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生死太行 ——记牺牲在太行山的《新华日报》新闻战士黄君珏 ...

  •   生死太行

      ——记牺牲在太行山的《新华日报》新闻战士黄君珏

      今天的山西左权县麻田村,竖立着一块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纪念的是1942年大扫荡中,《新华日报》社壮烈牺牲的编辑记者。
      在这一次的大扫荡中,《新华日报》社损失严重,这是中国新闻史,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新闻战线上最惨烈的一页。

      这些编辑记者分别是:
      何云、李竹如、王健、王佩琳、王剑萍、孙宪辰、白多才、白冲云、史曼林、牟忠衡、朱省三、何宏光、李贵成、李暵晖、杜智愚、孟宪德、胡义晋、高泳、夏秋水、郝清芳、孙克温、徐晨钟、康吾、陈达、陈宗平、张谔、张成台、张全义、张忠良、张宗周、张芳万、张耀文、黄中坚、黄君珏、郭俊卿、郭汉文、梁振山、冯秉根、乔秋远、董自托、万兆连、杨叙九、赵在青、裴青云、刘远、刘韵波、褚朝选、阎弘辂、阎兆汶、韩俨、韩邦藩、韩秩吾、韩瑞、缪乙平、肖炳琨、魏天文、魏奉璋。

      1942年5月24日,日军实行铁壁合围战术,在数架飞机狂轰乱炸的掩护下,三万多敌人在不到20平方里的狭小区域内,实行梳篦式的扫荡,妄图消灭我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社和华北新华书店驻地,华北新华书店立刻组织各部门分散突围。

      黄君珏和新华日报社华北分馆的同志在转移途中与敌遭遇,经过战斗后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敌人搜山日益频繁,形势更加严重,她带领10几个男女同志潜伏在庄子岭一带,白天在山里隐蔽,夜里设法下山寻找食物。
      当时枪支弹药十分缺乏,他们都是文化战士,一般没有武器,黄君珏虽有一支手枪,却仅有3发子弹。

      6月2日清晨,100余名日伪军,拉开大网似的队形,在庄子岭由西向东搜山。他们一面放枪一面怪叫:“看见你了,快出来!”
      黄君珏隐藏在庄子岭老乡李才清家山洞中,为了缩小目标,将襁褓中的儿子托付给战友董玉磬,自己和女译电员王健、医生韩瑞另找地方隐藏。

      中午,敌人发现了道士帽山上黄君珏等人藏身的山洞,也发现里面只有几个女战士,就想抓活的,但山洞上下都是陡直的峭壁,洞前是一条尺把宽的小路,无法从正面接近,开枪也打不着洞里的人,只好在外面怪叫:“我找到你们了,快出来吧。”
      太阳快落山,敌人爬上洞顶的悬崖,用绳子吊下大捆大捆的柴草,放火烧洞,洞口烈火炎炎,洞里浓烟滚滚。黄君珏知道难以坚持下去,便握枪冲出洞口,击毙两名敌人后,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后来敌人在山洞中将王健和韩瑞杀害。当时,王健只有16岁,韩瑞23岁。
      反扫荡结束后,村民到山上寻找殉难者遗骨,没有找到王健和韩瑞的尸体,因为人们不知道她们在山洞中遇难。
      战斗结束后,董玉馨准备带着黄君珏年幼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去寻找报社。当李才清及全家人送别她时,董玉馨抱着两个孩子一头扑在李才清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李才清抚摸着黄君珏儿子的小脸说:“我最后悔的,是没有藏好黄君珏。”

      黄君珏牺牲的时候,她的丈夫王默磐和几个《新华日报》社的重伤员藏身一个隐蔽的山洞,离现场仅隔着一道山谷,敌人的暴行和黄君珏英勇战斗牺牲的情景,都在烈焰浓烟里看得清清楚楚。
      后来,王默磐在给岳父的信中这样写到:
      “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钰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钰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
      “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概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1942年“九·一八”纪念日,八路军总部为牺牲的烈士(包括左权、何云等)举行了公葬,并召开追悼大会。
      同年11月,重庆《新华日报》刊载了《新中国的女战士黄君珏喋血太行》一文,并配发了《为祖国流血,悼黄君珏女士殉国》的短评。
      198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黄君珏为革命烈士。

      黄君珏生于1912年农历4月19,日,祖籍湖南湘潭,父黄友郢,时任南京财政部机要秘书,是孔祥熙的亲信,她的几个舅舅都是国民党政界的重要人物。
      她的好友回忆:她的身上没有一点大小姐习气,朴素大方,天真活泼,没有怎样的修饰,但是非常整洁,像个男孩子。
      她自幼跟随父母在长沙读书,1927年参加共青团,在长沙做妇女工作。
      马日事变后,她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启秀女中和上海中学,后来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30年加入共产党。
      1933年,她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会计司工作了一段时间,第二年回到上海,在交通大学读研究生,同时兼在复旦的附中教书,并且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34年9月,她参加了远东情报局的工作。因为她是官家小组出身,年纪又轻,有人对她的工作能力表示怀疑,没过多久,事实证明,她完全能够胜任党交给她的任务。
      经过革命熔炉的锻炼,她的理想和信念变得更加坚定,性格变得更加果敢坚强。
      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该组织被破坏,她机警地掩护打入武昌剿匪行营的刘思慕脱险,而她自己却遭敌人逮捕,被国民政府法院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君珏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保释出狱,继续在长沙开展抗
      日工作,担任湖南妇女难民工厂经理。不久,因远东情报局案坐牢的王默磐也被保释出狱,来到长沙,两人遂结为伴侣。
      1938年夏,黄君珏和王默磐夫妻被中共长江局派到山东国民党石友三部队做政治工作。临行前,黄君珏跪在母亲面前,流着热泪说:“妈妈,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女儿要离开您,去打日本鬼子,请您原谅女儿的不孝。”就这样,黄君珏告别了生养她的父母,从此天各一方,再未相见。
      1939年,根据党的安排,黄君珏和王默磐夫妻到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新华日报》社任总会计兼管委会秘书主任等职。
      1942年华北新华书店成立,她兼任审计室主任,为华北新华书店起草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直到牺牲。

      至于跟黄君珏有过交集,救援藏匿他们的庄子岭的老乡李才清,也有一段故事。
      李名才清生于1902年5月4日,是涉县偏城镇大岩村人。“五四运动”那年,嫁到庄子岭郭家,丈夫郭思礼,排行第二。
      李才清性情敦厚坚韧,乐善好施,人称郭二嫂。
      1942年,郭二嫂40岁。这年5月,侵华军队二万多人对太行抗日根据地“铁壁合围”,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决定机关和后勤部门向外线转移,老弱妇幼交当地群众疏散隐蔽。
      在随后的突围中,一批八路军伤病员和行动不便的女同志上了庄子岭,郭二嫂和家人二话不说收容了他们,担心家里不安全,郭二嫂将他们分散隐蔽在岭上几处山洞内。
      当晚,八路军后勤部派人把32驮冀南银行钞票、8箱银器、大量军服和药品送上了庄子岭,郭二嫂带领全家劳力连背带扛将物资掩藏于村外土山上。为了保险起见,她把32驮钞票藏了32个地方,每个埋藏地点都用特殊的石头作为标记。不易搬运的8箱银器埋在自家驴圈内,再撒上几筐新驴粪。最后把军用被服、药品运至后山数个隐蔽的山洞里。
      她在庄子岭生活了23年,早把庄子岭的地势脉络、一草一木烙于心间,手上虽无寸铁,却把一座座山岭化作抗敌利器,周旋着,战斗着。
      待全部人财物隐藏完毕,敌人已经冲上了山。面对威逼利诱,郭二嫂从容应对,一口咬定这里从未来过八路军。敌人怒极,冲进屋内搜索,连一根线头都没找到。敌人不甘,放火烧房。岂料房基、屋梁、墙壁皆为石质,与大山连为一体,烧不得,拆不得,只得悻悻而去。
      反“扫荡”结束后,郭二嫂将全部财物如数送还八路军。在那场敌众我寡的战斗中,郭二嫂带领全家人冒险救起八路军卫生员小张,将腿部中弹、胸部被刺三刀的新华日报社调研科长王友唐救回,将负伤的电台负责人王默磐、新华日报社编辑刘川诗等人掩藏在险山洞穴……获救者多达50余人。
      白天,郭二嫂和大家藏在山洞里。晚间,冒着冷枪流弹埋锅造饭,送往各处山洞。20多天后,郭家存藏多年的粮食全部吃光,包括1000余斤小米、400余斤玉米面以及1石8斗柿子炒面。这是郭家的救命粮,郭二嫂全部献出,一粒不留。期间,敌人对郭二嫂起了疑心,将她严刑拷打,试图逼她交出八路军及其掩藏物资。郭二嫂凛然无畏,一个字都不说。
      解放后,郭二嫂一直默默生活在庄子岭的深山老峪,对自己的经历只字不提。直到1985年,涉县县委党史办征集“十字岭战斗”史料,郭二嫂及其事迹才被发现。是时,郭二嫂已83岁。
      次年3月,涉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她“八路军的母亲”荣誉称号。
      1989年3月22日,郭二嫂病逝于庄子岭上的老屋里,享年87岁。

      后来,64岁的郭怀生回忆起奶奶李才清告诉他的往事:
      1942年侵华日军发动残酷的大扫荡,对太行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他们在庄子岭一带的山顶上“安营扎寨”十余天,搜查八路军。
      为了缩小目标,减少牺牲,新华社人员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黄君珏带领韩医生、电务科译电员王健等曾经过李才清家,但她看到这里伤员较多,不想给老大娘添麻烦,于是隐蔽在一个山洞里。
      当时李才清拦她,可她还是走了。
      不幸的是,黄君珏三人藏身的山洞被侵华日军发现,他们爬上山顶,用绳子将柴草吊下来,火烧烟熏。
      在敌人步步紧逼下,黄君珏向日军开枪后,纵身跳下山崖。
      这天是她30岁生日。
      郭怀生回忆:奶奶总是说,她很后悔当初没能把黄君珏留在村里。

      至于那个襁褓中的孩子,为了纪念他的母亲,王默磐将他改名叫黄继祐,希望他长大之后,继承母志,为国争光。
      黄继祐长大后在北京工作,写了回忆母亲的文章:
      我不知道妈妈的相貌,从记事起,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外婆常对人说:“可怜的伢儿哦,三个月就没得了妈妈。”
      妈妈是抗日英雄,她把保存了20多年的我父母的合影送给我,我才见到了妈妈的容貌:瓜子脸,短发,端庄秀美,大大的眼睛里透露着聪颖坚毅的神情。
      照片的背面写着:
      “母亲大人:这是您儿子儿媳的照片,您的儿媳已于一九四二年六月二日牺牲在太行山上。她的忌日也是她的生辰”。
      又过了20年,这期间,我见到了妈妈的许多亲戚、同学、战友,他们给我讲述了妈妈的许多英雄事迹。
      ……
      1985年,我终于来到了庄子岭——这块我的爸爸妈妈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
      在当年的老民兵郭大叔带领下,我艰难地攀上悬崖,来到妈妈曾经藏身的山洞。洞并不大,高约一米,深不到三米,因年代久远,洞底已有些坍塌,洞口红一道黑一块的,当年烟熏火烧的痕迹依然十分显眼。
      抚摸着烟火的遗迹,我站立了很久很久,眼前幻化出当年战斗的场景:弥漫的硝烟,激越的呼叫……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妈妈,您的遗愿已经成了现实,一个强大的中国已经傲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您的后辈,我们、我们的子孙们,将世世代代全力捍卫世界的和平,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以及任何大大小小的侵略者再来杀害中国或世界人民!决不允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