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重生vs系统(24) ...
-
2001年发生了许多事,王小花调回国内,吕三军考上军校出来后也是一毛二了。
王小龙被调到海市,徐铆调到了首都,王连清如今退居二线,而二舅周勇的儿子却因为贪污受贿进局子,他找徐铆保却被拒绝。
周勇此时想拉徐铆下水也于事无补,但王连清愿意拉徐铆一把,因为徐铆已经把孙女嫁进了王家。
他只好转而求到王小希这里,王小希只把其中利害关系说了,便不再管。
张彦青博士毕业后并没有进研究所,而是选择了出国深造。
四年后,王小龙再婚,娶了一个书香世家出身的大学音乐老师,并生下了一个女儿。
王小希又南下去见了王小虎和吴小兰一次,提醒他们注意三年后的金融危机,吴小兰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回到首都后又收到了王小花的婚礼请柬,新郎是比她小五岁的同行。
听说他是首外毕业的学弟,上大学的时候就把王小花当作女神,至今未婚,直到现在把女神追到手了。
吕三军为了这事还特意请假和这个继父单独聊了一夜,第二天同意了这门婚事。
王小花撇了撇嘴说:“我都没操心他的婚事,他倒操心起我来了!就算不同意也不听,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可管不着。”
王小希听了,拉着王石在旁边笑:“知道你高兴,赶明他也给你带回来个。”
“谁稀罕他。”王小花不乐意地说,转头又看向王石感慨道,“当初咱们四个一起高考,一起上大学,我和你哥都变了,就你两还在一起。”
“可说不得。”王小希看了王石揶揄道,“小心他跟你急。”
王小花默默地翻了个白眼:“哎哟,酸死了,你两少来膈应我。”
她一开始并不打算大办,但是考虑到新郎是初婚,所以愿意给他面子。不仅叫上了亲朋好友同事吃饭,还赶时髦拍了潮流婚纱照挂在床头。
参加完婚礼没多久,张彦青毕业回国给王小希带了不少国内没有的玩意儿。
连王石都很喜欢,拿在一旁研究,王小希却只是淡淡地看了两眼说:“这次回来,你有什么打算呢?”
张彦青知道王小希的本事和性格,所以开门见山地说:“我想创业。”然后洋洋洒洒地讲了一个多小时的雄心壮志。
王小希倒也没做什么评价,而是说:“既然想要创业,那就把企划书和市场前期调研报告写出来再说吧。”
见她没反对,张彦青理所当然地认为王小希是认可的,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但没想到,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就体会到了什么是挫败。
他完全不能把国外那套模式套入国内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才发现,以前学的都是纸上谈兵。
王小希从京大上完课回来就看见张彦青坐在院里那棵百年老梧桐树下,垂头丧气。
王小希无奈地笑了笑,叫他过来做饭:“你石头叔中午不回来,就我们俩吃。”
张彦青哦了一声,乖乖去厨房炒菜。吃完饭,等他洗了碗,王小希把他叫进了屋递给他一封信。
“我曾经资助过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你可以带着这封推荐信去杭州试试。”
王小希喝了口水,语重心长地说,“创业不是光凭着一腔热血,脑子发热就可以做成功的事。你先去试试,熟悉一下国内的环境,等你准备好了,再自立门户也不迟。”
“小希姨……”张彦青突然被感动哭了,一把抱住了王小希。
只是还没开口说话,就被突然回家的王石撞了个正着。
“怎么了?”
张彦青连忙像被抓包的小偷松开了王小希,让她哭笑不得。
“我给了封介绍信给他,把这孩子给感动哭了。”王小希随手端起桌上的水杯递给王石,“怎么突然回来了。”
王石看了一眼张彦青,转头接过杯子喝了口水说:“怕你今天又随便吃了点,所以想着赶回来做饭。”
王小希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说:“知道啦,下次家里没人,我就去食堂吃了再回来好吧。”
“嗯。”王石也没意见,机关食堂的菜还是不错的。总比在家懒得做饭,胡乱对付一口的好。
就这样,一转眼就到了王小希六十岁的时候,张彦青得知王小希要离开首都,特意从杭州带着老婆孩子赶了回来。
“小希姨,怎么突然要走?”
王小希笑眯眯地给他们一家三口倒了水说:“哪里就突然了,要不是前几年研究所那边返聘了你石头叔,实在走不了,我们两早走了。”
张彦青虽然定居在了杭州但也时不时会回首都,爷爷留下的四合院早就过户到他的名下,现在价值不菲。
但他也不想转手,而且古建筑受保护不能随便拆建,这房子对他来说实在是有些鸡肋。
“你放心,这房子我替你找了几个租户,下午就领你去看看。不用担心看房子的事。”
张彦青急忙说:“姨,我不是这个意思。”
老教授走后,留下的那笔钱一直都是在他手里保管着,王小希从没打过那主意。
他上学、生活的一切费用都是王小希出的,虽然没改口叫爸妈,但也跟亲父母差不多了。
“我知道。”王小希转头收拾起东西,“嗐,我这也是老毛病了,以前我妈在的时候也说我老有操不完的心。现在退休了,可不得全国到处走走看看,散散心。”
张彦青想了想说:“杭州空气好,环境也不错,要不你们老两口跟我们一起回去吧?”
“那哪儿行。”王小希把书打包好了准备一会儿送到王小龙家里去。
王小龙如今住在首都某大院里,女儿学起了王小花进入外事部门,让王小花在王小龙面前好好得意了一番。
“我们已经计划好了,先回一趟清河村住一段时间,然后去南边找我大哥,等到了冬天就去海南过冬,明年开春去苏州。”
王小希笑了笑说:“你呀,还得排队呢。”
张彦青被这一番话弄得哭笑不得只能妥协了:“那行,等您老什么时候想来了,就给我打个电话,再忙我也亲自去机场接您。”
王小希自然是答应了,然后就把有意愿租房子的几个人的手机号给了张彦青。
很快,王小龙的勤务兵就开着车过来帮王小希搬东西了。
王小希也坐上车,进了大院,王小龙的女儿今天正好休息,赶忙上前过来扶着。
“我还没这么老呢,哪里用得着扶?”王小希故意板着一张脸,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王婧笑道:“知道您老不需要,可扶不扶却是咱这当侄女的一番心意啊。”
“就你会说话。”进了屋,王小希又问,“你爸呢?”
王婧看了眼墙上的钟说:“这个点应该是去跟邻居钓鱼去了。”
“哼,我难得上回门,你爸竟然还躲了出去。”
“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啊。”
王小希转过头一看,王小龙提着一个小桶一边进门一边说:“这不是知道你要来,特意去给你钓的新鲜鱼嘛。”
“这我可不信。”王小希收回目光懒得搭理他。
王小龙被她气笑了,一边把小桶递给王婧一边摇了摇头说:“都怪他,把你这小老太太给惯坏了。”
王婧也笑了笑:“爸、姑,你们先聊着,我先去厨房做饭。”
待她走后,两个人上了二楼的一个房间,王小龙特意把它整理出来给王小希放东西。
关上门,两人一边拆箱子一边聊起了天。
“你就真打算不管了?”王小希突然说。
王小龙沉了沉脸,语气很不好地问:“他去找你了?”
王小希也没回答,反而看了他一眼说:“当初你不该把事儿做得这么绝。”
王小龙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不赞同地说:“你就是心太软了。”
“所以我如今功成身退了。”
王小希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他毕竟是你的儿子,当初你反手把胡春晓父女举报了,让他吃了不少苦。现在知道你虽然退了下来,但手里还有不少资源,随便漏一点给他,都能让他好过不少,你说他能不盯着你吗。”
“那就让他盯。”王小龙冷笑一声,“不愧是他老胡家的种,这德行简直是一脉相传!”
“我倒不是替他说话。”王小希顿了顿说,“你上回把徐铆的女婿得罪了,难保他不会给你找茬。”
想起徐铆一派,王小龙也不得不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问了一句:“你说,王连清都没了,他又能坚持多久呢?”
王小希僵了一下,没想到他却打起了这个主意,想了一会,保守地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事咱不能亲自动手。你得为小婧考虑考虑。”
“要不然,我也不会同意她跟那个小辣椒跑了。”王小龙笑了笑说。
王小花因为脾气躁、语言犀利在外事部门得了个外号,叫小辣椒。
王小希无奈地摇了摇头,从一个小箱子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低了过去:“别的,我也帮不了什么了。”
王小龙愣了一会,忽然回过味儿来,给气笑了:“好啊,你这是焉着坏啊,把我也给骗了过去。”
“你以为我是怎么爬上副总编的位置的。”王小希扬了扬下巴,“难不成是靠善良吗?”
王小龙把纸袋放到一边,忽然想起了陈年往事:“你不提,我倒是忘了,你以前不是说,做到主任就到头了吗?”
关于这事儿王小希也不愿意多说,只是笑了笑:“长江后浪推前浪,我那不是打算再浪一浪嘛。”
于是王小龙明白了,这是有新人看中了她的位置,想把她拉下来,结果王小希顺势选择再往上爬几步。
二人又聊了几句日常,中午吃完饭便回了四合院。
张彦青也处理好了房子出租的问题,一家人歇了一晚,第二天下午就回了杭州。
王小希和王石把首都的事都处理好,一星期后就回了清河村。
那栋小白楼早就改址重建了,修成了欧式洋房的模样,钥匙现在由大舅周强的孙子保管着。
清晨,王小希和王石走上了观光小道,上了那座已经开发成旅游区的小山。
路边的摆摊的小伙子,以为他们两是过来旅游的,所以十分热情地讲起了关于山里的传说。
清河村曾经老祖宗显灵,在三年困难时期给村民们送了不少粮食……
王小希就这么面带微笑地听着,也不反驳,直到他说起了发现野猪的事,把王家兄妹吹得神乎其神,她才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奶奶,你笑什么?这可是真事儿啊!”
“当然是真事。”王小希看了王石一眼说,“因为,我就是你嘴里说的那个王小希啊。”
“啊?”那小伙子一下子就懵了。
王小希给他指了指说:“我家以前就在那边呢,是当年村里第一栋小白楼。”
在真人面前吹起了牛,小伙子瞬间满脸通红,王小希买了他一点东西,朝他挥挥手继续上山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王小希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风景感慨道。
王石握紧了她的手笑了笑说:“是啊,真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我们能走遍大江南北。”
“是啊,还有好多地方都没去过呢。”
下山的时候,那个小伙子突然掏出了本子和笔,不好意思地上前询问:“两位能不能给我签个名?”
他刚才上网搜了一下二人的履历,能亲眼见到这么两位大人物,估计够自己吹一辈子了。
王小希自然没有拒绝这么个小粉丝,只是没想到这么一来就惊动了电视台,做了个名人回乡的采访。
他们本来就是打算低调地度个假,结果差点没又接了些给学校剪彩啊,合照的工作。
于是没待几天就火速跑路去找了王小虎。
当初给周怡买的房子早就过户给了王小希,因为占地的原因,王小希拿到了一笔不小的拆迁款以及一套新房。
王天强的女儿打小就喜欢王石,可王石不知道怎么应付小姑娘,老躲,让王小希哭笑不得。
如今小姑娘也长大成人要结婚了,等她办完婚礼,两人又离开去了海南过冬。
五年后,王小希生了场大病,虽然好了,但精气神差了不少,于是也没有继续旅游,而是定居在了苏州。
两个人没事逛逛园子,看看博物馆,退休生活也过得很惬意。
又过了两年,在王小希六十七岁这年,过了生日没多久就去世了。
官方发了讣告,丧礼并没有大办,王小龙在王婧的搀扶下哭得不能自己。
王小虎一家也从南方赶来了首都,吕三军和张彦青特意请了假也过来祭奠。
王石还是那副淡淡地模样安慰着王小龙,看着人都到齐了,在律师的陪同下宣读了王小希的遗嘱。
王小希名下的几支股票的原始股转赠给了张彦青,南边的房子留给了王天强的女儿,海南的房子送给了王小龙,苏州的房子给了王小花。
她的遗体进行了无偿捐献,生前的所有财产成立王小希奖,鼓励所有学习外语的学生。
珍贵的书籍和手稿,一部分无偿捐献给了京大,另一部分则成了国家机密文件。
除此之外,她在上大学期间淘到的古董全部都无条件捐赠给了博物馆。
吴小兰越听越心惊,她知道小姑子生前财产多,但没想到竟然多到这种地步!
而且每家人都分得了好处,让她不得不感叹,真是临死前也不忘做个端水大师。
这件事被挂上热搜三天,王小希曾经的老同学、同事还有学生等都纷纷前往祭拜。
又过了两年,王石写的回忆录终于出版,没过多久王石也去世了。
讣告依旧是官方发的,王石也选择了进行遗体捐赠,但有一个要求,希望葬在王小希旁边。
由于参与项目的原因,王石的公开信息并不多,所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王石写的回忆录里和王小希的过去,让人直呼简直就是纯爱小说。
序是王小花写的,讲述了王小希从小到大对她的影响。
在正文之后还收录了张彦青和几篇王小希的老师同学写的文章。
网上还有人扒出来,王石写的每一篇论文的致谢部分,第一个感谢的人就是妻子。
王石追随着王小希的脚步,也成立了计算机类的奖学金,京大和清大一合计,干脆在校园里给这两人立了座雕像。
清河村也因为名人效应大火了一把,特别是那个曾经找两人签名的小伙子,如今也成了小老板。
每到期末季或者谈了异校恋的学生,时不时就会来着两座雕像下送祭品。
他们的故事,在每一代学子的口口相传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