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报复 ...


  •   很快,这支队伍就被几万楚军团团包围,人数折损过半,但虽然人人明知今日无幸,却无一显露惧色。

      高长松万万没想到,平安镇中的梁军竟然不顾陆临渊死活,突围杀出。虽然眼下用不了多少时候就可将他们全部绞杀,但此刻天亮在即,他想要趁夜偷袭,以迅雷之势攻下南平要塞的计划却不可能实现了。

      高长松悔恨交加。出征前,就有部下向他谏言,为求稳妥,先围剿了平安镇中的队伍,再攻打要塞。但他拒绝了这个提议。一来他的计划是偷袭,生怕在剿灭平安镇中梁军时动静太大,走漏风声。二来,他自认为有陆临渊这个人质在手,其部下必不敢轻举妄动。

      岂料正是因为这个几乎不可能的变数导致功亏一篑,高长松一口恶气无处出,遂打定注意,今日拿不下要塞,也要将陆临渊的这支亲兵在城下屠戮殆尽,不留一人。这是他的报复,也是向梁人示威。

      不料这时,战局又起变化,竟然有一只梁军队伍突袭楚军侧翼,同时多人齐声呐喊:陆临渊率援军赶到!

      高长松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梁人计策,结果派出的亲兵前去探明后回报,来的果然是陆临渊本人。

      如果说陆临渊能在乱军中摆脱楚军的挟持,不算稀奇,高长松意料不到的是,脱困的陆临渊竟然不是选择趁乱脱身,也不是回到梁国后方去找出卖他的人算账,而是敢亲临战场,带着一支为数不多的队伍奇袭他的军阵侧翼。

      拂晓前的战场不见一丝天光,这支队伍以悍勇无匹之势杀入阵中,楚军一时无法看明敌人数目,登时引起骚乱。同时还有人向要塞中呐喊,恳请守军出战,里应外合。

      梁军闻言士气大振,不多时大门打开,一支精锐队伍当先冲出,犹如一柄出窍的利剑,直插入楚军队伍中,所向披靡,楚军皆以为中了梁人夹击之计,士气大受打击,纷纷溃败,连高长松也阻不住颓势,只得鸣金退兵。

      但是,他退兵之后,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上了当。陆临渊哪里还有人马可用?更不可能来得及去调来援军。所谓大军来援,不过是虚张声势之计而已。

      实际上,确如高长松所料,陆临渊所率人马不过百余人。在平安镇中的韩子峰率部突围时,他被楚军挟持着转移,随后被乱军冲散,途中遇到了耿英派出暗中寻访、接应他的一支百人队。陆临渊与这支百人队汇合后,并没有听从部下秘密返回安全的梁国南安大本营的意见,而是一路循着楚军踪迹,到了南平要塞下。

      他们赶到时,韩子峰部正被楚军围困孤军奋战,而要塞守军奉钱赟之命,不敢出战接应,眼见情势危及,更来不及向别处求援,陆临渊只能再次拼上性命赌一把。

      他谎称率领援军赶到,并且高喊出自己的身份,亲自在城下拼杀身,赌高长松摸不清虚实,不敢再冒险攻城,同时赌要塞内守军在援军和自己身先士卒的双重感召下,有勇气出城来合力一搏。

      陆临渊又一次赢了。

      他出发去楚营谈判前,因一念之善留下了耿英和其所率的那只三百人卫队,在这一战中发挥了扭转战局的作用。耿英将人手一分为二,一半秘密外出寻找机会接应陆临渊,一半由自己带领,和边军一起留守在南平要塞中。

      总兵马文昇尸位素餐,其心腹钱赟奉命在要塞监军,懦弱怯战,他们对招来楚军之祸的陆临渊恨之入骨,钱赟在要塞城墙上眼睁睁看着韩子峰被楚军围攻也坚持见死不救,但却不是所有梁国士兵都像他们一样的贪生怕死,毫无血性。

      在城下陆家军孤军奋战,人数锐减却仍力战不屈时,身处守城前线,亲眼目睹这一刻的大批梁军底层官兵就已经对钱赟深深不满,而当陆临渊现身,亲自奋勇杀入敌阵时,梁军官兵们的愤怒也达到了顶点。

      耿英机智地抓住了这一重要的关窍,利用官兵们的不满情绪,猝然发难,一举控制了钱赟,挟持他下令列队出战。此举大大的顺应了军心,立时就得到了一大批官兵的响应,耿英亲自带队杀出,才终于令楚军有所顾忌,不得已而退兵。

      然而当梁军奋力冲杀,打退了楚军进攻,回到要塞后,却得知一个不亚于晴天霹雳的消息:就在他们出要城与楚军搏命时,天色渐渐亮了,钱赟见攻城楚军足有数万之众,害怕大门一打开,要塞不保,居然下令撤退,带着大批人马逃回南安城去了!

      南平要塞中原本有守军一万余,耿英情急之中集合起约两千人马冲杀出去,这些人多数都是自告奋勇之士,钱赟这一下令撤军,除了当时还自发坚守在城墙上的几百人,撤走得足有八千多,相当于战力已去十之七八。

      所以等到陆临渊与韩子峰、终于脱困率部回到要塞后,竟发现除了布放在城墙上的和少数负伤的羸弱残兵,要塞中的主力已经撤走得干干净净。

      显然,这是钱赟对于耿英挟持他下令出战的报复,也极有可能是害怕万一陆临渊侥幸脱困后,回来找自己秋后算账,所以使了一招釜底抽薪的毒计。否则他要想逃跑,带上小队人马即可,大敌当前,却将能作战的主力撤走,不但将一己之私凌驾于国土安危之上,更将还在城外与敌厮杀的上千士兵性命视为草芥。

      顾浔一贯是个冷静不爱发怒的人,但是听到这里,也不由地攥紧了袖中手掌,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起先他还想不通,钱赟如何敢堂而皇之地弃城逃跑?这是极其严重的罪名,朝廷若追究起来,不但他本人,连其长官马文昇也必受重责。但代入到这些无耻之人的角度一想便想通了。南疆战事兴起,陆临渊本就是“祸首”,他的部下违抗上级命令,蛊惑士兵出战,陆临渊不就正好是现成的替罪羊?只要那幕后黑手暗中向马文昇示意,保证陆临渊的所有申辩都到不了天子耳中,那便与想要将他挤出南疆的马文昇必然一拍即合,借楚国人之手出掉陆临渊,再将所有一切的罪名,都可推到他头上即可。

      钱赟走得干脆,楚国人却并未真正退兵。不过短短几日后,他便带着大军卷土重来,这一次声势更为浩大,大有不拿下要塞誓不罢休之势,因为与上次私自调兵不同,这一次他师出有名,是带着皇命而来的。

      现在,南平要塞中的守军人数不足高长松偷袭时的三分之一,而且已被视为弃子。从楚军围城以来,不见南安大本营及周边几州有任何增援迹象。

      高长松占尽优势,也知不会再有援军,为减小伤亡代价,并不急于一味猛攻,而是用重兵围住了要塞,断绝城中一切粮草、军械补给,他倒不不指望陆临渊能投降,这个人的硬骨头他已经领教,但是上一回功败垂成的恶气终于有了发泄之处,他要将陆临渊围困至死,要他看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战死,最后在绝望中死去。

      七日后,南平要塞中箭矢告罄,守军只能投击石块拒敌,半月后,军粮断绝,水源也被楚军阻断,守军杀掉了战马,最后只能以树皮、野草果腹,掘井取水,却依然在坚持。

      这是一支绝望的队伍,他们奋勇拒敌,却被自己的国家、同袍所遗弃,他们坚守着国土,却等不来一支箭簇、一粒粮食、一个援兵。那些上位者的勾心斗角,让他们的坚守、他们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充满讽刺。

      至围城第二十日,要塞中已有士兵饿死,但城头依旧有梁军驻守的身影。

      连高长松都不得不佩服陆临渊的顽强,又感慨他的生不逢时。但更令他兴奋的是,攻城的大好机会终于到来,要塞里的梁军已基本无战斗力可言,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翌日下达总攻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从城中射出的书信。

      确切的说,这是一封降书。高长松做梦都想不到,陆临渊居然投降了。而且他是真的乞降,而非缓兵之计。

      听闻陆临渊平生射出的最后一支箭簇,竟然是一封投降书,顾浔已忍不住热血上涌,泪盈于眶。显然陆临渊绝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他置自己和父兄一世英名于不顾,坚守了二十多天后再投降是为了什么?

      和叔竟不意他有如此反应,问了句:“先生可是猜到了?”

      顾浔自然明白他指得是陆临渊投降的原因,默默点了点头。

      和叔叹道:“顾先生,想不到你与二公子素味平生,却是他的知己……但在当时,可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不,应该说,几乎是所有人都不明白。”

      听说主帅要投降,第一个跳出来骂的人就是韩子峰。他追随陆晔霖多年,军中资历最老。这位老将在闻讯后表现出来的愤慨尤胜得知钱赟率主力溃逃之时,气得浑身发抖,要不是顾着上下属关系和旧情,差一点当场就拔出剑来砍人了。

      不用和叔多形容,顾浔也可以想象韩子峰气得须眉俱张,目眦欲裂的样子,他当时就怒吼道:“别忘了自己姓什么!想想你爹是谁!你今日要降,就先让我一剑捅了!老头子再带领大伙上城楼一齐战死便了,我不怕到地下见你爹!我也不信他能怪我!”

      这话说的不错,梁国人皆知道,这世上只有战死的陆家军,没有投降的。陆晔霖父子在北疆中计被伏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陆临绍身中十余箭,直到被枭首,尸身仍直立不倒,敌军想要生擒陆晔霖,围而不杀,陆晔霖战至力竭,自刎就义。一世名声,国之英魂,怎能被不孝子毁于一旦?

      但是,顾浔是见过八年后的韩子峰的。一次救他于病重垂危之际,听他在昏迷中呓语,一次是中元节陪他烧纸祭奠,这位性格刚强的老将毫不掩饰自己对陆临渊的缅怀与愧疚。所以,陆临渊是不可能是真正投敌的。

      那之后又是发生了什么惨烈的变故,导致韩子峰不得不亲手割下了他的头颅?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3章 报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