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站在时代的裂缝上凯哥 ...
-
有人自命不凡悠然自得为人类的价值明码标价,有人却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触碰到时代的暗疮;有人远离小镇乡村为生活奔波,有人坐享其成随手发出纸醉金迷的视频;有人自以为登上高台享受外在成就,有人却能在外界的嘈杂声中发现内在的自己……时代像是一条奔涌的河。河水有时浑浊,却也会有清流,只是真正清流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罢了。
你问这个世界有多荒唐?我可以告诉你单凭高中学历和试卷上的数字就能断定他们的未来。前日几位高中生的视频,那少年眉目清秀,抬眸间颇有几分自得。视频内容倒也平常,不过是把视频正对校徽,相当了解某些人类的觅食习性,再在操场上以记录琐碎的名义满足他们空虚的心脏。果真,这类视频的所有评论区,都热闹非凡,"上了这个中学的孩子打败了%99的孩子!"、"这就是国家栋梁"、"他们以后啊 在官场上叱咤风云!"之类的话争先恐后引入眼帘。看得人不明所以。偶有一二人说些本来正常的评语,便立即被斥为"酸葡萄心理"、"嫉妒英才"。我想,这少年果真如此了得么?或者,现在有出息的人都是来自这所学校的?如果不是,那么%99这个数据从何而来?我还在想,何为国家栋梁?坐等不知情的人名为他们欢呼?还是晒出自己的学校?我想大部分人心中已有明了。至于剩下的评论,我唯一有一个想法:这些不正常,这个由里到外散发着一股不属于人类的恶臭。人们崇拜的,究竟是那制服下的灵魂,还是制服本身所象征的"非富即贵"的未来?
这使我想起前清的科举,中举的便一步登天,落第的便一文不值。而今科举虽废,而科举之心未死。人们仍习惯于将人分等,以校服辨高低,以分数论英雄。那些评论者未必真了解那少年的才学,不过是见了"好学校"三个字,便忙不迭地匍匐在地了。可悲的是,这种匍匐,竟被视为理所当然。
这世间的路,本不平坦。有人赤脚在荆棘上奔跑,汗珠砸进泥土里;有人却踩着别人的脊梁,闲庭信步。近来常见些锦衣玉食的少年,举着手机拍些"日常"——原是些奢靡之物堆砌的展览。评论区照例是称羡,仿佛那镀了金的碗筷,真比寻常百姓家的饭菜香些。我只在想一点:这些鲜衣怒马的"人上人",可曾真正弯下腰听过市井的叹息?他们的父辈,又是如何在这般年纪便攒下泼天富贵?
而今的崇拜,实在廉价得很。人们跪拜金钱堆砌的神像,跪拜名不副实的“学神”,却对墙角真正的星辰视而不见。有些人,终日将"寒窗苦读"挂在嘴边,可曾俯身触摸过这片土地的脉搏?他们的学识若不能化作济世的薪火,不过是一摞摞自娱的纸灰罢了。某些"学霸"的学问,却像是玻璃罩子里的标本,精致却毫无生气。他们背诵着"为天地立心"的圣贤书,眼睛却只盯着"黄金屋"与"千钟粟"。这般学问,纵然能赢得考场的喝彩,又怎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量?那些在实验室里熬白头发的学者,在讲台上嘶哑了嗓子的先生,在田埂间将书本上的知识转为实践的科研人员——他们的手掌粗糙,却托举着这个国家的根基。可悲的是,当投机者的跑车呼啸而过时,连扬起的尘土都能引来一片喝彩。这世道,把秤杆都称歪了。
人们爱看的不再是真理,而是刺激;不再是真正的人性向善,而是兽性未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文字,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连水花也溅不起几朵;而那些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的东西,却像炸雷一般响彻云霄。久而久之,这个时代剩下的便只有那些善于制造噪音的“兽”了。
在这个在这个以"快"为尊的时代,人们不再比谁的心更赤诚,而是比谁更擅长将真心当作可抛掷的玩具。有人将苦难当作流量密码,把别人的眼泪剪辑成爆款视频;还有人把学识明码标价,使圣贤书沦为生意场上的筹码。这些放在十年前都荒诞的事物,如今却成了家常便饭。当真诚成为稀缺品,套路却成了通用货币——我们捧着满手的虚拟点赞,内心却荒芜得寸草不生。是非黑白,在这个时代已经模糊得几乎看不见。
我们站在时代的裂缝上,一边是过去残存的理性与尊严,一边是未来汹涌的浮躁与疯狂。裂缝在扩大,而大多数人,只是麻木地看着,甚至为这裂缝的扩大而欢呼。
可我的确听见,文明夹缝里的幽灵在缝隙间用歌声不断唱着,源源不断。他们站在文明的暗疮上赤脚起舞,他们用带血的声带越唱越嘹亮!他们那是那些不为名校光环所惑而独立思考的人,是面对纸醉金迷能牢记初心的人。他们的歌声正把镀金的天幕烧出一个个透光的窟窿!
而这般凯歌,或许才是时代真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