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稚童奇梦 ...
-
南唐重光三年,此时正值仲夏,烈阳仿佛不要命般拷打着整片金陵城,路上行人也变的冷清起来。在整座金陵府的最中央驻立着一座巍峨气派的城楼,那便是南唐的权利中心——应天府。
此时应天府东宫甬道内,七八个宫衣太监在皇宫甬道提着衣摆小跑,看起来各个气喘如牛,但是脚步却没有停歇。为首的是个老太监,身材臃肿,衣着比其他太监看上去更加考究一些,应当是这群太监的领事,此时满头大汗,头上的官帽因为颠簸早已歪到了一边,露出了满鬓斑白。嘴里大口的喘着粗气,看起来再跑一会就要散架了一般。
身后一个小太监估计是跑不动了,加速到其身旁,边喘边说“杨。。。杨公公。。。要不然叫巡卫吧。。。照这样追怕是要追到明天”
那杨公公也不减速,只是撇了一眼小太监,本应揣在怀里的拂尘此时握在手上往后一扫,累的连话都不想说,不过意思已经传到位了,那小太监知道这意思是让他滚蛋。。。
身后众太监也听到前方两人的对话了,此时各个面露苦涩。心里不禁嘀咕起来
“倒八辈子霉了,分到这小阎王底下”
不过能看到平常高高在上的东宫掌事公公,此时像大鹅一样跑在最前边,心情也就舒坦了几分。
就在这时众人前方,皇宫甬道的拐角处露出了一双眼睛,灵动可爱,疑惑的望着众人。
带头的杨公公是第一个瞧见的,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又加快了脚步,边跑边喊
“殿下呀,您就饶了奴才吧,再跑奴才可就躺下了”
那双眼睛狡黠的眨了一下,随后整个人从宫墙后走了出来,只见穿着一袭白衣的稚童披散着齐肩黑发赤脚站在那里,小手上正抓着一支三指粗的大毛笔,笔尖狼毫滴着墨水落在甬道的青石板上,粉雕玉琢的五官上也是沾了几缕墨迹,至于那白色锦衣上,墨迹早已经晕开成了朵朵乌云。
就在杨公公即将跑到那稚童身前时,稚童吐舌做了个鬼脸接着扭头就跑,边跑边回头笑到
“你们跑这么慢,还要我等你们”
“殿下!唉!殿下您等等我啊~”后方传来了杨公公的公鸭嗓
。。。。。。
此时在皇宫含凉殿内,当今南唐皇主李煜一身龙袍正坐在桌案前,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皱着眉头,目光在奏折上看了又看,越看眉头皱的越狠。
忽然一只玉手按在了李煜的眉心处,青葱玉指一边轻按一边沉吟道
“陛下传召让我来晗凉殿消暑,我看啊,你这暑没消掉一点,看完奏折火气比之刚才更大了”
仿佛有魔力一般,随着手指的轻柔皱起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李煜放下手中的奏折,双手握住眼前的柔荑。
缓缓的扭过头目光温柔的望向身后佳人。
只见身后站着一位头戴凤冠的女子,正浅笑低眸看着自己,一双丹凤眼里写满了浓浓爱意,这个人正是南唐司徒周宗的长女,当朝皇后周娥皇。
李煜拿起刚看的奏折晃了晃
“占星官又上奏说什么天狼星闪烁要出乱世,紫薇星大放异芒要临明主”
大周后看了眼奏折,轻摇头
“世间万物若皆由天定,岂会有那么多战火纷乱,须知人定胜天。天宫星宿不可信”
说完便从桌旁玉盘里拿了一颗冰镇荔枝,剥了起来。
李煜见周后对此不感兴趣,也就不再接话,转而说到
“仲寓车队已经过江了,月余能到燕京,真是苦了孩子了”
听到这句,周后剥荔枝的玉指停了下来,螓首缓缓低垂,绛唇微嚅。仿佛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直至一声叹息。
原来周后与李煜共生两子。长子李仲寓,半个月前才过及冠,便受到大周皇帝的邀请,送往燕京伴读去了,说是伴读不如说是去当质子。而二儿子李仲宣,现在还是四岁孩童,好在天资聪颖智慧过人。
李煜看周后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知道周后想大儿子了,只怪自己失言不该提这档子事的。连忙开口
“送去伴读三年则矣,到时候便回来了,这几年时间送于燕京的朝奉我翻倍给他,定然能保得寓儿平安的,再者说我南唐兵多将广,又是粮储之。。。都。。唉~”
话还没说完,周后便缓缓抬起了头,看着周后泫然欲泣的面容,李煜已张不开嘴了,只留下一句叹息结尾。
“母后,母后,快看我画的江南烟雨图”
就在这时一声稚童的娇喊打破了沉寂的气氛,声音由远及近传来,并伴随着杨公公的公鸭嗓
“哎呦,殿下您慢点,瞧着台阶啊,您嘞~”
周后一听是小儿子来了,连忙擦拭眼角的泪渍,重拾心情。
啪~殿门被撞开。一个身穿白锦的稚童快步跑了进来,只见满身都是墨痕,脸上跟花猫似的东一道西一道。稚童进门站定之后环顾四周,当看到李煜也在殿中时,小脸一红连忙双手背后,低垂着脑袋并小心翼翼的喊道
“参见父皇”
李煜看着自己这个小儿子,摇了摇头,笑问到“宣儿,跑这么急做甚?”
稚童稍稍抬了下头,偷瞟了一眼李煜的表情,看到他是笑着问的,便抬起了小脸说到
“我画了一幅江南烟雨图,想请父王,母后斧正”
这话一说,便激起了李煜的好奇心,李煜领导国家的才能虽不强,但是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可称全才,于是便站了起来说到
“宣儿,绘在何处,展示出来让朕瞧瞧”
话音未落,稚童双臂一展便映出了白锦上的图案,上边图满了高耸入云的楼阁,线条歪歪扭扭,一看就是涂鸦之作。
不过此时李煜的目光并没有落在白锦上,而是落在了稚童抬起的手中。
“李仲宣!好小子,你竟然敢动先皇的镇龙笔,看我今天不打死你”说着便走了过去。
稚童一看李煜动了真怒,扭头就哭着往周后怀里扑。周后其实从小儿子一进门便发现了他手中的镇龙笔,不过就想看看这活宝表演。
此时见他往自己怀里扑,便顺手拿过儿子手中的毛笔递给了李煜,嗔道
“下次把笔放高点,自己不小心收藏,还怨孩子。”
说罢拿起一颗刚剥的荔枝塞进了小儿子的嘴里,哭啼声戛然而止,真香~
“宣儿以后,要听杨公公的话,莫要再惹你父王生气了,下次我可不救你了”
“母后,我今天又做那个梦了,我说给杨公公听杨公公听不懂,只会附和我,哼”
说着抬起了头,看着自己的母亲,噘起来的嘴仿佛在哭诉委屈。
“那你可以说给母后听啊,为什么要在衣锦上作画?我可曾教过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
“孩儿知错了,我只是想把那个梦里的所见画下来让母后看”说着又抬起了泪眼汪汪的眼睛
周后一看他这样就知道没脾气再训斥下去了,于是轻轻抱起小儿子放在腿上。接着抬起青葱玉指,指着孩子白衣上的一块图案笑问到
“那你给母后说说这是什么啊?”
“嗯,梦中哥哥说这是,写字楼,好高好高的”
“哦,那这个呢?”
“这个就是我曾经给母后提过的马车,梦中哥哥称呼它为气车呢”
。。。。。。。
此时李煜站在桌案旁,看着爱妻和幼子讨论梦中之事,不由得翘起了嘴角。不过听到细处又觉得有些不对
“宣儿说得如此详细,莫非遇到了仙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切勿胡说”
周后抬头白了一眼李煜,接着继续听小儿子讲梦中见闻。不过心里却因李煜的话隐隐有些不舒服。听的亦是有些心不在焉起来。
“母后你看,这是梦中的飞机,比百兽园里的白玉孔雀大的多啦,还能载人呢!”
“宣儿,那应该是庄子所言的鲲”
稚童看母亲有些心不在焉,于是降低了语调,仿佛喃喃自语一般说道
“怎么样才能去梦中世界呢?”
周后听到小儿子这句话后,心中一惊,这孩子自从三岁起便时不时的做奇幻之梦,这几天更是频繁。莫非真有什么妖怪作祟。不过心中如是想口中却不这样说
“宣儿,黄粱一梦终是虚幻泡影,男儿生于世间当脚踏实地,切不可沉迷于梦幻空想!”
稚童听完母亲的教诲低下了头,不过小脑袋瓜还在转,孩童心性以及对于未知的探索让他禁不住说道
“孩儿知错了,不过梦境那么真实,您说会不会是真的呢”
“哦?即使是真的,宣儿莫非不记得烂柯人的故事,烂柯人观仙人对弈忘了时辰,归家之后已是沧海桑田?”
“不要!若是见不到母后父王!宣儿哪里也不去了!!”
周后看着自己的小儿子这么懂事,也是浅笑了起来
“宣儿乖,回东宫洗一下脸上的墨渍,然后把衣服换了,堂堂东宫皇子,像个小乞丐成何体统”
说着又抓了一把荔枝放在小儿子的手中
“去把这荔枝分与殿外等候你的公公们,从东宫追你到这里想来也是热坏了,下次切不可如此任性喽”
稚童乖乖的捧着双手,接过了周后手中递来的荔枝,随后对着李煜恭敬一揖
“父王孩儿告退”
说着扭头用手肘顶开了殿门,此时杨公公和随行的太监都站在殿门两侧,一见小主子出来了,连忙凑了过来。
“殿下您可害惨老奴了,老奴这半口气差点没提上来”
杨公公的公鸭嗓很合时宜的响了起来
“知道啦知道啦,来来来大家吃荔枝消暑”
稚童说着,捧起手中荔枝让太监们自取。
荔枝在当世属于稀罕物,更何况是冰镇荔枝,就算心里馋的慌,但谁敢下手?
“既然是殿下赏赐,还不赶快谢赏”杨公公的岁数可不是白混的,说着便拿了一颗剥了起来,众太监见此也一一谢过从稚童手中拿起荔枝。
就在这时殿内传来了周后的声音
“杨公公,你进殿来,本宫有事问你”
杨公公听言连忙将手中的荔枝皮核扔到旁边一小太监的手中,一边整理官服一边快步上殿,走至殿前便唱道
“参见陛下,皇后娘娘”
接着做势欲跪,不过腿还没弯下去,店内便传出了李煜的声音
“免礼,进来吧”
“谢陛下”说着便进了含凉殿,走至殿中央站立不动,眼观鼻鼻观心。
因为是东宫之事,所以李煜也没心过问,便坐回案前继续看奏折去了。
“杨公公,宣儿这孩子,孩童心性,脾气还倔,公公统领东宫事宜费心了。”这时周后端庄典雅的声音传了过来,只听声音便有沁人心肺之效。
“娘娘您可折煞老奴了,殿下从小聪慧过人,且有天人之姿,能陪伴其左右亦是老奴的福分,当年太子殿下也是我一手带大的,他小的时候可比小殿下现在淘气多了哈哈。”
杨公公讲到后边,两眼也是泛起了怀念的神色,不禁操着公鸭嗓哈哈大笑起来。
周后听到自己的长子,也是面露思念,不过口中话锋一转
“杨公公有心了,只是刚才我听宣儿说她最近常做奇梦,本宫听后亦是有些心绪不宁,不知公公怎么看?”
杨公公神色不动,沉吟半刻便回道
“这个老奴也听殿下讲过,不过老奴岁数大了,殿下的话听不太懂,您也知道老奴平时就爱养些猫狗,与宫墙外的世界已经隔了一个甲子喽”
“杨公公慈悲心肠,收留接济宫中野猫孤犬,宫内自是人尽皆知。”
“岁数大了,还是觉得这收养的畜牲比人忠诚,哈哈~”
说完看周后没有搭话,便又接道
“娘娘若是心绪不宁,不若去城中古寺上柱香,心绪也可安宁些。”
其实刚才听幼子聊奇梦时周后心中便有这个念头,不过幼子在旁不愿提起,此刻既然杨公公提起来了便说道
“哦?本宫正有此意,不知这鸡鸣寺如何,我听宫中卑女常言此庙香火灵验”
鸡鸣寺是金陵第一名寺,且成名已久。金陵百姓大多到此求佛问卦,所以此寺才能传入周后耳中。
杨公公听到鸡鸣寺三字一愣,沉吟半刻后言道
“鸡鸣寺自是不错,不过老奴曾听闻城中另有一处千年古刹,香火虽不旺盛,但是却灵性十足,与鸡鸣寺相比胜在清净”
周后本就是喜静之人,再加上鸡鸣寺人多鱼龙混杂,确实不是合适的选择,听了杨公公的话便问道
“哦?不知是那座寺院呢?”
“城北栖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