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冯月枫 ...
-
冯月枫家很有钱,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至于有钱到什么程度,这又是三天两夜说不清楚的。反正只他一日的花销,也是许多人一辈子也赚不来的。虽然从出生开始,他从未赚过一个铜板,而且照情形看,这可能还要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
不过依冯家雄厚的家底,冯月枫实在有这个资本随意挥霍。就好比他的口头禅:老子有钱,你管得着吗!
他所说的老子当然指得是他自己,而不是他的爹冯有财。冯家的兴起也只不过是四五年间的事,当时冯家是南方一小镇小有家产的商人,专搞些胭脂水粉的生意,而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是名叫“醉芙蓉”胭脂。其实当年卖得并不怎样,若谈到这“醉芙蓉”的得名,还要从当朝的皇后芙蓉娘娘说起。
这芙蓉娘娘原本是宫中太后殿的一个宫女,姿色也算中等以上,若比起后宫佳丽,也只算是小花一朵。原本她也是抱着在宫中混个几年,然后出了宫来嫁个老实人过完下半辈子的想法,并没有奢想有一天能飞上枝头当凤凰。可幸的是,她的娘家正好与冯家比邻而居,而当时冯家的“醉芙蓉”刚刚问世的时候,无人问津。冯有财做为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还比较精明的商人,他觉得“醉芙蓉”的销售前景实在比较黯淡,所以他想把积压在存库之中的“醉芙蓉”做为一种促销手段,免费送给别人。而芙蓉娘娘的娘家人也不例外的收到了一些。固而芙蓉娘娘的娘家人在一年一次与她见面的时候,带了一些过去。
这原本也是稀疏平常的事,但一个人命运往往是借由不经意的事或物而改变的。那天芙蓉娘娘或者说是芙蓉宫女擦了一些胭脂到太后殿伺候,而当朝皇上那天也正好去太后殿请安。如果说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相遇,是偶然瞬间发生的事,那当朝永德皇帝的那一瞥则是偶然之中的千万分之一,而由于这惊鸿一瞥,很多的人命运也由此改变。
接着那晚,芙蓉娘娘便被意外地临幸,而且并没有像许多女子一样,一夜之后便失去了皇上的新鲜感,那时更使许多人不解的是,皇上夜夜在她殿中过夜,事后不久,便传出了身怀龙种的消息。此后,当时在位的昭云皇后难产而死,芙蓉娘娘凭着皇上的宠幸,在众人的质疑声中,荣登皇后宝座。至于当时皇上是安了怎样一番心思,我们是不得而知。不过自此之后,“芙蓉醉”便名扬四海,众人纷纷抢购,尤其是那些有丈夫或者有心想吸引爱慕之人的女子更是把此物奉为灵丹妙药。而冯有财,也借芙蓉娘娘一事对“芙蓉醉”大做文章,说什么是上古遗方,还有模有样地套用了“情人泪”这个家户喻晓的传说。至于这“芙蓉醉”的方子中是不是有传说中世上第一美女古无双的眼泪这一味,我们无从可知,不过照“芙蓉醉”一钱千金,一年只产一两的情形看,这“情人泪”确实是珍贵无比,凡人难求。
话题也许扯得有些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头说说冯月枫这个人,因为他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冯月枫本名不叫冯月枫,他的老爹冯有财自始自终都觉得一个人的姓名对一个人以后的运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依着祖宗的遗训和自身一生起伏所得,给冯家第十八代单传,也就是冯月枫取了一个金光灿灿的名字——冯元宝。这个名字由来还需提到一点,因为当年有个叫花模样的和尚,来冯家门前化缘,根据看门阿福的口述,这个和尚衣服破烂的程度比街边那个要饭的傻狗好不了多少,而且臭气熏天。如果照他推断不误的话,那天那只和他一起看门的黄狗阿黄就是给他熏死的。如今他提起此事,还是义愤填膺,难消心头之恨。不过按照看多了武侠小说的看客理解,这和尚若不是什么隐士高人,便是像佛祖般苦行的得道高僧。其实也是如此,因为一向精明的冯有财也确是这样认为。当时冯有财正为冯月枫摆满月酒,高朋满座,不是一方的达官显贵,富豪乡绅甭想得其门而入。不过当他看见阿福正赶着那个死皮赖脸不走,不依不挠念着“我佛慈悲”口号的和尚时候,他却恭敬地把他请进屋中,设为上座,然后把冯母手上正啼哭不止的冯月枫交到他手上说道,大师,你看这孩子将来如何。
说来也是奇怪,当和尚摸着冯月枫额头的时候,原本被众人喧闹之声吵得哭泣的他立刻止了声音,张着两只蝌蚪一样的小眼睛“咭咭”直乐。众人无不说了一声,神了!
和尚却不理会众人,眼睛盯着桌上流油的全鸡似有芥蒂地说道:天机不可泄露!这一句开场白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做为结束起用,但对于一个看似可预知未来的高僧来说,这句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玄机处处,可轻易掉起众多凡夫俗子的胃口。
大师,请你明言。这是一个初为人父最为恳切的一声。
即使有缘,老衲便也直说了。此子两腮泛红,是命犯桃花之相。生于富贵之家,可惜五行之中缺金,富贵未能长久。前途渺茫,人生坎坷……
和尚这袭话到底是真是假,是虚是实,我们也不能妄加判断。不过如他所言,有一样却是相去不远。因为冯家现在所居的华丰城,城内所有的青楼歌坊,没有冯月枫没去过的。
所以当冯有财想到当初老和尚那番话,心里总是提心吊胆。冯家在他这一代算是发扬光大,蒸蒸日上,但一想到他那不孝儿子整日流连花丛不算,连把他给取的名字都改了个彻底,这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好歹当年他也是问了那老和尚一个补救的法子,帮冯月枫取了一个带金守财的名字,却是天意注定,人力不可逆转!
冯有财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这华丰城谁不知道,冯家有个游手好闲的冯月枫,青楼歌坊的莺莺燕燕,在看到冯月枫摇着扇子走进来的时候,更是两眼放光,一哄而上。这是人知常情,有钱的主谁不爱啊,尤其是卖笑的女子,更是把他奉为“财神爷”一样爱戴。
不过话说回来,这冯月枫风流是风流了点,但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顶多在街上调戏一下良家妇女,在青楼与几个公子爷为争风吃醋之事,动几下拳脚。
像他这种类型的富家公子在华丰城虽说是多了去了,不过这不有碍我们对他做进一步的观察,当然也不会妨碍诸位看客继续阅读下去。
冯月枫很聪明,这是每一个教过冯月枫的先生都认可的。一本《榻上春》他不用三天就能倒背如流,偶尔还会详尽的分析当时女主角在破瓜之后为何会有如许复杂的心理活动,顺带一提当年美女王如烟被强匪□□之后为什么会选择自杀。他的总结是这样的:王如烟的自杀对她来说并没直接意义,她不是为了自己的冰情玉洁遭毁而死,也不是为了说明她到底有多羞辱愤慨,而是因为她爱上了她自己,一个只爱自己的人怎么可能忍受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夺去她贞操,接而使她爱上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自己,所以这种强大的痛苦促使她必须死去,所以她死了。
这番话到底有多少人听懂,我们不知道,而且王如烟当年自杀的真正原因,我们也无从考证。在这里仅仅想说明的是,冯月枫这个人,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逻辑,而且喜欢寻根究底,进而对自己的论调和判断确信无疑。
这种论调的成立是有基础的,因为他聪明,他觉得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都满足不了他心中那股需求与欲望,他喜欢看些市面上那些述说男女之情,又不缺乏心理描写的书籍,这些书在冯有财以及很多人眼里都是不堪入目的,是败坏风气,是教唆世人使坏的书。但在冯月枫的心里,这些才是该阅读的书,因为他有他的观点,而且也正符合他的年纪,有道是:人不风流枉少年!这句话,他不是作为口号用,而是身体力行,贯彻如一。
不过他这种逍遥风流的日子,并没有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冯有财在深思熟虑之后,做了一个无比重大的明智决定,那就是:要把年仅十六岁的冯月枫送到以严格闻名于世的“皇家书院”。
木不雕,不成器。而在“红花阁”正搂着姑娘喝酒的冯月枫依然不知道他的命运会由于冯有财仅此一念,日后的生活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我们的故事也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