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偏偏 ...
-
《偏偏》
(这篇文章,你猜作者写的时候用没用心?文章末尾有一些批注)
“人道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每读到这首诗时,我的心就会莫名跟着刺痛一下。恍若隔着千载时光,触碰到了同一处未愈的伤口。在厚重的历史里,那隐隐作痛的滋味,仿佛正在与我同频共振。
“偏偏”一词,听起来就像放弃后无奈的叹息,却又像心有不甘的余念。宋元易代之际,张四维没能遇见他的洛阳花开;而我,则是险些丧命于那世人称赞的地方,偏偏是我,被这墨菲之咒选中。
偏偏,我捱过了14岁那年刺骨的雪,也扛住了15岁那年酷烈的夏,却偏偏望不穿17岁这年这无尽的长夜。提起笔,想写下点什么,可那么多的话却如鲠在喉,拿起笔 又放下。我究竟该用怎样的语言描写此刻的惆怅,描写这漫长的夜?
如果放下所有修饰,那么我真的疲惫了厌倦了。我厌倦了稠密的夜色,厌倦了找不到出口的迷茫,也厌倦了,这块令我心伤的地方…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沉甸甸地压在胸口,让人喘不过气。我曾以为熬一熬,便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却不料两三年的时间,仍是没有尽头的跋涉。四周都是寂静的,黑暗的,我只听见自己的心跳,一声声,敲打在看不到边际的黑暗里。可两年前,我拼尽了最后的气力,独自穿过了那段充满泪水与心酸的时光,忍着浑身的伤痛,却走到了这片绣着金边的牢笼里。而我,却偏偏就被困在了这片无风之地。
到此为止,只好安慰自己,这是命运造化弄人,可再多的话无非都落在了那两个字“偏偏”——偏偏是自己时运不济,偏偏是自己被弄人的命运选中。
偏偏,我解开过死局,历经过逆风局,却偏偏,逃不出这困局。现在的我,就像07年的布兰妮,我们都处在人生的低谷时刻。镜头闪烁,流言如刀,在这至暗时刻她咽下所有的苦涩。而此时的我,也在无人注视的角落,一点点收拾着一地狼藉。但我们都明白,低谷不是终点,而是重新扎根的土壤。她倔强的反抗,一次、两次,她成功了,最终挥别阴霾,重返舞台中央,她的天亮了;可我,曾无数次的尝试勘破黑暗,三次、四次、十次…直到数不清,到最后却只剩下在在寂静中保持呼吸的力气。可偏偏,我这里的黑夜仍然漫长,这方寸之地,竟能困住那鲜活的灵魂。
我见过世事变迁,也看过人情冷暖,却偏偏,看不透这里人心善变。镜中人怎么会失去面孔,港湾为何会变作迷宫,她又怎么会葬身于她曾最热爱的地方。程心看不透人性的复杂,也看不透自己“善良”背后隐藏的脆弱;而我,则是用最纯粹的好意与憧憬,却灌溉出了最恶的果实。
多少句“偏偏”,既似命运捉弄后的自嘲,又如深夜独处时的不甘低语。
偏偏,我等不到那翘首以盼的小舟。一年又一年,星辰醉了眼,一直等到秋水渐老。潮信有期,人信无凭。我望尽千帆,皆不是等待的那一叶。江岸芦花白头,天际归雁成行,偏偏人间最远的距离,是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反复煎熬。想等你靠近,却等到了海啸呼风而来。等,是一场无声的凌迟,割裂时光,也磨尽痴念。
偏偏,我触不到那近在咫尺的微光。黑暗厚重如墙,远处那点微光,近乎绝望的希望。梵高梦到了画,于是画下了梦。我们是一样的人,他一生追逐光影与色彩的真谛,却始终被世俗拒绝、被贫困与精神疾病折磨。而我为了那束忽明忽暗的微光,不惜生命竭力向前…可偏偏我们就差那么一点。那片灿烂的星夜、燃烧的向日葵,是他心中不灭的微光——他拼命触碰却至死未曾真正被时代照亮。与他而言,最灼热的光,往往诞生于最漫长的黑暗。而我也慢慢领略,这漫长挣扎仿佛无声的嘲讽:光明或许存在,但并不属于我。偏偏是这点若即若离的光亮,让人既无法放弃,又永难企及,最终成了困局里最温柔的折磨。
“偏偏”也许是遗憾投下的阴影,也许也是光照进来的轨迹。纵然命运如长夜铺陈,至少此身犹在。
备注:
1.14岁的雪,15岁的夏,17岁的夜,是暗喻,暗指发生的一些事,所处的阶段
2.07年的布兰妮,是布兰妮人生最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