的彩虹,可彩虹也会转瞬即逝,她想拼命抓住生命,可生命常常伴随着痛苦。她没有多大的愿望,也没有多大的需求。她只好偷偷诉说着,青苹果一般的少女心事。只是不知,明月能否看透那仰望的人内心深处的叹息和孤独。生命中有太多遗憾或欣慰的瞬间,只好借月光的名义,安放无处安放的心事,借月光的名义,捕捉少年的炽热,镌刻少年的风尘仆仆。
漫长的旅途中,一刹那的瞬间或许不再存在,但如果是借月的名义,那这一刹那或许将会成为永恒,让一贞贞一幕幕的场景定格在那一瞬间。
如果表达不再随心所欲如果相隔千里,那就借月的名义,诉说这个良夜和那些未平复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